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發表
10天前,寶馬中國宣布退出價格戰。
對于該品牌的這一策略,其實很好理解,過去1年寶馬堅持“降價保份額”的做法,結果門店虧損嚴重,而銷量也才剛剛穩住,沒有明顯下滑。
面對犧牲利潤保全市場份額的現狀,寶馬非常清楚不可持續,于是決定漲價不玩了。
到這里沒有什么問題,但讓人瞠目結舌的操作即將出現。
最近有媒體爆料,全國范圍內多家4S店要求消費者提車時補上2-3萬元的差價,否則不能提車。
要知道,此時的消費者已經簽署合同并支付定金,這一做法不但違反道德,甚至違反法律。
為何會出現如此一反常態的操作呢?
原來,在寶馬宣布退出價格戰的當天,寶馬總部立即上調了相關車型的出廠價,主要集中在寶馬i3、寶馬iX3、寶馬3系這三款最近打折力度非常大的車型。
導致4S店售價與進貨價出現倒掛,因此才上演這一出鬧劇。
有些小伙伴會說,簽了合同并收取定金,4S店理虧,就算真的虧損,也要把車交出來。
然而,4S店和消費者簽署的合同中,包含密密麻麻的條款,而這些條款就隱藏了各種免責款項。所以,此次漲價事件中,寶馬4S店才敢在簽了合同并支付定金的情況下,選擇繼續向消費者索取差價。
不止如此,寶馬部分車型的價格還在繼續上漲,以i3為例,此前裸車價在17.45萬元,提車加3萬,也就是20.45萬元,但是這款車目前4S店的報價已經到了24.45萬元,也就是短短10天,累計上漲7萬元。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花近25萬購買一臺缺乏智駕與智艙系統的寶馬純電動車型,真的有些讓人無法理解。
目測,寶馬新能源車型的銷量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隨機閱讀
熱門排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