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razr 40系列发布,3999元起击穿折叠屏底价,Ultra版本更瞄准女性用户

6月1日,聯想舉辦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moto razr 40系列。moto razr 40系列包括razr 40以及razr 40 Ultra兩款手機,前者展現極致性價比,將折疊屏手機的價格打到4000元價位,后者主打更大外屏,售價則是5699元起。
moto razr 40 Ultra在外觀上推出三款顏色,包括冰晶藍、鋒雅黑以及非凡洋紅限定版,前兩款采用了AG玻璃工藝,重188.5g,后者則是采用了空氣皮革工藝,重184.5g,機身展開后厚度為6.99mm。
屏幕方面,moto razr 40 Ultra外屏采用了6.9英寸內屏,支持1~165Hz LTPO刷新率,最高1400尼特峰值亮度,支持全程DC調光。外屏則是采用了3.6英寸pOLED屏幕,1056×1066分辨率,支持144Hz刷新率與DC調光。值得一提的是moto razr 40 Ultra的內外屏都達到了413 PPI。
moto razr 40 Ultra采用了滿血版第一代驍龍8+處理器,內置3800mA電池,支持33W有線充電,也支持無線充電,后置1200萬像素主攝以及1200萬像素超廣角,前置則為3200萬像素。
此外moto razr 40 Ultra在信號方面,還支持14個5G頻段以及26個4G頻段,支持NFC與線性馬達,支持IP52防塵防水與側邊指紋識別,搭載MYUI 6.0系統,可直接連接聯想天禧生態,實現超級文件云端實時同步等功能,并且也支持Ready For多屏暢聯。
moto razr 40搭載了第一代驍龍7處理器,采用了6.9英寸外屏,支持144Hz刷新率,支持全程DC調光,外屏則為1.5英寸,內置4200mAh電池,支持33W有線快充,同時也支持無線充電。
moto razr 40還后置6400萬像素光學防抖主攝,1200萬像素超廣角,前置3200萬像素,同樣支持IP52防塵防水以及側邊指紋識別,支持NFC。 這款手機提供了櫻絡粉、皎月白、天青灰 3 種配色,均采用空氣皮革工藝。
在售價方面,moto razr 40提供了8G+128G、8G+256G、12G+256G三種存儲規格,分別為3999元、4299元以及4699元;moto razr 40 Ultra提供8G+256G以及12G+512G兩種存儲規格,分別為5699元、6399元。
點評:
如果說你對之前的moto折疊屏還停留在偏商務的形象,那么是時候可以改變一下了。moto razr 40 Ultra這款手機邀請到朱珠代言,并且在發布會現場展示將手機融入時尚穿搭,并主打非凡洋紅配色,顯然是更希望吸引到女性用戶群體,畢竟豎屏折疊屏市場確實是女性用戶居多。
回歸到手機本身來看,moto razr 40 Ultra也是足夠有誠意,滿血版的驍龍8+、支持無線充電就不多說了。主打的更大外屏也并不只是僅僅給到了更大的屏幕而已,外屏可使用全功能微信,聯合小紅書官方對外屏深度優化適配,百度地圖App實現內外屏隨心切換等,更能夠看出moto razr 40 Ultra是真的想讓用戶可以享受到這塊3.6英寸外屏的便利,而不僅僅只是養個電子寵物。
相較于moto razr 40 Ultra產品定位的轉變,moto razr 40則是更能夠讓我們看到之前那個要死磕性價比的moto,雖然為了定到3999元的起售價,razr 40推出了個8G+128G版本,但這確實也給了更多人體驗到折疊屏手機的機會,將價格高高在上的折疊屏手機繼續推向普通消費大眾。
折疊屏手機雖然推出已經有幾年,但還有很大市場沒有開拓,作為較早發布折疊屏手機的moto,現在仍然是身體力行地去推動高端產品大眾化,讓更多普通消費者體驗、接受折疊屏,去開拓更多市場。如果你之前沒用過折疊屏手機,那么現在花上相較以往更低的預算,也可以從moto razr 40身上體驗折疊屏手機的魅力了。
相關文章
用戶規模超6.6億,市場規模達505億元人民幣,海外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逾4.7億次……近年來,中國微短劇產業發展突飛猛進,以“小”體量撬動文旅、電商、公益等領域的“大”價值,也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一葉“輕舟”。不過,微短劇制播環節仍存在不少問題。為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統一戰線成員積極建言獻策。
選手越多 賽道越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關于促進我國微短劇提質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總結了當下微短劇在產業模式、行業競爭、內容質量、國際傳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健全管理的長效機制”“鼓勵創新商業模式”“鼓勵文化出海平臺建設”等建議。近日,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侯小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此進行詳細解讀。
