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星光正式亮相:提供混动及纯电两种动力 11月正式上市

在昨晚的五菱技術進化日上,五菱星光正式亮相并公布了新車的相關信息,據悉,新車將首發搭載五菱靈悉混動系統及神煉電池兩大技術,新車將于11月下旬正式上市。
五菱星光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車頭采用五菱銀標,有著不錯的辨識度。根據動力的區別,車頭在設計細節上有所區分,其中混動版車型采用了更為傳統的格柵設計,而純電版則是采用了封閉式格柵設計,并均搭配了分體式大燈。
車尾部分,新車也采用了極具未來感的設計,燈組造型也與車頭相呼應。新車定位中型轎車,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835/1860/1515毫米,軸距為2800毫米。
內飾部分,新車搭載了家庭影院座艙,整體有著簡潔的設計風格。車內配備了15.6英寸中控屏,以及8.8英寸超清數字LED屏,同時在多個區域采用了皮質軟包,無論是科技感還是整體質感都非常到位。
動力上,新車將提供混動及純電兩種動力。其中混動將采用全新的五菱靈悉混動系統,該系統由混動專用發動機、電磁式DHT、驅動電機,以及混動專用電池構成。其中系統所采用的S15系列混動專用發動機,整合了全新的進氣系統、阿特金森循環、低壓冷卻EGR等一系列技術,實現了高達43.2%的熱效率。
此外,五菱還通過采用雙層短距低諧波繞組、低損耗高性能硅鋼片、低阻軸承等技術,降低了諧波損耗,使得電動機最高效率可達96.8%。而電磁式DHT相較于傳統的液壓系統,在減輕了5%重量的同時,還降低了能量損失。
而純電版則搭載了全新的神煉電池技術,據介紹,該電池采用了五菱獨創的多功能一體化技術MUST,帶來了更高的結構強度,以及更具效率的電池包設計。同時電池還采用了V-0硅基耐溫材料,以提升阻燃性,為電池帶來IP68的防護等級。而搭載的智能BMS系統,結合云端AI-BMS系統,可以實時診斷、掌握電池狀態。
新車將于11月下旬正式上市,屆時關于新車售價在內的更多信息也會得到公布,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
全國首所十二年一貫制短道速滑體育學校七臺河短道速滑體育學校啟動招生
中新網七臺河7月4日電(蘇鑫 記者姜輝)3日,七臺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全國首所十二年一貫制短道速滑體育學校七臺河短道速滑體育學校招生工作展開詳細介紹。
七臺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圍繞七臺河短道速滑體育學校招生工作展開詳細介紹。 七臺河市委宣傳部供圖
自20世紀70年代起,七臺河市便在短道速滑領域深耕,先后培育出楊揚、王濛、范可新、楊婧茹等14位冬奧和世界冠軍,累計斬獲冬奧金牌7枚、世界級金牌186枚、國家級金牌601枚。
七臺河短道速滑體育學校集教學、訓練、醫務科研與住宿功能于一體,覆蓋小學、初中、中專三個學段,未來還將規劃建設附屬幼兒園。學校創新采用“吃住學訓”一體化培養模式,以短道速滑為核心,同時兼容冰壺、輪滑、速度滑冰、自行車等多元項目,為懷揣冠軍夢想的學子打造“一站式”培育平臺。
為全方位筑牢冠軍培育根基,學校構建了六維發展矩陣。全維度保障體系確保學生“食住學訓”無縫銜接,專業營養師定制膳食,標準化公寓配備24小時生活服務;冠軍班精英教育以奧運和世界冠軍命名班級,推行小班化教學,將賽場變為移動課堂,實現訓練與學習相互促進;依托本土專業教練團隊及先進場館與賽訓基地,專業訓練體系配合“冠軍進校園”活動,助力學生從基礎邁向專業巔峰;素質培育工程以“經典為根,禮德塑魂”,通過軍事化管理、勞動教育等塑造學生品格與能力;高校資源聯動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人社、衛健等多部門協同,提供全程政策支持,消除學生和家長后顧之憂。
在教育政策支持上,學校將構建“三融合”創新機制,融合國家義務教育與短道速滑特色課程,整合優秀文化課教師與體育教練組建復合型師資團隊,設計高考雙優路徑并提供一對一升學指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與職業規劃。
學校還構建“1+1+N”課程框架,實行“基礎文化+短道速滑+特色課程”教學模式;打造“2+2+N”復合型師資團隊;建立6類人才矩陣充實師資力量;實施“5+4+8”計劃完善設施建設。在招生方面,依托第十五小學“冠軍搖籃”品牌效應,創新“三位一體”體系,實現全面招生。(完)
【編輯:張令旗】兩岸學者漳州共話“國家統一與兩岸同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
中新網漳州7月2日電 (廖珍妹)南開大學臺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1日在福建漳州表示,在當前兩岸關系需要反“臺獨”、反外部干涉之際,臺灣同胞應增進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一個中國認同。
圖為7月1日第二屆“國家統一與兩岸同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漳州論壇開幕式現場。董征 攝
當天,為期兩天的第二屆“國家統一與兩岸同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漳州論壇開幕式舉行,吸引了兩岸高校、研究機構近百名專家學者參會。
