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猜一猜,2025年,最先倒下的合資汽車品牌是誰?答案居然是:廣汽本田。
幾天前,廣汽集團公布了2025年1月份產銷快報。其中,廣汽本田的月銷量僅為15123輛,和去年1月相比,減少了57.14%,比腰斬還厲害。
要知道,廣汽本田巔峰時期,光一款飛度的銷量就有1.5萬輛,而現如今,雅閣、奧德賽、凌派、皓影、飛度、型格等等車型加一起,才1.5萬輛。
作為對比,昔日旗鼓相當的廣汽豐田,1月也獲得了57000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1.7%。
問題來了,廣汽本田內部到底發生了什么?
第一,傳統合資品牌銷量下滑本田并非個例,但大眾、豐田等巨頭,通過降價穩住了銷量。例如,帕薩特2.0T的一口價已經降到了15.99萬元,而朗逸高配也不到10萬元。作為對比,廣汽本田的產品售價偏高,入門版飛度的價格依舊在7萬元以上。
這樣的性價比,別說和國內造車新勢力競爭了,就連日產、豐田這些同樣來自日本的競爭對手都無法超越。
第二,當年本田的混動技術非常先進,也是為數不多能繞開豐田功率分流專利的混動技術之一。但是,2016年本田才將第一款混動產品引入國內。面對突如其來的電動化,本田又遲遲不肯開發插電混動,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了比亞迪等國產品牌。
第三,本田雖然發動機技術先進,但整體車殼的用料、工藝都非常普通,甚至在平均水平以下。隔音差、用料少是通病,并且保養還特別貴。在這些劣勢的推波助瀾之下,本田口碑并不好。
目前看來,廣汽本田要想實現銷量止跌,唯一的辦法就是降價促銷,而且是大幅降價。但日本方面大概率不會同意這樣去做,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銷量繼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