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探展,汽车智能化趋势背后的技术创新

相關文章
國務院:做好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工作
國務院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
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
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
國函〔2025〕6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國發〔2023〕23號),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范區。經過一年多的試點試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了一批引領性、標志性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含金量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為用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試點經驗,在更大范圍釋放制度創新紅利,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現就做好復制推廣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刻認識當前形勢下做好復制推廣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真抓好、抓出成效。復制推廣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監管模式,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加強對復制推廣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人、時間表、路線圖。要因地制宜做好復制推廣工作,充分考慮實際情況,重點推進企業和群眾急需的試點舉措,做好與其他改革開放試點措施的相互協調、相互銜接。要全面準確宣傳解讀,及時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確保復制推廣工作取得實效。
三、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各地區復制推廣工作的支持指導。對確需制定具體意見、辦法、細則、方案的,應在本通知印發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商務部要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解決復制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各地區、各部門要統籌開放和安全,完善風險防控制度,加強風險評估預警,強化風險防范化解,在推動措施落地見效的同時,實施與之相適應的風險防控措施,健全權責明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簡約高效的監管體系。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研究解決,不斷調整優化實施舉措。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請示報告。
附件: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任務表
國務院
2025年7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 件
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任務表
【編輯:惠小東】
中新網北京7月5日電(記者 徐婧) “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國歷史,因為這真的很有趣。”4日,來自美國的Kaitlyn Jenkins在北京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記錄測量的數據。當天,北京最高氣溫超30攝氏度。
7月4日,北京,國際學生在“2025年琉璃河遺址國際田野考古學校”進行田野實踐。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6月9日至7月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美國田野考古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2025年琉璃河遺址國際田野考古學校”舉辦。5名國際學生在專業教師與琉璃河考古隊指導下開展考古研習,為中外考古交流再添新篇。
琉璃河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作為西周燕國都城,是北京城市文明最早源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例證,已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細致入微用手鏟清理遺跡、“火眼金睛”找到墓葬邊界、科學記錄考古發掘現場……連日來,國際學生在琉璃河遺址解鎖了一系列考古“初體驗”。
“這里的很多技術和美國不同,但它們在我未來的工作中是有用的。”Kaitlyn Jenkins正在學習人類學專業,計劃未來從事考古工作。她說,本次報名參與田野考古的主要目的是為日后積累實踐經驗。“在這里,我第一次真正認識中國的朝代,并對中華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說。
7月4日,北京,5名國際學生在“2025年琉璃河遺址國際田野考古學校”領取結業證書。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長張中華介紹,相較去年,本屆國際田野考古學校進行迭代升級。一方面,學生來源構成更趨多元;另一方面,教學體系全面優化,以田野實踐、學術研修、文化考察三大模塊打造沉浸式考古學習體驗。其中,在文化考察模塊,外籍學生通過到周口店遺址、首都博物館等地調研,構建對中國文化遺產多樣性、保護理念與歷史脈絡的立體認知。
加拿大女孩Haley Olinyk在進行人類學和亞洲研究兩個專業的學習,此行赴京前已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于她而言,在博物館等地的文化考察就像是田野實踐間隙的休息,“每天期待考古發掘的同時,這些參觀對學習進行了補充,我喜歡這樣的組合。”
7月4日,北京,國際學生在“2025年琉璃河遺址國際田野考古學校”進行田野實踐。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學習過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與學生圍繞田野實踐心得、理論感悟、考察發現進行分享,實現跨文化語境下的教學相長與思想碰撞。琉璃河遺址國際田野考古學校指導教師安妮娜說,去年的國際田野考古學校研習結束后,考古隊隊員持續關注國際學生的學習進展,并在其需要時提供幫助。
在安妮娜看來,學生們在中國學習、掌握了具有特色的土遺址發掘方式后,如果在其他國家遇到土遺址的發掘,可以應用中國的發掘方法,通過多種方法結合更好進行考古工作。
張中華說,該院將繼續以考古為媒,深化國際交流,讓“北京城之源”持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為世界了解中國考古、感知中華文明打開窗口。
“中國有太多值得一看的東西。”當被問及是否會再來中國時,Haley Olinyk說,她還想去上海、云南、西安等地,欣賞壯美的自然風光,感受獨特的人文風情。(完)
【編輯:付子豪】圖為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畔休憩。 吳永林 攝
圖為黑頸鶴結伴覓食。 吳永林 攝
圖為普氏原羚和黑頸鶴“同框”覓食。 吳永林 攝
圖為黑頸鶴與其他鳥類“同框”覓食。 吳永林 攝
圖為成群的黑頸鶴結伴覓食。 吳永林 攝 【編輯:王祎】
中新網南昌7月5日電 (記者 吳鵬泉 華山)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江西)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4日下午在南昌舉行。活動上,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簽署了《關于數字化轉型服務生態資源共享的合作備忘錄》。
7月4日下午,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江西)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在南昌舉行。承辦方供圖
