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书香伴暑假

相關文章
中新社多倫多7月2日電 (記者 余瑞冬)2025年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成140周年。7月1日在位于多倫多市中心的鐵路華工紀念碑前,紀念加拿大鐵路華工基金會舉辦一年一度的鐵路華工紀念活動。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羅偉東、加各級政界代表,當地相關機構、僑界、中資機構代表和各族裔民眾約百人參加活動,并向鐵路華工紀念碑敬獻花圈。
羅偉東在致辭中表示,鐵路華工用生命詮釋的堅韌和奉獻精神,如今已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血脈,激勵廣大旅加華人砥礪奮斗。鐵路華工的故事不僅屬于加拿大,也是中加兩國人民的共同遺產,屬于所有為尊嚴與夢想奮斗的人類。
在紀念加拿大鐵路華工基金會推動下,多倫多僑界于1989年在市中心建成太平洋鐵路華工紀念碑。紀念碑主體雕塑展現了鐵路華工在落基山脈的險峻山嶺中修建鐵路棧橋的場景。
該基金會主席吳玉美(Landy Anderson)對中新社記者表示,36年來,基金會每年7月1日均組織向紀念碑獻花儀式等紀念活動。今年11月7日,即太平洋鐵路貫通140周年紀念日,該基金會將在多倫多舉辦主題為“最后一根道釘”的鐵路華工紀念晚宴。
據加官方資料,19世紀80年代,約1.7萬名華工參與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修筑,作出巨大貢獻,數千人付出生命。
除多倫多外,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耶魯鎮,曼尼托巴省溫尼伯等地都建有或設有鐵路華工紀念碑或紀念牌匾。最新的一座加拿大鐵路華工紀念碑6月23日在加首都渥太華唐人街揭幕。(完) 【編輯:曹淼欣】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雙方討論了雙邊關系、烏克蘭問題、中東局勢等議題。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7月16日,特朗普與普京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會晤。
報道稱,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表示,普京與特朗普的電話會談持續近1小時。
烏沙科夫表示,雙方就烏克蘭局勢交換意見。普京在通話中指出,俄羅斯愿意繼續與烏克蘭的談判進程。特朗普提出盡早結束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網站消息稱,雙方還討論了伊朗及中東局勢。俄方強調,所有爭議、分歧和沖突應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
【編輯:管娜】鳩山由紀夫:“特朗普式美國”或長期延續,東亞需調整戰略共同應對 | 世界觀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記者 薛凌橋 張東方 林勐男)“未來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無論其黨派立場如何,都可能延續特朗普的路線,否則將難以在大選中勝出。在美國政壇風向變化的背景下,全球各國需要作出改變,調整本國戰略。”
7月3日,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清華大學開幕,本屆論壇主題為“共促世界和平與繁榮:共擔、共享、共贏”。開幕式后,圍繞“國際秩序與世界和平”這一主題,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作上述發言。發言期間,鳩山還就貿易戰、中日韓合作、中美關系等熱點話題發表看法。
圖為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期間發言 中新網記者 薛凌橋 攝
應對“特朗普式美國”,中日韓合作是破局之道
當前,特朗普重返白宮已近半年。鳩山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仍有三年半,但2028年下一屆美國大選后,“特朗普式的美國”執政風格仍有可能延續,因為近幾屆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都受到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口號的影響。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此,鳩山觀察到,在特朗普總統第一任期內,美中之間的對立是兩國關系最顯著的變化;而在第二任期,這種變化不再局限于兩國之間,而是影響了全球秩序的根基。因為就連美國的盟友也開始意識到,面對這樣的美國,必須要大幅調整本國的戰略方向。
