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想比亚迪?网传奔驰将推混动新车,采用大电池设计

當全世界在爭論汽車的未來是油還是電的時候,增程/插混車型異軍突起,在國內市場賣得風生水起,理想、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要歸結于增程/插混的動力形式。
看到增程/插混車型的爆火,合資品牌們也坐不住了。近日有媒體爆出,奔馳計劃在中國推出一款長續航插混車型,相關的預研工作已經啟動。
奔馳目前在國內其實是有投放一些插電混動車型,比如說C350eL和E350eL,不過與理想、比亞迪那些動輒200公里純電續航的大電池插混車型相比,奔馳插混車型的產品力多少有些不夠看,銷量也是相當慘淡。
而傳言中的插電混動新車,將會是一款擁有大電池的新車,預計純電續航里程能有顯著提高,補足產品力上的短板。另外根據網傳消息,這款車目前傾向于采用油電同驅的動力布局,也就是說它不會像增程式車型那樣發動機只用來發電,而是帶有直驅模式,可以直接驅動車輛。
不過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該項目僅僅只是獲得方向性通過,進入預研階段,距離新車落地還很遙遠。當前新能源車市場日新月異,機會稍縱即逝,奔馳你要是不加快進度的話,這一波新能源浪潮還能不能趕上,可就難說了。
相關文章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動真碰硬整治突出問題 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從嚴監督執紀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對違紀違法問題必須堅決處理。
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侵害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等突出問題,對頂風違紀的動真格、抓現行、抓典型、抓通報,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狠剎“四風”隱形變異。
“肖某某多次在辦理案件中違規接受案件當事人提供的宴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政務記大過處分。”近日,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法院會議室,丹江口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現場宣讀對該法院二級法官肖某某的處分決定,向全體干部逐條通報其違紀事實。在宣布處分決定的同時,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圍繞《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相關黨紀條款進行逐項解讀,剖析案發原因,避免“一宣了之”。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期間,該市紀委監委已開展處分決定現場宣布會26次,組織旁聽庭審8場次,覆蓋黨員干部2400余人,推動案發單位完善“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資金監管等內控制度47項。“持續用好身邊‘活教材’,真正把‘寫在紙上的教訓’變成‘刻在心里的敬畏’,強化案件成果轉化,切實推動各部門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丹江口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這次學習教育把集中整治違規吃喝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出明確要求。但個別黨員干部在高壓態勢下仍然觸碰紅線,紀檢監察機關以“零容忍”態度對頂風違紀行為依規依紀從嚴從重查處,形成強大震懾。
近日,海南省海口市公安機關在酒駕整治行動中發現市直單位一名公職人員存在酒駕行為,在12小時內通過“監督一張網”平臺將信息轉至市紀委監委。收到問題線索后,市紀委監委立即開展核查工作,經查,該公職人員不僅酒駕,還存在違規吃喝問題。通過進一步循線深挖,發現其他4名公職人員與其共同違規參與私營企業主的宴請,目前相關人員受到嚴肅處理。
今年以來,海口市紀委監委注重協同發力,會同公安機關開展治理公職人員酒駕醉駕行動,公安機關一旦發現公職人員涉嫌酒駕醉駕,第一時間通報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機關同步開展監督,重點糾治酒駕以及背后的“酒局”。截至目前,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酒駕線索深挖背后的違規吃喝問題,涉及19人,相關案件正在辦理中。
風腐問題互為表里、相互交織,要加大風腐同查同治力度,將黨風黨紀硬要求變為硬舉措、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向全黨釋放一嚴到底、寸步不讓的信號,形成震懾效應。
“學習教育期間,我們針對縣直某單位干部張某某涉嫌收受紅包禮金的問題線索深挖細查,發現其涉嫌受賄、濫用職權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同時還發現其同事楊某某也存在違規收受紅包禮金及涉嫌受賄問題。我們對兩人依法采取了留置措施,目前兩人涉嫌犯罪問題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湖南省瀘溪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該縣紀委監委緊盯違規收送禮品禮金背后的以權謀私、利益輸送問題,既嚴懲當事人,也深挖其背后的利益鏈、“小圈子”,以風腐同查同治促進鐵令生威。
