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個熱搜!
說的是,一個人因為用9鍵打字,被同事吐槽是“活在按鍵時代”!
好家伙,就因為一個按鍵的輸入方式,就被吐槽,甚至在搜索之后,發現了這世界對9鍵打字的人充滿了惡意。
“什么老年人才用9鍵,年紀大的采用9鍵”,而且9鍵與26鍵的話題之爭,頻頻上熱搜,簡而言之就一句話“你用9鍵,是因為你老”。
多少有點小傷心,因為我也是用的9鍵打字,不過在看到了一條評論“我用的五筆輸入,豈不是活在活化石時代”,雖然有點想笑,但是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但是也有些網友學會了“自我安慰”,“9鍵一定會26鍵,26鍵不一定會用9鍵”、“我用9鍵,主要原因是鍵大,不容易按錯,還可以盲打,26鍵太小了,容易按到別的字母”。
話里話外就一個聲音,“我還年輕,使用9鍵絕對不是因為老”。
那為什么會有人喜歡9鍵輸入,而有些人更喜歡26鍵輸入呢?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剛開始用手機時,手機鍵盤輸入方式不同導致的,習慣使然。
對于80后、90后來說,早期使用的手機普遍都是采用的9宮格,也就是9鍵的輸入方式,數字下方對應著不同的字母,2對應ABC、3對應DEF.....
而當功能機衍變到智能手機時,這種刻在腦子里的輸入方式,習慣性的就繼續保留了。
但是有人知道這是怎么來的嗎?
其實在手機之前,還是旋轉撥號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數字與字母對應的排列方式,不過排列的方式與現在還有些不同。
當時數字0對應的是O、Q字母,感覺設計的時候是考慮到了“形似”的原因,而且字母Z是沒有的,而這種排列方式也被用在手機的早期,這也是國際電信聯盟1988年的早期E.161標準。
不過到了1993年,國際電信聯盟又將E.161標準更新了下,也就是現在的9鍵布局方式,將字母按照1、2、3......順序排列,“O”設置在數字6,“Q”設置在數字7,“Z”設置在數字“9”,一直沿用至今。
這里有沒有人好奇,為什么要在電話的數字撥盤上要加入字母呢?
其實,電話上數字與字母對應排列的方式,一開始是用來幫助人們記住號碼的。
比如早期的蘋果客服電話800 692 7753,就是800-MY-APPLE,而800 456 DELL的電話就是800 456 3355。
后來,手機輸入功能的加入,也讓數字上的字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在功能機時代,雖然9宮格按鍵的輸入有點繁瑣,往往需要按幾次才可以,比如按一下2,是字母A,按2下,是字母B,但是使用次數多了,再加上實體按鍵的真實反饋,熟能生巧,也就讓一些80后、90后練就了“單手盲打”的能力。
有些網友發出感慨,“想想以前高中課桌下盲打發短信的日子,以后的小朋友們估計都不會9鍵了,老年人的時代眼淚”。
后來,也有一些手機廠商嘗試采用26鍵布局方式,比較有名的就是黑莓手機,雖然也是實體按鍵,但是由于按鍵太小,相對比較擁擠,很容易誤觸,實操性并不佳!
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初代iPhone發布時,一方面是去掉了實體鍵盤,另一方面則是將9宮格的按鍵布局,設計成了26鍵,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樣子。
但是網上爆出了最初iPhone虛擬鍵盤的樣子,雖然也是26鍵,但是可能是考慮到輸入的不方便,起初還是將2-3個字母放在了一起。
不過,后來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單按鍵輸入越來越方便,26鍵的輸入方式也漸漸被大家所習慣、使用。
與90后,00后長大接觸到手機時,手機26鍵輸入方式已經相當普遍了,再加上手機上26鍵布局和電腦很是相似,這也讓他們更容易的在電腦與手機上切換,所以也就更熟悉26鍵的輸入方式。
但是正像某些網友說的那樣,我可以用9鍵、也可以用26鍵,但是那些習慣用26鍵的,可能拿到9鍵輸入方式時,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下手。
至于9宮格與26鍵哪個更好用?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這是時代所帶來的習慣差異。
而這時代所帶來的認知差異,又讓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講的是一位“00后”,詢問為什么手機系統界面的撥號為什么是那個“弧形帶兩耳朵”的圖標?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他們沒有經歷過“電話”時代。不知道以前打電話是“左手六”的形狀,可能在一些10后的字典里,對于“電話”這個字眼都比較陌生吧。
另外前段時間,網上還看到了一些10后關于手機的疑問,甚至還沖上了熱搜。
比如“手機為什么不設計成可拆卸電池呢?這樣沒電直接換個新電池就好了”
“相機都有存儲卡,手機為什么不能有個存儲卡呢?容量不夠用了,直接插入新存儲卡就好了呀”
“耳機為什么不能直接插在手機上就能用的呢?這樣耳機就不會丟了,而且還不需要充電“
雖然在我們看來,確實有點好笑,畢竟這些都被我們用過了,但是卻被手機廠商“遺棄”的功能,而對于10后來說,這些卻又是新奇卻又渴望的體驗。
聊到這里,不免又引發我的思考。
這些功能的拋棄真的是一種進步嗎?還是手機廠商為了凸顯不同、或者“為了圈錢”對用戶的教育呢?
比如可拆卸電池就挺好的,為什么后來就成封閉式的呢?美觀?安全?環保?提高空間利用率?這些都是合理的理由嗎?
手機支持存儲卡擴展,就可以解決手機存儲空間不足的問題,為什么偏偏要加價很多錢去購買更昂貴的版本呢?為了所謂的存儲性能更好?
有多少人換新機,是因為手機存儲不夠、電池不持久,如果這些都變成可替代,是否就會降低了舊機的拋棄率、減少新機的入手率,是否又是一種環保呢?
而且3.5mm耳機孔的取消,也是令人感覺到莫名奇妙,難道就是為了避免有線耳機在口袋中的纏繞?
科技的發展,應該是為了讓人們使用更便利的走向,而絕對不是為了凸顯不同,營造出所謂的“高逼格”體驗。
26鍵輸入的方式、取消可拆卸電池、手機取消micro SD卡槽、取消3.5mm耳機接口,改變的只不過一代人的使用習慣罷了,甚至可能帶來的是使用困擾。
但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
而有一個好消息是,2023年歐盟發布了電池新規,從2027年開始,在歐盟地區發售的所有便攜電子設備,都需要配備可拆卸電池。
可拆卸電池真的要回歸了,但是其它的呢?
頂: 77踩: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