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全新概念车官图提前曝光 双肾变“鼻孔”

3月21日消息,按照原計劃,寶馬將于今天正式發布全新的概念車——Vision Neue KlasseX,不過,現在關于新車的官圖提前在網上曝光了出來。
根據官圖可以看到,新車整體上還是延續了寶馬的核心設計理念,車頭依舊是寶馬標志性的“雙腎格柵”,不過在Vision Neue KlasseX概念車上,雙腎尺寸變得更加精致,但是整個視覺效果看起來似乎更加另類,有一種雙腎變“鼻孔”的感覺,不知道大家看起來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實際上,這個設計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也是有跡可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寶馬就發布了Neue Klasse概念車,包括其后續車型,都是采用了這種小尺寸格柵的設計,從這次概念車命名也能看到,新車實際上也是對這一系列的延續,或者說是致敬。
在配置方面, 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新車將會配備電子后視鏡,這可以降低車輛的風阻,也符合當下的發展趨勢。內飾部分,根據此前官方透露的圖片信息,新車采用了一塊不規則的車機屏幕,與外觀一樣,也是非常地個性。
其他配置方面,結合目前的信息,新車預計將會采用800V架構,電池則會采用寶馬最新研發的第六代鋰離子電池,能夠在充電和續航部分有所提升。
目前還沒有關于新車更進一步的信息,還有待官方更進一步的透露。按計劃,新車將在今天寶馬的2023寶馬集團財報年會上正式發布,屆時也將會帶來新車的全部信息,屆時我們將會持續跟進。
相關文章
中新網西寧7月3日電 題:外媒記者訪青海“問”綠色發展
作者 潘雨潔
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坎布拉世界地質公園內,日本北海道新聞(Hokkaido Shimbun)記者古田夏也(FURUTA NATSUYA)將鏡頭定格在蜿蜒碧綠的黃河和兩岸的赤色丹霞上,“在青海拍的照片幾乎都有種清爽干凈的感覺。”他翻看著手機相冊說,“我把它們上傳到SNS(社交平臺)上,很多朋友紛紛點贊。”
5月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外媒看中國”系列主題采訪活動,介紹有關地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實踐和成果。
6月30日至7月2日第三場活動走進青海,來自美國、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國的媒體記者深入“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采訪推動綠色發展情況。
圖為外媒記者在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觀看科普短片。潘雨潔攝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的全球最大裝機容量光伏發電園區,外媒記者就裝機規模、“水光互補”能源調控模式、綠電外送等方面提問,聽當地牧民講述養殖“光伏羊”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家庭增收的故事。
中阿衛視(China Arab TV)記者畢諾(Ayoub BECHROURI)舉起手機、面對鏡頭,介紹園區建設情況,身后是由成千上萬塊藍色光伏板組成的“海洋”,光伏板下牧草青青,羊群在此覓食。
“來之前,我查過這里的發電減碳數據,有點難以相信。但親耳聽到、親眼見到‘沙漠變綠洲’的故事,覺得很震撼,中國‘零碳’產業的發展令世界矚目。”畢諾說。
漫步在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岸畔,記者們詢問青海湖水體面積及水位變化、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等;在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他們觀看科普短片,了解大湖特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
當地文旅產業如何帶動周邊居民參與保護、就業增收,成為記者們關注的焦點。
“生態保護如何與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相融合,是世界各國都關心的議題。”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陳德輝介紹,“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以保護支撐發展’的做法,喚醒環湖地區世居民眾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多牧民主動成為青海湖自然風光的攝影師、研學教育的講解員,從而拓寬收入渠道、共享保護成果。”
采訪行程結束時,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記者高菲利(Philip Sean Glamann)說:“我的報道重點是青海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就個人感受而言,這里‘小而整潔’的城市、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治愈的風景更令人難忘,計劃下次再來。”(完)
【編輯:李潤澤】中新網惠州6月27日電 (記者 孫秋霞)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布局大賽(簡稱“灣高賽”)26日在惠州正式啟動;本屆大賽設置金獎、銀獎、優秀獎共60項,獎金總額達360萬元。
