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被围观!

相關文章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霍思伊
發于2025.7.7總第1194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當前的高考志愿填報市場,到底有多混亂?
我在社交平臺上尋找被坑過的考生家長時,驚訝地發現,這些吐槽自己被某機構欺騙、“性價比全無”的帖子下,最多的留言,竟然是各種“野雞”志愿填報機構的廣告,以及“大學生”的“現身說法”:“某某學長、學姐幫我填報,靠譜,只收2000—3000元?!焙髞砦伊私獾?,這些多數都是“托”,所謂“學長學姐”就是一幫臨時培訓了三四天的兼職人員,有的甚至完全沒經過培訓。隔著屏幕,家長難以分辨對方的真實身份,甚至很多考生家長信以為真。
“市場現狀是,誰都敢給人報志愿,很多人一到志愿填報季,就能撈一筆是一筆?!倍辔桓呖贾驹敢巹潕煙o奈地說。河南學生小耿告訴我,越接近高考,校門口的志愿填報“一條街”就越熱鬧,在這里,焦慮會被無限放大,看著身邊的家長都在交流“哪家機構更好”,原本想自己填報的人也會動搖。還有機構會給家長展示一本厚厚的宣傳冊,內容包括給學生沖上哪所學校,小耿的媽媽就被此吸引。
據專家估算,良莠不齊的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上,真正能根據學生分數、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為其匹配適合的志愿組合乃至發展路徑的老師,可能不足10%。一位資深規劃師對我說,要想實現“精準匹配”,出分前至少一對一溝通三次,出分后至少兩次??紤]到志愿填報期只有一周,如此深度的溝通模式,使一位規劃師每年能服務的學生至多20—30位。也因此,對資深規劃師而言,如果在一二線城市生存,“每個學生收費低于1萬元肯定不接”。
對很多家庭來說,這樣的價格可能無法承受。其實,在AI時代,志愿填報沒有那么復雜。目前,包括陽光高考網在內的很多平臺都推出了免費AI填報系統,家長可以先把孩子的分數輸入平臺,系統會自動匹配歷年數據。然后,家長須綜合考慮孩子的興趣、就業等要素,確定大概的專業方向,再利用系統數據二次篩選。針對感興趣的院校,家長可以到高校官網查詢歷年的錄取數據、專業培養方案等信息,確定最終方案。
家長的焦慮,源自想通過“一報定終身”為孩子押注一個確定性的未來。但在當下,開放的心態及對孩子個人志趣的尊重更為重要。
《中國新聞周刊》2025年第24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編輯:胡寒笑】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在當地時間7月1日進行的2025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女單正賽首輪角逐中,中國選手鄭欽文1:2爆冷不敵捷克選手西尼亞科娃,連續三年遭遇溫網一輪游。三盤比分為:5:7、6:4、1:6。
鄭欽文在比賽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受疲勞與傷病影響,本賽季初,22歲的鄭欽文狀態有所起伏。不過自進入紅土賽季后,她的表現越來越好,并創造了個人法網最佳戰績(八強)。來到草地賽場,鄭欽文在WTA倫敦站中解鎖了兩項新突破:職業生涯首進打進草地賽四強,世界排名升至生涯新高第四位。
最終,鄭欽文以五號種子身份出戰本屆溫網,這是她連續第六個大滿貫賽事位列前八種子。除鄭欽文外,還有四位中國網協選手出戰女單正賽,包括王欣瑜、袁悅、朱琳和張帥。
鄭欽文與西尼亞科娃的比賽原定于正賽首日舉行,但因故推遲到次日。首盤對局,兩人勢均力敵,場面相對膠著。一度獲得盤點的鄭欽文本有望先下一城,但頑強的西尼亞科娃化解了鄭欽文的發球勝盤局,隨后又完成本盤比賽第三次破發,以7:5先聲奪人。
憑借次盤盤末的關鍵破發,鄭欽文以6:4扳回一城。然而進入第三盤后,在對方先發的情況下,鄭欽文沒能保住自己的首個發球局,導致局面非常被動,最終很快以1:6落敗。
至此,鄭欽文在與西尼亞科娃的三次草地交鋒中全部落敗。由于目前世界排名第七與第八的凱斯、保利尼都打入了次輪,因此鄭欽文的世界排名很可能在溫網結束后出現下滑,年終總決賽積分排名上也是如此。
包括鄭欽文被淘汰在內,今年溫網首輪冷門迭爆,多達10位種子選手遭遇一輪游,新科法網冠軍、二號種子高芙以及近來狀態不錯的三號種子佩古拉也雙雙出局。
首盤領先時沒能拿下,這讓鄭欽文感到有些可惜,她賽后認為輸球的原因在自己?!拔曳浅O脍A得今天這場比賽,但自己發揮并不是很好。抓住機會在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她今天抓機會比我好,這場比賽的勝利者就是她。我在比賽中也學到了很多?!?/p>
以成績衡量,鄭欽文在草地上的發揮不如紅土與硬地。為了打好本屆溫網,她做了很多準備,包括邀請草地專家加入團隊。雖然結果有些不盡如人意,但鄭欽文并不氣餒,“事情已經發生了,我需要思考下次面對這種情況時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在鄭欽文看來,如果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就應該在每一個場地上都有所發揮。她也將目光放到了明年,希望屆時可以打更多草地比賽,“就算這三年我在草地上成績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可以明年再戰。”
