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華為HDC 2024開發者大會在東莞舉辦,會上華為推出了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全場景智能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
不兼容安卓,一個系統統一所有設備生態,歷時1778天的發展升級,HarmonyOS NEXT終于和大家見面。
新系統的發展壯大,絕對不能離開應用開發者的支持。在會上余承東宣布TOP 5000的應用已經啟動鴻蒙原生開發,其中不乏大家常用的WPS、釘釘、微博、嗶哩嗶哩等國民級應用。
然而直到發布會結束,余承東也沒有提到微信或者騰訊一句話。微信不適配鴻蒙原生系統?和騰訊沒談攏?消費者要面臨華為手機與微信二選一?
騰訊:抻得越久,賺得越多
在發布會后不久,有網友詢問騰訊客服微信什么時候適配鴻蒙,得到的回答是微信正與華為進行原生鴻蒙操作系統的開發適配與技術溝通工作,因體量、功能差異,不同產品的適配周期和進度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在適配了,別催。
在去年9月份HarmonyOS NEXT官宣之后,華為就一直努力推進軟件開發商去開發鴻蒙原生應用,那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怎么就最不可或缺的微信沒來得及完成適配呢?
是騰訊不想適配嗎?自然不是,這背后恐怕更多的還是騰訊與華為這兩大巨頭在利益分配上遲遲沒有談攏。
對于騰訊來說,不去給HarmonyOS NEXT適配微信等軟件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考慮到社會輿論,也會適配HarmonyOS NEXT,否則可能就會分分鐘被扣上各種罪狀。
但是,微信什么時候適配,以后多久維護更新一次,這里頭可就大有文章了。所以騰訊在面對華為時,也就有了更多的談判資本呢?
借用《讓子彈飛》里湯師爺的一句話,那就是:抻!抻得越久,掙就越多。
果不其然,根據報道華為為吸引微信等騰訊系應用加入HarmonyOS NEXT,或與騰訊達成一項協議,即華為不收取鴻蒙系統上微信應用內的任何收入分成。
而針對其他應用開發者,華為或計劃對上架鴻蒙應用商店的App收取20%的傭金。作為對比,谷歌的Google Play與蘋果的App Store傭金為30%。
這么一看,華為似乎還是挺良心的,但以騰訊為首的應用開發商們可并不這樣認為。
騰訊不想再交“過路費”
在華為2024開發者大會開幕的前兩天,騰訊旗下手游《地下城與勇士:起源》發布公告,稱因合約到期,自6月20日起,DNF手游不再上架部分安卓平臺應用商店。
據了解騰訊已經向“硬核聯盟”中的華為、OPPO、vivo等成員以及小米發出通知,將在這幾家的應用商店中停止更新DNF手游。目前vivo應用商店已經搜索不到DNF手游。
“硬核聯盟”是什么?硬核聯盟實際上早在2014年便成立,當時小米憑借互聯網服務獲取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因而對應用開發商們可以有更高的議價權。
其他手機廠商沒想到還可以這樣玩,但自身又沒有小米那么大的影響力,于是由玩咖歡聚聯手國內一眾智能手機廠商組建了硬核聯盟。
那么這個硬核聯盟有多賺錢呢?據了解硬核聯盟規定了游戲開發商如果在其成員官方渠道上架游戲,那么就要被抽取50%的傭金。小米雖然不在硬核聯盟中,但應用商店抽取的傭金比例據說也是50%。
值得一提的是,硬核聯盟的首任主席是現任小米總裁盧偉冰,當時的他還在金立手機打拼。
50%多嗎?真的很多。以DNF手游為例,雖然這款跳票幾年,畫質復古的炒情懷手游在各大應用商店評分幾乎都創下了歷史新低。但根據報道,DNF手游上市首周便吸引吸金超過1.4億美元。而上線首月,DNF手游連續29天霸榜暢銷榜單,首月流水或高達50億人民幣。
只是在手機廠商們的應用商店上架應用,流水就要分走一半,游戲開發商們對此早已十分不滿。
