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3芯片或延期到明年,让路iPhone产品线

據悉,蘋果公司原計劃在今年推出全新一代M3芯片,搭載到新款MacBook Air、13英寸MacBook Pro、24英寸iMac、Mac mini等產品上。但由于臺積電3nm工藝遇到技術難題,量產良品率和產能無法達標,導致M3芯片的交付時間被推遲到明年。
M3芯片代號為Ibiza,采用8核心設計,根據之前泄露的測試成績顯示,M3芯片單核得分為3472,多核得分為13676,比M2 Max領先約24%和6%;比10核心的M2 Pro則領先31%、12%。
目前,臺積電正在制造同樣使用3nm工藝的A17芯片,預計用于iPhone 15 Pro機型。傳聞A17和M3芯片的良品率為55%,而臺積電希望能提升至70%,為此蘋果還降低了A17的性能目標,以提高良品率并壓低成本。但考慮到iPhone是蘋果最為重要的產品線,因此有可能M3芯片的推遲是為給iPhone 15系列讓路。
相關文章
中新網上海7月1日電(范宇斌)6月30日至7月6日,“相聚上海”研習之旅活動在上海舉行。活動吸引來自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11國的17位華裔青年參與。
7月1日,華裔青年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外灘、陸家嘴,夜游黃浦江,了解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來自英國的“00后”王梓源學習的專業是城市規劃。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他通過沙盤“觸摸”上海城市快速發展的脈動。他認為,上海是中國乃至亞洲城市建設的范例。
在外灘萬國建筑群與陸家嘴天際線的對望中,王梓源感受到歷史與未來的交響。“在上海,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多元性。這里既有摩天大樓,也有很多傳統建筑,正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國際性,讓各種文化在時空折疊中完好保留。”
“世界越來越小,乘坐飛機便能環游世界。”王梓源希望結識更多家住“地球村”的新朋友。他說:“參加活動的華裔青年來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我們在互相交流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眼中的上海乃至中國,以及如何看待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
7月1日,“相聚上海”研習之旅活動舉行,華裔青年參訪上海中心大廈。 范宇斌 攝
賈俊峰在泰國出生和長大,上海是他的祖籍地,也是他的第二故鄉。他用中文與上海朋友交流,用英文與外國朋友交流。他很樂意扮演“溝通橋梁”的角色。
最讓賈俊峰開心的是,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年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經歷。“我向小伙伴們推薦了巨好吃的泰國榴蓮,還詢問大家愛不愛吃中國臭豆腐,我覺得這些生活習慣的差異很有意思。”
7月1日,“相聚上海”研習之旅活動舉行,華裔青年胡小立參觀朵云書院。 范宇斌 攝
時隔15年再次來到上海,奧地利華裔青年胡小立登上了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他發現這棟高樓不僅有暖心的無障礙設施,還有先進的雨水收集系統,讓他感受到中國現代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智慧。
在研習之旅中,胡小立細細觀察上海城市的各種細節,還與新結識的華裔青年熱絡互動。“我們共同探討國外文化如何與中國文化相融合,這種跨文化對話是這次研習最大的收獲。”胡小立表示,上海在城市發展、科技創新等很多方面處于中國城市的領先地位,希望能夠經常來上海,也期待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
在接下去的行程中,華裔青年還將探訪人工智能企業,感受石庫門里的新潮基因,體驗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完)
【編輯:付子豪】中新社香港7月4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選舉事務處4日公布,2025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的提名期由7月22日開始,至8月4日結束。此次補選將填補28個界別分組中,共93個選任委員席位空缺。
根據香港基本法附件一與附件二,選舉委員會負責提名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及選出行政長官、提名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并選出其中40名立法會議員等事宜。選舉委員會由1500人組成,其成員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委員會分為5個界別共40個界別分組,5個界別分別為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
據了解,此次補選除選出93位選任委員外,另有5個界別分組中的10個提名委員席位空缺須由指定團體通過補充提名填補。相關補選說明已于7月4日刊憲公布。如某界別分組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數目,超過須由該界別分組補選中選出的選委會委員數目,便須于9月7日就該界別分組投票。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表示,獲提名為候選人的人士須為年滿18歲的地方選區已登記選民,以及已登記為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或與該界別分組有密切聯系。界別分組補選提名表格須最少由5名已登記為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簽署提名。每名投票人就某一界別分組可提名的候選人數目,不得超過由該界別分組在此次補選中須選出的選委會委員數目。如團體投票人于提名表格上作為提名人,只可經由該團體投票人的獲授權代表作出該項提名。(完) 【編輯:劉陽禾】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人權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
作者 柳華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當全球人權話語屢屢陷入喧囂與指責,我們是否遺忘了一個樸素真理——通往人類文明的道路不應只有一條。
