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举办2023新品发布会:发布S70,推DX11社区版驱动

摩爾線程是近年來我國發展十分迅速的一家圖形處理器公司,目前面向游戲玩家以及專業創造者推出了相應的顯卡。不過能夠設計并制造出合適的顯卡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加蓬勃健康的軟件生態,這或許比打造性能強勁的硬件更加重要。而在這一次的2023新品發布會上,摩爾線程除了推出新款顯卡之外,同時也在軟件應用上下狠功夫,尤其是打造圖形創作生態系統上更是如此。
首先是辦公領域,摩爾線程已經和國內諸多電腦廠商合作,打造基于摩爾線程顯卡的計算機終端產品,同時打造PES生態聯盟,近年來該聯盟成員也是不斷地發展壯大,同時摩爾線程已經支持DKMS技術,能夠兼容100多款操作系統版本,包括Deepin、凝思、普華等國產操作系統。
摩爾線程也對云服務進行了特別的優化,借助摩爾線程強大的算力,搭載摩爾線程MTT S2000的單臺服務器的數據處理性能,和傳統CPU云桌面相比性能提升5倍,成本則降低60%,例如借助GPU加速,WPS云應用也不再卡頓。同時摩爾線程也推出了MCCX VDI一體機,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摩爾線程云桌面軟硬件一體化方案,針對教育以及辦公軟件進行特別的優化,從而提升改類用戶的工作效率。
如果談到顯卡就一定少不了游戲玩家,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除了顯卡本身需要有強勁的算力之外,驅動的完善也同樣重要,不可或缺,摩爾線程表示目前摩爾線程推出MTT S系列游戲顯卡之后,一共發布了5個不同版本的驅動,目前已經能夠適配超過60款游戲,而TOP 50級別的網吧游戲也已經適配和20余款,此外顯卡能夠適配超過50款主板,顯示器適配數量也超過了30余款。
隨著驅動的不斷完善優化,摩爾線程的MTT游戲顯卡的游戲性能也得到了突飛猛擊的提升,例如《NBA2K OL2》的游戲幀率可以提升2.5倍之多。摩爾線程計劃在6月下旬發布DX11社區版驅動,從而流暢運行包括《原神》在內的人氣大作。摩爾線程還發布了MTT S70顯卡,擁有3584顆MUSA核心,FP32算力為11.2TFLOPS,擁有7GB的顯存,應該是面向主流消費者打造。
而針對開發者,摩爾線程也推出了Alphacore產品,能夠讓創作者尤其是動畫創作者充分利用MUSA核心的算力,大幅提升視頻與動畫的渲染效率,基于Alphacore系列軟件所擁有的性能,已經數倍友商的顯卡,成為創作者手中的好幫手。目前國內幾個著名的動畫制作商都已經開始采用摩爾制程旗下的顯卡產品進行視頻創作。
今年整個行業最大的現象級應用就是AIGC應用,例如ChatGPT、AI作詩、AI畫圖等功能已經被廣大網友所接受,無論是訓練量還是訓練質量都有著讓人滿意的提升,當然摩爾線程也不會錯過AI盛宴。摩爾線程表示目前已經為MUSA處理器準備了MUSA系列預訓練模型,在分布式訓練、對抗訓練、高質量數據庫、對比學習等領域卓有成效,在國內其他訓練模型的比拼中,Musa訓練模型憑借著較小的訓練量與訓練庫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摩爾線程也推出了自家的AIGC應用平臺也就是摩筆馬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讓AI作出符合自己預期的圖,而對于開發者來說,MUSA友好且高效的移植條件讓CUDA開發庫輕而易舉地移植到MUSA中,大幅減少開發者學習的時間。
目前摩爾線程已經推出了數款消費級的顯卡產品,然而對于摩爾線程來說軟件研發以及生態系統的打造其實更加重要。比如對于玩家來說,目前的摩爾線程旗下的顯卡能夠支持的游戲還不能算很多,吸引的力度還不是很強,之前的測試也多次表示摩爾線程的顯卡在驅動研發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先主打創作與生產力,游戲應用慢慢完善,或許對于摩爾線程來說是一個理智的選擇。未來摩爾線程將會如何在軟硬件上發力?對此包括熱點科技在內的眾多媒體也采訪了摩爾線程副總裁、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董龍飛和摩爾線程MTT S80、S70顯卡產品經理馬鑒,想要更加詳細地了解更多摩爾線程未來的發展。
媒體:今天公布了DX11的進展,在年底驅動可以開發完成,也要通過一些認證,那么玩家什么時候可以公開下載游玩DX11游戲的顯卡驅動?
