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涨价!新能源汽车价格何去何从?

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割裂的市場!
當我采訪一位認識多年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市場戰略工作人員時,他發出了如上的感慨。
最近兩年,新能源汽車不論市場規模還是銷量數據,都迎來高速增長,這背后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自主品牌的不斷探索。然而進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取消,失去助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一輪全新的洗牌,對補貼依賴嚴重的車企,即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與此同時,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暴漲,導致了造車成本的進一步上浮。供應商、主機廠、消費者,新能源汽車產銷鏈路中三個最重要的角色在高壓下成了一塊“奧利奧餅干”,而中間的夾心就是主機廠。到底是將成本上漲傳遞給消費者,還是自己壓縮利潤默默承擔?這個問題成了擺在每一位主機廠CEO面前的大問題。
降價!擴市場
就在1月6日,特斯拉打響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3年的第一槍。當天,特斯拉官方宣布國產車型大幅降價:
Model 3后輪驅動版從26.59萬元降至22.99萬元,降幅為3.6萬元;Model 3高性能版從34.99萬元降至32.99萬元,降幅為2萬元。
Model Y后輪驅動版從28.89萬元降到25.99萬元,降幅為2.9萬元;Model Y長續航版從35.79萬元降至30.99萬元,降幅為4.8萬元;
Model Y高性能版由39.79萬元降至35.99萬元,降幅為3.8萬元。
其中,降幅最大的一款車型為Model Y長續航版,降幅高達4.8萬元。
要知道,這已經是特斯拉在短短兩個月中的第二次大幅降價,很多在今年10月份第一次官方降價時購車的車主都蒙圈了,提車一個多月,虧損2-5萬,特斯拉過去1年多極度保值的神話瞬間覆滅。
然而,降價之后原本的價格與銷量平衡被打破,天平逐漸向“供不應求”一側傾斜。據悉,特斯拉在1月6日宣布降價后,短短3天就收獲了3萬輛新車訂單,雖然特斯拉官方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但親眼看到門店半小時銷售10臺和特斯拉官網交付時間從原來的1-2周變為2-5周,已經能預感到訂單量的大幅提升。
跟隨特斯拉降價潮的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是AITO 問界。1月13日,該品牌宣布自2023年1月13日8點30分開始,問界系列部分車型將進行降價。其中,問界M5 EV調整后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后售價為28.98萬元起,降幅在3萬元左右。
但是,模仿特斯拉降價操作,卻沒有得到特斯拉的降價效果。宣布降價消息之后,AITO并未迎來消費者涌進門店瘋狂下單的場景,在上海南京東路的華為旗艦店內,前來咨詢體驗新車的消費者沒有幾個,而下單的更是寥寥無幾,降價操作反倒是讓之前購車的老車主心生不悅。
所以,降價一定對消費者有利,但對主機廠是否有利,還需要對自身消費群體以及生產盈利能力有一個精準的評判才能給出準確結論。
漲價!保利潤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公布,特斯拉137萬輛屈居第二,比亞迪186萬輛位列第一。作為最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面對補貼取消的價格策略對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在2022年最后一天,比亞迪終于出牌了——2023年1月1日起將實行價格上調的政策,相關車型指導價上調幅度2000-6000元不等。
而除了比亞迪之外,新能源市場的另一匹黑馬長安深藍SL03也通過官方渠道宣布漲價,漲幅3000-6000元。作為比亞迪純電車型的競爭對手,如此任性地漲價,也凸顯了對自己產品和未來預期銷量的自信。
此次漲價的陣營中,除了上述兩個品牌,還有奇瑞小螞蟻、零跑汽車、大眾ID.等等,這些品牌基本都將因為國家補貼取消導致的成本上升都轉嫁給了消費者。
對比亞迪來說,一方面是銷量的暴漲導致產能不足,交付期延長,另一方面則是成本的大幅上漲。在銷量不愁的情況下,通過漲價降低銷量,提升更高的產品利潤率,是比較合理的策略。但對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本身就陷入銷量不足的泥淖,還想學比亞迪將成本進行轉嫁,最終導致的結果只有銷量大幅下跌這一條路。
白熱化競爭 剛剛開始
面對國家新能源補貼的取消,不論廠商做出漲價還是降價的策略,都是針對自身實際狀況的一種抉擇。但這種決策方向并非一成不變,在暗流涌動的2023年,這些廠家很有可能會突然轉向,讓用戶和經銷商感到措手不及。
目前,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市占率相比燃油車依舊不高,而傳統汽車廠商也在努力加速轉型,推出更強的新能源車型。一線豪華品牌BBA,傳統造車巨頭豐田、本田、通用,都在推出自己的純電車型,并給足資源大力推廣。
價格戰并非只有特斯拉一家會打,在去年12月,寶馬i3打出了落地25萬的驚人低價;2年前上市的奔馳EQC,指導價接近50萬,實際落地價30萬出頭···在實力派面前,補貼早已不是影響車輛價格的主要因素,核心產品力才是。
我們可以把之前有國家補貼的時代看成短暫的紅利時期,它的作用只是引導一個新興市場度過幼兒期。當市場真正成熟后,短兵相接、赤身肉搏才是常態,最終會誕生數個巨頭,和今天發展了百年的燃油車市場一樣。
寫在最后
回到消費者的維度,新能源廠家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預算不足的朋友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車,而預算充足的朋友則可以買到產品力更強的車。
在中學政治課上,老師把汽車和房產放在一起,歸納為高檔耐用品,但隨著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未來的汽車可能和手機、電腦一樣,成為日常消費品。
到那時候,你還會為一臺新能源車5%的價格上下浮動,而花費如此多的精力嗎?
