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政商人士相聚林芝 共话“环喜马拉雅”合作

相關文章
中新網成都7月3日電 (記者 王鵬)記者3日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局集團公司)獲悉,該公司管內襄渝、達成鐵路當日完成2025年第一階段大修集中修,歷時近兩個月。
圖為大修集中修現場。趙鵬 攝
襄渝鐵路是橫跨川、陜、鄂、渝三省一市的國家Ⅰ級客貨共線鐵路,自1973年通車以來,始終是中原地區入川的重要通道,年貨物吞吐量超千萬噸,承擔著中歐班列近三成貨源集結任務。達成鐵路是西南地區第一條快速鐵路,承擔著四川東出至華中、華東,北上華北等地的運輸任務。
今年5月,成都局集團公司達州工務段、重慶工務段、遂寧工務段、成都工務大修段、成都工務大機段、達州車務段、重慶北車務段、達州電務段、達州供電段、重慶供電段等20家單位9000余人,對襄渝、達成鐵路鋼軌、軌枕、道岔、道砟及供電接觸網、信號設備、通信光纜等進行立體式檢修和維護,共完成成段換軌約200公里、線路大機搗固約640公里、線路大機打磨約570公里、成組換岔約90組、道岔脫桿搗固約440組,更換吊弦約5700根、動車徑路桿號牌約18400塊等任務。
為圓滿完成此次大修集中修,成都局集團公司先后克服人員工期緊、施工任務重、專業融合多等難題,采用“大天窗、綜合用、徹底干”的創新作業模式,以“大兵團作戰”提升施工效能,最大程度減少對運輸秩序的影響。
據了解,按照線路周期養護標準,最大限度保障暑期鐵路運輸安全穩定,襄渝、達成鐵路2025年大修集中修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任務,預計今年10月份左右進行第二階段大修集中修。隨著大修集中修任務的完成,襄渝、達成鐵路設備可靠性和列車運行平穩性將顯著提升,為鐵路運輸安全筑牢設備基礎。(完)
【編輯:胡寒笑】中新網長春7月3日電 (記者 郭佳)3日,“港澳知名學者、杰出青年吉林行”考察團到訪長春,考察了新能源汽車、農業現代化企業及長春中醫藥大學,期間還達成了合作。
這支考察團是應吉林省海外聯誼會邀請而來。1日抵達吉林后,便馬不停蹄深入吉林各地考察中醫藥、汽車、農業等產業發展情況。
考察團成員體驗紅旗汽車。 張瑤 攝
在吉林省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辛靜陪同下,考察團走訪中國一汽紅旗文化展館,深入了解紅旗新能源技術革新成果,前沿科技展示令多位成員感嘆“顛覆了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傳統印象”。考察團還與紅旗方面進行了洽談,謀劃推動紅旗車進入港澳市場。隨后,考察團還到佐丹力健康產業園了解農業大省吉林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考察團到佐丹力健康產業園考察。(吉林省海外聯誼會供圖)
當天,長春中醫藥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還簽署了合作協議。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朱依諄表示,此次雙方合作旨在聯合培養高素質醫藥學人才,密切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共同提升澳門與吉林兩地的中醫藥國際化水平。
考察團此行行程緊湊,成果不斷。前一日在樺甸市,澳資企業與當地政府簽署《吉林長白山林下參、園參種植基地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推動高品質人參規范化種植與深度開發,提升產業價值。
考察期間,考察團提出可將吉林省醫藥產品引入澳門市場,從而開拓海外市場。吉澳中醫藥國際交易市場(吉林)有限公司總經理畢研偉介紹,該交易市場預計年內投入使用,將助力吉林中醫藥產品開拓海外市場,重點面向葡語系國家及東南亞市場。
據了解,后續,考察團還將與吉林相關企業磋商香港創新醫藥企業在吉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等事宜,推進組織通化醫藥企業與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對接在港上市等事項。(完)
【編輯:惠小東】中新網7月3日電 荔枝果核中含黃酮類、甾體類、酚酸類、萜類等成分,一些動物實驗提示,其提取物可能存在降血糖的作用。但這些研究多為體外或動物實驗,樣本量小且未明確人體有效劑量。目前尚無高質量臨床試驗證實,單純用荔枝核煮水飲用能達到臨床意義上的降血糖效果。(來源:@科學辟謠 中國新聞網微博)
【編輯:胡寒笑】
中新網成都7月3日電 (王利文)“看!那只抱著竹子的大熊貓像不像也在吃冰棍兒?”12歲的英國營員匡妮娜舉著大熊貓形狀的冰糕,眼睛緊盯著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稱“熊貓基地”)的大熊貓“文文”——這只正仰躺酣睡的大熊貓,爪子還搭在竹子上,引得圍欄外380名華裔青少年和領隊老師爆發出陣陣笑聲。
7月3日,四川成都,2025“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四川營開營儀式。記者 王磊 攝
7月3日,由中國僑聯主辦,四川省僑聯、四川省僑辦承辦的2025“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四川營在成都開營,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華裔青少年,正用鏡頭捕捉大熊貓的憨態,在大熊貓故鄉續寫文化鄉愁。
