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wall Vandervell官图曝光:具备F1血统 限量500台

1月18日消息,日前,Vanwall公布了其新車Vandervell的官圖,Vanwall于20世紀50年代,由托尼·范德維爾和科林·查普曼建立,是F1最為成功的車隊之一。而Vandervell則是其推出的一款全新的電動車。
新車以公司創始人的名字命名,采用了掀背設計,提供了標準版和Plus版。車輛采用了復古的外觀設計,配備了碳纖維前分流器、側裙和后擴散器等,使得車輛看上去極具侵略性。而后擋泥板中間還配備了一個LED燈,這也是源自F1的設計。
按照官方的說法,盡管此次只是提供了車輛的渲染圖,但官方將會參照F1的要求,對車輛進行空氣動力學的優化。至于內飾部分,此次沒有公布相關圖片信息,但是官方表示,新車將會使用皮革、碳纖維等材質,以確保車輛有足夠的質感。
動力部分,新車標準版將提供320馬力的系統綜合最大功率,零百加速4.9秒,最大續航里程450公里;而Plus版本車型則提供了580馬力的最大功率,最大續航里程420公里,零百加速3.4秒,兩個版本均采用全輪驅動。
Vanwall表示,新車將限量提供500輛,并最早將于今年三季度開啟交付。
相關文章
中新網吉林7月3日電 (記者 石洪宇)記者3日從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北華大學夫余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正聯手加強夫余國歷史文化研究。
公元前2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誕生了首個夫余政權國家。公元494年,夫余滅國,存國700余年。
北華大學夫余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宮健澤介紹,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夫余國的前期王城位于吉林市,在東團山出土了大量文物,在帽兒山發現了大規模墓葬。這為專家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證依據。
正在吉林市展出的夫余時期文物。 石洪宇 攝
學界認為,夫余族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早自主跨入文明時代的古民族之一,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占據較重要地位。
近日在北華大學成立的夫余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旨在厘清東北地區古代民族政權發展脈絡。該中心已吸引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延邊大學、吉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通化師范學院等高校院所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參與其中。
有專家表示,研究將立足現存的文獻和文物,還將與國內外知名的夫余研究機構、學者建立合作,并開展聯合研究項目、學術交流活動及實施互訪計劃。此外,還將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方法。
宮健澤介紹,夫余文化深受漢文化影響,并將漢文化向周邊傳播,發揚光大。文獻記載,夫余王被漢王朝賜以玉衣下葬,可證明其文化特質及受中原文明影響。
游客正在觀看夫余時期文物。 石洪宇 攝
近些年,吉林省官方也在多方推動邊疆文化研究。在吉林市的東團山遺址展陳館里,大量文物“訴說”著夫余文明與中原文明的交流。陶器和瓦片的外形、工藝、花紋,可以證明其生產技術來自中原王朝。
據了解,吉林省計劃推動建設夫余研究數字平臺,構建“夫余文獻數據庫”,整合中、日、韓古籍文獻。同時,加強對珍稀文物的保護與修復,推進多個遺址的考古發掘與保護工作。(完)
【編輯:曹子健】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劉育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云智算安全論壇暨第三屆“SecGo論壇”7月3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指出,我國云智算安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為云智算安全防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和規范指引。
本屆論壇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承辦。論壇上,各行業專家聚焦人工智能安全、云安全、軟件供應鏈治理發展趨勢,從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應用實踐等角度進行研討。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代曉慧表示,該協會持續推動云智算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工作,云智算安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已立項推進二十余項相關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覆蓋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算力安全、軟件供應鏈等多個領域,涵蓋安全技術要求、管理規范、評估方法等多個方面,為云智算安全防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和規范指引。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還為深化國際合作貢獻實踐經驗,云計算風險管理標準已成為ITU-T國際標準,業務風控大模型等標準寫入IEEE國際標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王曉麗表示,強化云智算安全建設,是夯實“人工智能+”行動發展的基石。我國在政策指引下,云智算安全邊界不斷清晰,主體責任更加明確。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加強,以人工智能物料清單、安全運營智能體等為代表的安全技術不斷發展。
