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东亚杯名单公布 王大雷等老将淡出

相關文章
中新社首爾7月3日電 (記者 劉旭)韓國總統李在明3日在青瓦臺迎賓館舉行上任首月記者會時表示,應恢復韓朝間溝通,改善對朝關系。
李在明就朝鮮半島和平及對朝政策問題表示,現在韓朝之間敵對化、不信任感嚴重,改善關系并不容易。
李在明強調,對話、溝通與合作至關重要。他表示,韓朝雙方應在盡可能安全的范圍內走向雙贏道路,保持對話溝通、合作共存的狀態。
李在明還表示,將以鞏固韓美同盟、加強韓美日合作、盡快改善韓中與韓俄關系為基礎,推進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守護和平與國民生活。
李在明當天稱,就任30天來,他全力以赴恢復民生,并拓展外交格局。未來政府將繼續多管齊下穩定民生,緩解生活成本壓力,并擴大對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高新技術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投資,恢復經濟發展。(完) 【編輯:張奧林】
中新網福州7月1日電(劉文標)6月30日,以“防控非洲大蝸牛,共建生態大家園”為主題的福建省集中滅除非洲大蝸牛志愿者行動啟動儀式在福州市舉辦。
30日,福建省集中滅除非洲大蝸牛志愿者行動在福州啟動。 劉文標 攝
非洲大蝸牛,學名褐云瑪瑙螺,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它危害園林綠化植物和農林作物(瓜果蔬菜)等,攜帶寄生蟲和病原菌,是農林生產的“無聲殺手”,是人類健康的“隱形威脅”,是生物多樣性的“入侵者”。
啟動儀式上,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有關專家現場科普非洲大蝸牛防控知識,實景演示規范處置過程;志愿者代表宣讀“防控非洲大蝸牛,共建生態大家園”倡議書,號召全民參與行動。期間,活動志愿者向周邊市民群眾分發防控技術要點、倡議書等宣傳材料。
活動現場,百余名志愿者分成10個小組對冶山春秋園、屏山公園、西湖公園、農林大院住宅小區、省老干局住宅小區等周邊發生入侵的公園、住宅小區按劃定區域進行搜索和清除。
據悉,2025年5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5年非洲大蝸牛夏季集中滅螺行動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非洲大蝸牛夏季集中滅螺行動。各級農業農村、住房建設、城管、園林、林業、海關等部門,通過加強排查監測、強化源頭管控、組織集中滅螺、開展科普宣傳等方式,降低非洲大蝸牛的種群密度;減少其對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產、群眾健康的不良影響和危害,以實際成效維護當地生態平衡。(完)
【編輯:張令旗】圖為相關專家跟蹤全程觀摩梯田農機新裝備下田作業。崔江劍 攝
圖為相關人員操作梯田農機新裝備下田作業。崔江劍 攝
圖為梯田農機新裝備并行開展插秧作業。(無人機照片) 王華斌 攝
圖為梯田農機新裝備集體作業。(無人機照片) 王華斌 攝
圖為梯田農機新裝備在作業中。(無人機照片) 王華斌 攝 【編輯:曹淼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今年七月,熱愛舞蹈的新疆女孩兒李美玲就要前往跟大漠、戈壁相伴的塔里木油田,在那里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了。
作為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油氣儲運工程專業2025屆畢業生,李美玲認為,這份工作專業對口,也符合自己投身能源工業的職業規劃。
李美玲是該校眾多奔赴基層就業的畢業生之一。數據顯示,近三年,西南石油大學的畢業生中,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基層一線就業的占比達80%以上,扎根西部就業創業的占比達70%以上。
“基層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空間,更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蹲苗地’‘大舞臺’。”西南石油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肖虎說,基于這種認識,西南石油大學把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當作學校就業工作的“重頭戲”。