侯小強曾是知名網文平臺負責人,后踏入微短劇領域,創辦制作公司。面對微短劇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相信“市場的力量”,也強調“管理的智慧”。
比如提案提到“競爭”。內容同質化嚴重,頭部企業與中小團隊資源分配不均,這是競爭帶來的暗面。如何解決?還是要靠競爭。
“要相信市場的力量。”侯小強認為,市場自有“凈化”功能,微短劇賽道需要更多“選手”入場,因為“品牌越多,市場能發揮的力量就越大,凈化功能就越強”。
微短劇拍攝周期短、成本低、變現快,早期吸引大量中小企業加入。如今,這一賽道不僅集齊頭部視頻網站,淘寶、美團、小紅書等互聯網“大咖”及央視與多家衛視也紛紛入場。
業態日益豐富,令微短劇整體質感的提升肉眼可見。“大屏”與“小屏”碰撞,不僅觀眾獲益,創作者也嘗到了甜頭——習慣拍攝長劇的影視人,開始探索更具“網感”的敘事方式;一些原本聲名不顯的微短劇創作者,憑借亮眼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轉戰“大屏”。
“長劇與短劇的從業者需要意識到,二者并非競爭對手,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微短劇觀眾變多,高品質長劇也不會失去市場。”侯小強說,“微短劇的出現,豐富了文化產業生態,從業者應齊心協力把‘蛋糕’做大。”
優化機制 科學監管
市場不是萬能的,微短劇行業需要科學的監管機制。侯小強認為,這個監管機制需要為業界各方找到平衡點,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案中提到的監管分別指向制作方、平臺方及整個行業。鼓勵創作,要堅決“拉黑”盜版和抄襲者,保護原創權益;維護平臺,需防止流量壟斷,保障市場平衡發展。此外,建立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培養行業人才,支持技術及商業模式創新……種種舉措都旨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我個人還有一個小建議”,侯小強說,“監管機構的專家團隊可以更加多元化,注入年輕力量,因為年輕人有更新的視野。微短劇這個年輕產業遇到的問題,年輕人也許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法,甚至有些問題在年輕人看來也許都不是問題”。
“門檻”降低 敘事創新
微短劇從業者多為年輕人。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2025微短劇從業者生態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的微短劇從業者年齡在30歲以內,“00后”占比近半。調查還顯示,這個行業為不同學歷背景的人才提供了進入機會。
“微短劇和網文一樣,進入門檻低。創作者不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只要擁有足夠的創造力,就可以入場。對于文化產品生產來說,這種模式極大地節約了成本,解放了生產力。”侯小強說道。他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幾天,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對微短劇的“十二個思考”。其中一條寫道,微短劇正在“復刻網文進化史”。
“網文有一個共同的敘事模式——‘且聽下回分解’。如果內容不夠精彩,下一章就無人訂閱。所以每部連載的網文都帶著‘鉤子’,吸引讀者‘追更’。也因此,網文創作者都有強烈的市場化思維。”曾深耕網文市場的侯小強分析道,“微短劇的生產也是同樣的邏輯。”
他并不諱言,“市場化思維”的另一面是追逐“爆款”,扎堆跟風。但是,泥沙俱下時,自我凈化也開始了。“市場化思維會推動創作者不斷創新,趕在觀眾審美疲勞之前拿出新東西。”
文化“破壁” 出海共鳴
對“下回分解”的好奇,對“推陳出新”的追逐,并非中國觀眾獨有的觀劇偏好。侯小強觀察到,“現在海外熱門的微短劇,很多都是‘外國臉’加‘中國梗’”。
包括暨南大學《對外傳播藍皮書:中國數字文化出海發展報告(2024~2025)》在內的多份報告顯示,中國微短劇出海市場呈爆發式增長。如今,中國微短劇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與網絡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助力微短劇出海,民進中央的提案也提出相關建議,如“鼓勵國內創作者直接生產具有跨文化傳播潛力的內容,減少文化‘中介’,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等。