在主旨演講和分論壇環節,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兩岸同胞抗日歷史的共同書寫、兩岸同胞共同參與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研究等相關議題等開展學術研討、對話交流。
黃清賢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兩岸同胞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實現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的主旨發言關注《人工智能時代兩岸同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他表示,當前全世界對人工智能前所未有重視,而大陸在創新性、應用場景多元化方面領先世界,臺胞可共享大陸人工智能成果,提升大數據整合能力,更好地滿足生活需求。
開幕式當天還舉行“兩岸同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董征 攝
當天還舉行了“兩岸同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該研究院設在閩南師范大學,為中國首個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的涉臺研究平臺。
此次論壇由閩南師范大學和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會主辦,福建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兩岸關系理論漳州研究基地、閩南師范大學兩岸同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和文學院承辦。(完)
【編輯:曹子健】中新網陜西寶雞7月2日題:鋼鐵蜀道半世紀 寶成鐵路電氣化運營50周年
作者 張遠 劉濤 萬國強
7月1日,隨著6063次“秦嶺最美慢火車”從寶雞站緩緩駛出開往四川廣元,標志著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迎來電氣化運營50周年的歷史時刻。
圖為6063次列車從寶雞站始發。劉一江 攝
五十年前的今天,國產“韶山”型電力機車首次牽引列車翻越秦嶺天塹,開啟了中國鐵路的電氣化時代,讓千里蜀道不再難。五十年后的今天,寶成鐵路已經成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通道。此刻的寶成線任家灣站裝卸機正轟鳴作業,將百噸礦石裝入車廂;秦嶺之巔的接觸網工在十米高空精調設備;駕駛室內,年輕司機推動手柄,電流瞬間涌向牽引電機……一代代寶成人接力傳承,“不怕苦、不服輸、不含糊”的寶成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發光。
“腳登險巖手攀天,腰纏繩索空中懸。劈開兇山開路塹,填起溝谷當平原。”半個多世紀前,一位寶成鐵路建設者用詩句記錄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1958年,當寶成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在寶雞至鳳州段啟動時,建設者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45公里線路需架設55座橋梁、打通49個隧道,其中30‰以上陡坡多達13處。這樣的工程難度,在全中國鐵路建設中絕無僅有。
“這都是我們白手起家,一邊摸索一邊干出來的。”原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施工處副總工程師感慨,他曾在寶成鐵路電氣化建設中破解多項技術難題。
1970年,19歲的王玉珍攀上接觸網開始高空作業。“我們與其他職工并肩作戰,直到全線電氣化改造完成。”五十年后,她依然記得1975年7月1日那個歷史性時刻——她代表建設者在通車典禮上發言,見證新中國電氣化鐵路元年的開啟。
197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工程全線建成通車典禮。西安鐵路局供圖
17年攻堅,從寶鳳段91公里的“試驗田”起步,中國實現了電氣化鐵路從無到有的突破。當1975年7月1日電力機車呼嘯而過秦嶺站1314米海拔標牌時,中國鐵路正式邁入電氣化時代。
退休司機董守廉見證了牽引力的歷史性跨越:“寶成鐵路建成初期,3臺蒸汽機車只能牽引920噸翻越秦嶺。電氣化后,單臺電力機車就能牽引2400噸以上,年運輸能力從不足400萬噸猛增到1200萬噸以上。”
更大的變革發生在人才和技術領域。來自全國的電氣化專家匯聚寶雞,建起新中國第一個電力機務段——寶雞電力機務段,成立了以科研為主的寶雞電氣化總段,培育出一代代建設運營骨干。
從寶雞發端,中國電氣化鐵路開枝散葉。截至2024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6.2萬公里,電化率達75.8%,電氣化鐵路里程逾12萬公里,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六月初的任家灣站,裝載機往來穿梭,將礦石裝進敞車運往四川。這個三等小站年貨發量超100萬噸,成為區域經濟活力的晴雨表。距此不遠的寶雞石油鋼管公司,產品通過鐵路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寶成鐵路沿線的60多個車站如明珠串聯關中平原、秦巴山區和四川盆地。這條鋼鐵大動脈,既是搶險救災的生命通道,又是服務西部大開發的物流快車道。
