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悦也内饰官图发布:搭载双联屏 本月25日上市

5月15日消息,隨著上市日期臨近,關于寶駿悅也的相關消息也是越來越多,今天,寶駿汽車就公布了新車的內飾官圖。新車定位小型電動SUV,將于本月25日上市,定位預計會在10萬元內。
根據寶駿官方消息,新車內飾采用了全新Joy Box玩樂座艙內飾設計語言,提供了黑白兩種配色,新車配備了雙10.25英寸聯屏設計,結合全新造型的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以及旋鈕式電子檔桿,有著不錯的科技感。新車空調出風口采用了圓角矩形設計,與車輛整體的風格較為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前方主副駕采用了貫通設計,方便用戶進出主副駕位置。而在功能上,新車主駕座椅將提供6向電動調節,頂配車型副駕座位也提供了4向電動調節。
作為一款微型車型,空間也是比較受關注的。為了提供乘坐舒適性,寶駿悅也針對頭部和腿部空間做了相應的處理,前排頭部空間達到了1011mm,后排則達到了986mm,同級別最高。腿部空間部分,前排達到了1045mm長度,腿部舒展更自在。
再來回顧下車輛外觀方面的表現,新車采用了Square Box方盒子設計語言,整體有著方正的造型,看上去非常像吉姆尼。新車將提供日出、清晨、云朵、霓虹及深空共五款配色,個性十足。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為3381/1685/1721mm,軸距2110mm。
動力部分,新車將采用后置后驅的配置,搭載一臺最大功率50kW的永磁同步電機,峰值扭矩140牛·米。搭載28.1kWh電池組,CLTC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303km。
相關文章
中新社廣州7月3日電 (王華 沈甸)中國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3日消息,7月2日12時08分,內地向澳門供電負荷創下歷史新高,達103.9萬千瓦,較歷史最高負荷增長0.19%。截至2025年6月30日,內地向澳門累計供電量超過785億千瓦時。
為有效應對澳門持續攀升的電力需求,廣東電網公司不斷優化對澳供電網架結構,今年4月30日完成珠海220千伏琴韻至煙墩雙回線路電纜化改造工程。同時,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聯合當地政府推進珠海220千伏南屏至煙墩雙回線路電纜化改造工程,進一步提高內地對澳門供電能力和防災抗災能力。
近年來,廣東電網在粵澳電力聯網的重要變電站、供電線路走廊等生產場所,廣泛應用機器狗、無人機等多種國產智能化運維設備,實現自主協同智能巡視,全方位實時管控設備運行狀態,確保對澳供電安全可靠。特別是廣東電網在珠海多處變電站、供電線路走廊附近,布點無人機“機場”。電網運維人員在后臺遠程操控“一鍵起飛”,可對包括粵澳聯網線路在內的上百回輸電線路完成精細化巡視、紅外測溫、外力破壞驅離、災后勘察等工作。(完) 【編輯:惠小東】
中新網福州7月7日電 (記者 龍敏)隨著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北上,福建南部海域受臺風影響逐漸減弱,北部海域風浪逐漸增強。福建海事局最新通報,廈金“小三通”、廈漳輪渡、莆田湄洲島輪渡等部分客渡運航線已恢復通航。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7日14時,“丹娜絲”位于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210公里,中心位置位于北緯26.5度、東經121.4度,最大風力為9級,強度等級為熱帶風暴,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變化不大。預計8日早晨起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逐漸向浙江臺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并于8日下午到夜間在上述沿海登陸。
7月7日14時至8日14時,南海東北部和西南部的部分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東海南部及釣魚島附近海域、廣東東部沿海、福建沿海、浙江沿海、上海沿海、臺灣島沿海將有6~8級風,陣風9~10級,其中“丹娜絲”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
當天上午,福建海事局繼續保持防臺風Ⅱ級應急響應,寧德海事局于8時啟動防臺風Ⅰ級應急響應,重點加強閩東海域船舶防臺風工作。福建海事局持續對船舶進行“點對點”叫應,組織通信、航標部門做好無線電、導航保障,引導船舶安全進入錨地避風。加強閩浙相鄰水域臺風聯合防范,指導溫州蒼南海域12艘風電運維船南下進入寧德沙埕港緊急避風。目前,寧德沿海19條客渡運航線、45艘客渡船全部停航,11個海上工程項目全部停工。
因福建南部海域風浪逐步減弱,福建海事部門正加緊開展交通組織管理和通航秩序維護,保障海上生產作業陸續恢復。(完) 【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張鈺惠)近日,江蘇省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管理質效的若干措施》,要求縣級以下禁止開發政務服務App,引發關注。
