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HiPhi Y申报信息曝光 定位中大型SUV

2月15日消息,日前,工信部第368批新車公示信息發布,我們看到了不少新車的信息,其中包括全新高合HiPhi Y,新車定位中大型SUV。
外觀上,新車依舊延續了品牌家族式設計語言,但相比此前的HiPhi Z和HiPhi X要低調一些,更加接近一款普通車型的外形。整車線條相比過去車型更為柔和,前臉采用了封閉設計,造型簡約,僅在大燈組的造型上稍微夸張,以凸顯個性的一面。
側面來看,車頂微微下溜,以提升車輛的運動感,整體線條則簡約了很多。車尾部分同樣沒有采用過多的元素,保持了整車的風格統一。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938/1958/1658mm,軸距為2950mm,定位五座中大型SUV。
動力部分 ,根據公示信息,新車將提供兩種動力配置,其中兩驅版車型采用后輪驅動,電機最大功率247kW;而四驅版則在前橋再增加一個124kW的驅動電機。續航部分,兩驅版車型將采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種方案,而四驅版本則使用三元鋰電池。關于新車更多信息,我們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國家稅務總局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達6361億元(人民幣,下同)。
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支持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政策減稅1407億元;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4158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介紹,今年以來,稅務部門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推動政策紅利精準快速直達經營主體,確保應享盡享。在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有力推動下,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創新動能增勢向好,制造業穩步增長。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2%,明顯快于全國總體增速,反映創新產業增長較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同比增長10%,全國企業采購數字技術金額同比增長9.7%,反映數實融合有序推進。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制造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2%。其中,裝備制造業、數字產品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12.1%和12.1%,特別是計算機制造、智能設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6%和19.4%。(完) 【編輯:張令旗】
中新社上海6月29日電 題:臺灣抗日志士后代訪滬:回望抗爭歲月 共話精神續接
作者 李百加
“1911年12月23日冬至夜,上海迎新爆竹聲此起彼伏。祖父卻在寓所內憂心踱步,伏案寫下詩句‘破碎山河誰補綴,天涯兄弟合流離’。句末,他自署‘牛稠壯士’,并落款‘羅東亞戲筆’。半年后,他毅然赴臺舉事。”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下稱“協進會”)監事羅秋昭對中新社記者講述祖父羅福星赴臺抗日的歷史。
羅福星在臺秘密組建革命組織并撰寫《大革命宣言書》,痛斥日本在臺的暴虐罪行,號召民眾團結抗日,引發敵人恐慌。1913年12月,羅福星被捕,次年3月遭絞刑犧牲,就義時年僅28歲。
由上海市臺聯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臺胞抗日史城市文化講壇28日在上海召開。來滬參會期間,羅秋昭在上海市臺聯協助下,于上海圖書館查閱到民國初年記載其祖父事跡的珍貴報刊史料。“祖父唯百姓為心。”羅秋昭表示,“作為后裔,我以祖父為榮,盼此行能挖掘、傳播更多包含祖父在內的臺胞勉力抗日的史實。”
“協進會與上海的聯結,早在戰時烽火中鑄牢。”協進會創會理事長、臺灣霧峰林家后人林光輝介紹,晚清至日據時代初期,臺灣抗日力量確有通過上海轉運物資的史實。上海作為近代重要港口、商貿樞紐,是兩岸抗日物資流通的關鍵節點,也是兩岸共同抗戰記憶的重要體現。
1945年,臺灣光復。1946年8月,臺灣霧峰林家的林獻堂率臺灣光復致敬團(下稱“致敬團”)成員葉榮鐘等15人由臺北飛往上海,展開了為期37天的大陸之旅,期間拜祭南京中山陵、捐款撫恤先烈家屬、赴西安祭拜黃帝陵。
2006年,在致敬團秘書林憲和林光輝的努力下,致敬團“后人團”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立,循先人腳步到黃帝陵祭拜并立碑。協進會理事,葉榮鐘之子葉蔚南參與其中,將父親當年隨團于耀縣遙祭黃帝陵時所題祭文立碑于黃帝陵。