“人類悲歡是相通的。”侯小強認為微短劇的優勢在于其敘事模式已經消解了大部分文化壁壘。對于出海前景,他充滿信心:“想想中國有多少充滿創造力的人。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上積極的政策引導,這些創作者和企業可以放開手腳,去參與全球文化產業分工,用自己的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 【編輯:王琴】
- 國產汽車廠商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卷!4月10日,零跑發布公告,正式宣布從今日開始,含有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車型,智駕軟件全面免費!如果此前曾付費開通高速智能領航輔助功能,那么零跑將會在2025年5月31日2025-08-02
- 奇瑞也加入價格戰了,而且是All in!就在昨晚,奇瑞公布了一個震撼的消息,旗下五大品牌包括奇瑞、捷途、iCAR、星途、智界)全系大降價。降幅在2-3萬元不等。表面上看,是奇瑞集團跟進市場行情,與合資2025-08-02
- 在前段時間,工信部網站上出現一款型號為JUY-AL00華為新機,現在多位博主證實它是華為暢享80,將在本月中旬發布,還是一款千元級別的純血鴻蒙“老人機”。綜合現有消息,華為暢享80采用了麒麟710A處2025-08-02
中新網沈陽7月3日電 (記者 韓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16名香港培僑中學學生7月2日走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重溫歷史。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香港首批升起五星紅旗的學校,培僑中學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有20余名校友報名參加志愿軍。當天,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學生們重走校友報國之路,緬懷英烈。
7月2日,16名香港培僑中學學生走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緬懷先烈。韓浩天 攝
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學生們肅立默哀、敬獻花籃。23.5米高的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正面,“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幾個大字熠熠生輝。
7月2日,香港培僑中學學生走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觀。 劉禹辰 攝
“2024年迎回志愿軍遺骸時,目睹運-20專機‘過水門’、棺槨由禮兵護送而下,那份震撼至今難忘。”培僑中學學生謝沛霖曾作為學生代表,參與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和安葬儀式。她表示,今天研學之旅來到這里,雖沒有此前的儀式,但依然能深刻感知歷史溫度,“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榮光,需要我們這一代接續守護”。
7月2日,香港培僑中學學生在烈士墓前鞠躬、獻花。韓宏 攝
在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后面和兩側安葬著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黃繼光,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等123位志愿軍烈士。培僑中學學生在烈士墓前鞠躬、獻花。學生匡振尹憶起父輩講述的戰場故事,戰士們戰至最后一兵一卒仍死守陣地,這種精神將激勵他在人生道路上永不言棄。
培僑中學學生李文軒講述了他對烈士邱少云事跡的感慨,烈火焚身卻巋然不動,這是超越人類極限的堅守,令人敬仰。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表示,通過此次研學之旅,學生們重走當年校友們的報國之路,希望可以將這種愛國情懷一代一代延續下去。此次研學活動持續至7月3日,師生們還走進遼寧丹東、大連等地。(完)
【編輯:曹淼欣】- 電子紙一般被用于電紙書領域,同時也是大家熟悉的使用場景。而在商業領域,幾乎很少看到有廠商使用電子紙從事商業宣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技術的限制,無法制造屏幕尺寸足夠大的電子紙。不過如今作為行業巨頭,元太就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