相關文章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南部戰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位中國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開展戰備警巡。6月以來,戰區部隊組織海空兵力持續加強中國黃巖島領海周邊海空域巡邏警戒,進一步強化有關海空域管控力度,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堅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編輯:張燕玲】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岳東興)在無緣晉級2026美加墨世界杯后,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在代理主教練久爾杰維奇的帶領下開始了新周期的賽程,新一期的國足集訓名單也在30日公布。
中國足球協會在30日發布的集訓通知中表示,為做好2025年東亞足聯E-1足球錦標賽(東亞杯)的備戰和參賽工作,經國家隊教練組研究、協會批準,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定于7月2日至16日赴遼寧省大連市、韓國水原市及龍仁市組織集訓并參賽。
在這份26人的名單中,有一半球員是“00后”,這反映出久爾杰維奇正在推進國家隊的年輕化進程。其中,2006年出生的蒯紀聞、劉誠宇、王鈺棟,都參加了今年上半年舉行的U20亞洲杯,而當時的U20國青隊主帥正是久爾杰維奇,他率隊打進了八強。
此外,參加了世預賽亞洲區18強賽的主力球員,如后防中堅朱辰杰和蔣圣龍,中前場的謝文能、曹永競、張玉寧等也都悉數入選。塞爾吉尼奧則是唯一入選的歸化球員。
中國足協在此前發布聲明表示,美加墨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8強賽已結束,由于中國男足未能晉級附加賽階段比賽,主教練伊萬科維奇及教練團隊的執教合同已根據約定自動終止。協會研究決定由久爾杰維奇擔任中國男足國家隊代理主教練,并將同步開啟新周期主教練選聘工作。 【編輯:惠小東】
中新網合肥6月30日電 (儲瑋瑋 孔令佑)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施力30日在合肥稱,“十四五”期間,安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13%,增速居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第一,成為該省十大新興產業中首個破萬億元的產業。
6月30日,媒體見面會現場。記者儲瑋瑋 攝
當天,在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啟動式暨媒體見面會上施力表示,“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被列為該省重點推進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呈現“位次前移、結構煥新、創新引領、集聚加速”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產業結構方面,安徽省堅持“錯位發展、協同發展、競相發展”的思路,確立了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現代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醫療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等7個高端裝備產業重點發展細分領域,引導各市逐步形成了“雙核多基地”的產業布局。2024年,全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營收5680億元。
在創新能力方面,圍繞優勢產業和裝備新賽道不斷布局,安徽省裝備領域建成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42個,省級創新平臺93個,12家企業成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上市企業55戶,占全省總數的30%,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6戶,占全省總數的41%。該省“十四五”期間培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070個,其中40項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產業集聚加速推進。安徽省堅持“聚焦主導產業、促進集群發展”,引導資源、項目、政策、企業集聚,全省形成7類19個特色裝備集聚區。
施力說,面向“十五五”,安徽省將把握未來趨勢,突出安徽特色,立足該省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創新優勢、市場前景,堅持“科產融合、鍛長補短、企業矩陣、鏈群融合、生態優化”的路徑,擬著力發展智能機器人、工業級無人機、高端檢測裝備、智能農機裝備等未來裝備,做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結構優化和規模壯大。(完)
【編輯:陳海峰】- 301 Moved Permanently301 Moved Permanentlynginx 【編輯:蘇亦瑜】2025-08-02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回望古典思想雙峰 開啟人權新敘事
作者 齊延平 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年前《聯合國憲章》創制時,“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被確立為其宗旨與基石之一。
當地時間2025年6月9日,中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文明對話國際日”主題活動,包括主題對話會、文明交流互鑒長卷展覽以及“跨越山海的文明對話”文藝演出等。圖為參觀者參觀文明交流互鑒長卷展覽。中新社記者廖攀攝