2021年時,網易CEO丁磊在財報電話會上直言:“中國安卓分成市場是最貴的,高達50%,沒道理嘛”。“希望以后國內安卓市場在游戲分成上可以跟國際接軌,即使是海外也只有30%,這些安卓廠商沒理由分50%,這對產業生態是非常不利的”。
在DNF手游下架各大安卓分發渠道之后,心動公司CEO黃一孟也發文力挺DNF手游,稱國內安卓渠道確實惡心,上架不僅要被分掉一半收入,自己的官網包還會在安裝時被各種貍貓換太子,偷偷替換成需要分成的渠道包。
最近幾年,許多游戲開發商隨著影響力的擴大,也逐漸硬氣起來直接拒絕安卓分發渠道,比如米哈游的《原神》《崩壞:星穹鐵道》以及網易《全明星街球派對》等游戲。
從國外學點經驗
以騰訊、網易、米哈游為代表的游戲開發商,雖然對高達50%的過路費非常不滿,但也一直沒有通過任何法律途徑來與安卓手機廠商們交涉。
而在海外,游戲開發商與分發渠道在法律層面上的戰爭則早已開打。
2020年,游戲開發商Epic在《堡壘之夜》中放置隱藏代碼,可讓玩家繞過蘋果和谷歌直接給Epic付費,并且給到八折優惠以此來鼓勵玩家使用Epic支付體系,避免給蘋果、谷歌交過路費。
很快,蘋果與谷歌迅速下架《堡壘之夜》,Epic直接發起對蘋果與谷歌的訴訟,聲稱希望給行業創造更加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在Epic與蘋果、谷歌的對峙過程中,微軟與FaceBook也摻和了進來,這兩大巨頭也表明了態度要全力收集證據支持Epic。
為啥呢?因為微軟和FaceBook旗下的產品在蘋果和谷歌那的收入也要上交30%,如果Epic能夠勝訴,或將改變收取傭金的規則。
最終,Epic贏了谷歌,但輸給了蘋果。贏了谷歌,是因為《堡壘之夜》曾想和三星合作在三星應用商店首發,但有證據證明谷歌從中阻撓,最后《堡壘之夜》只能在谷歌應用商店獨家發布。
而輸了蘋果,是因為法官認為在沒有明顯競爭者來比較的情況下,法院不能判決蘋果30%的抽成不合理。
其實除了Epic,還有Spotify長久以來一直反對蘋果收取30%的傭金,并且認為蘋果利用App Store的優勢讓其無法與Apple Music進行公平競爭。
在今年1月,Spotify向歐盟投訴,歐盟委員會向蘋果發起反壟斷調查,即使蘋果在歐盟地區允許用戶側載軟件,并且將開發者傭金比例從30%大幅下調至17%,以此來安撫歐盟委員會,但蘋果最終還是吃到一張超過18億歐元的罰單。
目前蘋果針對各國的應用傭金收費標準不一樣,是否允許用戶側載(即從第三方商店或網站下載應用)、是否允許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政策也都不一樣。
而中國目前是所有國家中蘋果稅最高的,并且蘋果還不允許用戶側載應用,不允許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
至少從蘋果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之所以蘋果稅高低不一,主要還是取決于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給到蘋果的壓力不一樣,比如歐盟的高額罰款,就讓蘋果在歐洲地區大幅降低了傭金比例。
而看回國內,相較于蘋果、安卓的30%,國內安卓分發抽成50%確實有些高。那為什么騰訊不去上訴硬核聯盟呢?畢竟是南山必勝客,騰訊難道還怕這嗎?
沒有據理力爭在法庭上爭取自己的利益,我想可能是因為過高的傭金抽成,一定程度上也讓騰訊有理由向玩家收取更高的費用吧。
寫在最后:
我們普通人為什么要關心軟件開發商們與蘋果、谷歌、硬核聯盟的利益糾紛呢?和我們有關嗎?
當然有關,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多收取的50%或30%傭金,開發商們自然是要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而且無論是開發商強勢,又或者是軟件分發渠道過于霸道,對于消費者來說都不會是什么好事,最終都是由消費者來承擔這一切。
如果國內可以像歐盟一樣,有監管機構下場或者有相關的政策出臺,給行業的傭金制度定下一個準則,而不是雙方約定俗成,或許更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