李美玲是剛進入大四時瞄準油田這個職業方向的。盡管女生在這個行業面臨著比男生更多的不便和困難,但是經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李美玲認為,自己選擇能源行業不是一時的沖動。
“我們穿著工服、戴著安全帽,去油氣場站現場觀摩過,也和在那里工作的學長、前輩深入地聊過,我覺得,投身能源行業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李美玲說,自己熱愛舞蹈,也考慮過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最終做出了去油田、從基層干起的決定。
李美玲大學期間所經歷的學習和實踐,事實上是西南石油大學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的有意安排。
為了強化崗位對接、完善工作機制、凝聚工作合力,西南石油大學開展了“五訪五促”專項行動,訪市縣園區拓展崗位促就業、訪知名高校深入學習促發展、訪各地校友增進交流促互動、訪生源中學深化聯動促質量、訪學生家長加強溝通促成長。
在此基礎上,西南石油大學建立了“全覆蓋、全過程、精準化、特色化”的基層就業指導體系:大一入學教育,激發基層就業熱情;大二社會實踐活動,感知基層就業情況;大三就業考察實踐,了解基層就業需求;大四求職應聘行動,實現基層就業夢想。
大三那年,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測繪學院學生周毅參加了一次講座,一位在民族地區工作的學長應邀回校分享了自己的基層工作經歷。聽了學長的分享,讓家住民族地區的周毅感同身受。
周毅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大意是“我們接受高等教育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幫家鄉擺脫貧困”。他說,這句話“照亮了我的內心”。有了學長的實例,周毅產生了回家鄉工作的念頭。
2025年,周毅成功考取家鄉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選調生。畢業后,他將回到家鄉從事基層工作。這符合他在大學期間漸漸清晰的職業理想:“家鄉花了這么大的成本把我培養出來,我應該回去建設家鄉。”
周毅說,自己對就業方向逐漸變得清晰,離不開學校及老師們的引導和支持。西南石油大學“云就業”服務平臺上,集合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就業信息,這是包括周毅在內的畢業生們重點關注的就業信息平臺。
在線下,西南石油大學堅持舉辦“小而精、專而優”的招聘活動,實現招聘季“天天有宣講、周周有雙選、月月有專場”,有效拓寬基層就業渠道。數據顯示,西南石油大學已經面向2025屆畢業生舉辦近500場宣講會、30余場招聘會,進校招聘用人單位2200余家次,同比增加12%。
在學院層面,以周毅所在的土木工程與測繪學院為例,學院不定期舉辦“榜樣分享會”,邀請在各個領域工作的校友回校分享就業經歷,為學弟學妹提供就業指導。
從學校到學院,西南石油大學以“包干”的制度性要求部署就業工作。對于重點群體畢業生,學校要求學院領導、行政干部、輔導員“包干”。對于其他畢業生,要求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研究生導師、專業教師“包干”。分管校領導督導落實情況。
畢業生們直接感受到了這一系列工作的效果和溫度。
李美玲所在的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有一個職業生涯咨詢工作室,在這里,學生們可以敞開心扉,訴說需求。對于職業生涯的任何問題,畢業生可通過小程序預約工作室的老師進行答疑解惑。
周毅也是在“去企業”還是“考公務員”之間糾結的時候,找到輔導員老師尋求幫助。結合周毅自己的意愿、興趣和實際情況,輔導員幫助他進行了分析,給出了“考選調生”的建議。
據統計,西南石油大學各類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活動年均服務學生達1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勝任力”。
西南石油大學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為我國能源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無數畢業生扎根基層、業績突出,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
時至今日,西南石油大學上下依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去建功立業。每年畢業季,西南石油大學會專門舉辦基層就業出征儀式,為即將奔赴崗位的畢業生提供行前指導,“扶上馬,送一程”,鼓勵他們堅定理想信念。