近日,中國在聯合國人權舞臺上的發聲,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任何國家都不應將自身模式強加于人。這番發言恰逢今年6月10日首個聯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之后,陳旭借此契機,旨在呼吁各方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當地時間2025年6月9日,中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文明對話國際日”主題活動。中新社記者廖攀攝
在變亂交織的國際背景下,這一發言明確對話合作促人權的主張,是對堅持人權普遍性原則與各國國情相結合,積極維護聯合國多邊合作中心地位和權威,有效推動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建設性對話、交流與合作的立場重申。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此次發言亦可視為在人權國際保護立場問題上的一次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和平、發展、人權是聯合國改革發展的三大支柱,中國將三者融為一體,在國際人權領域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一個顯著區別是中國人的整體性思維,在宏觀角度和系統論指引下,關注事物的整體聯系及規律。反映到人權觀上,西方國家往往執著于個案和細節上,中國則更注重把握整體觀和大局觀。
不過,筆者看來,不論東西方在具體的文化和制度上差異如何,法治、發展和人權是現代國家發展模式中的三個基本維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法治是人類社會治理的一個基本經驗,它是一個中性詞,無褒無貶。只有良法才能促成善治,才是好的法治。什么是良法善治?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法治。法治不能自顧自地發展,只能根據本國實際,與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確保制定出來的法律有可行性,實現立法以及治理的目標。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最好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能見物不見人。可持續的發展是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互動的發展。法治可以鞏固發展經驗,保障和引領可持續發展。
2025年6月5日,廣西南寧市邕江沿岸植被茂密。(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人權是人本思想進化和發展的產物,不能簡單化、口號化。依法推進是人權的基礎和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人權提供條件和保障。一些西方國家政客的做法往往口惠而實不至,將人權作為政治裝點和粉飾。而真正有效的人權發展之路,必然要摒棄這種政治操弄,回歸到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軌道上。
總體來看,人權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是特定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的基本維度。不能就事論事,簡單地討論和考察人權,必須將其置于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社會環境中,運用整體性思維進行綜合分析。
條條道路通羅馬。對國際社會來說,人權是價值,是理念,是目標。各國通向人權的路徑各異,具體的法治構建、發展戰略和人權保障制度,都需要因時、因地制宜。在這方面,美國自我賦權,動輒簡單粗暴地以“有沒有”“好不好”來評價和指責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這是政治化和簡單化的做法,是借人權搞政治操弄,缺少建設性,甚至破壞人權領域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和合作的可能性。
回顧歷史,2006年聯合國改革的一個重要成就,是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撤銷因政治對抗嚴重而飽受詬病的人權委員會,新設立追求非政治性、非選擇性、非對抗性的人權理事會。這是國際人權治理的一個重要進步。對此,美國政府很不滿意,當年就退出了首屆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選舉,展現出我行我素和單邊主義的一貫做派。予取予求、時而加入、時而退出的美國,在今年不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情況下,宣稱與人權理事會“停止聯系”,這是對多邊主義的否定和逆反。
客觀地說,這個世界不存在“救世主”。一個國家的社會繁榮發展,根本上依賴本國人民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發揮聰明才智并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需要通過不斷提升生產力和調整優化生產關系來共同驅動。內因始終是關鍵和決定性力量。正因如此,人權保障本質上屬于國家內部治理范疇,單純依靠他國的援助,無法直接提升一國的發展水平,更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其發展面貌并實現人權目標。這也意味著,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應該尊重特定國家和人民求生存、謀發展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愿望,尊重他們的意愿和選擇,尊重他們的智慧、勞動和付出。
人民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重視人、促進人的解放和發展,追求人類團結和進步的思想,在世界各地都是自始存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經典理念,在世界范圍來看,也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思想的基本信條,被稱為世界性的“黃金規則”。
當今的國際人權法和中國國內法律制度都在倡導全面的、嶄新的人權理念和人權觀。這意味著必須破除阻礙人權發展的陳規陋習,比如重男輕女、歧視特定人群等陳舊的文化觀念和做法。文化傳統有其復雜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如何興利除弊、繼承優秀傳統和文化的課題。整體上說,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和實踐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就,不同文明之間可以相互啟迪、相互借鑒。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遠非同步,差距巨大,常常出現國家間人權對抗的情形。在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多邊舞臺上,東西方的差異、分歧因政治因素可能被放大。西方國家強調公民和政治權利,刻意忽視、貶低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重視。比如,美國至今不承認發展權是一個法律概念,多次在聯合國對發展權相關決議投出反對票。