在成果發布環節,中國信通院發布一系列最新研究和實踐成果,公布了最新一批的可信安全評估結果。中國信通院與華為云聯合斗象科技、海泰方圓等中小企業作為第一批成員單位發布“中小企業上云安全十條”倡議。此外還發布《網絡安全保險成效和效果評估報告》。(完) 【編輯:李潤澤】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營·祖苗·大灣區體育運動交流團活動舉行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張璐)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營·祖苗·大灣區體育運動交流團活動正在廣州舉行,來自香港5所學校的百余名青少年學生參與。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營·祖苗·大灣區體育運動交流團活動現場。 廣東省青少年體育聯合會 供圖
據介紹,以“喜迎十五運,逐夢大灣區”為主題的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營系列活動(以下簡稱“活動”)在7月至12月舉行,組織粵港澳三地青少年在十五運會承辦城市共同參與訓練、比賽、體育文化活動,激發三地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培養運動健身的生活方式,深化其對十五運會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認識,增進彼此友誼及文化認同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體育力量。
活動包括祖苗·大灣區體育運動交流團、港協暨奧委會大灣區青年運動員交流計劃、灣區青少年體育文化夏令營三大部分,陸續在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城市舉辦,主要包括體育專項訓練、體育名人分享會、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文化探訪、體能訓練與健康促進科普、全運會知識推介等,參與者為粵港澳三地10歲至18歲的青少年。
據介紹,本次交流團活動將持續至7月5日,交流團的學生將分批參與籃球、排球、田徑項目的交流訓練,他們還會與廣州學生運動員進行友誼賽,并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完)
【編輯:惠小東】中新網7月4日電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4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在日中國公民防范自然災害。
據日本氣象廳統計,自6月21日8時至7月2日16時,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近海區域累計發生有感地震911次。7月2日,日本氣象廳舉行緊急記者會,提醒當地居民注意安全,做好能夠隨時避難的準備。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3號臺風“木恩”已于7月3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位于日本東京南偏東方約1150公里的洋面上。預計“木恩”將在日本本州島東部洋面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轉東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今年6月日本平均氣溫較基準值高2.34攝氏度,成為自1898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日本氣象廳表示,今夏日本全國將迎來長時間的酷暑天氣,預計高溫天氣將持續到9月。
鑒于上述,駐日本大使館提醒廣大在日同胞及訪日游客:
一、提高自然災害防范意識,密切關注地震動態、氣象預警和防災信息,必要時盡早撤至安全區域。
二、注意出行及交通安全,遇暴雨等極端天氣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時遠離河道、海邊及山區。
三、關注個人身體健康狀況,高溫天氣下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及時補充水分。
日本氣象廳中文信息網站: https://www.data.jma.go.jp/multi/index.html?lang=cn_zs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86-10-12308、+86-10-65612308
駐日本大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3-6450-2195
駐大阪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6-6445-9427
駐福岡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92-753-6483
駐札幌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11-513-5335
駐長崎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95-849-3311
駐名古屋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52-932-1036
駐新潟總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81-25-228-8888 【編輯:張燕玲】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黃欣欣)3日凌晨的天安門廣場,香港“海關青年領袖團步操及護旗專隊”成員林梓彤身著熨燙平整的制服,滿懷期待地迎接升旗儀式。當日,包括她在內的50名參加“Customs YES 家國源流 首都北京行”活動的香港青少年,在此觀看升旗儀式,并與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國旗護衛隊深入交流。
7月3日,50名參加“Customs YES 家國源流 首都北京行”活動的香港青少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齊聲唱國歌、觀看升旗儀式。 主辦方供圖
