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正式发布!小米首款SUV YU7曝光

小米第二款車——YU7,終于正式露面。
就在昨晚工信部官網新車申報欄,放出了一批新車申報公告,其中就有小米YU7的高清照片。
和小米SU7不同,小米YU7定位中大型純電SUV。在外觀設計上,采用了和小米SU7類似的設計細節,例如車頭造型和前大燈。如果將車身遮住,很難分辨它到底是SU7還是YU7。
不過,從A柱向后開始,這輛車的設計就明顯不同了。
鑒于SUV的車型定位,YU7的車身更高,這樣就能讓車內的頭部空間更加充裕。而飽滿的后輪拱則很像保時捷“青蛙腿”,個性且運動。
新車采用了彈出式門把手,并且設計了全新的輪轂造型,一共有四種,供不同配置選裝。車頂依舊安裝了激光雷達,說明小米的智駕大方向并未改變。
新車的尾部依舊是環狀半封閉的貫穿式LED尾燈,相比SU7面積更大,辨識度更高,讓車尾的視覺重心更加向上。
雖然內飾尚未公布,但參考此前流出的諜照,以及小米SU7的中控,大概率還是原來的設計風格,只在一些細節方面進行提升。有可能會在駕駛臺擋風玻璃下方,安裝一塊貫穿式大屏幕,兼顧儀表、導航等信息的顯示功能。
工信部官方網站也公開的小米YU7的動力參數:雙電機車型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220/288kW,最大綜合功率508kW,最高車速為253km/h。電池方面則是將搭載江蘇時代生產的三元鋰電池。
據估計,小米YU7的直接競爭對手為特斯拉Model Y,而它的售價也將在25-35萬元之間。等明年6/7月份,小米YU7上市,正好趕上全新Model Y的上市,兩臺車直面競爭,誰贏誰輸,答案還有半年就能揭曉。
相關文章
中新社多倫多7月2日電 (記者 余瑞冬)2025年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成140周年。7月1日在位于多倫多市中心的鐵路華工紀念碑前,紀念加拿大鐵路華工基金會舉辦一年一度的鐵路華工紀念活動。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羅偉東、加各級政界代表,當地相關機構、僑界、中資機構代表和各族裔民眾約百人參加活動,并向鐵路華工紀念碑敬獻花圈。
羅偉東在致辭中表示,鐵路華工用生命詮釋的堅韌和奉獻精神,如今已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血脈,激勵廣大旅加華人砥礪奮斗。鐵路華工的故事不僅屬于加拿大,也是中加兩國人民的共同遺產,屬于所有為尊嚴與夢想奮斗的人類。
在紀念加拿大鐵路華工基金會推動下,多倫多僑界于1989年在市中心建成太平洋鐵路華工紀念碑。紀念碑主體雕塑展現了鐵路華工在落基山脈的險峻山嶺中修建鐵路棧橋的場景。
該基金會主席吳玉美(Landy Anderson)對中新社記者表示,36年來,基金會每年7月1日均組織向紀念碑獻花儀式等紀念活動。今年11月7日,即太平洋鐵路貫通140周年紀念日,該基金會將在多倫多舉辦主題為“最后一根道釘”的鐵路華工紀念晚宴。
據加官方資料,19世紀80年代,約1.7萬名華工參與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修筑,作出巨大貢獻,數千人付出生命。
除多倫多外,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耶魯鎮,曼尼托巴省溫尼伯等地都建有或設有鐵路華工紀念碑或紀念牌匾。最新的一座加拿大鐵路華工紀念碑6月23日在加首都渥太華唐人街揭幕。(完) 【編輯:曹淼欣】
若說江南是詩
徽州便是畫
在安徽黃山腳下
藏著一座被時光凝固的秘境——黟縣
黟縣古村落。方龍 攝這里是“中國畫里鄉村”的代名詞
是“世界文化遺產地”與“徽文化活態博物館”的完美交融
黟縣西遞村。方龍 攝青磚黛瓦、馬頭墻錯落
溪水繞村、云煙入畫
仿佛天地間最靈動的墨筆
勾勒出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長卷
水墨徽州的靈魂棲居地
山水為骨,粉墻為魂
黟縣宏村。方龍 攝黟縣的美
是自然與人文共生的奇跡
宏村
一座以“牛形水系”聞名的古村落
黟縣宏村月沼。方龍 攝南湖如牛腹
月沼作牛胃
蜿蜒水圳似牛腸
家家門前清泉流淌
戶戶窗下碧波映天
黟縣宏村南湖。方龍 攝晨曦中
湖面氤氳如紗
倒映著白墻黑瓦的剪影
黟縣宏村南湖。方龍 攝
游客在黟縣宏村南湖拍照取景。方龍 攝暮色里
月沼靜若明鏡
將天光云影悉數收入懷中
這座“水利教科書”般的村落
用一池活水滋養了六百年煙火
也滋養了無數游子的鄉愁
西遞
則是一首凝固的詩
黟縣西遞。方龍 攝千余幢明清古民居依山而建
街巷如棋盤縱橫
石雕漏窗、磚雕門樓、木雕梁枋
處處藏著徽商“賈而好儒”的雅致
黟縣西遞胡文光牌坊。方龍 攝胡文光牌坊巍然矗立
十二只石獅昂首向天
無聲訴說著“孝悌傳家”的宗族密碼
黟縣西遞胡文光牌坊。方龍 攝穿行于青石板巷
抬頭可見“桃花源里人家”的匾額
低頭能遇墻角一簇野菊悄然綻放
時光在此慢成了水墨的筆觸
若說秋日的黟縣是油畫
塔川便是畫中秘境
塔川秋色。方龍 攝
塔川秋色。方龍 攝烏桕樹染紅山谷
梯田層疊如金浪
塔川秋色。方龍 攝晨霧繚繞間
粉墻黛瓦若隱若現
恰似打翻的調色盤潑灑在天地之間
木坑竹海
則以翠色洗心
木坑竹海。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萬畝竹林隨風搖曳
沙沙聲如天籟
木坑竹海。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臥虎藏龍》中李慕白與玉嬌龍竹梢對決的畫面在此定格
將武俠的飄逸與山野的幽深融為一體
活著的徽州史書
黟縣的美
不止于視覺
更在于文化的呼吸與脈動
走進南屏
72條巷弄迷宮般交織
多座祠堂巍然肅立
黟縣南屏古村。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葉氏宗祠“敘秩堂”內
楹聯匾額高懸
族規家訓猶存
每一塊磚石都刻著宗族興衰的密碼
黟縣南屏深巷。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若逢祭祀之日
鼓樂齊鳴,長幼有序
仿佛穿越至明清儒禮鼎盛之時
盧村的木雕樓
則是匠心的巔峰之作