馬鑒:DX11我們今天發布會發的是DCB,全稱就是社區測試版驅動,主要就是為了把DX11我們現在做的一些最新的一些功能放在這個驅動里,然后推到社區上讓玩家先體驗。目前來看,DX11的進度80%左右,預計年底可以下載。
媒體:S70給了7GB的顯存,這個是基于性能考慮,未來跟S80拉開差距,或者基于成本的考慮,我注意到帶寬可能比S80要低一點。今天沒有公布價格,我想它肯定要比S80低,今年是不是S70銷售策略會有一些變化?
董龍飛:S80配了一個特別大顯存。這里也想聽媒體朋友的建議,我們做一個高端顯卡,秉承的一個理念就是要真材實料,但支持程度大之后,成本就高,對商家而言就不具備性價比。我們配16G,是因為我們覺得未來端游就有很多的AI場景、推理的場景,所以它的顯存大,做模型需要有一個大顯存AI模型,我們確實有一些用戶是有這個需求的。
媒體:我之前有一直關注過MTT S80,就是它在電商平臺銷售,很多時候一直在搶購中。所以我就想問你們這個其實是鋪量的問題,還是說是產能的問題?
董龍飛:不是產能問題,在驅動不成熟的情況下,我們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確保每一位用戶的體驗,包括購買與售后。而且,隨著驅動成熟,我們的產品肯定會批量生產和對外開放賣。其次,我們會綜合考慮,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定價。
相關文章
中新網7月4日電 綜合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當天俄美元首的通話表示,就相關議題,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7月16日,特朗普與普京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會晤。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稱,特朗普說,他在結束烏克蘭危機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特朗普表示,他與普京就伊朗、烏克蘭等問題通電話,討論了多個事項,“通話持續很長時間,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特朗普還表示,他對此感到“不高興”。
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此前表示,普京與特朗普的電話會談持續近1小時。雙方就烏克蘭局勢交換意見。普京在通話中指出,俄羅斯愿意繼續與烏克蘭的談判進程。特朗普提出盡早結束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網站消息稱,雙方還討論了伊朗及中東局勢。俄方強調,所有爭議、分歧和沖突應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
【編輯:黃鈺涵】中新網溫州7月3日電(周健 黃佳)從科研探索到創業先鋒,從參與中國發展到共享全球機遇……近年來,在全球化浪潮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僑界青年積極投身于國家發展的前沿領域,成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為社會的萬千氣象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3年8月25日,浙江溫州,中國(浙江)世界華僑華人新生代創新創業大會現場。 王剛 攝
逐綠前行 僑青技術先鋒引領綠色能源新潮流
從千瓦走向兆瓦,從內陸走向沿海,從國內走向國際,這是僑界青年趙一飛與團隊逐綠前行的軌跡。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引領下,他們從零起步,致力于開發全球領先的零碳綠色發電系統。
“我們研發的整套發電系統前后歷經8年,最初發電僅有非常微弱的幾微伏,后面才有了千瓦到兆瓦的飛躍。”趙一飛介紹,他們的設備持續發電時長達22個小時,同時兼具輕裝備、高效能和兆瓦發電功率,成為綠色能源技術的新潮流。
新型濃差能綠色發電機組、PSK酰胺基納濾離子滲透膜、PLC多模態公控系統……科技創新帶來厚積薄發。隨著一項項技術革新,近年來,趙一飛團隊與國家電網、國機重裝、中國節能、北控水務等大型企業展開合作,年均綠色發電達1.2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
科技浪潮下,僑界青年索華也帶來創業項目——基于燃氣低碳催化的粉末噴涂線研發和產業化,順應新能源與“雙碳”目標趨勢。
“我們的項目主研固體噴漆噴粉工藝,通過燃氣低碳催化技術實現粉末噴涂工藝的綠色化升級,能有效降低能耗約30%至50%。”他表示,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閥門、家具、建材、汽車制造等多個領域。
中國僑商聯合會相關人員表示,當下年輕一代對世界的了解、對高精尖技術的掌握和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未來大有可為。
破壁攻堅 僑青智造者勇闖生命健康“未知區”
布局全球,攻克人類眼部疑難疾病,這是僑界青年王天放和團隊的創業愿景。他們致力于整合前沿技術,解決臨床需求,為廣大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
歷經十余年的研發和驗證,團隊在無數次實驗中持續探索,只為在眼科新治療領域開辟出更多可能。目前,團隊研發轉化的首款產品為先天性眼球震顫患者帶來了曙光。
“實驗證明,我們的療法成效顯著,不僅能提升患者視覺質量,更能從根本上控制病情。”王天放介紹,團隊已與北京多家三甲醫院完成臨床實驗,效果得到行業專家和患者的共同認可。
同樣心懷全人類生命健康的追夢者還有很多,他們利用自身優勢,尋找著一個個突破的可能。在生物醫療科技領域,僑界青年孫輝和團隊深耕飛秒激光手術系統的研發,致力于打破國外壟斷,為眼科醫療帶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替代系統。
“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我們的產品成本整體降低了90%,讓高昂的手術費不再阻礙近視眼患者摘鏡的夢想。”孫輝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優質的國產化高科技醫療設備走進千家萬戶。