“當年9月,林憲來到西安西京招待所,發現陳設與60年前無異,興奮地指著一張桌子對我說,當年你父親就是在這張桌子上寫下了祭文。”葉蔚南說,父親長期關注政治社會運動,雖沒有“拋頭顱,灑熱血”,但始終“以筆為劍”,心系大陸。
葉榮鐘著有《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臺灣人物群像》等雜文、漢詩、書籍共300余萬字。但受時代所限,當時許多作品“欲言又止”,本人事跡知者寥寥。退休后潛心研究父親著作,葉蔚南如今已在臺灣《觀察》雜志發表十余篇補遺文章,“要把當年沒說出口的下半段,把父親傳統士人風骨與情懷一并講給兩岸聽”。
“臺灣同胞五十年堅持武裝與非武裝抗爭的歷史,因兩岸交流波折蒙塵。”往來大陸各地參與布展,發行紀念手冊,參與座談會……協進會理事長,臺灣霧峰林家后人林銘聰盼向兩岸廣泛介紹臺胞英烈的抗爭精神,傳承先輩遺志,“臺胞的抗戰努力構筑了兩岸共同記憶的重要根基,不應被遺忘。”(完) 【編輯:葉攀】
中新網廣州6月29日電 (許青青 陳琳)今年是香港回歸28周年,近年來粵港兩地聚焦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這個重點,在不同領域特別是經貿領域開展全方位緊密合作并取得豐碩成果。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29日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對香港進出口1.14萬億元,較1997年增長3.1倍,年均增長5.3%。今年前5個月,廣東對香港進出口4707.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8%,快于廣東整體進出口增速3.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452.8億元,增長6.7%;進口254.9億元,增長31.1%。
黃金、馬匹成為帶動廣東自香港進口的主要力量。數據顯示,前5個月,廣東自香港進口黃金196.5億元,增長40.3%,占廣東自香港進口總值的77.1%;進口消費品23.2億元,增長2.4%,占9.1%;進口馬匹6.4億元,去年同期無進口記錄,占2.5%。
出口方面,前5個月,廣東對香港出口機電產品3337億元,增長3.7%,占廣東對香港出口總值的74.9%。其中,出口電子元件1288.9億元,增長15.7%;電腦及其零部件671.2億元,增長10.1%;電工器材213.3億元,增長26.3%。此外,無人機、游戲機、集裝箱船等出口表現亮眼,分別快速增長6.5倍、1.6倍、1倍。(完) 【編輯:胡寒笑】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共實現水資源稅收入104億元,水資源稅首季征期運行平穩,改革效應初步顯現。自去年12月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以來,各地協同發力,推動改革及時精準落地,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兩個“下降”體現出水資源稅改革頂層設計科學精準。一個是重點調控領域取用水量下降。水資源稅設置地下水稅額標準高于地表水,同時對耗水量大且浪費現象嚴重的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特種取用水設置更高稅額標準,倒逼節約用水。數據顯示,首季征期新試點地區地下水、特種行業取用水量分別較去年季均下降15.4%和41.5%。另一個是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稅負合理下降。為減輕城鎮公共供水企業負擔,改革在取水環節考慮其合理損耗因素,允許在計算取水量時予以扣除;在售水環節將其繳納的水資源稅在終端綜合水價中單列,并在增值稅計稅依據中扣除。據統計,首季征期新試點地區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稅負較去年季均下降8.7%。
改革成效加速顯現,離不開各方協同配合。各地稅務部門與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工作配合機制,實現數據共享,在電子稅務局中實現取水許可證、取水量等相關信息的預填和稅款的自動計算,極大減少企業手動輸入工作量,有效提升辦稅便利度。部門間密切配合,充分借助數智化手段,讓納稅人少跑腿好辦事,推動水資源稅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改革擴大了地方權限,如新增了地方可以減征和免征的稅收優惠政策,簡化水資源稅的稅額標準,授權地方在確定具體稅額時有更多調整空間等。各地既要嚴格落實水資源稅征收標準,加大對違規取用水行為的懲治力度,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也要確保相關優惠政策及時充分精準直達,發揮好激勵作用,鼓勵企業優化用水管理,形成“節水—降稅—增效—減排”的良性循環。
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是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增強社會主體節水意識和動力,鼓勵企業提高用水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改革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各方應進一步凝聚合力,持續鞏固深化改革成效。