基于不同的民族特性、歷史、政治和社會發展模式,人權領域的東西方文化觀念、主張之間的分歧、爭論和交鋒,現在來看,仍難以消除。意識形態的對壘和政治上的對立,往往是形成國際舞臺上爭議的癥結所在。而在聯合國的體系下,國際人權法構成一個具有法律規范性特征的工作框架。開展基于國際法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團結越來越多的國家,應對人類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推動形成公平、包容、合理的全球人權治理,在相當程度上能夠避免將人權工具化、武器化等偏頗做法。
2023年11月6日,2023上合組織國家扶貧研修班(江西)開班,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的政府官員在江西一體育用品生產企業車間了解就業幫扶、技能培訓等情況。中新社記者 劉力鑫 攝
當代中國人權觀的實踐,深深根植于中國的現實土壤,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也借鑒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在人權事業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持續探索、總結符合自身國情的人權實踐。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致力于和平發展,積極在聯合國框架下,遵循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世界各國務實合作。我們相信,中國通過一如既往地秉持和平、發展、公正、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能夠為應對共同挑戰開辟道路,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續的全球人權治理格局,讓全人類共享發展的紅利和人權的保障。(完)
作者簡介:
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供圖
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亞洲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兼任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委員,世界醫學會社會醫學事務委員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法年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執行主編。
【編輯:史詞】中新社華盛頓7月3日電 (記者 陳孟統)美國勞工部3日發布數據稱,美國6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14.7萬人,失業率為4.1%,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美國6月份的就業數據好于市場預期。14.7萬的新增非農就業,與過去12個月的月均增幅(14.6萬人)大致相當。自2024年5月以來,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在4.0%至4.2%的區間內波動。
數據顯示,美國6月的就業增長主要來自州政府新增雇傭和醫療保健領域,聯邦政府則繼續出現崗位流失。醫療保健業在6月新增3.9萬個崗位,州政府新增崗位4.7萬個,社會援助領域新增就業1.9萬人。
在薪資增長方面,美國6月份非農部門員工的平均時薪為36.30美元,環比上升0.2%,同比上漲3.7%。
美勞工部同時修正了前兩個月的就業數據,4月和5月的合計就業人數比此前報告多出1.6萬人。
美聯社分析認為,鑒于6月的就業數據好于預期,這可能促使美聯儲繼續維持觀望立場,不急于調整利率。
美聯儲在2022年和2023年曾為應對通脹共加息11次。隨著通脹壓力緩解,美聯儲在2024年降息3次,而今年以來的4次貨幣政策會議均未宣布降息。(完) 【編輯:管娜】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3日電 (喇小飛)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知名歌手、新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新聯會)副會長王洋準備了對家鄉的祝福之歌——《遠方是家家是遠方》。“這首歌主要展現新時代疆內外各族群眾對家鄉的思念與熱愛,具體細節先保密。”
歌聲唱出鄉村巨變
王洋的微信昵稱是“王洋愛新疆”,多年未變。生在南疆,長在北疆,他形容自己是“南北薈萃”的新疆人,這種和諧交融的風格也和他歌頌家鄉發展變化的文藝作品深深綁定。
家鄉是王洋的靈感繆斯,從讓他聲名鵲起的早期作品《扎巴依的春天》,到近期的作品《你好烏魯木齊》《達西村的阿達西》等,都在通過真誠的歌聲向全國人民展現新疆各族群眾樂觀豁達、和諧團結的精神風貌和新疆巨大的發展變化。
“2018年,我去尉犁縣采風時了解到達西村的發展歷程,看到各族群眾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將貧瘠落后的家鄉建設得村美人富的動人場景。”有感于達西村的美麗蝶變,王洋創作了《達西村的阿達西》,用歌聲講述新疆各族群眾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建設美麗家園的故事。
達西是鹽堿地的意思。達西村曾是鹽堿嚴重、人煙稀少的貧瘠之地。但經過幾十年的團結奮斗,村各族群眾硬是從鹽堿地上踏出了一條致富路,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
達西村新貌。蔡增樂 攝
達西村的巨變是新疆農村新時代發展的縮影。多年來,新疆多措并舉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平,積極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地圍繞逐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聚焦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建設,天山南北一座座村莊向美而行,繪就各族群眾幸福生活底色。
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同比增長8.2%,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非遺傳承注入活力