面對“特朗普式的美國”帶來的挑戰,鳩山認為,日本等東亞國家應擺脫對美依賴,增強戰略自主性。日本應當加強與東亞各國的合作,尤其是加強中日韓三國的合作。
他還指出,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將在韓國舉辦。中日韓三國應當以本次會議為機遇,攜手加強合作。
對于一些日本企業因擔心美國制裁而對與中國企業在海外合作持觀望態度,鳩山指出,不與中國高科技企業開展合作,日本企業將很難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成功。他建議,中日可在第三國,如東南亞國家,建立合資企業。此外,日本應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去風險”而非“脫鉤” 東亞應拓展多元市場
當前,美國政府加征關稅對全球各國造成了廣泛影響,引發全球多國抵制。對此,鳩山引用了日本國內的一句俗語 ——“哭鬧的小孩誰也對付不了”。他解釋道,試圖運用邏輯關系和經濟理論說服特朗普是徒勞之舉,各國唯一的選擇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靈活應對。
各國應避免讓特朗普形成這樣一種印象——“只要美國挑起沖突,其他國家就會作出讓步,并向美國提供足量補償。”以日本為例,鳩山表示,其對美出口依賴度越高,其經濟發展就越容易受到制約。因此,日本應逐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是一種“去風險”。
“減少對美國依賴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而非單純減少對美出口。中日韓三國和歐洲國家都在積極開拓美國以外的市場,這正是開發美國以外市場密集競爭時代的開始。”他補充道。
為盡可能減少美國政府加征關稅的沖擊,鳩山呼吁日本、中國和韓國應加快推動三國自貿區建設,擴大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范圍。
“當今世界,試圖通過單邊手段來強行推行所謂正義與價值觀的做法,正在威脅全球穩定。盡管全球各國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但重要的是要實現相互理解和尊重。”鳩山最后說。(完)
【編輯:劉湃】中新網西寧7月3日電 題:外媒記者訪青海“問”綠色發展
作者 潘雨潔
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坎布拉世界地質公園內,日本北海道新聞(Hokkaido Shimbun)記者古田夏也(FURUTA NATSUYA)將鏡頭定格在蜿蜒碧綠的黃河和兩岸的赤色丹霞上,“在青海拍的照片幾乎都有種清爽干凈的感覺。”他翻看著手機相冊說,“我把它們上傳到SNS(社交平臺)上,很多朋友紛紛點贊。”
5月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外媒看中國”系列主題采訪活動,介紹有關地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實踐和成果。
6月30日至7月2日第三場活動走進青海,來自美國、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國的媒體記者深入“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采訪推動綠色發展情況。
圖為外媒記者在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觀看科普短片。潘雨潔攝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的全球最大裝機容量光伏發電園區,外媒記者就裝機規模、“水光互補”能源調控模式、綠電外送等方面提問,聽當地牧民講述養殖“光伏羊”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家庭增收的故事。
中阿衛視(China Arab TV)記者畢諾(Ayoub BECHROURI)舉起手機、面對鏡頭,介紹園區建設情況,身后是由成千上萬塊藍色光伏板組成的“海洋”,光伏板下牧草青青,羊群在此覓食。
“來之前,我查過這里的發電減碳數據,有點難以相信。但親耳聽到、親眼見到‘沙漠變綠洲’的故事,覺得很震撼,中國‘零碳’產業的發展令世界矚目。”畢諾說。
