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走进浙江平湖:以“棒”为媒 以“球”会友

相關文章
用戶規模超6.6億,市場規模達505億元人民幣,海外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逾4.7億次……近年來,中國微短劇產業發展突飛猛進,以“小”體量撬動文旅、電商、公益等領域的“大”價值,也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一葉“輕舟”。不過,微短劇制播環節仍存在不少問題。為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統一戰線成員積極建言獻策。
選手越多 賽道越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關于促進我國微短劇提質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總結了當下微短劇在產業模式、行業競爭、內容質量、國際傳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健全管理的長效機制”“鼓勵創新商業模式”“鼓勵文化出海平臺建設”等建議。近日,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侯小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此進行詳細解讀。
侯小強曾是知名網文平臺負責人,后踏入微短劇領域,創辦制作公司。面對微短劇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相信“市場的力量”,也強調“管理的智慧”。
比如提案提到“競爭”。內容同質化嚴重,頭部企業與中小團隊資源分配不均,這是競爭帶來的暗面。如何解決?還是要靠競爭。
“要相信市場的力量。”侯小強認為,市場自有“凈化”功能,微短劇賽道需要更多“選手”入場,因為“品牌越多,市場能發揮的力量就越大,凈化功能就越強”。
微短劇拍攝周期短、成本低、變現快,早期吸引大量中小企業加入。如今,這一賽道不僅集齊頭部視頻網站,淘寶、美團、小紅書等互聯網“大咖”及央視與多家衛視也紛紛入場。
業態日益豐富,令微短劇整體質感的提升肉眼可見。“大屏”與“小屏”碰撞,不僅觀眾獲益,創作者也嘗到了甜頭——習慣拍攝長劇的影視人,開始探索更具“網感”的敘事方式;一些原本聲名不顯的微短劇創作者,憑借亮眼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轉戰“大屏”。
“長劇與短劇的從業者需要意識到,二者并非競爭對手,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微短劇觀眾變多,高品質長劇也不會失去市場。”侯小強說,“微短劇的出現,豐富了文化產業生態,從業者應齊心協力把‘蛋糕’做大。”
優化機制 科學監管
市場不是萬能的,微短劇行業需要科學的監管機制。侯小強認為,這個監管機制需要為業界各方找到平衡點,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案中提到的監管分別指向制作方、平臺方及整個行業。鼓勵創作,要堅決“拉黑”盜版和抄襲者,保護原創權益;維護平臺,需防止流量壟斷,保障市場平衡發展。此外,建立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培養行業人才,支持技術及商業模式創新……種種舉措都旨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我個人還有一個小建議”,侯小強說,“監管機構的專家團隊可以更加多元化,注入年輕力量,因為年輕人有更新的視野。微短劇這個年輕產業遇到的問題,年輕人也許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法,甚至有些問題在年輕人看來也許都不是問題”。
“門檻”降低 敘事創新
微短劇從業者多為年輕人。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2025微短劇從業者生態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的微短劇從業者年齡在30歲以內,“00后”占比近半。調查還顯示,這個行業為不同學歷背景的人才提供了進入機會。
“微短劇和網文一樣,進入門檻低。創作者不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只要擁有足夠的創造力,就可以入場。對于文化產品生產來說,這種模式極大地節約了成本,解放了生產力。”侯小強說道。他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幾天,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對微短劇的“十二個思考”。其中一條寫道,微短劇正在“復刻網文進化史”。
“網文有一個共同的敘事模式——‘且聽下回分解’。如果內容不夠精彩,下一章就無人訂閱。所以每部連載的網文都帶著‘鉤子’,吸引讀者‘追更’。也因此,網文創作者都有強烈的市場化思維。”曾深耕網文市場的侯小強分析道,“微短劇的生產也是同樣的邏輯。”
他并不諱言,“市場化思維”的另一面是追逐“爆款”,扎堆跟風。但是,泥沙俱下時,自我凈化也開始了。“市場化思維會推動創作者不斷創新,趕在觀眾審美疲勞之前拿出新東西。”
文化“破壁” 出海共鳴
對“下回分解”的好奇,對“推陳出新”的追逐,并非中國觀眾獨有的觀劇偏好。侯小強觀察到,“現在海外熱門的微短劇,很多都是‘外國臉’加‘中國梗’”。
包括暨南大學《對外傳播藍皮書:中國數字文化出海發展報告(2024~2025)》在內的多份報告顯示,中國微短劇出海市場呈爆發式增長。如今,中國微短劇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與網絡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助力微短劇出海,民進中央的提案也提出相關建議,如“鼓勵國內創作者直接生產具有跨文化傳播潛力的內容,減少文化‘中介’,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等。
“人類悲歡是相通的。”侯小強認為微短劇的優勢在于其敘事模式已經消解了大部分文化壁壘。對于出海前景,他充滿信心:“想想中國有多少充滿創造力的人。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上積極的政策引導,這些創作者和企業可以放開手腳,去參與全球文化產業分工,用自己的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 【編輯:王琴】
網易有道「子曰」大模型升至2.0版本 與填鴨式教育say拜拜
1月3日,網易有道舉辦了「子曰」教育大模型創新成果發布會,為大家展示了全新的子曰2.0大模型的技術特點,并且帶來了基于大模型研發的三款應用和一款硬件產品。三款應用分別是有道速讀、虛擬人口語私教Hi E2025-08-02祝賀松下G9M2在熱點科技2023五星獎頒獎盛典中榮獲:年度杰出性能獎
2023年充滿了機遇與變化,在日趨激烈的競爭大環境下,電腦硬件、影音數碼、智能終端、游戲外設、智能家居、數字辦公、智能汽車、應用技術各個領域為消費者帶來一款又一款的新品,產品持續創新,技術不斷突破,為2025-08-02三星Galaxy S24系列官宣,1月18日全球發布會,迎來重磅AI功能
陽歷年一過,各大手機廠商也開始了新一波手機的發布,其中包括國內的榮耀、OPPO等,而三星也在今天正式宣布,將會在1月18日召開Galaxy全球新品發布會,期待的Galaxy S24系列也要來了。從官方2025-08-02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李京澤)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7月3日在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表示,日本必須對侵略歷史持續保持歉意。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鳩山由紀夫在回答記者有關提問時表示,作為戰敗國,日本無法要求原諒,只能徹底表示謝罪。
鳩山由紀夫說,令人遺憾的是,就日本政府整體而言,仍然未能改變對歷史的認知。但對侵略歷史懺悔的態度應該在日本逐漸地擴散開去,他會為相關思潮的推廣作出不懈努力。
近日,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在一場公開演講中就二戰歷史作出反省和道歉,受到中國民眾的廣泛關注。對此,鳩山由紀夫稱,作為日本政府的官方代表,能對日本的侵略歷史進行反省,這非常少見,他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鳩山由紀夫指出,正是上述具體的舉動積累著日中關系改善的可能性,他對兩國關系發展同樣持有樂觀態度。
鳩山由紀夫認為,兩國可以在電動汽車、半導體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此外,日本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雙方可以在相關方面挖掘合作新機遇。(完) 【編輯:胡寒笑】
AI、電動汽車、中國企業,CES 2024前瞻帶你先睹為快!
作為2024年開年首場屬于科技行業的全球盛會,2024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以下簡稱:CES 2024)將會在美國當地時間1月9日至12日于美國拉斯維加斯隆重舉辦。為什么CES 2024無比令人期待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