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深耕氢能源技术,丰田计划引入增压器以提升发动机效率

11月19日消息,在新能源領域,除了當下熱門的電動技術外,還有一條路線就是氫能源了,特別是日本汽車,堅持氫能源路線。現在,又傳來了關于這一技術的更多消息,據相關媒體報道,豐田汽車正計劃在其最新研發的液氫系統中引入增壓器,以提高發動機效率。
在去年,豐田就在GR Corolla H2 Concept概念車中引入了一套液氫系統,據介紹,這一系統能夠在-253℃的低溫下存儲和加注液氫。但依舊無法避免一定程度的液氫沸騰逸散,對利用率有一定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豐田推出了一種自增壓器技術,能夠利用氫氣沸騰時產生的壓力,將整套系統增壓兩到四倍,從而提高系統利用率。豐田在上周末的Super Taikyu Series 2024 賽車比賽中展示了這一技術。
不過,這一技術目前更多還是處于試驗階段,能否批量應用,還有漫長的過程要走。
無獨有偶,近期在天津舉行的第七屆移動源低碳節能與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研討會上,舉行了氫內燃機實車示范運行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主辦方公布了氫內燃機實車示范運行方案,包括示范路線、示范運行車型等。
據悉示范路線涵蓋了園區路、市區路、市郊路、高速路等場景,以及加氫站,路線里程達到了35公里。而8臺參與示范運行的氫內燃機車型,則來自廣汽、吉利的乘用車,一汽解放、中國重汽、東風柳汽的商用車以及濰柴、玉柴等的氫內燃機。
可以看到,即使在大力推廣電動車的當下,國內氫能源車的研發、落地也沒有停下,甚至發展進度也趕超了日本。目前的技術框架下,氫能源或許優勢不大,但假以時日,能夠有怎樣的發展,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相關文章
7月1日
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
進入主汛期的時間是如何確定的
什么是防汛關鍵期
如何提前知曉汛期災害預警信息
答案在這里
↓↓↓
01 什么是主汛期
從強降水過程發生規律分析
1998年以來
南方片汛期有76%的特強降水過程
發生在6月至8月
北方片汛期有78%的特強降水過程
發生在7月至8月
多年來
4月至10月登陸我國的
強臺風中有61%
超強臺風中有65%
發生在6月至8月
從洪水發生規律分析
南方主要江河中
1949年以來有91%的流域性洪水
發生在6月至8月
1998年以來有89%的編號洪水
發生在6月至8月
北方主要江河中
1949年以來有 86%的流域性洪水
發生在7月至8月
1998年以來有72%的編號洪水
發在7月至8月
41個主要江河代表站中
南方江河多年平均超警
開始日期為5月26日
北方江河多年平均超警
開始日期為6月27日
從統計情況看
南方省份(流域)主汛期
多始于6月1日左右
北方省份(流域)主汛期
多始于7月1日左右
絕大多數省份(流域)主汛期
結束于8月31日之前
因此確定
我國南方片主汛期為6月至8月
北方片主汛期為7月至8月
02 什么是防汛關鍵期
防汛關鍵期
即指“七下八上”期間
傳統上理解為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
一般解讀為
七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
“七下八上”期間
全國洪水多發頻發
是每年防汛形勢最為嚴峻的時期
歷史上淮河“75·8”
黃河“82·8”
海河“96·8”“23·7”
的致災暴雨洪水
均發生在這一時期
黃河流域1949年以來的
5次流域性洪水中有4次
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海河流域1939年以來的
5次流域性洪水
均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遼河流域1949年以來的
11次流域性洪水中有9次
發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除北方江河外
南方主要江河也可能發生大水
如長江流域1949年以來的
4次流域性洪水中
漢口代表站的最高水位
均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太湖流域1949年以來的
12次流域性洪水中
有6次的最高水位
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因此確定
防汛關鍵期
為7月16日至8月15日
03 如何提前知曉汛期災害預警信息
關注水利部官方政務新媒體平臺
“中國水利”微信公眾號
“水利部發布”微博
您可以了解
山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
如果您還需要
及時掌握汛期其他災害預警信息
實時了解水情信息
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
制作了防汛氣象服務專區
在這里你可以
↓↓↓
查看最新預警信息
水情預警、自然災害預警、氣象災害預警
查看實時水情
了解汛情動態
長按識別下方葵花碼
進入防汛氣象服務專區
除此以外
防汛氣象服務專區
包含全國重點雨水情監測服務
可實時監測全國大江大河大型水庫
重點站等水情
讓您足不出戶便能知曉
各類水情信息
快快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