漫步在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岸畔,記者們詢問青海湖水體面積及水位變化、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等;在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他們觀看科普短片,了解大湖特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
當地文旅產業如何帶動周邊居民參與保護、就業增收,成為記者們關注的焦點。
“生態保護如何與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相融合,是世界各國都關心的議題。”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陳德輝介紹,“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以保護支撐發展’的做法,喚醒環湖地區世居民眾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多牧民主動成為青海湖自然風光的攝影師、研學教育的講解員,從而拓寬收入渠道、共享保護成果。”
采訪行程結束時,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記者高菲利(Philip Sean Glamann)說:“我的報道重點是青海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就個人感受而言,這里‘小而整潔’的城市、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治愈的風景更令人難忘,計劃下次再來。”(完)
【編輯:李潤澤】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 暑期檔電影總票房突破20億、避暑勝地伊春熱度暴漲155%、親子出行比例超三成……這一串串躍動的數字背后,蘊含著今夏“暑期經濟”噴薄而出的新動能。從南海之濱到北疆林海,從文化盛宴到夜間霓虹,隨著盛夏來臨,一場融合了研學、避暑、文化、夜娛等多業態的消費熱潮席卷全國,推動經濟的熱度與氣溫一同攀升。
寓教于樂受追捧 親子研學熱度高
親子旅游與研學體驗成為很多家庭暑期消費的熱門選擇。
“牛排放的主要溫室氣體是什么?”“溫室大棚可以通過增加什么氣體促進植物生長?”連日來,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迎來了一批批研學的學生。學生們手持研學題卡,穿梭于各大展廳之間,通過答題、集章探索“碳”的奧秘。
“我們專為中小學團隊設計了‘AI+低碳’科普活動,推出‘研學題卡導覽’模式,引導學生們結伴探索展項、尋找答案,在實踐中感受科技與環保的深度融合。”低碳科技館館長蔣曉斌表示,隨著暑期研學熱潮持續,科技館計劃推出“奇妙實驗之旅”“小發明家”等更多新項目。
海南三亞文旅部門聯合酒店及景區,打造系列特色親子度假產品和文旅體活動,構建便捷“一站式”度假體驗,當地特色民宿也推出豐富戶外活動套餐。“我們民宿還特別針對高考生和大學生有‘住兩晚送一晚’的活動,憑準考證和學生證就能入住。”三亞一家民宿店長林恩浩介紹。
湖北則聯合長江流域11省市開展“青春與長江一起奔騰”暑期第一課研學旅游,全省科技館、非遺館、考古公園等推出航空探索、非遺體驗、考古發掘等主題研學活動,44家景區對中高考考生免首道門票。
“帶孩子出來邊玩邊學,比單純旅游更有收獲。”武漢家長李女士的感受,折射出親子游、研學游的獨特魅力。同程報告預測,2025年暑運期間民航國內航班親子客群出行比例預計達34.7%,國際航線這一比例約為23%,較2024年同期均有所上升。親子游客流高峰預計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持續約一個月,成為暑期經濟的重要支撐。
冷熱資源巧開發 避暑游走俏南北
面對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進山避暑、親水納涼、北上消夏”成為熱門玩法。各地依托地域氣候和生態資源,精心打造特色避暑旅游產品。
東北地區憑借涼爽天氣持續吸引游客,“東北避暑”漸成風潮。伊春、大連進入暑期熱度增長最快目的地排行榜前五,伊春更以155%的熱度漲幅位列第二。黑龍江省推出“民族風情”“嗨翻邊境”等十大主題避暑旅游精品線路,串聯起興凱湖、赫哲族鄉、華夏東極撫遠、神州北極漠河等特色資源,并融入哈爾濱國際啤酒節、齊齊哈爾烤肉美食節等活動。
在新疆,巴音布魯克景區憑借20℃的清涼草原和豐富的民俗體驗吸引游客。“比南方涼快多了,還能體驗民俗家訪,看實景劇表演,行程安排很充實。”來自浙江的游客楊備光道出了避暑旅游的吸引力。
湖北也積極創新,推出“知音湖北、清涼一夏”避暑游和“夏日‘冰’紛、清涼酷爽”冰雪游,神農架、恩施利川等十大避暑目的地提檔升級,同時武商熱雪奇跡、武漢甘露山滑雪場等6座室內滑雪場開啟“冰雪 + 避暑”雙季運營模式。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吳燁表示:“冰雪游產品填補了南方夏季旅游空白,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這種“冷熱結合”模式有效激活了暑期消費市場。
