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愚人节新闻 索尼A7M4付费升级自定义网格线功能

不久前,索尼為A7M4(Alpha 7 IV,ILCE-7M4)提供了一個付費升級功能,用戶“只要”支付149美元,即可在相機中導入自定義網格線,注意,這不是愚人節消息。
早在發布A7相機之時,索尼就引入了安裝APP功能,并提供多重曝光、星跡、延時拍攝、光軸、鏡頭補償、天空HDR、逐給拍攝等多個功能,不過大部分APP是收費項目。不難看出,這些APP大多屬于雞肋,手機上能輕松實現,更有甚者如鏡頭補償,是相機標配的功能,因此安裝APP功能沒有幾年就偃旗息鼓了。
A7M4自定義網格線功能最多允許用戶導入4條自定義網格線,網絡線不僅可以疊加在EVF、LCD上實現,也能通過HDMI輸出外部記錄儀上,甚至起到透明遮罩的作用,適合照相館、主題公園、學校、商場等場所使用,幫助攝影師快速、批量拍攝照片。
索尼A7M4是一款2021年發布的全畫幅無反相機,官方定價2499美元,在B&H等電商上價格已經下滑到2298美元左右。此次網格線升級跟安裝APP功能一樣,屬于把相機標配功能拿出來,不知多少人愿意為此買單。
相關文章
我們的舒適生活離不開家用電器的勤奮工作。幾乎每一天,家里的冰箱、洗衣機都要上工,到了夏天,空調更是幾乎連軸轉。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其實也有自己的“服役年限”,并非能永遠工作下去。
我們整理了一份家電“退役”指南,其中有一類一定要及時更換!
家里的燃氣用具
6年或8年必須更換
家用燃具有國家強制性的“判廢年限”。根據GB17905-2008《家用燃氣燃燒器具安全管理規則》,從產品出售當日起,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快速熱水器判廢年限是8 年;而使用人工煤氣的快速熱水器判廢年限是6年;燃氣灶具的判廢年限為8年。
超期服役的燃氣用具內部器件老化,極易造成燃氣泄漏,進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火災,甚至閃爆,后果嚴重,所以一定要及時更換。
有些家庭的燃氣用具可能用了十多年也還能繼續用,可燃氣用具一旦出現問題,產生的后果都是極為嚴重的,千萬不能抱著僥幸心理繼續使用。
另外,燃氣用具的“判廢年限”并不代表政府部門、制造商會上門拆除,所以大家一定要主動關注家用燃具的使用年限。當然,燃氣公司也會定期維護燃具并在到期時建議用戶更換。
其他家電
能“活”多久?
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法律強制規定家用電器的報廢年限,但行業專家們已經為我們制定了常見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建議,并要求生產者(制造商)在電器本體明顯位置或產品銘牌處進行明示。
同時,產品說明書中也應包含安全使用年限、計算時間說明、正常使用條件、超出安全使用年限后仍使用該產品可能導致的事故、安全使用年限終止計算等內容。
一般情況下,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應從電器的購買日期計起,并連續計算。
電器超期服役很可能帶來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另外,由于不當使用、頻繁使用,電器的安全年限也會相應減少,就像汽車報廢一樣,駕駛的里程越多,報廢得也就越快。
常見家用電器的建議安全使用年限如下,快來看看你家的電器該換新了嗎?
1、安全使用年限10年:電冰箱、微波爐、電風扇;
2、安全使用年限8-10年:電視機、空調;
3、安全使用年限8年:洗衣機、干衣機、燃氣灶、吸油煙機、凈水機、食具消毒柜、智能坐便器、儲水式電熱水器、吸塵器;
4、安全使用年限5年:電飯鍋、電壓力鍋。
家中又多又常見的插線板一般建議使用不超過5年,當其出現自身過熱、插孔松動、插孔發黑的情況,就應該進行更換了。
另外,日常使用時,不要在一個插線板上使用過多電器,這樣負荷過大易引發短路問題。如果使用頻率高或環境潮濕,插線板的使用壽命會更短。
另外,有些電器如果出現了以下情況,即使沒到安全使用年限,也建議大家適時更換。
1.突發情況:突然發出異常聲響、焦糊味、冒煙,甚至出現火花、漏電感。這些都是極其危險的信號,必須立刻停止使用。
2.電器工作效率降低:冰箱不制冷、空調不制熱/冷、電熱水器加熱時間延長、電飯煲煮飯夾生等……當它們的“工作效率”大不如前時,很可能是部件老化導致能效降低,耗電量或燃氣量明顯增加,讓你不知不覺多花錢。
還有一個小妙招,可以記錄家中的日常電費、水費使用情況,如果哪個月價格有異常,那就可以逐個摸底搜查了。
在新電器入戶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其安全使用要求。還可以給家里的電器都做上介紹牌,寫上哪天開始用的,哪天是“退休”的日子,有什么注意事項,這樣會更一目了然!
設備更新
應如何選購?
即使電器沒有到不能用的狀態,適時更新也可以節約電費水費和其他隱形消費,還可以提升生活舒適度。在選購新設備時,可以看看具體的能耗等級,傾向選購1~2級低能耗設備。像冰箱這樣24小時運行的電器,建議優先選用1級能耗的,日常使用中會更節約電費。其他設備可以根據預算結合使用時間來挑選,使用頻率較高的設備盡量不選擇高耗能產品。
最后,無論是新裝還是更換,都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質量可靠的產品,選擇有3C認證的產品就是一個好辦法。
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去看看你家的電器、水暖設施都用了多久,是否帶有3C認證標識吧。畢竟,沒有什么比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更重要了!
