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轻型飞机在莫斯科州坠毁 四人遇难

相關文章
如今,新穎的消費場景層出不窮。據測算,2025年“中國時尚”消費市場總規模為2萬億元至3萬億元,為文化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在人們的生活領域,都有哪些新熱點、新產品?
老字號打造新門店
時令新品消費火熱
在一家食品老字號的特色門店里,每逢節氣都會推出一款新品。時令新食材、文化新體驗,帶來消費新潮流。
馬上就是小暑節氣了,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二十四節氣主題糕點門店里,一款新鮮出爐的“小暑糕”,吸引顧客前來選購。
消費者 楊女士:一是很養生,二是很美味。今天還品嘗了他們小暑節氣藕和蔓越莓做的糕點,很好吃。
北京稻香村創新項目負責人 曹思源:每一個節氣都有對應的糕點,會結合時令食材和一些傳統的食俗文化。大家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了,市場的反饋也越來越好了,也給老字號在傳承和創新之間找到了一個新的契合點。
最新發布的《中國時尚消費發展報告》顯示: “中國時尚”消費正從單一品類擴展到多元領域,并從外在裝飾轉向生活方式引領,成為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日前,北京市出臺擴大時尚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圍繞時尚場景育新、時尚活動提升、時尚品牌創新以及時尚城市氛圍營造,進一步激發北京時尚消費潛力。
北京市朝陽區商務局商貿流通促進科科長 盛驥:以城市更新帶動商業更新,將亮馬河打造成為時尚產業的戶外秀場。同時我們還一直致力于發展首發經濟,不斷吸引國際知名品牌的首店首發活動落戶朝陽,同時我們也培育朝陽自己的品牌,把將一些首發和首秀活動推向世界。
蜀錦技藝融入服飾穿搭
開啟消費新活力
有著“天下母錦”之稱的蜀錦植根于古蜀文化,四川成都作為其主要生產地,如今正在將這一非遺技藝融入現代時尚單品。
蜀錦服飾設計師 羅文:單從名字上來說,“青銅芙蓉”就會讓人覺得它有源遠流長的文化,但它的色彩以及它新的排列其實蠻現代的。時尚本身就是一個輪回。
借助電商平臺、跨境會展等,蜀錦制衣企業構建起全球銷售網絡。一家去年11月剛剛開始蜀錦業務的企業,7 個月即實現日銷10—15萬元。在紡織工業、數字經濟與時尚產業的協同發展下,蜀錦服飾成為西部時尚消費的新熱點。
當下中國時尚消費邁向構建文化自信的品牌生態體系,蜀錦等非遺技藝正化為時尚元素,通過多元化應用場景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輕工產業處處長 熊丹一:成都市出臺了促進蜀錦蜀繡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措施,今年下半年,成都還將舉辦成都時裝周、成都時尚產業發展大會等活動,引導傳統消費品產業向時尚產業轉型發展。
據《中國時尚消費發展報告》,非遺元素正以創新形式融入產品設計與消費體驗,實現文化傳承與商業創造的雙向賦能,成為時尚消費的一大趨勢。通過國潮設計,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中逐漸占據一席之地,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
AI助力紡織服裝產業
“智”變升級
面對市場新需求,各地生產企業也在“智”變升級。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例,經過數字化轉型升級,“AI服裝設計師”全面上崗,為服裝制造業注入新活力。
走進浙江杭州蕭山區的一家服裝生產企業,記者看到幾位設計人員正在用一款AI軟件設計新品服裝。
工作人員只需要在對話框輸入自己的想法,大約30秒,系統就能自動生成一款服裝的模特上身效果圖。
這款軟件是由杭州蕭山的一家科技產品公司開發的。基于時尚大數據,軟件能幫助設計師篩選風格、面料等參數,自動生成符合需求的款式圖。
軟件也支持模特在線變身、換臉、換景,面料可一鍵上身。
浙江某服裝生產企業負責人 陳守煌:準備了大概1000億張款式圖片讓大模型進行解析。
在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趕制最新的訂單,每個工位前都有一塊小屏幕,搭載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流程數智一體化系統。利用它,可以一鍵派發任務,計算產能等。
近年來,浙江時尚產業加速推動數字化轉型,形成從“一滴油,到一條線,再到一件衣”的完整產業鏈。據統計,目前全省共有蕭山、柯橋、桐鄉等3個千億級以及海寧等2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浙江紡織服裝營收破萬億,已連續5年全國第一。
(總臺央視記者 杜思源 石熠龍 廖望 劉玥辰 趙思)
【編輯:史詞】總臺報道員當地時間7月2日獲悉,日本鹿兒島縣附近海域當日下午發生強烈地震。
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2日15時26分左右,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近海附近發生5.5級地震,最大震感為震度5弱,震源深度10公里。本次地震沒有引發海嘯的風險。(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報道員 柏春洋)
【編輯:張子怡】習近平主席特使、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出席聯合國第四次發展籌資國際會議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中國財政部官網2日公布,習近平主席特使、財政部部長藍佛安1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出席聯合國第四次發展籌資國際會議,并在全會一般性辯論環節發言。
藍佛安表示,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提出,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面對發展籌資巨大缺口,國際社會應攜手行動,共解發展難題。中方呼吁發達國家足額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和氣候資金義務,將南南合作作為南北合作的重要補充,并廣泛動員各類發展資源,拓寬協同有序的發展籌資渠道;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架構中的話語權,推廣本幣融資工具,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網,完善高效穩健的發展籌資體系;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減少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的負面外溢效應,營造開放穩定的發展籌資環境。