在今年6月13日舉行的該校2025屆優秀畢業生成長事跡報告會暨基層就業出征儀式上,李美玲作為畢業生代表分享了自己選擇基層一線工作的感受。她說,塔里木油田的一線,是國家能源事業發展的前沿陣地,我希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自我價值。 【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陳杭)3日晚,“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飾表演暨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角樓拉開帷幕。活動以明代服飾文化為軸,通過一場跨越古今的時裝大秀、一項前沿文物科技展、一系列沉浸式市集體驗,展中華文化之美。
3日晚,“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飾表演暨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角樓拉開帷幕。記者 賈天勇 攝
“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裝表演通過“復原—融合—創想”三幕敘事,詮釋了中華服飾文化從傳統基因中生長出的當代生命力。
其中,“禮韻山河”篇章,古代復原服裝走出實驗室,金線在城垣光影流轉中勾勒千年禮制;“經緯新生”篇章,新中式美學融合創新傳統服飾文化,表現北京當代都市文化品格與精神內涵;“未來織造”篇章,數字虛擬概念服裝與實物結合,演繹服飾科技美學的發展方向。
3日晚,“中華衣經·明韻新生”服飾表演暨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角樓拉開帷幕。記者 賈天勇 攝
角樓展廳內,“中華衣經”服裝文物保護技術展同步開放,將持續至7月13日。作為北京市東城區與北京服裝學院合作的重要項目,展覽聚焦明代服飾的結構復原、織造工藝與數字化保護,通過二維和三維協同的信息采集技術,為袍、衣、裙、褲等形制共計16件樣本進行數字化解析,準確還原了樣本內外四視圖、結構圖和工藝細節,構建了明代標志性服裝的技術譜系,揭示了明代服裝結構的制衣理念,為服裝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提供可復現的技術范例。
7月至9月,以“中華衣經”系列活動為引擎,明城墻遺址公園廣場變身為文商旅融合“會客廳”。“舊書新知”精品舊書專題展邀請孔夫子舊書網,在現場布設展柜、展桌,開展明代珍貴古籍善本展示、古舊書展覽展銷、市民藏書收購等活動。“花園城市主題市集”匯聚30余家文創和餐飲品牌,構建“沉浸空間+學術展覽+時尚秀場+文化市集”等文化消費場景。
據悉,活動由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與北京服裝學院聯合主辦。未來,東城區將持續推動豐厚的文化遺產、獨特的空間稟賦與高校前沿學術、創意設計、人才智庫深度融合,加速學術成果、藝術創作向優質文化產品與服務轉化。(完)
【編輯:李潤澤】中新網石家莊7月1日電(趙丹媚 高磊)石家莊火車站1日消息,2025年鐵路暑期運輸自7月1日開始到8月31日結束,共計62天。石家莊站全站(含石家莊站、石家莊東站以及京廣高鐵涿州東至邯鄲東八站)預計發送旅客1091.82萬人次,日均17.61萬人次。
7月1日,石家莊火車站暑運啟幕,候車室內旅客眾多。袁曉華 攝
據悉,今年石家莊站全站暑期客流主要以旅游流、探親流、學生流、通勤流為主,其中學生流主要集中在7月中上旬與8月中下旬,旅游流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每逢周末,在通勤流與探親流的共同帶動下,將形成客流小高峰。暑期客流方向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鄭州、太原、西安、武漢、濟南、青島、保定、邯鄲、邢臺、衡水、唐山、秦皇島、承德等地。
為更好地滿足旅客暑期出行需求,石家莊火車站計劃加開旅客列車38.5對,其中:加開高鐵列車23對,普速列車15.5對。
同時,今年暑運,石家莊火車站不斷提升科技應用能力,增強旅客出行體驗。加強安檢查危工作,借助智能判圖系統,有效提升攜帶品識別精準度,為旅客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在12306服務臺設置“馨橋”智能客服機,采用“AI虛擬人物形象+語音交互”模式,快速準確解答旅客現場問詢,給旅客帶來智慧出行新體驗。(完)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