“請出示今天這幾桌公務用餐的審批單及對應公函。”6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紀委監察辦來到良渚街道機關食堂檢查公務活動用餐是否嚴格按照規定和標準執行,是否存在餐飲浪費等問題。
為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問題,余杭區采取提級檢查、業務主管部門聯合檢查、不相鄰鎮街交叉檢查等方式,自學習教育以來已經開展了24次交叉檢查,發現并推動解決食堂管理不規范、財政科目列支不規范、報銷憑證不規范等問題15個,發現相關問題線索3個,目前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必須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常態化糾治“四風”。
自端午節以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紀委監委成立5個工作檢查組,深入縣(市、區)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截至目前,發現問題線索7個,黨紀政務處分6人,通報典型案例2起,形成有力震懾。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紀檢監察機關強化與公安、稅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協作,綜合運用聯合督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嚴查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宴請等“四風”問題,今年以來共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40個,批評教育和處理69人。四川省自貢市紀委監委深化公務活動用餐(車)費用“掃碼支付”情況監督,用好智慧監管平臺,加強數據分析研判,對違規公款吃喝、違規接待以及不按規定交納伙食、交通費用等問題,依規依紀依法處置。 【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馬尼拉7月3日電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3日會見菲律賓文官長、總統反有組織犯罪委員會主席貝薩明。
雙方就中菲執法合作及有關事宜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就打擊有關跨國犯罪活動保持協調與合作。
黃溪連就中國企業和公民在菲遭遇選擇性、歧視性執法以及在菲中方人員和機構安全問題表達關切。貝薩明表示高度重視菲中關系和中方關切,愿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維護在菲中國企業和公民安全及其合法權益。黃溪連并向貝薩明闡明中方在南海和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完)
【編輯:張奧林】7月2日,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四屆委員會全體會議、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表示祝賀,向全國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學生、向廣大海外中華青年致以問候。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未來。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號召,“廣大青年要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歷史使命,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堅定理想信念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2025年4月23日,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支教教師和學生們在一起。
帕米爾高原上,從新疆和田師范專科學校(現新疆和田學院)畢業的冉雪群已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謝依特小學支教了3年。這位年輕的老師從一筆一畫教孩子們書寫漢字做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夢想和希望的種子。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西部計劃實施22年來,已累計招募選派54萬余名大學畢業生到西部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超過90%的服務崗位在鄉鎮及以下。
新時代中國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厚植家國情懷
“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新年賀詞中這樣鼓勵青年。
西藏林芝嘎拉村,“桃花盛開的地方”。
2021年7月,“90后”潮汕女孩黃海芬在這里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那一刻她十分激動:“我是大學生村官,四年前從廣東財經大學畢業,一直想為邊疆做些事,就來到林芝工作。”
總書記關切地問:“將來留在這里嗎?”
