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 Partners)的最新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將會占據全球1/3的份額。屆時,在中國以外地區的汽車銷量也會增長2倍,從300萬輛增到900萬輛。
去年中國汽車總出口量達到491萬輛,超越日本的399萬輛,成為汽車出口的新任霸主。而今年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對外出口量達到51.9萬輛,同比增長13.7%;汽車總出口量也達到了245萬輛。未來全世界各個地方都能見到中國的汽車,當年還不如中國足球的中國汽車,如今已經支棱起來了。
艾睿鉑認為,中國汽車的優勢在于能夠高效生產、快速上市、價格合理,并且能同時在技術和設計上領先于其他國家的汽車。所以,這不僅是造車新勢力們帶起來的好成績,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厚積薄發的好成績。
據麥肯錫的數據,目前歐洲已經有27%的電動車消費者傾向于購買中國電動車。但當前阻礙用戶們購買純電或混動汽車的原因,不僅包括對新技術的質疑,也有現實層面的困難。比如不少國家的充電基礎設施薄弱、電力供應不穩定等帶來的續航焦慮等。
目前,中國汽車在國外各個國家的市占率都在增長。比如在墨西哥,預計到2030年,路上每5輛車就有1輛中國品牌。而一墻之隔的美國,那就是個例外了。
艾瑞鉑預測,預計到2030年,中國車在中國本土的份額將從59%增長到72%;在歐洲市場,市場份額將從6%翻番至12%;而在俄羅斯,將增長到69%,取得絕對的統治力。
而在全世界,中國車企也在大力推進建廠進度。北汽、上汽、長安闖蕩拉丁美洲,廣汽埃安、吉利、哪吒、奇瑞南下進軍東南亞,上汽、長城、比亞迪也在西征歐洲。即便歐盟加征關稅又如何?中國汽車占領歐洲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頂: 449踩: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