黟縣盧村木雕樓。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門楣上“百子鬧春”“漁樵耕讀”栩栩如生
梁枋間花鳥蟲魚纖毫畢現
傳說當年匠人雕完最后一刀
自覺技藝已臻化境
遂折斷刻刀
終身不再作藝
黟縣盧村木雕樓。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這份極致
讓冰冷的木頭有了溫度
也讓徽州“三雕”技藝在時光中永駐
若趕上深秋
曬秋的斑斕最是動人
黟縣曬秋。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
黟縣曬秋。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褐色的筍干
層層疊疊鋪滿農家院落
與馬頭墻的素雅形成強烈碰撞
而夜幕降臨時
村中廣場常響起漢唐樂舞的絲竹之聲
徽劇表演。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衣袂翩躚間
古徽州的文脈悄然蘇醒
舌尖上的文化密碼
黟縣的味道
是山野與歲月的饋贈
“五黑”美食藏著土地的深情——黑豬肉質緊實
炭火慢燉后脂香四溢
黟縣黑雞。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黑雞燉湯
鮮甜中透著藥膳的溫補
黑茶醇厚,一盞入喉如品讀徽商跋山涉水的滄桑
街角小攤上
毛豆腐披著雪絨
徽州鐵板毛豆腐。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煎至金黃,佐以辣醬
外酥里糯的滋味直擊靈魂
清明時節的艾粿
碧綠如玉
黟縣艾粿。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咬一口,艾草的清香混著豆沙的甜潤
是游子心中最柔軟的鄉愁
游客體驗“九碗六”宴。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若想體驗古徽州的待客之道
一席“九碗六”宴席必不可少
火腿燉筍、臭鱖魚、石耳土雞湯
……
山珍土菜盛于青花瓷碗
擺成“九碗六碟”的陣勢
“九碗六”宴。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宴席間主人舉杯吟誦祝酒辭
賓客成了徽商大宅的座上賓
住進風景里的詩意
在黟縣
旅居不是路過
而是與風景同眠
碧山書局。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推開碧山書局的木窗
馬頭墻的飛檐與遠山疊翠一同入畫
夜宿南薰繡樓
枕著溪流潺潺入夢
晨起時露水打濕窗欞
仿佛能聽見百年前繡娘穿針引線的細語
塔川書院民宿。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更有隱居竹林深處的“塔川書院”
書房懸空于溪上
捧一卷《徽州志》
聽雨打竹葉
看云卷云舒
方知何為“心遠地自偏”
四季皆畫,人生必至
春日的黟縣
是水墨丹青的留白處
黟縣柯村油菜花田。黟縣徽黃旅游集團供圖柯村千畝油菜花海翻涌如金浪
與青山粉墻構成最明艷的對比
游客在打鼓嶺景區拍照。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夏日的打鼓嶺
瀑布飛濺,竹林蔽日
穿行其間
連呼吸都染上了涼綠
協里村秋景。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秋霜染紅協里時
烏桕、楓香、銀杏交織成斑斕錦緞
每一步皆是畫中游
協里村秋景。黟縣縣委宣傳部供圖冬雪覆上盧村
馬頭墻戴玉冠
炊煙裊裊升起
恍若一幅活著的《溪山行旅圖》
有人說
讀懂黟縣
便讀懂了中國的鄉愁
這里的一磚一瓦,一食一飲
皆是千年農耕文明的注腳
當都市的喧囂令人疲憊
霧中的黟縣古村落。方龍 攝不妨踏入這片“中國畫里鄉村”
讓山水洗眼、文化潤心
讓時光在粉墻黛瓦間
為你寫下生命的詩意注解
AI也去黟縣看了看↓↓↓
作者:張強
編輯:梁靜
制圖:中新AI實驗室
視覺:羅金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編輯:黃鈺涵】中新網7月9日電 7月9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會上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新增布局11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現在總數達到125個,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無到有、惠及4億多人次。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從“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長了1歲。
【編輯:黃鈺涵】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記者 馬帥莎)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已于北京時間7月9日6時42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預定安全海域。
據悉,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于2024年11月15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裝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飛船于8日下午順利撤離中國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階段。(完)