幾位中國網協選手中,僅王欣瑜打入女單第二輪,她的下個對手是土耳其選手森梅茲。王欣瑜賽后表示,自己今天表現強勢,在發球、網前等環節做得很好。(完)
【編輯:劉湃】【中國那些事兒】從一顆榴蓮的“數字進化論” 看50載中泰貿易開啟智慧新篇章
中國日報網7月1日電 今年是中泰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50周年,雙邊經貿合作成果豐碩。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泰雙邊貿易額為1339.815億美元,同比增長6.1%,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在這一背景下,榴蓮作為中泰經貿合作的標志性農產品,正通過數字化技術與產業合作開啟升級新篇章。
榴蓮成中泰貿易“頂流”
在眾多貿易品類中,榴蓮以“聞著臭、吃著香”的獨特風味,在東南亞進口至中國的食品中占據消費首位。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榴蓮約156萬噸,總價值69.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近60%來自泰國。泰國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榴蓮供應國,中國也穩居泰國榴蓮的最大消費市場地位。
旺盛的需求推動泰國農業結構變革:近幾十年來,許多泰國農民從種植龍眼、山竹轉向種植榴蓮,以追求更高收益。但榴蓮種植面臨顯著挑戰:樹苗需七八年的時間才能成熟,且收成易受天氣、病害和土壤質量影響,農民只能“聽天由命”。來自泰國熱帶水果主要生產基地春蓬府的56歲農民喬德・占布帕(Chord Chanbuppha)坦言:“熱帶天氣多變,我們只能憑經驗給果園澆水?!?/p>
從“經驗種植”到“數據驅動” 中國智慧助力泰國農業現代化
如今,為滿足全球需求增長、提高產量,中國農業專家正積極助力泰國的榴蓮產業現代化升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周兆禧指出,泰國雖擁有200余種榴蓮品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但農業現代化設備匱乏制約產業升級。以水肥一體化技術為例,該系統在中國中大型農場覆蓋率達70%-80%,在泰國果園卻極為少見。此外,泰國的矮化栽培技術應用率也偏低。
在中泰合作框架下,技術落地已見實效。喬德就是莊他武里府眾多受益于中國農業技術的農民之一。在中國農業部門的支持下,他工作的果園去年在中國企業博彥科技的幫助下進行了升級改造。這片占地8公頃的榴蓮試點果園,種有640棵幼齡榴蓮樹。果園引入了水肥一體化系統,用水量減少的同時施肥效率翻倍;土壤檢測系統實時收集礦物質、濕度、pH值數據,結合天氣預報與病蟲害監測數據,通過云端系統實現科學種植指導。
“智能解決方案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種植效率。”博彥科技東南亞運營總經理常燦賢表示,目前他們已幫助泰國3家農場完成智能化升級,并將業務拓展至馬來西亞、越南等國。莊他武里府商會的數據顯示,該地今年預計出口80萬噸榴蓮,近90%銷往中國,數字化正成為產能與出口的雙引擎。
為幫助泰國榴蓮種植戶應對多種不確定性,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去年年底啟動了“數字榴蓮計劃”,旨在通過應用程序記錄、存儲和追蹤作物數據等智能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與中泰企業合作形成協同效應。
曼谷銀行經濟研究員塔納喬特・農塔卡特魯庫爾(Thanachot Nontakatrakool)指出,榴蓮已從東南亞區域美食躍升為全球消費熱點——在歐美市場,它出現在融合甜點、高端雜貨店及跨國食品連鎖企業的限量產品中。技術賦能下,泰國榴蓮產業正突破“靠天吃飯”的局限,以標準化、智能化應對全球需求增長。
自2023年以來,泰國正大集團聯合泰國農業研究發展局、華為云開發的質量檢測系統,以紅外傳感器與AI技術替代傳統“敲果聽聲”的檢驗方式——槍形傳感器發射近紅外線收集數據,云端AI判斷成熟度,準確率已達80%,且不破壞果肉?!半S著數據積累,準確率將進一步提升?!碧┢蟾吖鼙硎?,AI將與物聯網、無人機等技術協同,與中國合作正在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
中泰建交50年來,榴蓮貿易從單一農產品流通,升級為包含品種改良、數字技術、產業鏈協同的深度合作。中泰在農業領域的互補性,正為雙邊貿易注入新的增長動能,讓這顆“帶刺的水果”成為兩國科技與經濟互聯的生動注腳。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
中國日報網 【編輯:張子怡】
一百多年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走俄國人的路”,建立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后,中國共產黨扎根中國、放眼世界,從創黨之初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黨員過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有大的樣子,大有大的難題,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是如何煉成的?