中新網注意到,近期多地通報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針對加重基層負擔典型問題,一些地方采取線上“大掃除”、線下蹲點調研等形式手段為基層減負松綁。
多地通報整治形式主義
據悉,江蘇《關于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管理質效的若干措施》明確,省級政務APP須向下開放使用權限,杜絕省級以下重復建設。推動政務服務類應用向“蘇服辦”整合,縣級以下禁止開發政務服務APP,已建縣級及以下的綜合類政務服務APP在12月底前完成遷移歸并,未整改到位的不再安排下一年度運維經費。
此前,江蘇通報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包括有關部門以調研之名變相開展督查檢查考核、頻繁向下索要表格資料、未經批準違規借用多名社區工作者。
近期,多地通報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涉及經濟社會、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
如上海通報,市水務局辦公室對各部門召開會議統籌力度不夠,去年部分會議安排過多、過于集中,如某一天個別區水務局分管領導在同一時段需參加3個會議,違反了召開日常性會議應當精簡務實、控制頻次的規定。
湖南通報,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兩處永久基本農田,陸續被非法傾倒的建筑垃圾侵占,導致該地塊長期處于撂荒狀態。自媒體對該問題曝光后,當地政府敷衍應付,僅采取覆蓋薄土“表面整改”,仍未對建筑垃圾徹底清理,直至被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等公開曝光后,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造成了不良影響。
為基層減負松綁
近日,針對加重基層負擔典型問題,一些地方采取線上“大掃除”、線下蹲點調研等形式手段為基層減負松綁。
如圍繞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上海市寶山區對全區政務應用程序和工作群組進行“大掃除”,截至目前,整合遷移政務應用程序1個,清除功能重復、使用率低的工作群組901個,全區工作群組同比減少41.7%。
河南開封則成立調研組,走訪60余家基層部門,訪談交流200余人次。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溯本求源,通過查閱資料、個別談話等方式對涉及問題的十余家市直單位調查核實,提煉形成文件會議以“隱形變異”手段規避管控現象突出,個別單位考核指標、考核過程管理不規范等10個方面問題。
6月2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了2025年5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1843起。
從查處問題類型看,在履職盡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嚴重影響高質量發展方面,5月共查處問題9868起,占當月查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總數的84.1%。
文章還指出,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從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中把握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實踐指向,緊緊圍繞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部署的“四個聚焦”任務和學習教育明確的有關要求,深入糾治違規吃喝、“快遞送禮”、不作為亂作為、加重基層負擔等問題,以鐵的紀律狠剎歪風邪氣。(完) 【編輯:曹子健】
中新網銀川7月7日電 (記者 于晶)7月7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寧夏印發《寧夏自然資源遙感應用能力建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全面提升遙感技術對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服務自治區重大戰略實施。
根據方案,寧夏將優化完善自然資源寧夏衛星應用技術中心遙感應用體系,推動遙感影像在自然資源管理、生態保護、城鄉建設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據寧夏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寧夏將重點實現空天一體化遙感影像高效統籌,推進常態化監測,并在市級衛星中心建設方面取得突破。
到2026年,寧夏將基本建立遙感數據共享服務機制,提升多源遙感影像數據處理能力。2027年,寧夏將進一步完善遙感應用基礎設施,深化廳局數據融合,構建部省合作的遙感大數據模型,推動遙感技術在市縣層面的廣泛應用。