藍佛安強調,中國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開放市場,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中國愿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促進各國共同繁榮進步。(完)
【編輯:曹子健】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日內瓦消息:世界氣象組織1日警告稱,歐洲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率和強度正持續增加。預計到2050年,約半數歐洲人口將在夏季面臨高熱或極高熱應激風險。
據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官網消息,世界氣象組織1日表示,目前,西歐多地、北美部分地區、北非、中東和中亞正遭受高溫天氣影響。尤其西歐地區正受強高壓系統控制,來自北非的干燥空氣持續籠罩該地區,引發極端高溫,對民眾日常生活各方面造成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通常情況下,7月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月份。但今年的北半球高溫天氣不僅強度異常,而且比以往更早,這類極端高溫通常出現在盛夏時節,而在歐洲西部和西南部地區,部分觀測站6月的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均打破同期歷史紀錄。
專業評估報告顯示,歐洲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率和強度正持續增加。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歐洲區域氣候中心網絡數據,自1950年以來,歐洲三分之二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都出現在2000年之后。
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到2050年,約半數歐洲人口將在夏季面臨高熱或極高熱應激風險,其中南歐地區尤為嚴重,東歐、西歐和中歐地區的風險水平也將顯著攀升。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由于城市熱島效應,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在城市地區更為顯著。由于有大量的鋪砌表面、建筑物、車輛和熱源的存在,城市環境溫度明顯高于周邊鄉村地區,溫差在高溫時期尤為突出。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與世界氣象組織聯合發布的《歐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與低密度居住區和鄉村相比,城市中額外積聚的熱量會加劇熱應激反應,可能導致高溫期間死亡率上升。
聯合國消息稱,世界氣象組織及其成員與合作伙伴正加大力度應對極端高溫,通過“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整合權威天氣、氣候和水文數據,為易受氣候危機影響地區及沖突地帶提供及時的專業研判和風險預警。(完) 【編輯:魏晨曦】
中新網懷化7月3日電 (曾蔚吾 雷明雄)今年1至6月,湖南懷化國際陸港共發運班列601列,計30068標箱、貨值約39億元、貨重約50萬噸,年度班列目標完成率50.1%,同比增長31%,其中國際聯運班列221列、中老國際班列165列,開行鐵路冷鏈特色班列16列,完成冷鏈班列全年任務129%。
1至6月,懷化國際陸港班列發運班列601列。 雷明雄 攝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的重要節點、湖南唯一的東盟貨運集結中心,懷化依托國際陸港已常態化開行中越、中老等7條國際物流大通道,線路總數達161條,運輸網絡覆蓋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個港口及站點。
2025年初,懷化國際陸港面對全年1200列班列目標的重擔,積極擴張集貨區域,發展新客戶、開拓新業務。深耕懷化本土及周邊冷鏈市場挖掘市場潛力,積極助力懷化啟榮供應鏈公司通過冷鏈將云南蔬菜運往懷化,推動湘滇瀾湄線冷鏈班列逐步走向常態化運輸,目前已累計發運冷鏈果蔬816標箱,貨值3778萬元,為國際冷鏈雙向圖定開行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依托老客戶拓展新市場,懷化國際陸港先后將湖南常德、廣東湛江等新貨源市場納入服務范圍。與湖南中遠海運公司通力合作,以無紡布和防火板等產品為突破口,開通常德—岳陽(長沙)一懷化—欽州公鐵水聯運班列,使常德無紡布以更高物流效率銷往海外市場。同時加強區域協作,廣東湛江、湖北武漢、宜昌等地的化工品和化肥等出口貨品集結懷化西發運。
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市場,懷化國際陸港通過提升運輸效率、保障貨物安全、優化服務流程等措施,于4月26日成功開行懷化西一欽州港東點對點班列,班列全程運輸時間從原來的散發列車3至4天到達,控制在點對點班列30個小時,極大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時效。
持續強化懷化國際陸港西進北擴的輻射與集聚效應,區域聯動更加緊密。6月24日,懷化國際陸港通過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首次攜手陸海新通道寧夏公司,以“散改集”鐵鐵跨境運輸方式,將西北2500噸化工品運往越南安員,實現“10日達”,新的鐵鐵跨境運輸模式較傳統鐵海運輸模式提高運輸時效達50%,有效降低物流成本30%。
未來,不斷擴大的“十日達”黃金通道效應,將繼續深耕西北市場,將煤炭、礦石等大宗出口商品引流懷化,有效增加跨境運量。(完)
【編輯:惠小東】7月2日,四川成都,孩童在火車東站候車出發。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7月2日,四川成都,孩童在火車東站候車出發。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7月2日,四川成都,孩童在火車東站候車出發。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7月2日,四川成都火車東站候車大廳旅客如織,迎來客流高峰。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7月2日,四川成都火車東站候車大廳旅客如織,迎來客流高峰。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7月2日,四川成都,孩童在火車東站候車出發。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編輯: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