产能过剩?国产雅阁、奥德赛返销日本市场
0
日本生產的汽車,通過進口的方式引入國內市場,這種操作我們非常熟悉。但是中國生產的日系車,運輸至日本,并在日本市場進行銷售,這種操作你們見過嗎?最近,廣汽本田就用這種方式進行了“反向輸出”。
兩天前,廣東東莞新沙港碼頭,一批奧德賽裝船準備發運至日本。這批車輛由廣汽本田生產,從官方宣傳的話術來看,日本市場已經接受中國生產制造的產品水準,并且準備大批量接受中國產的車型。但從業內人士來看,情況可能比想象的要復雜。
受到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沖擊,廣汽本田的多款車型銷量都相比之前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例如原本的飛度一個月銷量超過2萬臺,但現在被比亞迪海豚搶走了不少市場,當下一個月銷量已經不足6千臺。新款雅閣原本月銷量2萬+臺,但改款之后銷量才6千臺出頭。這幾款車型銷量的下滑導致廣汽本田產能的嚴重過剩,為了不讓產能浪費,只好采取返銷日本的這種操作。
不過精明的本田也感受到了其中帶來的巨大利益,相比日本本土,中國工人的工資成本更低,甚至還有更低的物流費、電費、水費等等。有權威第三方機構做過估算,生產一臺飛度,日本制造成本是中國的1.5-2倍,即便算上海運費用,也要比在日本本土生產更便宜,因此通過進口的方式引入日本更劃算。
此前,日本媒體也購買過在中國火爆的五菱宏光miniev,并將其帶回日本進行拆解分析,發現這臺售價3.88萬元的電動小車,生產成本為2.8萬元左右,而這一數字在日本本土根本無法達到。
未來,日本本土可能更多地將精力放在設計研發層面。核心的生產則更多由中國、東南亞等制造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來承擔,這已經形成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