如今,世界陷入變亂交織之中,其背后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人權雙標化、霸權化和工具化。無視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以人權之名蓄意侵犯他國主權,制造人道主義災難,阻礙他國人權發展,擾亂全球人權合作,既破壞世界合作發展、命運與共的新圖景,更沖擊二戰后世界人權文明底層邏輯。但正如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著名臺詞,“不必害怕,這島上眾聲喧嘩”,背離國際共同準則的倒行逆施注定會失敗。
《人類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說,人類能在地球演化中勝出,關鍵在于其創造語言以編織故事并實現合作的能力。在他看來,人權就是人類為了進化需要而編織的一個精妙故事。現在已到拋棄舊人權故事,開啟新人權敘事之時。
中華古典思想與希臘古典思想作為人類起源性、奠基性、統領性思想的兩大高峰,在東西半球開辟了兩種文明進路。在空間維度上,曾經因為地理上的阻隔與遠距,思想界一直將二者判定為獨立平行甚至是相互排斥的異質文明。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中,數千年前濫觴的中華古典思想與希臘古典思想就不再是兩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宇宙中人類演化史上同一個事件的兩個側面,雙峰并立共同締造了當下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既對立又合作、既喧鬧又多彩的世界面貌。
2025年4月14日,“代達羅斯:希臘克里特島的神話”特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中新社記者 張祥毅 攝
人類演化史上并立的雙峰根基于同一問題——人的成就與人的完善。古典思想的這兩種進路均以人的生存、人的尊嚴、人的完善為出發點和歸宿。只不過中華古典思想側重強調人作為關系的存在,而希臘古典哲學則注重人作為個體的理性能力。儒家思想主張“格物、致知、修身”,以致道德升華、人格完善;蘇格拉底倡導“認識你自己”,認為真正的智慧始于自知,人需通過理性反思與自我審視,擺脫感官束縛及無知與偏見。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倡導“仁者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個人生活福祉、人格完善與他人、與社會緊密聯結,主張在關系共在中實現倫理共生,達致至善境界;希臘古典思想以“理念”為核心,在現實世界之外設定一個永恒完美的理念世界,人通過理性認識理念,以實現靈魂凈化與完善。現代人權與人道主義制度體系不過是這些歷久彌新的思想的現實化。
人類演化史上并立的雙峰引導了人類人權文明不可或缺的雙維度發展。我認為,可以用“分”與“合”這兩個字分別概括希臘古典思想與中華古典思想理解世界的側重維度。希臘古典思想以“分”為核心特質,以理性分化推動個體解放與制度創新,為人們提供了個體本位和制度細化技術,中華古典思想以“合”為精神內核,以倫理整合維系群體共存與文化和諧,為人們提供了群己共在、和合共生智慧。前者注重以理性與契約精神實現個人自主,后者注重以道德義務平衡權利;前者為現代人權奠定了個體尊嚴根基,后者為現代人權育成了不可或缺的責任倫理。
人類演化史上并立的雙峰將引導人類人權文明實現歷史性躍升。當今,人類生活在一個空間距離被現代交通、信息技術不斷壓縮,而宇宙時間概念卻被不斷拉伸至無窮久遠的時代,站在加速延展的宇宙時間軸上的我們,看到的不應再是人類空間上的分割與沖突,而應是人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命運與共。當下泛起的戾氣十足的一幕幕你爭我搶、脫鉤斷鏈、有我無他、你死我活鬧劇,只不過是宇宙中人類演化進程中的“小脾氣發作”。
在文明沖突與技術革命交織的今天,我們所主張的二者互鑒并不是簡單地折中、遷就,而是主張通過動態平衡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持久動力——既要以“分”的技術應對復雜性,更要以“合”的智慧超越分裂,最終實現個體自由與人類發展的共生共榮。雙峰并立方能維系技術與人文的必要張力,方能促進技術向善,實現人權文明躍升。
人類正在進入數字化生存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正在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向新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一方面賦能人權發展與人權共享,另一方面也同步衍生前所未有的新風險與挑戰。這就需要統合傳統人權挑戰與新型人權風險,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締造世界文明史中的人權新時刻,同時從中歐古典思想中汲取營養,共同開啟人權新敘事。
2025年6月29日,由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的“維園慶回歸”活動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開幕,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圖為人形機器人與市民游客互動。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世界變亂交織中,歷史深處的智慧將產生無窮力量。“人權”這一偉大的名詞產生于歐洲這塊文化璀璨的古老土地,而在遙遠東方神奇土地上孕育而生的中華文明,自肇始就主張“仁者愛人”,崇尚對人的生命與尊嚴的尊重,主張“協和萬邦”,追求世界和平與和諧。人權信仰充盈我們心間,歷史傳統給予我們智慧,文明互鑒促進彼此尊重,世界人權圖景將更加絢麗多姿。(完)
作者簡介:
齊延平。作者供圖