本屆大賽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香港特區政府知識產權署、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和惠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大賽以“培育高價值知識產權,驅動大灣區共同發展”為主題,深度聚焦戰略性支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兩大產業集群,挖掘具有高價值知識產權的戰略性產業科技創新項目和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產品或服務價值高的商標品牌項目參賽,全方位整合資源助推優質項目高效落地轉化。
活動過程中,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部門相關代表共同啟動大賽,并宣布成立“2025年灣高賽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服務聯合體”,強化資源精準對接,探索建立大賽優質項目落地轉化長效機制。惠州市推介支持產業創新項目落地相關政策,全方位展示區域投資優勢和發展潛力。
據介紹,2025年是“十四五”全面收官、“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重要交匯節點。值此關鍵時期,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與高價值商標品牌培育大賽深度融合,合并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布局大賽”,啟航賽事新征程。
新賽事將高效整合大灣區創新資源,強化賽事平臺的孵化作用,力爭培育一批高質量科研創新團隊,樹立一批制造業當家典型案例,促進一批高價值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及產業化,為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創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灣區提供堅實支撐。
據悉,本屆灣高賽報名即日啟動,于2025年8月15日截止。各類創新主體可通過大賽官方網站(https://ghm.7ipr.com)獲取最新報名信息及大賽詳細安排。(完) 【編輯:張子怡】
中新網澳門6月27日電 (記者 劉大煒)多位澳門社團人士27日表示,社團在澳門發展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背景下,各社團可發揮自身優勢,從不同領域為澳門發展作出貢獻。
當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組織的“同心筑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四場聯合采訪活動一行與多位澳門社團人士座談,了解各社團如何幫助澳門社會發展、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6月27日,“同心筑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四場聯合采訪活動一行與多位澳門社團人士座談,了解各社團如何幫助澳門社會發展、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圖為澳門青年發展服務中心副總干事張嘉敏(左)、黃滋才(右)接受采訪。 中新網記者 劉大煒 攝
澳門青年發展服務中心(簡稱“澳門青服中心”)副總干事張嘉敏提到,澳門青服中心旨在推動澳門青年事業發展,促進青年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平臺。通過開展不同活動及培訓,強化澳門青年對國家發展的認知,提升競爭力、銜接中國內地就業和發展市場等。自2023年6月30日成立以來,澳門青服中心已累計服務2萬人次,開展的培訓項目已為近千人次提供服務。
澳門青服中心副總干事黃滋才指出,隨著內地經濟模式及發展結構的改變,更多澳門青年把發展方向轉至內地,尋找工作時更加重視專業是否對口,也更需要個性化支援。澳門青服中心通過專業化團隊建設、針對性培訓、政府合作以及全鏈條服務,助力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簡稱“澳門工聯總會”)理事長李從正表示,自2018年在珠海設立服務點起,澳門工聯總會近年來逐步在廣州、橫琴、中山等地布局服務項目,覆蓋澳門居民及學生的資源需求。今年下半年,澳門工聯總會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企業培訓中心將投入使用,針對澳門產業多元化及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培養適配人才。
此外,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吳小麗提到,橫琴在生活空間、基礎服務等方面已展現出優于澳門的便利性,但兩地的通關流程、交通頻次仍需優化,澳門的醫療保障覆蓋范圍也需進一步擴大,以此便利生活在橫琴的澳門居民。(完)
【編輯:曹子健】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Project X:星際友好計劃》航天科幻XR(擴展現實)大空間體驗展全球首展,28日在北京中國科技館開幕。
本次航天科幻展以“中國天宮太空站”為藍本,呈現公元2350年的未來宇宙場景,構想中國航天在世界格局中的發展可能。觀眾可“登上”中國太空站“無畏號”飛船,參與“拯救”地外文明的星際行動。
6月28日,北京,《Project X:星際友好計劃》航天科幻XR大空間體驗展全球首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圖為特色展區一角。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圍繞原創航天科幻IP(知識產權)打造,融合實景構建、互動劇情與虛擬現實技術,該展覽呈現超大空間、多區沉浸式體驗格局,包含研學互動區、裸眼探秘區、VR(虛擬現實)沉浸區和文創休閑區等板塊。其中,VR沉浸區結合大空間定位技術與原創劇情設定,構建出完整的星際探險任務空間,為觀眾提供“全景第一視角”的沉浸體驗。
