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首单国际公路运输货物启运

我省首單國際公路運輸貨物啟運
近日,在石家莊海關所屬曹妃甸海關的監管下,一批貨值38.84萬元的智能機械設備搭乘國際公路運輸(TIR)車輛自唐山市曹妃甸區出發,發往滿洲里口岸運輸出境。這是我省首單通過該物流模式出口的貨物,標志著TIR業務正式落地河北。
TIR是根據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規定開展的國際跨境公路運輸物流模式。相較于傳統的公路運輸,TIR運輸具有通關手續便捷、運輸周轉速度快等優勢。在這種物流模式下,經啟運地海關完成查驗后,貨物在沿線所有TIR締約國享受便捷通關待遇,無需重復申報,途中不倒裝、不卸貨,綜合物流成本可降低約20%。
伴隨著全球貿易發展,高效、韌性、可持續的物流運輸體系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作為一種先進的跨境運輸模式,TIR國際公路運輸將為我省公路運輸帶來新的發展活力與機遇。
唐山曹妃甸飛騰源博物流有限公司是本次TIR業務的運營企業,也是首個受益企業。該公司經理高成宇介紹,以往出口歐洲,貨物要先海運到俄羅斯港口,再轉公路運輸。這次通過TIR運輸,從曹妃甸直接上公路,10天內就能到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市,交付周期縮短了一半。
為進一步助力TIR業務開展,曹妃甸海關主動對接運營企業,“點對點”進行政策解讀,在數據傳輸、通關申報、單證填寫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指導,并加強與出口企業、監管作業場所、出境地海關的協調聯動,全力保障首票TIR貨物順利通關。
石家莊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深入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緊跟企業訴求,持續優化監管服務,探索更多貿易方式、更多商品使用TIR運輸模式,助力拓展國際物流新通道,為外貿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支持。(苑立立、楊飛飛)
相關文章
中新網柏林7月3日電 6月以來,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相繼舉辦了三場面向德國青少年的中國文化體驗課程,內容涵蓋傳統手工、武術體驗、中華美食和熊貓文化,吸引了來自柏林本地和其他城市不同年齡層的中小學生參與。部分師生專程從數百公里外乘火車趕來,在沉浸式的文化互動中,近距離接觸中國,感受中國文化魅力,收獲知識與樂趣。
來自德累斯頓艾爾弗雷德-瓦爾特-馮-契爾豪斯文理中學的15名九年級學生6月17日走進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參加了“故宮朝珠DIY”手工課。通過圖文講解,他們了解到朝珠在古代宮廷中的用途、佩戴講究及文化寓意。在老師指導下,孩子們親手穿線、配色、結繩,認真制作一串屬于自己的“朝珠”。
圖為故宮朝珠DIY制作體驗。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供圖
當日在中心武術老師吳敏的帶領下,同學們還體驗了中國武術。從基本動作到組合套路,在舒展的馬步、利落的出拳間,同學們興奮不已,歡笑和掌聲點亮課堂。
來自布倫瑞克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文理中學的28名九年級學生6月25日走進中心。參觀圖書館成為同學們的“第一站”。翻閱一本本中德文圖書,學生們像打開一個個充滿驚喜的文化寶盒,不時低聲交流彼此的發現,有的同學甚至直接用手機拍下書頁封面,準備回去深入了解。
隨后,同學們觀看了系列短片《運河風味千萬家》,通過鏡頭探訪揚州、淮安、杭州等地的美食風情和文化傳統。壓軸環節是“包餃子”體驗,在中心烹飪老師龍瑋的指導下,同學們分組動手,搟皮、包餡、捏褶。熱騰騰的餃子一上桌,大家爭先恐后嘗試自己的勞動成果。
圖為同學們動手包餃子。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供圖
來自柏林潘科小學的23名二年級學生7月2日來到中心體驗中心特別為小朋友們量身定制的“大熊貓主題課堂”。
通過生動可愛的短片《panda考察官之旅》和《熊貓起源》,孩子們了解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保護意義,以及四川作為熊貓故鄉的獨特魅力。現場設有“熊貓知識小競答”環節,小朋友們爭先恐后舉手答題,贏得熊貓貼紙和紀念小禮品,歡聲笑語不斷。
隨后,孩子們圍坐在長桌旁進行“熊貓卷軸填色”。他們發揮無限想象力,用彩筆為熊貓“穿上新衣”,一處處五彩斑斕的涂鴉最終合并成一幅童趣十足的大作品。
圖為孩子們繪制熊貓卷軸。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供圖
三場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親身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對中國的歷史、美食、武術和自然生態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帶隊教師們表示,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通過豐富生動的體驗形式,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感知中國文化的窗口,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文化交流機會。(完)
【編輯:張奧林】- 6月28日,以“‘卡’啟新服務 ‘社’惠暖人心”為主題的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惠民活動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舉辦。 活動現場播放了社保卡應用場景宣傳2025-08-02