方案提出,寧夏將健全縱橫聯動的遙感服務體系,搭建行業數據共享平臺,將遙感影像應用拓展至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利、交通、農業等多個領域。同時,寧夏將加強衛星遙感關鍵技術研發,探索典型示范應用,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遙感技術成果。
此外,寧夏將強化遙感業務應用支撐體系,為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提供數據保障,同時服務低空經濟發展。通過深化與林草、地質等部門的合作,實現遙感影像“一圖多用”“一監多用”,并依托寧夏衛星應用聯盟,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三年,寧夏將優化智能遙感監測體系,建設遙感動態感知庫、高精度影像控制點數據庫,并完善智能解譯樣本庫和地物光譜庫,進一步提升遙感影像處理和分析能力。(完) 【編輯:王琴】
中新社金邊7月3日電 (記者 楊強)柬埔寨稻米聯盟當地時間3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前六個月該國累計出口大米超過38.7萬噸,出口總額達2.83億美元,同比增長逾14.5%。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柬埔寨大米共銷往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4.3%。中國是柬埔寨大米主要出口市場之一。
根據官方統計,今年1至6月,柬埔寨共向歐洲26個國家出口大米18.28萬噸,出口額為1.43億美元;向中國出口大米10.25萬噸,出口額超過6000萬美元;向東盟國家出口大米5.28萬噸,出口額為3700萬美元。
此外,今年前六個月,柬埔寨還出口稻谷317.65萬噸,實現出口總額7.57億美元。
柬埔寨副首相兼發展理事會第一副主席孫占托日前出席柬稻米聯盟成立十周年慶典時指出,過去十年間,柬埔寨稻米產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推動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完) 【編輯:張奧林】
中新網嘉興7月7日電(黃彥君 吳冰鑫)“首批槜李已經坐上飛機前往迪拜,大概明天就能上架當地超市了!”7月7日,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一家庭農場內,槜李種植戶徐惠榮時刻關注著“出海”鮮果動向。
不久前,徐惠榮收到了由杭州海關簽發的《出境新鮮水果果園注冊登記》行政許可決定書。本次槜李“出海”為嘉興農產品首次叩開中東市場大門。
在嘉興,槜李栽培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曾是皇家貢果,被譽為“李中之最”。對徐惠榮而言,此番槜李登陸迪拜,是一次經毛衫產業牽頭的意外“驚喜”。
洪合是“中國毛衫名鎮”,每年有數億件毛衫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東地區是其重要市場。
“這兩年,一位在迪拜做毛衫外貿生意的洪合老板發現,當地新鮮蔬果主要依賴進口。秀洲各類水果種植量大、品質好,打通這條‘出海’線路有利于為農產品開拓新市場。”徐惠榮說,在外貿公司牽線搭橋下,他收到了2025年的340公斤槜李訂單。
當前,這批槜李已與迪拜知名連鎖超市WEMART和Hippo Box達成合作,即將亮相市場。每盒精品槜李包含7顆大果,預計零售價為328迪拉姆,折合人民幣約639元,單顆售價達91元人民幣。
新鮮采摘的槜李。秀洲區傳媒中心供圖
“現在正是槜李的最佳采摘期,首批出口的果子單果重60克至70克,糖度可達16度,經過嚴格篩選后才裝箱。”徐惠榮介紹道。
據了解,新鮮水果要順利出口,需同時取得“出境新鮮水果果園注冊登記證”和“出境水果包裝廠注冊登記證”兩項關鍵資質。
目前,徐惠榮的家庭農場取得了“出境新鮮水果果園注冊登記證”,而嘉興市晨星農場則獲得“出境水果包裝廠注冊登記證”。兩家農場資質互補,共同構建了槜李出口的完整鏈條。
針對槜李成熟期短、易變質的特點,嘉興市一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冰燕介紹,他們采用全程冷鏈運輸的方式,先運抵上海虹橋機場,再經成都中轉,最終抵達迪拜,全程僅需3天至4天。
為確保果實品質,整個運輸過程中溫度控制在1℃至3℃之間,而這段運輸時間恰好是槜李自然成熟、風味最佳的階段。
“我們前期專門前往阿聯酋進行實地考察和市場調研,發現當地95%的果蔬依賴進口,年進口量超過300萬噸。”姚冰燕介紹,“這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此外,迪拜的果蔬市場輻射范圍廣,可以覆蓋整個中東地區。”
與此同時,洪合鎮也在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鮮果市場。目前,其正與俄羅斯零售巨頭Magnit進行接洽,力求打開更多新興市場。
槜李“出海”只是起點。依托該地遍布全球的外貿產業鏈及臨空經濟優勢,接下來,蜜梨、太秋甜柿、南湖菱等一批具有嘉興特色的優質農產品也將陸續走向國際市場。
“希望通過這次試水,加速推進水果‘走出去’戰略,讓洪合的精品果業更好地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從‘枝頭鮮’到‘全球鏈’的跨越。”秀洲區洪合鎮黨委書記陶春明說。(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