齊延平,法學博士,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國家級人才計劃領軍人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校務委員會委員、智能科技風險法律防控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兼職特聘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編輯:胡寒笑】清晨的天津西北角,煙火氣撲面而來。嘎巴菜、煎餅馃子、豆皮卷圈香氣四溢,攤主們忙著翻鍋打包,食客們在一旁排隊。這片匯聚“津味美食”的特色街區,不僅承載著老天津人的味覺記憶,也成了外地游客爭相打卡的地標之一。
當美食成為城市文化的名片,食品安全便是它的底色。
近日,天津市政協主席王常松一行,走街入巷察看街區運行,了解商戶經營情況、客流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市井煙火中,一場圍繞“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推進健康天津建設”的專題調研悄然展開。如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不少港澳地區天津市政協委員也參與其中,建言獻策,助力“津味”安全。
津門味道的“安全密碼”
“‘津味’聲名在外,但當前天津小吃多由家庭作坊或流動攤販經營,規模小、采購散、衛生參差不齊,行業標準有待提升。”天津市政協委員、寶軒飲食集團董事長朱寶鈞提到。
王常松表示:“我們要發揮港澳委員優勢作用,就天津和港澳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全流程開展比較研究,形成對策建議。”
香港構建了一套嚴密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港區天津市政協委員、中信建投(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李昕維介紹,例如法律明確規定,任何人士售賣不適宜人類食用的食品即屬于犯罪,并對具體罪行及相應刑事責任作出清晰界定。他建議,全面梳理和優化天津現有的食品安全法規,特別是針對新興食品業態管理等方面制定補充細則。
澳門則將食品安全管理與旅游服務品質掛鉤,澳區天津市政協委員、澳門旅游局局長文綺華認為,只有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結合優質的旅游服務,才能真正吸引旅客,讓他們放心品嘗、開心游玩。“澳門市政署負責監察食品安全法遵守情況,向餐飲行業推廣‘食安心——衛生自查鼓勵計劃’;旅游局推出了‘星級旅游服務認可計劃’,對參加商戶進行暗查和明訪。”文綺華建議,天津可以借鑒澳門在餐飲場所監管方面的嚴格標準和審批流程,把食品安全與優質旅游服務相結合。
校園配餐的“守護機制”
在調研西北角街區之后,王常松一行走進河西區第二新華中學、全運村小學,實地走訪校園食堂,了解配餐公司遴選、食材存儲、加工制作、食物分類及留樣等情況。
據天津市政協委員、河西區政協主席王潤生介紹,目前,河西區112所中小學校區中,校內食堂供餐23所,校外企業配餐86所,兩種方式兼用3所。2024年,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對這些學校開展監督檢查235次。
“校園供餐體量巨大、用餐群體敏感、經營形式多樣,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張金英表示,香港在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上經驗豐富、體系成熟,值得天津深入研究借鑒。
港區天津市政協常委、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冼漢迪介紹,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官網會公開學校午膳供應商的營運資料,包括烹飪方式、營養服務、人員培訓情況等;同時為學校午膳供應商提供指引,例如車輛內要保持平滑和不漏水等。在他看來,這樣的經驗可以“平移”到天津,“建議由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負責校園午膳供應商的準入和管理,并加強日常監管和巡查;教育部門則負責具體配餐管理,并為學校選擇供應商提供指導。”
監管落細,技術先行,港區天津市政協委員、君和資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伙人李婷認為,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還要建立健全追溯體系,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食品“從源頭到餐桌”全程追溯,以便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置風險隱患。
外賣餐食的“護航方案”
隨著一份份外賣延伸至城市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食品安全的“防線”也隨之鋪開。
與校園配餐類似,外賣同樣涉及龐大的供餐規模和復雜流程,但其開放式環境、長鏈條特性,使每個環節更易“滋生”隱患。
天津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孟昭寬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外賣食品包裝的安全性監測,如雙酚A、塑化劑等有毒有害物質遷移量、污染物限量、微生物、耐熱耐冷等指標的監測。
當下自動配送車、無人機配送等業態正加速發展。天津市政協委員、河北區科技局局長郭敏建議,天津可試點推廣配備GPS定位和溫濕度傳感器的“智能溫控配送箱”,運用大數據風險預警,結合商戶經營數據、抽檢結果、消費者評價、騎手軌跡等多維度信息,對高風險商戶實施靶向抽查……
從街頭攤點到校園食堂,從堂食監管到外賣治理,歷經近4個月的調研,政協委員們共提交調研報告37份,涵蓋校園食品、外賣包材、水產添加劑、農村餐飲、預制菜等多個領域。而這場津、港、澳政協委員協同參與的食品安全守護戰,也正以更加穩健的治理步伐,為百姓端穩“安全餐桌”。(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道) 【編輯: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