延時服務增供給 點亮夏夜新圖景
夜間經濟成為暑期消費新增長點。各地通過延長開放時間、創新夜間活動,釋放夜間消費潛力。
河南博物院舉辦“豫見·國寶奇妙夜”暑期活動,閉館時間由17點推遲至20點。“延長開放后日均接待量從1.2萬人次增至1.7萬人次,夜間時段成為暑期消費新亮點。”河南博物院首席講解員陳瑩瑩介紹。博物院還同步開啟仲夏市集等“夜間模式”。
在河南洛陽,夜幕下的龍門石窟燈光次第亮起,營造出震撼的歷史畫卷。“我從深圳來的,早就聽說龍門石窟的夜景非常漂亮,走進這里,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游客何女士道出了眾多夜游者的心聲。而在不遠處的洛邑古城,紅燈掩映下,身穿漢服的游客絡繹不絕,催生出集文化體驗、夜間觀光、文創消費于一體的“新業態”。
湖北推出“浪漫燈影、美味時刻”不夜游,武漢、襄陽等地的7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1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聯動餐飲、購物,形成“夜游 + 美食”消費鏈。游客既可以夜上黃鶴樓,夜游“武當一夢”,享受沉浸式體驗;又可以在襄陽古城、江漢路步行街等休閑街區享受夏夜清涼,品嘗風味美食。
從親子研學的寓教于樂到避暑游的南北呼應,從文化消費的多元供給到夜經濟的創新延展,各地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創新消費場景,暑期經濟的澎湃“夏日活力”,正為我國消費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編輯:劉陽禾】
中新社倫敦7月3日電 題:里夫斯“落淚”與英國財政困局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在下議院突然落淚,這個情緒流露的瞬間,意外成為觀察英國財政現狀的典型切片。
7月2日,英國下議院內,首相質詢環節正進行到激烈處,保守黨議員就里夫斯的未來向英國首相斯塔默發難,斯塔默當時并未明確表態支持里夫斯,而當電視直播鏡頭轉向里夫斯,這位主管"國家賬本"的46歲女士正抬手輕拭著眼角的淚水。
這一畫面猶如投入英國金融市場的“深水炸彈”,引發劇烈震蕩,英鎊下跌、國債收益率飆升、中型股指重挫,一場“股債匯三殺”的風暴席卷倫敦金融城。英國媒體形容此次市場波動程度堪比2022年特拉斯政府因激進減稅引發的“迷你預算危機”。
事情的起因是工黨政府在福利改革上出現重大轉向。為了填補財政缺口,里夫斯此前力推削減福利支出,計劃每年節省50億英鎊(約489億元人民幣)。但這一計劃遭到工黨內部強烈反對,斯塔默最終選擇讓步,放棄了關鍵的福利削減條款。這一政策反轉,使里夫斯精心規劃的財政藍圖出現巨大漏洞,也讓她背負巨大壓力。
經歷市場震蕩之后,斯塔默緊急發聲力保里夫斯,承諾其職位穩固、財政路線不變。里夫斯7月3日也對媒體表示,盡管經歷了艱難時刻,但她“決心履行職責”。
雖然英國政府高層的表態暫時穩住市場,但這種短期維穩難以掩蓋更深層的經濟困境。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英國經濟增速預計僅1.1%,稅收增長乏力將進一步加劇收支矛盾。
自2024年7月初組成政府以來,工黨將執政目標定位于“修復國家根基”。2024年秋季預算通過提高資本利得稅、堵塞稅務漏洞、對私立學校學費加征增值稅、上調銀行附加稅等手段增加了約400億英鎊(約3914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重點投入國民保健制度、國防開支和基礎設施建設。然而,這些措施似乎未能有效轉化為公眾的支持,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工黨不利。
里夫斯的“落淚”折射出英國財政政策的兩難處境。在經濟增長乏力、社會福利需求攀升的背景下,工黨政府既要穩住金融市場信心,又需回應民眾對生活成本的擔憂,這種平衡猶如“走鋼絲”。
擺在里夫斯面前的首要難題,是如何填補福利改革失敗后擴大的財政缺口。有分析人士認為,里夫斯可能被迫在增稅與削減公共服務間二選一,但無論哪種選擇,都將對民生造成直接沖擊。
未來數月,秋季預算案的政策走向將成為關鍵——里夫斯能否拿出兼顧現實妥協與長遠規劃的方案,不僅關乎其政治命運,更將影響英國能否走出“高債務-低增長”的困境,為國家財政重建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完) 【編輯:劉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