【編輯:黃鈺涵】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波哥大消息:當地時間3日,一場主題為“中華文化體驗日”的公共文化活動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塔德奧大學卡薩·耶拉斯(Casa Lleras)博物館舉辦。本次活動系“車塵馬跡——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與交流”展覽的配套活動,聚焦書法、剪紙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互動體驗與現場展示,增進哥倫比亞民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
活動現場,觀眾們在哥倫比亞塔德奧大學孔子學院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書寫寓意美好的漢字詞語,如“平安”“幸福”等,并親手體驗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用紅紙剪出“車”的繁體字形。
當天,主辦方還安排了“車塵馬跡”展覽現場參觀。該展覽自今年5月開幕以來,受到哥倫比亞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與積極評價。展覽通過絲綢之路的文物復制品、圖像資料及沉浸式視覺呈現,系統展示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方式、商貿交流與文明互鑒。當日,講解員用中文和西班牙語為觀眾詳細介紹了展品內容,幫助現場嘉賓更深入地了解“絲綢之路”所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價值。
“車塵馬跡”展覽及相關系列活動,是慶祝中國與哥倫比亞建交45周年的重要文化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的又一標志性文化交流成果。(完) 【編輯:管娜】
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 (李秋瑩)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20周年,也是中國航海日設立20周年。7月8日,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辦2025年中國航海日中海博主場系列活動,現場啟動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動,以鄭和主題大展、航運中心數字化體驗、學術研究成果、系列科普繪本等致敬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全方位展現中國航海事業的輝煌歷史和新時代成就。當天,中國航海博物館“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愿景首次對外發布。
1405年,中國航海家鄭和開啟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程。7月8日,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業委員會、鄭和文化場館聯盟共同主辦的“猶說寶船來: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紀念展”在中海博第一臨展廳正式開幕。
“猶說寶船來: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紀念展”在中海博第一臨展廳正式開幕。中國航海博物館供圖
展覽是國內首個從全球航運與貿易視角,聯動古今、集聚文博界與港航界資源的鄭和主題大展,匯聚14家博物館、6家港航單位近150件精美展品,從“時勢英雄”“海域通達”“流風遺韻”“今古相望”四個章節,貫通古今,全方位展示七下西洋的歷史圖景,探尋鄭和航海的當代價值。
憑借和平的出使態度、共贏的貿易歷程,鄭和率領15世紀全球最龐大的遠洋船隊,塑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不朽豐碑,對中外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猶說寶船來”展以珍貴文物、精美船模為媒介,回應“為什么下西洋發生在明代?”“為什么由鄭和完成此項使命?”“下西洋為中國與世界帶來了什么?”“鄭和之后,是否再無鄭和?”等觀眾常見疑問。同時展覽配套豐富多元的互動和數字化展項,讓觀眾既可以近距離感觸“寶船”所攜絲綢與香藥,也可探尋西洋“神獸”的古今面貌,感受中外器皿承載的文化匯融,領略趣味盎然的觀展體驗。
“猶說寶船來: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紀念展”在中海博第一臨展廳正式開幕。中國航海博物館供圖
本次展覽創新采用1+n的館內外聯動模式,配套數字體驗、研究專刊和科普繪本,以多元視角全面弘揚鄭和文化,傳播鄭和精神。在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區,運用“船視寶”航運數據平臺,展示了全球航運實況,并推出“車厘子上餐桌”“新能源車出海”“新能源船減碳”等互動小游戲,讓觀眾切身體驗航運與社會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觀眾還可以沉浸式體驗以“鄭和下西洋”為主題的VR項目,穿越時空界限,直觀感知鄭和下西洋航海壯舉及歷史文化。鄭和主題學術研究專刊、《海上絲路的千年“船”說》系列科普繪本也將在近期出版,以專業和科普兩個視角,更好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
此外,中國航海博物館與中遠海運集團合作在海南博鰲共建中國航海博物館博鰲數字館,將今天揭幕的紀念鄭和下西洋實物展轉化為數字展,于7月9日推出首展;與上海藝術品博物館、雅加達美術與陶瓷博物館合作舉辦“萬里尚為鄰——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暨萬隆會議70周年中國印尼文化交流展”,將于7月11日在雅加達開幕。(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