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

相關文章
中新網廣州7月3日電 (程景偉 王樹盛 劉洋)由中國交建承建的廣州地鐵12號線東、西段近日建成開通。記者3日從中交一航局獲悉,赤崗站作為廣州地鐵12號線全線最深的車站,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全國首創的“半洞柱法密貼下穿既有線施工技術”,安全實現零距離上跨下穿既有運營地鐵線。
廣州地鐵12號線全長37.6公里,設站25座,其中換乘站17座。其中,中交一航局承建廣州地鐵12號線赤沙北站、赤崗站以及嶺南廣場站-赤崗站等2個車站3個區間的土建施工任務。
項目施工現場。中交一航局 供圖
其中,赤崗站為地下六層車站,深達41米,基坑占地面積約14000平方米,是三線換乘樞紐車站。車站因周邊環境極復雜、分期征拆、上跨下穿既有線等問題,導致整個車站與附屬基坑被分割為8個大小不一的異形基坑。
在既有線兩側非對稱開挖、既有結構在水平受力偏載的情況下,項目建設團隊通過優化支撐體系、合理受力轉換,實現既有線變形毫米級控制。面對基坑開挖作業場地受限、垂直提升大等問題,項目團隊通過明挖、蓋挖聯合應用,實現了復雜環境條件下的深大基坑群統籌施工。
赤崗站采用全國首創的“半洞柱法密貼下穿既有線施工技術”,該技術融合蓋挖、暗挖的工程理念,以新建6根支墩立柱為豎向支撐、既有區間結構為蓋體,剛性鎖定既有區間的空間形位,在蓋體的保護下進行暗挖施工。
地鐵隧道。中交一航局 供圖
在赤崗站建設過程中,WSS注漿施工采用“雙液變量注漿泵+注漿智能監測防護系統”,有效減少開挖過程既有結構沉降。為確保暗挖二襯頂板與既有線底板密貼,項目建設團隊采用自密實、超緩凝、微膨脹混凝土加橋梁支座注漿工藝,有效減少既有結構后期沉降,提高既有結構全生命周期安全性。
項目采用了自主研發的裝配式隔音罩。中交一航局 供圖
在赤崗塔至赤崗區間的142米暗挖隧道施工中,項目建設團隊創新采用“上臺階機械掘進+下臺階控制爆破”混合工法,有效控制巖體擾動。項目構建“揚塵-噪聲-排放”立體防控體系,自主研發裝配式隔音罩,通過隔音棉和分流風口設計,解決了除塵設備噪音問題,為城市敏感區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示范。
項目建設團隊還建立三維模擬體系,對各種不利工況進行數值分析,多次方案論證與風險評估,最終實現近萬米盾構區間的順利貫通。(完)
【編輯:王琴】- 不久前,佳能發布了一款型號為LI5030SAC的1900萬像素全畫幅全局快門傳感器,它峰值讀取速度為58幀/秒,能夠不失真地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佳能此次發布LI5030SAC發布是其實還有兩個衍生版本2025-08-02
- 記者:何欣榮 編導:張藝繽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2025-08-02
- 活動現場。 在6月28日于呂梁孝義市火熱進行的2025年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全國賽山西賽區)期間,興縣憑借其獨特的“農文體旅”組合策略,為這場被譽為山西“2025-08-02
中新網7月3日電 記者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獲悉,近日,第五屆“古籍文獻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國際學術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在此次論壇上,“天祿云樞數據庫”平臺正式發布。
本次論壇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在主旨發言環節,各位學者圍繞各館藏珍稀文獻的收藏、保護與利用,《海外中國古籍總目》編撰進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古籍整理研究與圖書館發展趨勢等議題作了發言。
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廖可斌表示,閱讀是人類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當代社會的全球化、技術壟斷等導致的社會競爭使得閱讀方式以至閱讀本身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此情形下,出版應該堅守為閱讀服務的宗旨,出版有利于閱讀特別是深閱讀的好書。
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教授劉明新以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古籍活化為例,分享了AI時代的圖書館發展趨勢。她表示,創新運用AI等數字技術,既讓中華文化瑰寶煥發時代生機,又為全球文明對話搭建數字化橋梁,使古籍文獻突破時空限制,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智慧結晶。
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陳紅彥介紹了國家圖書館古籍存藏情況以及近年國圖古籍的保護與利用,強調了科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如古籍庫房環境改善、古籍裝具的使用、古籍保護的科研,設備研發、材料研發,脫酸的發明專利等。她認為,古籍保護、古籍傳播將會更好地融為一體,跨學科、跨界的合作將越來越自然地推進古籍文獻走出書庫、書齋,成為生活中的必需。
主旨發言環節同時發布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天祿云樞數據庫”平臺。據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候君明介紹,“天祿云樞數據庫”已集成6萬種、3000余萬頁、近100億字的珍貴古籍文獻,包含歷代珍本秘籍、地方志書等。數據庫提供圖文對照、版式還原、繁簡字異體字全文檢索、智能斷句標點等強大功能,致力精準還原古籍原貌,提升研究效率,服務學術與文化傳承。
此外,在專題發言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從專業視角出發,圍繞各類專題文獻整理、館藏開發、漢籍傳播、文獻分類與智能編目、民間文書整理與研究、尺牘類通俗類書整理、滿文蒙古文等多語種文獻整理出版等多元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研討。(完)
【編輯:曹子健】- 為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規范人口服務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本市積極推進居住證積分工作,不斷規范積分落戶秩序,聚集更多優秀人才來津創新創業。2025年第一期積分落戶共有1.5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