(中國水利微信公眾號)
【編輯:劉陽禾】中新社廣州7月4日電 (記者 蔡敏婕)廣州港集團4日發布消息稱,2025年上半年,廣州港集團港口生產保持穩定增長,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3.8%,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0.6%,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占比超過內貿。
廣州港集團上半年新增7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外貿航線總數達到179條,一方面連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航線密度持續提升,另一方面歐美遠洋航線產品日益豐富,上半年新開通了南美西直航、南美東金磚快航等航線。
與此同時,廣州港集團打造絲路電商快線、進口水果快線等有南沙特色的航線產品,其中,絲路電商快線數量達到3條,下半年將迎來首條美國西海岸電商快線。
今年上半年,廣州港集團外貿商品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22.3%,6月南沙口岸推出了聯動香港的“穗港汽車出口快線”合作模式,內地出口至香港地區的汽車,在香港地區等待上牌時間由原來的14個工作日壓縮至抵港后3個工作日內。(完) 【編輯:胡寒笑】
中新社珠海7月4日電 (記者 朱賀 鄧媛雯)“別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銀龍魚……”粵劇《帝女花》的曲調4日晚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音樂廳響起,兩岸青年帶來今夏流行的《大展鴻圖》歌舞表演,場面熱鬧,掌聲連連。
當晚,全國臺聯第二十二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開營式暨兩岸青年聯歡晚會在珠海舉行。夏令營以“龍脈相傳 青春中華”為主題,各類交流活動將在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吸引約1800名臺灣青年參與。
“父親常和我們講,我們的根在大陸,兩岸都是一家人。”來自巴拉圭的臺灣青年施婷萱曾參與兩岸交流活動,此次重返大陸,帶來了一對雙胞胎妹妹施婷宥和施婷恩,期待“一同看更美風景,認識更多朋友,得到更多思想收獲”。
“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自2004年舉辦以來,已成為兩岸青年暢敘友情、展望未來的交流盛會。”全國臺聯會長鄭建閩致辭表示,本屆夏令營再次迎來眾多島內青年朋友,充分表明兩岸同胞希望常來常往、走近走親的共同心愿,再次彰顯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當天,臺灣青年參訪了中山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在中山大學的珠海海洋科普中心,青年們通過模擬器“登上”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云”,體驗航海樂趣。該船由中山大學牽頭建設和管理的南方海洋實驗室主持建造,讓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碩士生張智堯直言“不可思議”。他認為此行是開闊眼界之旅,“無論船舶工業還是海底勘探,大陸在相關領域的科研成果已達到相當水平。”(完) 【編輯:胡寒笑】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郎朗)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網絡綜藝創作主題研討7月2日在北京舉辦。本次研討以“‘綜’觀萬象,‘藝’啟未來”為主題,專家學者、網絡視聽平臺代表、節目制作人代表等齊聚一堂,直面行業深層矛盾,為當下的網絡綜藝生態把脈開方,共謀網絡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
圖為研討會現場。供圖
數據繁榮下的結構性困境:同質化與變現難
“一邊是每年上線超百檔綜藝,市場規模不斷突破新高的繁榮;另一方面是觀眾吐槽沒有新意,制作方難賺錢、平臺留不住人的焦慮。”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鄭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網綜生態現狀。她援引數據佐證:2024年國產季播綜藝上線達392部,視聽總時長同比增18%。但繁榮數據背后,是“綜N代占比高達42%,貢獻了74%的有效播放”,“創新模式占比不足20%”。類型重復缺乏創新,過度依賴“明星+話題”以及小成本綜藝盲目跟風,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成為生態失衡的首要癥結。
緊隨其后的是嚴峻的商業變現難題。鄭月表示,網綜對于廣告的依賴遠超于其他的視聽產品。然而,廣告主投放卻高度集中于“綜N代”,導致中小內容的融資難上加難,創新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減弱”。
虎鯨文娛集團優酷人文總經理王曉楠印證了這一觀察,指出品牌方的變化:“商業品牌變得更加審慎、冷靜,從追求曝光訴求為主導轉變為更加在意節目內容表達的文化深度和專業度。”
