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小米14官宣10月26日发布,首发骁龙8 Gen 3没跑了

伴隨著上周小米14系列的預熱以及時間的推進,今天早上9點,小米官方正式宣布小米14系列將會在10月26日晚7點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此前已經宣布將會在10月25日-26日召開2023驍龍峰會,而小米14系列選擇在10月26日發布,無疑已經確認了,小米14系列將會首發驍龍8 Gen 3處理器。
在我印象中,高通從發布新款旗艦8系處理器,到搭載新處理器的手機發布,中間僅隔不到一天時間,好像還是第一次,也再度說明了小米與高通關系之好。由此也可以看出小米迫切想要推出新機的心情,畢竟前段時間國內高端手機市場被華為Mate60系列、蘋果iPhone 15系列統治,其它手機廠商也迫切需要新機的推出用來搶占高端手機市場。
結合官方預熱以及網友爆料消息,小米14系列這次不僅會首發搭載驍龍8 Gen 3處理器,而且還會率先搭載小米全新操作系統澎湃OS(基于Android以及自研的Vela系統融合,打造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同時還將首次采用徠卡Summilux鏡頭以及全新高動態影像傳感器,可以看出在性能、影像、系統等方面,小米14系列都將迎來比較大的升級。
相關文章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國家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會商,研判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和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強降雨發展趨勢,細化部署重點地區強降雨防范應對工作。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國家防總7月3日針對遼寧、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會商指出,預測7月3日至6日,遼寧、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等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四川、云南等部分地區降雨與前期重疊,致災風險較高。
會商強調,要突出山洪和地質災害、中小水庫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城鄉內澇等薄弱環節的防范應對,嚴格落實預警響應聯動和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落實巡查搶護措施。要按照“四個一律”要求提前堅決果斷轉移受威脅人員,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特別要強化野外施工作業人員、游客等流動和外來人員的安全管理和預警提示,切實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編輯:張燕玲】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夏賓)“我們認為,未來中國跨境進口電商市場還有更多機遇。”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海外購中國及亞馬遜新加坡電商負責人李巖川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網等媒體采訪時說,當前,中國消費者已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全球信息,這也包括如何選擇他們日常使用的進口商品,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關注度和期待在持續提升。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海外購中國及亞馬遜新加坡電商負責人李巖川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受訪者本人供圖)
近日,亞馬遜海外購在京召開其“海折節”媒體溝通會,李巖川在參會時作如上表述。他認為,有三方面因素支撐中國跨境進口電商的市場機遇。首先是政策層面的積極推動。從國家層面來說,跨境進口商品不僅享有稅率優惠等政策紅利,也受益于清關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優化。“這一系列有利條件,為跨境電商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土壤。”
其次是從技術角度看,AI快速發展正顯著提升各環節效率。李巖川提到,AI技術如今已廣泛應用于技術創意、代碼編寫、內容審核、社交媒體素材制作等多個領域,有效剝離了大量重復性工作,讓員工可以聚焦于更具創造力和價值的任務。
在他看來,AI為所有企業帶來了效率變革的機會,關鍵在于誰能率先落地、精準運用。像進口跨境電商這樣趨勢變化快、節奏更加動態的行業,更加需要AI賦能帶來的變革。
第三個維度是物流。李巖川指出,目前全球物流系統和國際航班都在從之前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逐步恢復,尚未完全回到疫情前峰值水平。“我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種結構性機會。隨著跨境電商業務體量持續增長,未來或將有更多企業采用商用航班進行貨運,從而帶動整個跨境物流鏈條的效率提升。”
談及未來亞馬遜海外購的本土化舉措,李巖川透露,“一直在積極投入直播”。目前,亞馬遜海外購微信小程序上已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直播體系,也在關注其他主流社交媒體平臺所蘊含的增長潛力。一方面,一些傳統電商平臺正加速向內容電商轉型;另一方面,一些內容平臺則在加快電商能力的布局。“這種‘雙向融合’趨勢,為直播帶貨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李巖川稱,在中國,直播作為銷售轉化工具的效率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與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相比,中國直播的轉化率顯著更高,已成為電商鏈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相信,直播電商作為一種高效的消費模式,未來也有望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普及。”(完)