成為世界最大政黨的理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我們要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边@段話言簡意賅講清楚了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世界最大政黨的理由。
這是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明確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黨強調工人階級領導,但反對唯工人階級“成分論”,重視思想上入黨,與時俱進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黨必須把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匯聚成磅礴力量。黨的事業越發展,黨員隊伍越需要壯大;黨作為最具代表力的政治組織,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應該有黨員,哪里就應該有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充分發揮。
這是黨的自我革命品格決定的。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每一次修正錯誤都會成為黨的組織、黨的事業發展壯大的新起點。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共產黨堅持源源不斷吸收新生力量,對不符合黨員條件的采取限期改正、勸其退黨、除名等組織處置方式,始終吐故納新、推陳出新,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
這是黨的強大吸引力、凝聚力決定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一部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句句都是共產黨人政治覺悟的生動寫照”。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具有強大吸引力、凝聚力,大批先進分子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員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4年底黨員數過億。2018年6月,83歲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宣誓入黨并發出心聲:“只有跟著黨,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2020年3月,上海中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等12名醫護人員“火線”入黨,他們是抗疫一線44萬入黨申請人和2.5萬名新黨員的代表。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一大批專家人才、先進模范人物和各方面先進分子踴躍申請入黨,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被吸收到黨內來,充分彰顯出我們黨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政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搞好自身建設,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政黨”。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始終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始終重視發揮黨員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抓黨員隊伍建設力度更大、制度更健全,著力推進大黨向強黨的飛躍。
發展黨員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力量和作用,既取決于黨員數量,更取決于黨員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對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黨內撈好處的人,一個都不能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組織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履行發展黨員程序,健全落實發展黨員機制,注重從青年和產業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認真做好新興領域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對入黨申請人進行嚴格審查,防止投機分子和不夠條件的人入黨。
黨員教育注重提高質效。2019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提高質量上下真功,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防止形式主義?!秉h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組織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紀律教育、作風教育等,用好正反面典型,創新方法載體,分級分類開展專題培訓,教育引導黨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建功立業。中央辦公廳印發《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進一步健全黨員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
黨員管理突出針對性、有效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不同群體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采取精準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為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黨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不合格黨員組織處置辦法》,對黨員教育管理的內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規范,使不合格黨員處置有規可依。為推進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各級黨組織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上門走訪、結對幫扶、困難救助等工作,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2024年,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推動及時將流動黨員納入流入地(單位)基層黨組織進行教育管理。
嚴肅紀律確保先進性、純潔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信號,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同時,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目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持聚焦主題、簡約務實,不分批次、不劃階段,一體推進學查改,集中整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突出問題,運用由風及腐案例加強警示教育,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07.6萬起,批評教育和處理152.3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9.5萬人。