要深刻認識水資源稅改革的重要意義,合力為改革持續深化創造更有利條件。進一步結合實際需要創新推出更多智能化服務,及時完善優化技術手段,確保水資源稅的計量、管理、申報及繳納等更加精準高效、方便快捷。水資源稅納稅人要履行好依法納稅義務,按規定做好取水計量設施及器具的運行維護,確保取水計量數據的真實準確,及時申報繳納水資源稅,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綠色動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編輯:張子怡】
中新社香港7月4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選舉事務處4日公布,2025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的提名期由7月22日開始,至8月4日結束。此次補選將填補28個界別分組中,共93個選任委員席位空缺。
根據香港基本法附件一與附件二,選舉委員會負責提名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及選出行政長官、提名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并選出其中40名立法會議員等事宜。選舉委員會由1500人組成,其成員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委員會分為5個界別共40個界別分組,5個界別分別為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
據了解,此次補選除選出93位選任委員外,另有5個界別分組中的10個提名委員席位空缺須由指定團體通過補充提名填補。相關補選說明已于7月4日刊憲公布。如某界別分組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數目,超過須由該界別分組補選中選出的選委會委員數目,便須于9月7日就該界別分組投票。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表示,獲提名為候選人的人士須為年滿18歲的地方選區已登記選民,以及已登記為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或與該界別分組有密切聯系。界別分組補選提名表格須最少由5名已登記為有關界別分組的投票人簽署提名。每名投票人就某一界別分組可提名的候選人數目,不得超過由該界別分組在此次補選中須選出的選委會委員數目。如團體投票人于提名表格上作為提名人,只可經由該團體投票人的獲授權代表作出該項提名。(完) 【編輯:劉陽禾】
中新網上海6月29日電 (記者 殷立勤)6月29日,浦東機場航空運輸簡化手續委員會暨服務產品發布會在浦東機場T2航站樓內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7月1日開始,上海浦東機場將聯合海關、邊檢推出24小時通關服務,屆時國際和港澳臺出發區海關、邊檢、安檢通道24小時開放。
旅客抵達浦東機場。中新網記者 殷立勤 攝
圍繞旅客乘機出行全流程,上海機場還梳理形成了簡化手續重點任務清單,浦東機場結合其門戶樞紐定位,發布了“中轉最短銜接時間(MCT)”“24小時通關”“中轉無憂”“浦樂GO小程序”“深夜驛站”“航延樂享”“失物速查”“愛寵隨行”,從智慧出行到貼心服務,從便捷中轉到溫馨關懷,以實際行動讓每一位旅客的出行都更加舒適、便捷、溫暖,致力把上海機場打造成為全球旅客中轉首選地,為上海全力打造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貢獻機場力量。
旅客在虹橋機場候機樓內與“機器狗”一起跳舞。中新網記者 殷立勤 攝
同時,從7月1日開始,上海機場也將迎來2025年暑運。今年暑運(7月1日至8月31日),浦東、虹橋兩場預計航班量15萬架次(其中浦東機場10萬架次、虹橋機場5萬架次);預計保障進出港旅客2455萬人次(其中浦東機場1587萬人次、虹橋機場868萬人次),日均客流量39.6萬人次。國內航線將新開和加密上海至新疆喀什、伊寧、和田、庫車,內蒙古滿洲里等地航線。國際航線將新開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日本熊本、蒙古國烏蘭巴托航線,恢復上海至丹麥哥本哈根等地航線,加密上海至英國倫敦、俄羅斯海參崴、越南河內、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航線。
上海芭蕾舞團演員在浦東機場T2航站樓內表演。中新網記者 殷立勤 攝
暑運期間,上海機場還將推出一系列“文化+商業+服務”的系列活動,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具人文氣質和服務品質的出行體驗。上海機場結合“中國樣·China Young”上海機場人文品牌打造,舉行“樣YOUNG精彩滿載而飛”上海機場第二屆品牌日暨暑促嘉年華活動,推出精彩商業促銷、發布服務產品、舉行快閃和文藝演出,在深化文旅商體展聯動,進一步助力提振消費的同時,為廣大旅客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服務、更精彩的商業服務和更優質的出行服務,為美好生活提供最佳航空保障。(完)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