此外,鄭月認為,平臺割據進一步加劇了生態惡化。她引用藝恩數據揭示:2024年各個平臺綜藝獨播比例高達92%,頭部綜藝跨平臺用戶重合率不足15%。”
“用戶不是不愛看優質內容,而是被平臺的數據高墻擋在門外。”
破局之道:內容分眾、場景革命、技術賦能
看清楚當前網絡綜藝困境之后,嘉賓們也提出了清晰的突圍路徑,其核心在于內容邏輯的重構。
鄭月認為,面對不同制作體量的分化,創作者們應該使用不同的生存邏輯。“大制作就是要做文化燈塔,要立高度、有扛鼎的本事,比如強IP的延續、高規格的制作、全鏈路的保駕護航。而小綜藝就是要接地氣,要有‘扎心’的本事,聚焦垂直賽道,拍出真實感,硬氣精準用戶的情感共鳴。”
不同平臺的實踐正在印證這一思路。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姜濱以紀實綜藝《種地吧》為例,闡釋其“接受現實,才能超越現實”的理念。節目不僅展現少年農耕成長,更延伸出助農實效。姜濱認為:“優質網絡綜藝創作從來都不是速戰速決、立等可取,需要創作更加深入專業、深入行業。而且,優質網綜更多來自非虛構內容創作,這也意味著創作者要擺脫懸浮套路,真正投入對現實的鉆研和了解,才能基于現實、超越現實,成為現象。”
優酷則通過“綜藝+”實現生態價值裂變。虎鯨文娛集團優酷綜藝合作開發部總經理仇穎舉例,平臺節目《風馳賽車手》與品牌合作,將汽車裝備的選購場景接入節目中,實現了從內容種草到消費轉化的即時閉環。她觀察到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用戶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共鳴,傳播從單點爆發轉變為多元運營,價值實現從依賴廣告邁向生態化營銷,內容制作從追求大藝人、大制作轉而回歸內容價值本源。”
資深主持人張越以自身實踐證明了深度內容的市場潛力。她制作的嚴肅訪談《她的房間》,長達一小時講述農村婦女劉小樣的故事,播出之后,上了30多個熱搜。張越認為:“創作需‘于低處做,向高處行’。劉小樣的表達言之有物,從生命深處發出來的聲音自有力量。
在內容之外,技術也被寄予厚望。鄭月認為,技術可能是破解生態困局的關鍵鑰匙。AI已經成為內容的共創者,虛擬制作等技術正“擴展舞臺物理空間的時間維度和美感層次”。她呼吁“需要不斷跟蹤思考,以技術賦能拉長綜藝產品的生命周期”。
告別流量焦慮的短期逐利,走向協同共生的長期主義是網綜生態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大小有別成為共識,橫豎萬象成為常態”,一個多元共融、韌性強健的“綜藝新宇宙”方能真正啟航。(完)
【編輯:田博群】中新網7月3日電 據南部戰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位中國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開展戰備警巡。6月以來,戰區部隊組織海空兵力持續加強中國黃巖島領海周邊海空域巡邏警戒,進一步強化有關海空域管控力度,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堅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編輯:張燕玲】中新網武漢7月4日電 (記者 馬芙蓉)兩岸(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4日揭牌,這是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大陸授牌的第二家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
據介紹,該基地將以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發揮海峽兩岸(武漢)車輛技術創新聯盟橋梁和紐帶作用,實現兩岸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合作共進、融合發展。
兩岸(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揭牌。(武漢經開區供圖)
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組臺方牽頭人杜紫軍表示,大陸整車制造能力突出,臺灣則以半導體、汽車電子、精密制造等零組件工藝見長,在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兩岸優勢互補。而武漢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與創新優勢,具備成為示范基地的條件。
截至目前,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集聚核心企業超100家,覆蓋車規級芯片、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領域;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累計里程約3400公里(單向里程)。
海峽兩岸(武漢)車輛技術創新聯盟臺方會長陳宏欽指出,示范基地將吸引更多政策、資本、企業集聚,促進兩岸車企技術互補、供應鏈整合、政策協同與生態共建,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完)
【編輯: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