【編輯:惠小東】中新網杭州7月2日電(林波)7月2日,在浙江嘉興博物館,宋孝宗的手詔墨痕猶濕、文徵明的山水氤氳未散……觀眾屏息凝神,細看這些“出差”文物。
近日,“天籟回響——項元汴誕辰500周年書畫特展”在該館開展。該展覽匯聚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中國16家收藏單位的“頂流”展品。
據嘉興博物館館長吳海紅介紹,四川博物院珍藏的《宋孝宗趙昚手詔卷》是本次展覽的其中一件“頂流”展品,“宋孝宗趙昚是嘉興人,嘉興‘龍興之地’的稱譽正源于他。而項元汴也是嘉興人,嘉興人收藏嘉興出生的皇帝手詔非常有意思和有故事性”。
近日,在嘉興展出的《宋孝宗趙昚手詔卷》。 (嘉興博物館供圖)
“感受到了展覽的真誠,非常有意思解讀歷史的小切口,讓我們在家門口得以了解‘嘉興籍皇帝’與‘嘉興籍收藏家’的故事。”當地“00后”大學生陳茜對著《宋孝宗趙昚手詔卷》說。
據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劉舜堯表示,宋孝宗趙昚是歷史上唯一在嘉興出生的皇帝,而《宋孝宗趙昚手詔卷》是項元汴的重要收藏之一,其卷首和卷尾都有項元汴的收藏印,藏品在項元汴誕辰500周年之際回到嘉興展出很有意義。
暑期是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觀眾到博物館參觀和學習的高峰期與集中期。中國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于近日發布通知,各地博物館要主動策劃推出一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具有教育意義的精品展覽和活動,豐富公眾暑期文化生活。
文物“出差”不是簡單的空間轉移,而是讓歷史在特定語境中“活”過來。以浙江省博物館為例,其館藏“明星文物”豬紋陶缽眼下正在長沙展出,館藏的黃賓虹畫作即將“南下”深圳,開啟文化對話。
與此同時,作者注意到,文物“出差”熱背后,是公眾從“打卡拍照”到“深度讀史”的需求升級。
近日,溫州博物館展出的北宋甌窯青釉蕨草紋瓷執壺。 林波 攝
在溫州博物館,一件北宋甌窯青釉蕨草紋瓷執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是目前甌窯中唯一一件國寶級文物。
該器物腹部繪褐彩蕨草紋,器型瘦長清秀,頗具古波斯金銀器的造型特征。這也曾讓不少人一度猜測其并非出自甌窯。
據溫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青瓷、漆器、絲綢和印刷品在海外貿易中占有較大比例,這件執壺的主人可能是來自中亞等國的商人,商人通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來到當時的溫州定制了這款執壺,但最終卻沒能帶走它,將其留在了溫州。
“沒想到這么早就有外貿定制款了,老祖宗的生意早就做到了海外。”在了解這件執壺燒造的歷史背景后,觀展游客楊建林如是說。
這種理解,正是文物回歸歷史語境的生動注腳。
業內專家指出,文物的價值,不僅在于讓觀眾看到稀世珍寶,更在于讓文物回歸其原有的歷史語境,揭示文明交流的隱秘線索,“文物‘出差’的終點不是觀看,而是理解;不是展示差異,而是尋找共鳴”。(完)
【編輯:張子怡】中新網香港7月2日電 (記者 戴小橦)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2日舉辦記者會介紹,“第31屆香港國際教育及職業展”將在7月5日至6日在香港舉行,展會云集超過20個國家及地區逾1000所大專院校、教育機構和升學顧問。
7月2日,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舉辦記者會介紹,“第31屆香港國際教育及職業展”將于7月5日至6日在香港舉辦。(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供圖)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展會設“海外及內地升學區”“本地升學區”“職業廣場”三大展區,提供文憑以及短期進修課程等資訊,入場人士可根據自身的教育程度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升學及進修路向。本屆更邀得來自法國、德國、葡萄牙、白俄羅斯、奧地利、南非共6個駐港領事機構參展,為學生帶來更多元化的留學選擇。在“職業廣場”,超過50家企業和機構將提供逾2000個職位空缺。此外,展會設有免費履歷照拍攝、履歷咨詢及職業生涯導航工作坊,幫助入場人士裝備自己。
廠商會常務副會長兼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副主席馬介欽表示,人工智能(AI)的崛起正在重塑職場生態,年輕人必須擁抱科技變革、持續進修,方能維持競爭力。今屆展會加入AI相關元素,包括新增免費AI模擬面試體驗,讓市民全面了解和提升其求職或大學面試的表現。此外,展會設有專題講座,請來專家學者分享AI對各行業的影響,以及如何應用AI提高學習效能等。(完)
【編輯:付子豪】中新網7月1日電 燙傷后用白糖急救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不僅無效,反而可能導致皮膚感染。白糖顆粒較粗糙,容易刺激或刮傷燙傷后脆弱的皮膚。此外,白糖溶于水,直接涂抹在傷口上可能導致創面高滲脫水,從而引發感染。(來源:@科學辟謠 中國新聞網微博)
【編輯:劉歡】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中國海警”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中國海警1306艦艇編隊在我釣魚島領海內巡航。這是中國海警依法開展的維權巡航活動。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