中國第一批電力機車女司機。西安鐵路局供圖
自1958年1月1日寶成鐵路正式建成通車,穿行在寶雞、廣元間的6063/6064次列車已連續運行了67年。這趟全程350公里的“慢火車”,途經30多個車站,橫跨陜甘川三省。車廂里,賣山貨的村民、走親訪友的老鄉、通勤職工和走讀學生構成流動的社會畫卷。
“我們開設惠農車廂、通學車廂,舉辦科普講座,發布用工信息,助力老鄉走出大山。”在“秦嶺最美慢火車”上工作了20多年的列車長向寶林感慨,“西成高鐵開通后,旅客有了更多選擇,但這趟車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給沿線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五十年間,寶成鐵路歷經多次擴能改造。當高鐵時代來臨,它依然以獨特的溫情和韌性,守護著山區百姓的出行夢想。
老一輩寶成人“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創下了多個“最”和“第一”。觀音山“展線”是全國鐵路干線鐵路中坡度最大的線路,觀音山爆破是中國鐵路修建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爆破,成立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第一支機械作業隊伍,培養了第一代機械操作技術隊伍,運用了世界最先進的鐵路電氣化技術,鍛煉、培養了一大批鐵路、橋隧工程建設運營骨干。
“也許當時父親有自己的小私心,也有對我的期待。”寶雞工務段楊家灣橋隧車間橋隧工馬寶成回憶說,1998年他按照父親的期待復員回到了寶成鐵路,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寶成鐵路鳳州站一名裝卸工。
很多老寶成人將自己的孩子取名“寶成”“寶鳳”,據不完全統計,原鳳州工務段二代寶成人中,小名叫“寶成”“寶鳳”的就有37人。
“銅條磨破手掌,木槌敲鐵板做外殼,涂石墨潤滑劑后,人人滿臉煤黑。”信號工蔣偉茂和戰友在煤油燈下手工繞制變壓器線圈。1960年,在寶雞至鳳州段電氣化試驗中,面對進口設備老化、技術斷供的困境,寶雞電務段自主研發信號繼電器,編寫《信號維修手冊》成為全路規范,綠色電流終于貫通巴山蜀水,中國電氣化鐵路實現零到一的飛躍。
如今,在寶成鐵路觀音山牽引變電所內,70余處攝像頭正沿著800余個預置點路徑緩緩移動,僅15分鐘就完成了鐵路供電設備的巡檢任務,并同步將數據傳回30公里外的寶雞供電段監控中心進行集中分析,完成智能巡檢。
秦嶺站站臺上,6063次列車緩緩停靠,挑著山貨的老人、進山納涼的游客有序上下車。列車長向寶林查驗車票時,臉上依舊掛著二十年如一日的溫暖微笑。
此刻,一列中歐班列鳴笛駛過秦嶺,電氣化鐵路的銀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條跨越半世紀的鋼鐵蜀道,正以中國電氣化鐵路“開拓者”的姿態,奔向新征程。(完)
【編輯:曹子健】新華社快訊:據伊朗官方媒體2日報道,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批準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
【編輯:張子怡】中新網7月3日電 荔枝果核中含黃酮類、甾體類、酚酸類、萜類等成分,一些動物實驗提示,其提取物可能存在降血糖的作用。但這些研究多為體外或動物實驗,樣本量小且未明確人體有效劑量。目前尚無高質量臨床試驗證實,單純用荔枝核煮水飲用能達到臨床意義上的降血糖效果。(來源:@科學辟謠 中國新聞網微博)
【編輯:胡寒笑】
中新社曼谷7月2日電 (記者 李映民)泰國開泰研究中心2日發布報告稱,下半年泰國出口存在大幅萎縮風險。
報告援引泰國商務部數據指出,今年5月份泰國出口總值達310.446億美元,同比增幅達18.4%,為連續第十一個月增長并創2022年3月以來新高。1月至5月泰國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4.0%。此外,數字經濟的增長也刺激了對相關產品的需求,如計算機及零部件、硬盤驅動器、集成電路和其他電子產品。農產品出口也出現反彈,5月農產品和涉農工業產品出口值同比增長8.1%。
開泰研究中心認為,今年1月至5月泰國進口總值同比增長高于預期,但泰國制造業持續低迷。1月至4月泰國制造業生產同比萎縮0.8%,反映出口加速增長對泰國制造業和總體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及預期。開泰研究中心預計下半年泰國出口存在大幅萎縮風險。
開泰研究中心預測,2025年全年泰國出口總值有望同比增長約1.5%,高于早先預測的同比萎縮0.5%。但是,如果泰國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且7月9日后美國對泰國加征的進口關稅稅率維持在10%,今年泰國出口總值同比增幅有望達到2.5%。(完) 【編輯:劉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