作者丨奇奇 科普作者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編輯:張子怡】
- 一個月前,就有消息傳出,高合汽車資不抵債,面臨倒閉風險。然而當時,高合汽車率先出面辟謠,表示上述消息子虛烏有,公司一切業務都在正常運行。可是,就在春節前兩天,高合撐不住的消息還是傳出來了。有內部消息稱2025-08-02
- 根據企查查App顯示,今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聯合注冊了“糖尿病風險檢測方法、電子設備及系統”專利,申請號為“CN117503133A”,它能在無創的方式下進一步提高糖尿病風險2025-08-02
- 2月4日消息,此前,比亞迪透露了旗下純電動小型SUV新車——元UP的外飾官圖,現在,官方進一步透露了新車的內飾官圖。據悉,新車基于e平臺3.0打造,提供兩種續航配置,新車將于3月份正式上市。根據此次公2025-08-02
中新網杭州7月3日電(曹丹)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科技創新的原始策源地。在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加速變革的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朝著多元化、復合型方向轉變。
作為培養、孵化創新企業和科技創業者的“搖籃”,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下稱浙大管院)院長謝小云認為,未來人才應具備跨學科知識結構與綜合能力,“我們推行‘學科交叉BEST戰略’,打破學科壁壘,融合不同領域知識,以應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挑戰”。
時代所需 學科交叉回應發展需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這一要求直指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讓學科建設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跨越學科、學院邊界,培養兼具科學家與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是商學教育的必由之路。”謝小云介紹,近年來,學院一直在探索管理學科與工程、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以解決產業發展難題,為現代化產業體系輸送人才。
事實上,浙大管院在“學科交叉”探索商學教育新路徑上從未止步:建立“數智創新與管理”交叉學科,開設“求是科創星辰”研究生跨學科微輔修項目,與兄弟院系攜手開設商務大數據分析雙學士學位項目、醫療健康產業MBA項目、數智創新與管理工程博士項目,與來自集成電路、能源、醫學等領域的教師聯合開設“學科交叉創新產業課程”等。
2024年3月,浙大管院發布“學科交叉BEST戰略”。(浙大管院供圖)
2024年3月,浙大管院正式推出“學科交叉BEST戰略”。BEST分別代表商業(Business)、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和技術(Technology)。該戰略依托浙江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為基本原則,通過九大學科交叉戰略性行動,開展了一系列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開創性舉措,為高水平服務國家、區域和產業需求提供“浙大方案”。
實踐探索 BEST融合驅動創新
謝小云表示,學科交叉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能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
四年前,浙大管院推出“求是科創星辰班”,每年從全校理工農醫研究生中招收30人,與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同堂上課。學科交叉戰略下的人才培養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提供涵蓋商業管理、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等領域的跨學科教育方案,培養學生在戰略性產業與未來產業中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謝小云看來,管理學科與理工農醫學科的融合既是優勢互補,也是商學教育“向實”發展的需要,“如果管理學院的學生不了解行業、產業的科技創新發展趨勢,那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時面臨挑戰”。
2023年,求是科創星辰班的課堂現場。(浙大管院供圖)
2024年6月,浙大管院升級課程設計,聯合理工農醫教師開發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學科交叉創新產業課程”。首批5門課程一經上線即被“一搶而空”。
在科研領域,該院打破學科邊界,圍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推行“學科平臺融通計劃”“學科交叉預研專項”。例如,浙大管院教授周欣悅與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谷保靜共同在《Nature》正刊發表ESI高被引文章,揭示了人機混合協作如何緩解農業老齡化的困境。
為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2024年,浙大管院落實“求是星辰青年學者計劃”“求是星辰集賢計劃”等行動,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為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成果初顯 學科交叉賦能產業創新
“我們這款機器人叫‘山主機器人’,我們希望它可以做鄉村振興的愚公,做山的主人。”浙大管院2023級工商管理碩士學生王愷之介紹,他與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博士生馮槐區在“求是科創星辰班”結識,共同研發“山主機器人”——一款提升雜交水稻制種效率的智能機器人,該項目已獲多項大獎并收獲種子輪投資。
日前,團隊成員正在測試“山主機器人”。(浙大管院供圖)
這樣的跨學科創新在浙大管院并不鮮見。為了更好地實現技術產業化,2022年4月,該院成立“商學+”孵化加速平臺,成為創新想法落地的催化劑。
浙大管院2022級學生張力元的創業項目借助平臺獲得首輪融資,其不僅開發了基于AIGC的核工業“數字工程師”項目,更在“AI+醫療”領域有了新拓展。
在突破學科和學院邊界的同時,浙大管院還不斷跨越大學邊界,與多家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商學教育生態。
“‘到企業一線去’、扎根實踐一直是我們學院的傳統。”謝小云希望,更多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錘煉核心能力,在全球經貿往來與商業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貢獻“浙大智慧”。(完)
【編輯:惠小東】- “懂大眾的都買了斯柯達!”自從斯柯達品牌被大眾收購,大眾真的像對待親兒子一樣對待它。最新的技術,最好的設計師都一股腦兒往上堆,關鍵斯柯達的售價還比同配置的大眾便宜10%甚至更多。無奈,斯柯達就像扶不起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