記者了解到,贛浙兩省將以合作備忘錄為紐帶,攜手探索數字化轉型服務生態資源共享的新路徑,推動浙江優質數字化服務商資源對接江西“1269”行動計劃重點產業需求,通過批量引入服務商、推廣典型案例、培養專業人才、打造協作載體等多元舉措,賦能江西制造業數字化升級,共同構建服務資源共享的產業新生態。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必須把兩化融合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任務和具體實踐。要加大“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低成本數字化通用工具的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應炯表示,該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機制體系基本完善,已形成“點線面”協同推進格局。企業轉型意愿強烈,據稅務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制造業數字化投入高達1463億元,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等關鍵指標持續攀升。江西已逐步發展成為活力迸發的數字化轉型生態體系,并致力于打造開放、協同、共贏的服務生態。
贛浙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詹佳祥表示,浙江將與江西繼續深化合作,以全生態服務資源、全鏈條轉型經驗、全開放合作姿態,與江西制造業并肩前行,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跨區域落地服務,促進數字化改造成果跨區域商業化應用。共創數字化場景,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孵化工業APP、智能體專屬應用,共建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共創一批智能制造卓越級、領航級工廠,共同打造面向中小企業的共享檢測中心、共享工具庫,共育專業化人才,共同開展實戰實訓。
會議同期舉辦圖譜化、場景化推動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一圖四清單”)專題活動。全國試點省市齊聚江西,共商場景化、圖譜化推進數字化轉型舉措,助力服務供給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推動重點行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升級。
本次活動由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承辦,吉安市人民政府、宜春市人民政府、上饒市人民政府、新余市人民政府協辦。(完)
【編輯:付子豪】中新社曼谷7月3日電 (記者 李映民)代理行使總理職權的泰國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莊龍瑯集3日率領改組后的新內閣成員向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宣誓就職。
據泰國媒體報道,被暫停總理一職的佩通坦當天參加宣誓,就任文化部長。
泰國政府憲報網站1日早上發布內閣改組公報稱,佩通坦兼任文化部長,原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普坦改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國防部長一職暫時空缺。高等教育及科研與創新部、農業與合作部、商務部、教育部等部門的部長或副部長也進行了調整。
泰國憲法法院1日也宣布,受理有關調查總理佩通坦是否存在違憲行為的請愿書,并決定自即日起暫停佩通坦行使總理職權。
據泰國媒體報道,相關指控源于佩通坦此前承認一段其與柬埔寨領導人關于兩國邊境爭端的通話錄音屬實,其言論被部分議員質疑涉嫌“損害國家主權、背叛祖國”。
上述事件發生后,在泰國引發爭議,執政聯盟第二大黨自豪泰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等所有自豪泰黨內閣成員辭職。隨后,內閣進行了改組。(完) 【編輯:胡寒笑】
中新網貴陽7月5日電(記者 張偉 瞿宏倫)由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5日在貴陽開幕。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此次論壇會期2天,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商全球發展綠色轉型”為主題,將積極回應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等重要國際會議關切,注重國際化、綠色化、市場化辦會和成果轉化,舉辦開幕式、主題論壇、場外參觀、宣傳展示、綠色招商、環保新產品新技術發布等活動和主賓省系列活動。
圖為參會海外嘉賓在論壇LOGO前留影。中新網記者 瞿宏倫 攝
本屆論壇圍繞“共謀全球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多元協同治理”4個板塊設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與創新”“南極公海生態保護”“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產業合作論壇”“國際氣候與環境治理青年論壇”等20個主題論壇。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作為中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高端峰會,致力于匯聚政府、商界、學界、科技界、媒體、民間及其他各界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自2009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2屆。
圖為現場設置的貴州展區。中新網記者 瞿宏倫攝
10余年來,論壇積極回應國際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熱點問題的關切,搭建了全球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橋梁,開啟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機遇門戶,開辟了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共贏路徑,成為推動全球生態文明轉型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貴州,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發展問題來抓,以“試驗”示范的氣魄開拓創新,以“先行”引領的姿態改革實踐,在實現“后發趕超”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穩居中國前列,切實走出了一條“高顏值”與“高質量”齊頭并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多彩貴州的精彩蝶變,是美麗中國歷史巨變的生動縮影。貴州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抓好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不斷厚植優良生態環境這個最大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奮力展現山清水秀、綠色低碳的美麗貴州新風采。”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麟表示,貴州將與各方一道,辦好本屆論壇,用好論壇成果,為建設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圖為開幕式現場。中新網記者 瞿宏倫 攝
“我們堅信可持續經濟和綠色經濟是可以實現的。”匈牙利國會副主席雅高布·伊什特萬說:“匈牙利愿在綠色經濟的構建中發揮作用。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應攜手合作,分享彼此的經驗和良好實踐。匈牙利與中國之間良好的關系和合作,可以為世界其他國家樹立榜樣,有助于創造一個更加和平、基于相互尊重的美好未來。”
本屆論壇積極邀請國際組織機構承辦主題論壇,是2018年以來國際組織首次深度參與。目前,20場主題論壇中的11個有國際組織參與,其中4個主題論壇將由國際組織獨立主辦。
本屆論壇創新舉辦環保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活動,宣傳、發布新能源、固廢處理等領域前沿技術成果,搭建“技術遴選—成果展示—供需對接”平臺,進一步加速先進技術成果的落地推廣應用。(完)
【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