開營儀式上,茶藝師手腕翻轉劃出弧線,成都面人藝人將面團塑成大熊貓憨態……同步啟動的“靈感中國全球拍客創作計劃”讓營員們迫不及待舉起手機定格鄉愁。作為領隊代表,旅蒙華僑經濟文化友好發展協會會長白其朝日格寄語營員們: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文化底蘊深厚,是海外華僑華人共同的精神根脈,要用眼睛觀察歷史,用雙手觸摸文化,用心靈感知中華文化的溫度。
在熊貓基地的太陽產房,16歲的譚米拉舉著手機記錄,鏡頭追著大熊貓胖乎乎的身體晃:“莫斯科的朋友快看,它爬木架的樣子像不像在跳芭蕾?”這個在俄羅斯長大的姑娘,手機相冊里存著不少大熊貓的照片,“不少俄羅斯朋友都認識大熊貓‘花花’,我要把大熊貓故鄉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兩年前來四川,大熊貓還沒有看夠。”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營員余奕磊蹲在圍欄前,興奮地指著不遠處正在“干飯”的大熊貓,分享自己的新發現:“大熊貓真的會抱著竹子啃不撒手,就像我們抱著美食不撒手。”旁邊的弟弟余俊熙俯身圍欄上,手機鏡頭跟著大熊貓的爪子來回移動,“老師說大熊貓是中國的‘和平使者’,可我覺得它們更像會走路的文化密碼——你看它們黑白相間的毛,多像太極圖”。
這些漂洋過海的青少年,此刻正把大熊貓的圓腦袋、胖身體和竹枝的沙沙聲,一起揉進名為“尋根”的行囊里。“雖然我生在葡萄牙,但血脈里永遠住著一個叫‘中國’的故鄉。”這個夏天,來自葡萄牙淑敏語言文化中心的營員韓雨桐想要領略巴蜀大地風土人情的心愿得以實現。“我要把四川的故事講給海外朋友聽,讓麻辣鮮香的火鍋、打滾撒嬌的大熊貓、流光溢彩的自貢彩燈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綻放光彩!”(完)
【編輯:付子豪】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陳杭)3日晚,“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飾表演暨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角樓拉開帷幕。活動以明代服飾文化為軸,通過一場跨越古今的時裝大秀、一項前沿文物科技展、一系列沉浸式市集體驗,展中華文化之美。
3日晚,“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飾表演暨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角樓拉開帷幕。記者 賈天勇 攝
“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裝表演通過“復原—融合—創想”三幕敘事,詮釋了中華服飾文化從傳統基因中生長出的當代生命力。
其中,“禮韻山河”篇章,古代復原服裝走出實驗室,金線在城垣光影流轉中勾勒千年禮制;“經緯新生”篇章,新中式美學融合創新傳統服飾文化,表現北京當代都市文化品格與精神內涵;“未來織造”篇章,數字虛擬概念服裝與實物結合,演繹服飾科技美學的發展方向。
3日晚,“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飾表演暨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角樓拉開帷幕。記者 賈天勇 攝
角樓展廳內,“中華衣經”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同步開放,將持續至7月13日。作為北京市東城區與北京服裝學院合作的重要項目,展覽聚焦明代服飾的結構復原、織造工藝與數字化保護,通過二維和三維協同的信息采集技術,為袍、衣、裙、褲等形制共計16件樣本進行數字化解析,準確還原了樣本內外四視圖、結構圖和工藝細節,構建了明代標志性服裝的技術譜系,揭示了明代服裝結構的制衣理念,為服裝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提供可復現的技術范例。
7月至9月,以“中華衣經”系列活動為引擎,明城墻遺址公園廣場變身為文商旅融合“會客廳”。“舊書新知”精品舊書專題展邀請孔夫子舊書網,在現場布設展柜、展桌,開展明代珍貴古籍善本展示、古舊書展覽展銷、市民藏書收購等活動。“花園城市主題市集”匯聚30余家文創和餐飲品牌,構建“沉浸空間+學術展覽+時尚秀場+文化市集”等文化消費場景。
據悉,活動由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與北京服裝學院聯合主辦。未來,東城區將持續推動豐厚的文化遺產、獨特的空間稟賦與高校前沿學術、創意設計、人才智庫深度融合,加速學術成果、藝術創作向優質文化產品與服務轉化。(完)
【編輯:李潤澤】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腎結石……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多學一個知識點
——經過暴曬的礦泉水能喝嗎?
正規廠家生產的礦泉水,瓶身一般采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其熔點超過250攝氏度。暴曬的溫度不足以讓塑料瓶中的物質分解溶解在水中,所以經過暴曬的礦泉水是能喝的。
需要注意的是,經過暴曬的礦泉水要盡早喝完。另外,開封后的礦泉水不建議在高溫下放置時間過長,容易滋生細菌。
出品:健康報·謠言終結站科普小組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 周福德
策劃:李天舒 王寧
制圖:胡彬
編輯:胡彬
(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