“星際友好計劃”航天科幻體驗展還設有戰情中心、訓練中心等多個互動實景區,通過飛行前理論學習、模擬風暴體驗等環節,引導觀眾深度代入原創劇情,在探索中理解航天精神。原創角色如飛船指揮官瑞瑞、紅熊貓啵哩、AI(人工智能)機器人星啟8號等也將伴隨觀眾共同展開冒險。
6月28日,北京,《Project X:星際友好計劃》航天科幻XR大空間體驗展全球首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圖為特色展區一角。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此次航天科幻展由中國科技館、天樞寰宇(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既是中國科技館與科技文化創新企業合作交流的一次探索,也是在科學知識普及與航天文化傳播方面的創新實踐。
本次展覽將持續開放至今年9月。(完)
【編輯:曹淼欣】中新網成都7月4日電(記者 呂楊)記者7月3日晚從成都市城管委獲悉,成都市氣象臺7月3日17時10分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成都城管工作者們迅速行動,開展巡查、搶險、維護工作。
成都暴雨致部分橋梁積水,道橋監管部門出動216人次搶險。成都市城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中心供圖
截至3日21時30分,成都市城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中心累計投入28組應急人員,共216人次,巡查搶險車輛53臺次。已完成294座成都市管城市橋梁應急巡查,總體運行正常,安全可控;127個占道圍擋點位現場正常;累計發現成都市管城市橋梁積水點位33處,已完成處置31處,正在處置中2處,漫橋點位1處;發現18處點位井蓋反涌情況,統籌安排相關單位到達現場消除安全隱患,并派人值守。在搶險過程中,搶險隊員積極幫助受困市民通過積水區域,助力安全通行。
搶險工作人員清理淤堵點。成都市城市道路橋梁監管服務中心供圖
成都市照明監管服務中心通過城市照明綜合監管平臺,運用風雨量監測、水浸監測設備等智能監測照明設施運行情況和道路積水情況進行分析研判。截至3日20時,該中心會同維護單位共出動人員124人次、車輛53臺次,巡查高壓設施22臺、街道1900余條、感知設備21臺、光彩橋梁65座及樓宇50幢,處理照明設施安全隱患28處,臨時停用配電柜114臺,處理感知設備故障12處。
成都市照明監管服務中心搶險工作人員正在處理照明設施安全隱患。成都市城管委供圖
同時,天府新區、高新區、錦江區、成華區、青羊區、都江堰市等區(市)縣環衛系統迅速組織環衛作業人員清掃道路積水、落葉、雜物、清理邊溝、水篦子等,目前收轉運行已正常有序,無安全事故發生,各區(市)縣均在開展清理街面雜物,清理完成后有序恢復環衛工作。
此外,成都市城管委發布溫馨提示:受暴雨天氣影響,城區部分道路積水,為確保安全,3日晚路燈推遲開燈,排除安全隱患后,逐步恢復亮燈,給市民出行帶來的不便請諒解。(完)
【編輯:張令旗】新規今起施行!怎樣判斷你的充電寶能否帶上飛機?注意幾個關鍵詞
今年以來,旅客攜帶的充電寶等鋰電池產品機上起火冒煙事件多發。
近日,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什么是3C標識?對于攜帶充電寶上飛機還有哪些規定?
3C標識長啥樣?
如何判斷真偽?
3C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是我國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國家安全及環境,依法實施的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
根據國家規定,正規上市的充電寶必須取得3C強制認證。
從3C認證標志的正面對光觀察它,標志為白色底板,黑色圖案。用目光對準標志畫面觀察,透過3C認證標志菱形看,標志畫面有深遠的立體感覺,有真實感。如果沒有立體效果,那么可以判斷是仿冒的標識。
充電寶登機
還需符合容量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登機的充電寶不僅要帶有3C標識,而且要符合容量規定。
根據《關于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
充電寶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攜帶或隨身攜帶,嚴禁在托運行李中攜帶。
充電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無需航空公司批準;額定能量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經航空公司批準后方可攜帶,但每名旅客不得攜帶超過兩個充電寶。
嚴禁攜帶額定能量超過160Wh的充電寶,嚴禁攜帶未標明額定能量同時也未能通過標注的其他參數計算得出額定能量的充電寶。
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在飛行過程中使用充電寶給電子設備充電。對于有啟動開關的充電寶,在飛行過程中應始終關閉充電寶。
15秒飆到400℃!
充電寶自燃有多危險?
充電寶一旦起火究竟有多可怕?此前,浙江杭州市蕭山區消防救援大隊做了一場關于充電寶起火的實驗。
充電寶起火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部鋰電池發生熱失控等問題。“常見的充電寶起火原因是內部線路故障導致短路,從而引發火災。”消防員表示。
實驗中,消防員用工具將一個充電寶的正負極短接,模擬短路情況。約15秒后,充電寶開始大量冒煙,溫度迅速飆升至400℃以上。“如果周圍有紙張、衣物等可燃物,就可能引發火災。”消防員強調。
需要提醒的是,短路情況下,充電寶會持續升溫,常見的滅火器沒有太大效果,無法使充電寶降溫,容易造成復燃。因此,充電寶起火的最佳滅火方式還是用水。
選購充電寶時應認準3C標識
登機時攜帶的充電寶
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監制丨鄭弘
制片人丨文雅
策劃丨關美璐
編輯丨翟子昊
審校丨左中明 【編輯: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