智領未來 僑青開拓者解鎖人工智能新場景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僑界青年們敏銳捕捉到這一時代發展脈搏,紛紛在各自熟悉的領域里尋找AI技術的落地場景。
“測試驗證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重要一環。”僑界青年曹鵬創業的初心是希望打造一家能夠為全球車企提供自動駕駛測試驗證的企業。“仿真技術不僅可以幫助車企降本增效,更能夠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他認為,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的市場要比國外更活躍。
如今,曹鵬團隊研發的產品已與國內外十余家車企和零配件供應商等展開深度合作,為其自動駕駛研發提供測試驗證能力,累計營收近5000萬元。
在智能建造領域,僑界青年李曉龍及其團隊在產業化中看到了建筑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區別于市面上已有的機器人企業,他們選擇對機器人應用場景進行定制化開發,開展針對性服務,可應用于能源、碼頭、橋梁、市政等領域。此外,僑界青年王鳳凱帶領團隊研發的工程遙控車帶無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也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更加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
從實驗室的微觀探索到創業場的宏觀開拓,一個個僑界青年與中國機遇同頻共振,不斷開辟出多元賽道。即將在浙江溫州啟幕的2025海創論壇·中國(浙江)世界華僑華人新生代創新創業大會,將再次匯聚全球僑界創新力量,共拓中國發展新機遇。(完)
【編輯:付子豪】7月4日,寧夏銀川,市民雨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于晶 攝
7月4日,寧夏銀川,市民雨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于晶 攝
7月4日,寧夏銀川,市民雨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于晶 攝
7月4日,寧夏銀川,市民雨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于晶 攝 【編輯:曹淼欣】
“我們黨肩負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十分繁重,面臨的執政環境異常復雜,自我革命這根弦必須繃得更緊。”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
今日之中國,正處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關鍵時期。引領時代,必須超越自我。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多從內因著眼、著手、著力”。百年大黨,千秋偉業,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要以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
有一段重要論述,至今讀來,仍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我看能打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沒有第二人。”2018年1月,在一次面對“關鍵少數”的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紅樓夢》中的典故:“賈探春在抄檢大觀園時說過一句話: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正所謂‘物必先腐而后蟲生’!”
以古鑒今的背后,是深沉的憂患意識,是強烈的使命擔當。
鄉親們回憶,在陜北插隊,青年習近平就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意思就是,正人要先正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黨的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堅定有力:“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如果不能做到自己過硬,“黨就會成為烏合之眾,風一吹就散”,遑論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從“打鐵還需自身硬”到“打鐵必須自身硬”,一詞之變,宣示的是更堅定的決心、更嚴格的標準、更勇毅的擔當。
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
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警醒全黨:“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果斷決絕,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力度空前的反腐敗斗爭在神州大地蕩滌開來,“打虎拍蠅”、“獵狐”追逃、巡視利劍、監察改革……歷經革命性鍛造,中國共產黨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大黨獨有難題,歸根到底要靠大黨自身力量來解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我們黨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
今天,一個矢志于“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正帶領億萬中華兒女奮進在復興之路上。
策劃:張曉松
主編:朱基釵
主筆:張研
視覺:金小茜、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編輯:惠小東】夏天到了洞洞鞋因其柔軟、舒適等特點
成為不少人的“心頭好”
然而,近日一些網友穿洞洞鞋
卻發現患上腳氣↓↓↓
看著透氣的洞洞鞋
為何會引發腳氣?