黃海芬回答:“留下!安家啦,愛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來西藏的。”
總書記勉勵道:“從沿海到高原,這里需要人啊,你在這邊好好干。”
殷殷話語,承載著深深的期許。
△2025年5月3日,江蘇南通如皋市城南街道申徐村花卉種植基地,青年文明實踐員通過直播平臺銷售當地鮮花盆栽,促進花農增收。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決戰脫貧攻堅戰場上,青年干部主動請纓扎根大山,譜寫了無悔的青春之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新農人”用區塊鏈等技術賦能傳統農業;抗疫一線的年輕一代,稚氣未脫卻挺身而出成為一名名志愿者;精益求精、精耕細作,青年研發人員苦練本領,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科技攻關……
林海田野、海島邊疆、車間廠房,奮力打拼的廣大青年忙碌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里,以青春之力踐行報國之志,在歷史的長河中寫下昂揚篇章。
——勇擔歷史使命
上海徐匯,濱江西岸,有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它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平臺,運營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5歲,已有百余家企業入駐。
4月29日,“模速空間”3層,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正在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同現場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
總書記勉勵大家:“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我們正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員在監測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情況。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親切通話。當時,為這場對話保駕護航的“80后”“90后”也“火”出了圈,讓人們看到了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
幾個月后,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起這一細節:“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三四十歲,但都是重要崗位的擔當者。”
今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90后”王興興是發言代表之一。座談會結束時,總書記見到王興興,微笑著勉勵道:“你是這里面最年輕的。國家的創新需要年輕一代貢獻力量。”
“墨子”“天問”“嫦娥”……這些寄托著民族復興夢想的事業中,處處可見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習近平總書記鼓勵說:“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要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包括廣大青年團結一致、全力以赴。
“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致獻詞。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奔赴光榮與夢想的遠征,新時代中國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建設更加美好的中國。
【編輯:惠小東】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趙方園)近年來,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產業蓬勃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但卻有人動了歪腦筋,部分私域養生直播間假借“免費養生講座”之名,收割老年人。
日前,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欄目調查報道了部分私域養生直播間存在保健品銷售亂象。7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消費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間誘導老年人買“神藥”。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大量養生講座從線下“轉戰”短視頻平臺,主播們通過食療調理、中醫養生保健等內容吸引老年群體,以免費學習為餌,將老人從直播間引至私域直播間,并在私域直播間通過封閉場景實施情感營銷,再以課程灌輸、成功案例展示等手段逐步引導消費,最終實現高額盈利。
這一套營銷模式精心設計且極具迷惑性。中國新聞網報道中提及的 “韓老師說營養”直播間,以 “不賣課、不問診” 為由規避責任,卻通過私域社群完成銷售轉化,這種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的模式,加大了監管難度。長輕營養食療等私域直播間更是以 “食療”“養生” 為名,規避對 “三品一械” 的直接宣傳。
面對私域養生直播間里花樣翻新的“溫柔陷阱”,單靠老年人自身抵御力已力不從心。
從家庭層面看,老年人面對老年期生理心理變化易產生健康焦慮,同時他們信息渠道有限,容易受騙。作為子女,在幫助老人增強防范意識,讓他們理性看待養生信息的同時,也應多關心老人的情感需求,減少他們的恐懼與焦慮。
從平臺層面看,相關短視頻直播平臺必須擔起責任,對“穿白大褂講科普”的“韓老師”們嚴審資質,重點排查敏感詞匯,對可疑跳轉鏈接提高警惕,快速下架涉嫌虛假宣傳的直播間。
從監管層面,需盡快明確直播帶貨中“三品一械”的邊界與責任,嚴格限制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要求“三品一械”銷售僅限于取得經營資質的店鋪開展,避免無資質主體借機牟利,讓“劇本”與“話術”再無藏身之地。
老年人的健康與財產安全關乎家庭幸福與社會穩定。斬斷“坑老”黑手需要建立多重防線。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老年人成為收割對象,讓他們在互聯網時代享受健康安心的晚年生活。(完) 【編輯:張燕玲】
中新網杭州7月3日電(曹丹)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科技創新的原始策源地。在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加速變革的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朝著多元化、復合型方向轉變。
作為培養、孵化創新企業和科技創業者的“搖籃”,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下稱浙大管院)院長謝小云認為,未來人才應具備跨學科知識結構與綜合能力,“我們推行‘學科交叉BEST戰略’,打破學科壁壘,融合不同領域知識,以應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挑戰”。