由香港海關于2021年推出的“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Customs YES”),旨在通過多元活動培育青少年的潛能與家國情懷。香港海關副關長(管制及執法)胡偉軍介紹,近年來,“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每年暑假都會組織“一百青年看祖國”活動,讓青年親身體驗國家發展成就。值此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胡偉軍強調此次北京行不僅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期望青年深刻理解和平的珍貴。
升旗儀式上,國旗護衛隊整齊劃一、剛勁有力的步伐令林梓彤深受震撼:“充滿力量和美感,展現出軍人的威嚴與專業。”在和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國旗護衛隊的交流中,她感受到護衛隊員的另一面,“雖然他們在升旗儀式上神情嚴肅、不茍言笑,但在指導我們的步操時特別親和。”
參訪團隨后步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館內,歷史文物與圖片為青年們打開了厚重的民族抗戰記憶。“海關青年領袖團步操及護旗專隊”成員李昊霖表示,每一件展品都如警鐘,提醒后人和平來之不易。
“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管理委員會理事長葉冠成已連續三年陪同“Customs YES”青年會員到內地交流考察。其受訪表示,“Customs YES”將持續為青年提供更多與時俱進的考察與交流機會,讓香港青少年了解國家最新發展機遇,以便畢業后投身內地,一展抱負。
據悉,在7月2日至6日的行程中,團員還將登長城、逛胡同,前往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與國家運動員互動,參觀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及泡泡瑪特城市樂園。
林梓彤期待與運動員切磋羽毛球,更對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充滿好奇——泡泡瑪特知名IP“LABUBU”出自香港設計師之手。她表示,“LABUBU的全球流行印證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力量,希望可以通過實地參觀了解到更多。”(完)
【編輯:惠小東】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郎朗)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網絡綜藝創作主題研討7月2日在北京舉辦。本次研討以“‘綜’觀萬象,‘藝’啟未來”為主題,專家學者、網絡視聽平臺代表、節目制作人代表等齊聚一堂,直面行業深層矛盾,為當下的網絡綜藝生態把脈開方,共謀網絡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
圖為研討會現場。供圖
數據繁榮下的結構性困境:同質化與變現難
“一邊是每年上線超百檔綜藝,市場規模不斷突破新高的繁榮;另一方面是觀眾吐槽沒有新意,制作方難賺錢、平臺留不住人的焦慮。”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鄭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網綜生態現狀。她援引數據佐證:2024年國產季播綜藝上線達392部,視聽總時長同比增18%。但繁榮數據背后,是“綜N代占比高達42%,貢獻了74%的有效播放”,“創新模式占比不足20%”。類型重復缺乏創新,過度依賴“明星+話題”以及小成本綜藝盲目跟風,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成為生態失衡的首要癥結。
緊隨其后的是嚴峻的商業變現難題。鄭月表示,網綜對于廣告的依賴遠超于其他的視聽產品。然而,廣告主投放卻高度集中于“綜N代”,導致中小內容的融資難上加難,創新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減弱”。
虎鯨文娛集團優酷人文總經理王曉楠印證了這一觀察,指出品牌方的變化:“商業品牌變得更加審慎、冷靜,從追求曝光訴求為主導轉變為更加在意節目內容表達的文化深度和專業度。”
此外,鄭月認為,平臺割據進一步加劇了生態惡化。她引用藝恩數據揭示:2024年各個平臺綜藝獨播比例高達92%,頭部綜藝跨平臺用戶重合率不足15%。”
“用戶不是不愛看優質內容,而是被平臺的數據高墻擋在門外。”
破局之道:內容分眾、場景革命、技術賦能
看清楚當前網絡綜藝困境之后,嘉賓們也提出了清晰的突圍路徑,其核心在于內容邏輯的重構。
鄭月認為,面對不同制作體量的分化,創作者們應該使用不同的生存邏輯。“大制作就是要做文化燈塔,要立高度、有扛鼎的本事,比如強IP的延續、高規格的制作、全鏈路的保駕護航。而小綜藝就是要接地氣,要有‘扎心’的本事,聚焦垂直賽道,拍出真實感,硬氣精準用戶的情感共鳴。”
不同平臺的實踐正在印證這一思路。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姜濱以紀實綜藝《種地吧》為例,闡釋其“接受現實,才能超越現實”的理念。節目不僅展現少年農耕成長,更延伸出助農實效。姜濱認為:“優質網絡綜藝創作從來都不是速戰速決、立等可取,需要創作更加深入專業、深入行業。而且,優質網綜更多來自非虛構內容創作,這也意味著創作者要擺脫懸浮套路,真正投入對現實的鉆研和了解,才能基于現實、超越現實,成為現象。”
優酷則通過“綜藝+”實現生態價值裂變。虎鯨文娛集團優酷綜藝合作開發部總經理仇穎舉例,平臺節目《風馳賽車手》與品牌合作,將汽車裝備的選購場景接入節目中,實現了從內容種草到消費轉化的即時閉環。她觀察到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用戶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共鳴,傳播從單點爆發轉變為多元運營,價值實現從依賴廣告邁向生態化營銷,內容制作從追求大藝人、大制作轉而回歸內容價值本源。”
資深主持人張越以自身實踐證明了深度內容的市場潛力。她制作的嚴肅訪談《她的房間》,長達一小時講述農村婦女劉小樣的故事,播出之后,上了30多個熱搜。張越認為:“創作需‘于低處做,向高處行’。劉小樣的表達言之有物,從生命深處發出來的聲音自有力量。
在內容之外,技術也被寄予厚望。鄭月認為,技術可能是破解生態困局的關鍵鑰匙。AI已經成為內容的共創者,虛擬制作等技術正“擴展舞臺物理空間的時間維度和美感層次”。她呼吁“需要不斷跟蹤思考,以技術賦能拉長綜藝產品的生命周期”。
告別流量焦慮的短期逐利,走向協同共生的長期主義是網綜生態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大小有別成為共識,橫豎萬象成為常態”,一個多元共融、韌性強健的“綜藝新宇宙”方能真正啟航。(完)
【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