洞洞鞋還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穿洞洞鞋
會增加腳部真菌感染的風險
廣州市皮膚病醫院真菌專病門診負責人高愛莉介紹,洞洞鞋如果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長期穿著,會增加腳部真菌感染的風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腳氣”“腳癬”。
她表示,比起網面鞋、布鞋來說,洞洞鞋吸汗性不強,而對比同樣以塑料材質為主的拖鞋,整體透氣性更弱。這兩方面都可能讓洞洞鞋更容易產生潮濕的環境。
腳氣的高發部位之一是腳趾縫間,洞洞鞋則以塑料材質緊緊“包”住了腳趾前和兩側,因此,腳趾縫難以干燥通風。一些洞洞鞋的柔韌度不夠,長期與足部摩擦容易導致皮膚屏障的受損,也為真菌感染提供了機會。“如果要穿的話,首先要盡可能保證寬松;其次,可以穿吸水性好的襪子,一方面可以把腳汗吸到襪子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減少腳和鞋子的摩擦;也可以用一些爽身粉保持腳部干燥。”高愛莉建議。
穿洞洞鞋乘坐扶梯
易發生危險
近些年,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穿洞洞鞋的驚險經歷:穿洞洞鞋坐扶梯時,洞洞鞋被卷入電梯,腳趾嚴重受傷。
專家介紹,由于洞洞鞋鞋頭寬大(比正常的鞋子約寬20%)、鞋面很高,所以即使是站在正常位置,鞋頭距離兩個電梯臺階之間的鋸齒部位也比正常的鞋子近很多。
同時,由于塑料鞋底與腳之間摩擦力不夠,人平時站立的習慣會導致鞋體前移,加上塑料與電梯之間摩擦力比較大,夾入時不易被察覺,等腳有感覺時已經拔不出來了,很容易造成事故。
當洞洞鞋與扶梯邊緣發生摩擦時,一瞬間就被吸進縫隙擠壓變形,消防員用實驗帶你看↓↓↓
增加崴腳風險
不利于兒童足部發育
此外,一些增高洞洞鞋成爆款單品,它顯高顯瘦,能拉長身材比例,但鞋底是弧度明顯的半球形,穿上會讓踝關節穩定性減弱,又軟又厚的鞋底無法給腳部提供穩定支撐,也就無法讓腳找準走路的著力點,增加崴腳風險。
雖然成年人足弓已發育完全,但是如果長期著力點不正,仍會引起足弓塌陷或足底筋膜炎(也就是跟痛癥),進而導致踝關節力線偏移,引起踝關節退變,甚至引起X型腿、腰椎疼痛、脊柱側彎、骨盆前傾等問題,形成不良體態。
兒童洞洞鞋可愛軟萌、穿脫方便,但骨科醫生卻不建議給兒童穿洞洞鞋。因為人到18歲左右,所有的足部骨骼、韌帶才能發育完全,形成成熟的足弓結構。洞洞鞋材質軟、易變形、承托力不足,可能影響兒童足部發育。
寬大的鞋頭還可能致發力重心外偏,嚴重可能引發足內翻。
醫生建議,不管是兒童還是青少年、成年人,都不宜長期穿洞洞鞋,建議將其作為休閑鞋偶爾穿著,平時多穿有良好支撐和足弓承托的運動鞋或皮鞋。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科普中國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編輯:張子怡】中新社珠海7月4日電 (鄧媛雯 何天洋)珠海邊檢總站橫琴邊檢站4日對外公布,2025年上半年,該站共驗放出入境人員超1390萬人次,車輛157萬輛次,同比分別增長33.4%和45.5%。
據了解,今年以來經橫琴口岸出入境港澳居民超409萬人次,同比增長55.4%,占客流總量的近三成,是推動該口岸客流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橫琴邊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琴澳兩地文旅會展商貿活動密集舉辦,隨著“一簽多行”“琴澳旅游團”等內地旅客赴澳門旅游的便利政策深入實施,“橫琴+澳門”跨境游線路成為了國內游客的熱門選擇。
據統計,上半年使用“琴澳旅游”簽注和“一簽多行”簽注經橫琴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分別超13萬人次和26萬人次,其中第二季度環比第一季度分別增長55.4%和40.8%,便利政策惠及人群上升趨勢明顯。(完) 【編輯: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