時代所需 學科交叉回應發展需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這一要求直指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讓學科建設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跨越學科、學院邊界,培養兼具科學家與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是商學教育的必由之路。”謝小云介紹,近年來,學院一直在探索管理學科與工程、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以解決產業發展難題,為現代化產業體系輸送人才。
事實上,浙大管院在“學科交叉”探索商學教育新路徑上從未止步:建立“數智創新與管理”交叉學科,開設“求是科創星辰”研究生跨學科微輔修項目,與兄弟院系攜手開設商務大數據分析雙學士學位項目、醫療健康產業MBA項目、數智創新與管理工程博士項目,與來自集成電路、能源、醫學等領域的教師聯合開設“學科交叉創新產業課程”等。
2024年3月,浙大管院發布“學科交叉BEST戰略”。(浙大管院供圖)
2024年3月,浙大管院正式推出“學科交叉BEST戰略”。BEST分別代表商業(Business)、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和技術(Technology)。該戰略依托浙江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為基本原則,通過九大學科交叉戰略性行動,開展了一系列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開創性舉措,為高水平服務國家、區域和產業需求提供“浙大方案”。
實踐探索 BEST融合驅動創新
謝小云表示,學科交叉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能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
四年前,浙大管院推出“求是科創星辰班”,每年從全校理工農醫研究生中招收30人,與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同堂上課。學科交叉戰略下的人才培養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提供涵蓋商業管理、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等領域的跨學科教育方案,培養學生在戰略性產業與未來產業中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謝小云看來,管理學科與理工農醫學科的融合既是優勢互補,也是商學教育“向實”發展的需要,“如果管理學院的學生不了解行業、產業的科技創新發展趨勢,那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時面臨挑戰”。
2023年,求是科創星辰班的課堂現場。(浙大管院供圖)
2024年6月,浙大管院升級課程設計,聯合理工農醫教師開發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學科交叉創新產業課程”。首批5門課程一經上線即被“一搶而空”。
在科研領域,該院打破學科邊界,圍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推行“學科平臺融通計劃”“學科交叉預研專項”。例如,浙大管院教授周欣悅與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谷保靜共同在《Nature》正刊發表ESI高被引文章,揭示了人機混合協作如何緩解農業老齡化的困境。
為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2024年,浙大管院落實“求是星辰青年學者計劃”“求是星辰集賢計劃”等行動,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為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成果初顯 學科交叉賦能產業創新
“我們這款機器人叫‘山主機器人’,我們希望它可以做鄉村振興的愚公,做山的主人。”浙大管院2023級工商管理碩士學生王愷之介紹,他與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博士生馮槐區在“求是科創星辰班”結識,共同研發“山主機器人”——一款提升雜交水稻制種效率的智能機器人,該項目已獲多項大獎并收獲種子輪投資。
日前,團隊成員正在測試“山主機器人”。(浙大管院供圖)
這樣的跨學科創新在浙大管院并不鮮見。為了更好地實現技術產業化,2022年4月,該院成立“商學+”孵化加速平臺,成為創新想法落地的催化劑。
浙大管院2022級學生張力元的創業項目借助平臺獲得首輪融資,其不僅開發了基于AIGC的核工業“數字工程師”項目,更在“AI+醫療”領域有了新拓展。
在突破學科和學院邊界的同時,浙大管院還不斷跨越大學邊界,與多家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商學教育生態。
“‘到企業一線去’、扎根實踐一直是我們學院的傳統。”謝小云希望,更多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錘煉核心能力,在全球經貿往來與商業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貢獻“浙大智慧”。(完)
【編輯:惠小東】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市將聯合天津市和河北省,圍繞北斗時空信息等重點產業領域,共同謀劃產業協作新方向和新增量,推進京津冀北斗時空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標準完善、應用場景開發等協同任務,持續完善北斗產業強鏈補鏈,優化產業協同生態,穩步推動京津冀北斗時空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姜洪朝3日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京津冀北斗時空信息發展國際論壇上提到以上內容。
論壇上,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天津市大數據協會、河北省信息產業與信息化協會聯合發布《京津冀協同推進北斗時空信息產業發展倡議》(以下簡稱《倡議》),號召三地聯盟、協會、科研機構及企業,共同推動北斗時空信息產業的協同創新、成果轉化與生態構建。
《倡議》提出,合作推動數據資源共享。引導京津冀企業和機構加強北斗時空信息數據的互通與共享,探索北斗時空信息數據資源交易共享的商業模式,充分釋放北斗時空數據資源價值。
《倡議》提出,互補拓展市場應用場景。京津冀協同推進北斗時空信息在自動駕駛、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興領域的跨區域應用;深化北斗時空信息產品、技術在各行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推動北斗時空信息業務國際化布局。
論壇上還發布了京津冀北斗時空信息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包括來自京津冀三地的37項典型應用案例,涵蓋交通、能源、城市管理、應急、農業等多個重點領域。(完) 【編輯:惠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