首航九周年,發展邁向規模化系列化——訪C909飛機系列總設計師陳勇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記者王辰陽)今年6月28日,國產商用飛機C909原名ARJ21)迎來首航9周年。在國內,C909飛機向北飛抵過漠河、向南飛抵過海南。在海外市場上,C909飛機已交付印度尼西亞、老2025-08-02- 家書紙短,家國情長。一封家書就是一份牽掛,一份期盼,更是一份傳承。近日,在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齊聚一堂,聆聽授課教師講述楊靖宇、趙一曼、馮仲云、陳翰章四位東北抗聯英雄家書的歷史背景和2025-08-02
追溯碼時代,醫保購藥的六要六不要
01 要有碼
一要有碼。強烈建議醫保購藥者只買包裝上有追溯碼的藥,不要買沒有追溯碼的藥,不要買追溯碼被撕掉或者損毀的藥。追溯碼是這一小盒藥品的唯一身份證,這小盒藥的追溯碼號碼與其他藥品包括同品牌同規格其他小盒的追溯碼都不一樣。請注意,確定這小盒藥身份的唯一證據是印在小藥盒上的追溯碼,而不是購藥發票或者小票,或者微信支付寶付款記錄。從現在到今年年底之前,您確實還有可能在藥店碰到一些合法合規的藥沒有追溯碼,但請您知曉,目前中國有七十萬家藥店,醫保定點藥店超過四十萬家,有追溯碼的醫保藥品品規不計其數,每年接近七百億盒的銷量,同樣功效的藥品往往有很多種,您是否有必要非得在這一家藥店購買這一種沒有追溯碼的藥品?根據文件規定,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銷售的藥品都必須追溯碼全覆蓋,這意味著,明年起,對那些沒有追溯碼的藥品,建議您像看待外星生物一樣仔細觀賞,但敬而遠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住院拆零服用的藥品,中藥飲片和中藥顆粒,目前暫時沒有要求使用追溯碼。下同。
02 要掃碼
二要掃碼。要在結算藥款時看著售藥人員掃這小盒藥的追溯碼,不要讓他或她掃其他藥品的追溯碼。追溯碼一旦被掃碼銷售,這個數據就進入了國家醫保局的數據庫。售藥人員賣這盒藥,就應當掃這盒藥的追溯碼,如果刻意去掃其他藥品的追溯碼,或者故意不掃追溯碼,那說明賣給您的這盒藥很可能有問題,正試圖用其他追溯碼來掩蓋,或者隱瞞二次銷售的痕跡。個別違法違規的藥店和診所常用這種手法來串換或者銷售回流藥,有時掃藥品的碼,給的是大米或洗發水,等到準備賣這盒藥的時候,如果顧客盯得緊,就只能掃其他藥的碼來頂替或者不掃追溯碼。
03 要小票
三要小票。要堅持索取小票,不要放棄可能的上千元賠償。在今年年底前,購藥索取小票后,回家后請您抽空把藥盒上的追溯碼標注在小票上的相應藥品名稱后,然后拿手機拍一張照片留存,以防小票的熱敏紙時間長了脫色。2026年起,國家要求售藥的小票或發票上要標注追溯碼,您就可以減少抄號碼這個步驟,但拍照留存還是強烈建議的。為什么要留小票記號碼?為的是后續步驟一旦發現問題,能夠保留證據,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04 要驗碼
四要驗碼。要養成驗碼的好習慣,不要當回流藥的接盤俠。
05 要索賠
五要索賠。發現賣給自己的是回流藥,一定要堅決索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里介紹一下掃描藥品追溯碼后可能出現的4種情況。
情況1:“未查詢到產品銷售信息”,建議等兩天再次掃碼,如還未出現,說明售出機構未掃描該盒藥品上的追溯碼,可向售出機構或有關部門反映。
情況2:“查詢到僅有1次銷售信息”,如確為本人購買的,說明該藥品合法合規。
情況3:“查詢到僅有1次銷售信息”,如非本人購買,說明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過,極有可能為“回流藥”“串換藥”或假藥,消費者可舉報并向售出機構索賠。
情況4:“查詢到有2次及以上的銷售信息”,說明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過,極有可能為“回流藥”“串換藥”或假藥,消費者可舉報并向售出機構索賠。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使用醫保部門以外的軟件或APP掃描藥品追溯碼,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該藥品的醫保銷售結算信息,不適用于上述方法和結論。
06 要毀碼
六要毀碼。藥物服用完畢后,請妥善處置空藥盒,建議您把藥盒撕開,特別要確保空藥盒上的追溯碼撕毀,不讓有心的犯罪分子繼續盜用空藥盒和追溯碼。吃不完的藥和廢棄藥,如果您有時間,可以把每一粒藥剝離出來后,扔到指定的有害垃圾收集處。千萬不要將自己的藥盒或藥品出售給藥販子,否則一方面,售出的藥品經非法轉賣后會對他人造成危害,自己和家人也有可能買到“回流藥”“串換藥”或假藥;另一方面,您賣出去的藥品在被非法轉賣時,其他購藥者也能通過掃描藥品追溯碼,把您的賣藥行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將會給您的醫保待遇帶來巨大不利影響,嚴重的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得不償失。
在此,我們也提醒所有看到本文的朋友們,為了您和家人們的健康,為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將本文轉發到您的“親情之家”家庭群,讓您的家人們也都知曉醫保購藥“六要六不要”。如果您的家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可以打電話告訴家人在購藥用藥時要牢記并使用“六要六不要”的具體做法。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同維護您和家人,以及全社會的用藥安全。
來源: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
【編輯:張燕玲】-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記者潘清)“在蘭嶼旅行經驗中,島上隨處可見的天然地景,以及那些探索島上獨特秘境的時光,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試圖用畫筆描繪出那段深刻的時光。”28日在滬開幕的“2025兩岸青年藝術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