每一名黨員都要發揮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币幻h員一面旗,黨的執政使命要靠千千萬萬黨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黨員的作用體現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
在改革發展最前沿,黨員在本職崗位上盡職履責、開拓創新。一些企業黨組織通過“揭榜掛帥”,組建黨員突擊隊,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進行重點攻關,推動“卡脖子”技術持續取得突破。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累計300多萬名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和數百萬名基層工作者奮戰在一線,1800多名共產黨員犧牲在一線,黃文秀就是其中一員,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自己的入黨誓言。廣大黨員扎根基層、深入群眾,以更堅定的信念、更旺盛的斗志、更昂揚的姿態投入鄉村振興偉大事業,團結帶領群眾挖掘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出長期穩定增收的路子。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701.3萬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奔赴抗疫一線,846.1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基層黨組織達330.6萬個,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和諧安寧。廣大黨員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完善基層治理、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當先鋒打頭陣、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祝靈君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人民日報 【編輯:張子怡】
中新社天津7月3日電 (記者 孫玲玲)“天公作美,雨后天晴正適合騎行,沿途風光很美?!薄皬母邩谴髲B到鄉村田野,變化顯著,感覺特別愜意?!?日,參加“兩岸一家 與你同行”2025兩岸青年學子大運河騎行交流活動的臺灣青年們如是說。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睆拇呵镖鯗系剿逄曝炌媳?,從元代京杭定型到今日成為“流動的文化遺產”,這條古老水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脈?!皟砂兑患?與你同行”2025兩岸青年大運河騎行交流活動2日在天津啟動。來自臺灣的近200位青年學子攜手天津市青年學生代表,共同開啟了探索運河風采的征程。
天津市臺辦主任靳凡介紹,本次活動是第三屆,也是迄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屆,活動不僅安排了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師生的聯誼交流,更將帶領青年學子通過騎行親身感受運河精神,領略祖國大陸的壯美風光與悠久歷史文化。為增進臺灣青年學子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活動期間還特別設置了就業實習參訪等展示項目。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兩岸青年將分別在天津市北辰區、西青區、武清區運河段開展騎行,深度探訪天津運河文化,沉浸式體驗津門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顒悠陂g,還將組織參觀天后宮、古文化街、媽祖文化園、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天津博物館、黃崖關長城、獨樂寺等。(完) 【編輯:胡寒笑】
中新網海口7月2日電 題:雕塑的銘記:讓南僑機工精神薪火相傳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位于海口濱海大道的海南青少年科技公園廣場上,一座花崗巖雕塑巍然矗立:分別代表汽車修理、駕駛技工的兩位青年并排而立,身穿制服,手握工具,目視前方;他們的腳下是崎嶇的盤山公路,一輛輛汽車蜿蜒而上,公路下面是波濤洶涌的江河。
圖為陳學博創作的雕塑《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矗立在海南(???青少年科技公園廣場?!?受訪者 供圖)
這座名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的雕塑,是海南省雕塑藝術學會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陳學博的傾心之作。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到來之際,陳學博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件雕塑設計成像一座大山,表達了他對南僑機工的崇敬之情,因為南僑機工的愛國情懷就像大山一樣崇高。
2011年,剛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陳學博接到創作華僑抗戰主題雕塑的邀約。彼時,他對南僑機工的了解僅停留在零星的史料中。
抗日戰爭時期,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下,30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先后分9批回國,其中海南籍800余人。他們在滇緬公路上搶運抗戰物資、組裝和維修車輛,近半數犧牲在這條抗戰“生命線”上。
“這些數字背后是怎樣的血肉之軀?”帶著疑問,陳學博踏上了追尋歷史的創作采風之旅。他輾轉海南、云南,拜訪多位南僑機工及其后代?!爱敃r他們穿著筆挺制服,頭發梳得光亮......”翻閱筆記中記錄的這些細節,他感嘆道,南僑機工是一群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很多人在南洋生活很優渥,卻義無反顧,回國參加抗戰,奉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在南僑機工后代的帶領下,陳學博重走滇緬公路。他向記者追憶道,行至“鷹嘴崖”時,他測量發現,當年路面僅容單側車輪通行,外側需架圓木懸空挪移?!邦^頂敵機轟炸,腳下萬丈深淵,他們卻從未退縮?!?/p>
“老機工們回憶,惠通橋被炸毀時,多名戰友為保軍火不落敵手,駕車沖入怒江激流?!标悓W博告訴記者,滇緬公路非常陡峭,當年南僑機工中流傳的“初一翻車,十五見底”道盡了運輸線的兇險。
尋訪南僑機工的所見所聞,深深觸動了陳學博。他反復斟酌,將雕塑高度定為7.7米,銘記作為中國全面抗擊日本侵略戰爭起點的“七七事變”;將怒江、汽車殘骸、惠通橋、鷹嘴崖等元素融入雕塑,訴說著“一寸公路一寸血”的悲壯。
圖為陳學博向記者介紹雕塑《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小稿?!≈行戮W記者 駱云飛 攝
“兩位南僑機工青年立于雕塑頂端,象征英魂升華?!闭驹诘袼芮?,陳學博對記者說,他們的形象濃縮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南僑機工故事,如馬來西亞華僑李月美女扮男裝,在滇緬公路上搶運軍需,被譽為“當代花木蘭”;僑居馬來西亞的富家姑娘白雪嬌給家人留下一封信后,就歸國加入滇緬公路機工隊,寫下的家書激勵華僑青年共赴國難等等。
“最令人動容的是,許多人從未在中國生活過,但‘同胞’二字重千鈞。”2013年雕塑落成后,陳學博策劃舉辦“紀念南僑機工回國抗戰80周年圖片、雕塑展”,弘揚南僑機工精神。
今年4月,陳學博赴廣西憑祥市友誼關、龍州等地,實地感受桂越國際運輸線上的南僑機工抗戰壯舉。他表示,已經與憑祥市僑聯達成合作意向,希望以雕塑、展覽等形式立體呈現南僑機工事跡?!霸趹{祥設置南僑機工抗戰主題雕塑,不僅是對南僑機工的紀念,更是架起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中國與東南亞的精神橋梁?!?/p>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也計劃參與南僑機工回國抗戰主題藝術文化活動,讓南僑機工愛國、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陳學博說。(完)
【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