“新疆是我的家鄉,我愿意把家鄉唱給更多人聽,讓他們了解新疆的美、新疆的各族群眾和新疆的發展變化。”從文藝愛好者到文藝工作者,豐富的生活經歷給予了王洋時刻吸收新鮮元素的本領,他與家鄉這片多元文化薈萃的土地共同呼吸,他的歌聲讓更多人認識一個鮮活而立體的新疆。
2012年,王洋偶然接觸到一種叫“恰克恰克”的藝術表演形式。“恰克恰克”作為伊犁麥西來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語言簡短精悍、幽默詼諧、風趣活潑的語言類藝術,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王洋對這種藝術表演形式產生濃厚興趣,他來到伊犁,拜“恰克恰克”一代宗師伊沙木·庫爾班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
“新疆除了‘恰克恰克’,還有數量眾多的非遺。”說起非遺的保護利用,王洋有一肚子想法,“非遺一定要‘接地氣’,跟隨時代的腳步前進來保持活力,俯下身子聆聽各族群眾的心聲與喜好。”
新疆擁有數量龐大的國家級、自治區級、地級、縣級非遺,近年來,新疆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持續推進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
游客在喀什古城購買非遺文創產品。余思民 攝
“相當一部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來自基層,以前只是自己‘閉門造車’,如今有了更多平臺供大家交流學習。”作為新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王洋感觸頗深。
新聯會助力家鄉發展
2019年2月,王洋參加了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組織召開的新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第一次籌備工作座談會,王洋第一次明晰了自己作為文藝工作者的社會階層屬性,也感受到新疆逐步加大了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對新文藝工作群體的關注,他與有榮焉,內心產生了濃厚的身份認同感與自豪感。
王洋說:“新疆近年來對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對新文藝群體的關注與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不僅成立了新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讓大家有了交流學習和展示的平臺,還經常組織大家在疆內外參觀培訓,開闊眼界提升本領,讓大家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能以自身所長回饋家鄉。”
近年來,新疆呈現出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新媒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新文藝群體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不斷涌現,在助力鄉村振興,助推新疆“走出去”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
在阿克蘇地區柯坪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田間地頭搭起直播間,將柯坪駱駝、駝絨被、柯坪羊肉、阿克蘇蘋果等特色農副產品“鏈”上互聯網,走向全國各地。
柯坪縣展銷中心電商基地負責人迪麗妮格爾·依明說:“看到屏幕上不斷增長的直播流量和銷售額,我特別激動,非常感謝新疆新聯會邀請全國網絡名人和直播帶貨達人來到我們這里,幫助銷售產品,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農產品‘上網’的好處,也為我們找到了農產品‘走出’的新渠道。”
這是新疆新聯會開展的“絲路新力量”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之一,旨在為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新”力量。
王洋說:“新聯會自成立以來,積極統籌會內、會外資源,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開展‘尋美·新疆’‘新連心’公益行等主題活動,舉行進鄉村直播助農、進學校捐資助學、進基層法律援助等活動100余場次,向全國展示了新疆的自然風景、發展變化和各族群眾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這些我都計劃寫在今后的歌里,這片土地的故事永遠講不完,我愿意成為那個永不離開的傳唱者。”(完)
【編輯:曹子健】中新網齊齊哈爾7月1日電 (于廣翔 記者 王妮娜)7月1日,2025年中國冰球協會青少年冰球訓練營(齊齊哈爾站丨男女 U12)在齊齊哈爾啟幕,來自北京、內蒙古、遼寧、山東、新疆等地的58名冰球運動員開啟為期15天的訓練。
齊齊哈爾被譽為“中國冰球之城”,這里的冰球運動已有70多年歷史。
全國50多名冰球運動員到齊齊哈爾參加冰球訓練營。齊齊哈爾體育局 供圖
開幕式上,齊齊哈爾冰球協會副主席郭儉說:"青少年是體育強國建設的根基,冰球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磨礪意志,更能培養團隊協作的體育精神。本次訓練營將成為你們提升技能、追逐夢想的階梯。"
齊齊哈爾市體育局二級調研員高洪群與中國冰球協會訓練教學督導王本余共同執桿開球,冰球劃出優美的弧線,點燃全場的熱情。
開球儀式。齊齊哈爾體育局 供圖
作為中國冰球發展的"重鎮",齊齊哈爾此次承擔 U12組別訓練營的工作。王本余說:"近年來,中國冰球發展迅猛,12歲正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本次訓練營將重點強化基本功,從技術、力量、速度到戰術意識全面打磨,為下一屆冬奧會儲備優秀人才。"
本次訓練營特意吸納了來自新疆、內蒙古等新興冰球地區的學員,旨在促進區域間交流,推動全國冰球均衡發展。
來自新疆冰熊體育俱樂部的高藝宸是此次訓練營中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他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性訓練營,他說:"以前只能在視頻里看到冰球專業訓練,現在終于能親身體驗了,我想把新疆孩子的勇敢和拼勁帶到冰場上,向各地的小伙伴學習。"
本次訓練營將持續至7月15日,期間除專業訓練外,還將安排技術研討會、趣味對抗賽等活動,全方位提升學員的綜合能力。
此次中國冰球協會選派了具備豐富執教經驗與專業認證的優秀教練員團隊,在每日的訓練中,教練團隊將根據U12年齡段球員的生理特點,制定涵蓋滑行技巧強化、攻防戰術拆解、體能專項訓練的科學課程,通過分組教學、一對一指導等方式,幫助孩子們在提升冰球技能的同時,深化對團隊協作與運動精神的理解。(完)
【編輯:李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