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相關文章
中新網廣州7月4日電(記者 許青青)據廣州海關消息,今年上半年廣州海關共檢疫監管出口荔枝2818.6噸,同比增長17.6%。
據了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生產國,廣東的荔枝栽培面積、產量與產值均居全國第一。
廣東荔枝種植區域從粵西的湛江、茂名,到粵東的惠州、汕頭等地,不同產區的荔枝從5月中旬開始,次第成熟,接茬上市,可持續到7月中旬。今年,廣東荔枝栽培面積約420萬畝,比去年增產三成左右。其中,廣州從化是晚熟優質荔枝的重要產區,種植面積近30萬畝。
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關員在荔枝果園開展日常監管。廣州海關供圖
廣州市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主要種植從化本地的荔枝品種井崗紅糯,該公司生產負責人韋某表示,當前正值荔枝采摘季,為進一步提升采摘效率,該公司結合采收需求研發數據模型,運用機器人采摘荔枝,單個機器人在數據模型指引下,每分鐘可采摘荔枝60顆,每日可采摘荔枝近千斤。
荔枝不耐貯藏,從果園采摘下來的荔枝,需要在2個小時內運到當地加工廠,經過剪枝、泡冰水、打包裝箱等環節,迅速裝車運往機場或碼頭,隨即發往國外市場。基本上是上午采摘,下午打包出貨銷往國外市場。
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屬地外勤科科長姜新介紹,海關通過檢驗檢疫證書“云簽發”模式實現“企業自主申報、海關在線審核、信息自動提取”,同時對出口荔枝實行“優先審單—優先查檢—優先出證”,全流程壓縮監管作業時長,助力廣東荔枝“搶鮮”出海。(完)
【編輯:張令旗】- 8月27日消息,此前有傳聞稱比亞迪將和華為開展合作,在方程豹豹8上采用華為的智駕方案,現在雙方正式官宣了這一合作。今天,比亞迪和華為正式官宣了這一消息,比亞迪方程豹將和華為乾崑智駕開啟合作,稍后,方程2025-08-02
- 在今天早上,騰龍Tamron宣布推出了尼康Z卡口版本的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型號 A067),它將于9月19日正式上市,海外定價為1299美元,國內定價未知。2025-08-02
1代剛發布沒多久,2代就來了?小米MIX Flip 2小折疊曝光
前不久,眼看小折疊手機市場蛋糕很香的小米,也迎來了其首款小折疊手機小米MIX Flip,其超大的4.01英寸外屏尺寸以及類3.5英寸小手機無障礙的外屏操作也是吸引了不少的關注。而剛剛發布才1個月多一點2025-08-02用戶規模超6.6億,市場規模達505億元人民幣,海外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逾4.7億次……近年來,中國微短劇產業發展突飛猛進,以“小”體量撬動文旅、電商、公益等領域的“大”價值,也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一葉“輕舟”。不過,微短劇制播環節仍存在不少問題。為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統一戰線成員積極建言獻策。
選手越多 賽道越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關于促進我國微短劇提質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總結了當下微短劇在產業模式、行業競爭、內容質量、國際傳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健全管理的長效機制”“鼓勵創新商業模式”“鼓勵文化出海平臺建設”等建議。近日,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侯小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此進行詳細解讀。
侯小強曾是知名網文平臺負責人,后踏入微短劇領域,創辦制作公司。面對微短劇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相信“市場的力量”,也強調“管理的智慧”。
比如提案提到“競爭”。內容同質化嚴重,頭部企業與中小團隊資源分配不均,這是競爭帶來的暗面。如何解決?還是要靠競爭。
“要相信市場的力量。”侯小強認為,市場自有“凈化”功能,微短劇賽道需要更多“選手”入場,因為“品牌越多,市場能發揮的力量就越大,凈化功能就越強”。
微短劇拍攝周期短、成本低、變現快,早期吸引大量中小企業加入。如今,這一賽道不僅集齊頭部視頻網站,淘寶、美團、小紅書等互聯網“大咖”及央視與多家衛視也紛紛入場。
業態日益豐富,令微短劇整體質感的提升肉眼可見。“大屏”與“小屏”碰撞,不僅觀眾獲益,創作者也嘗到了甜頭——習慣拍攝長劇的影視人,開始探索更具“網感”的敘事方式;一些原本聲名不顯的微短劇創作者,憑借亮眼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轉戰“大屏”。
“長劇與短劇的從業者需要意識到,二者并非競爭對手,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微短劇觀眾變多,高品質長劇也不會失去市場。”侯小強說,“微短劇的出現,豐富了文化產業生態,從業者應齊心協力把‘蛋糕’做大。”
優化機制 科學監管
市場不是萬能的,微短劇行業需要科學的監管機制。侯小強認為,這個監管機制需要為業界各方找到平衡點,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案中提到的監管分別指向制作方、平臺方及整個行業。鼓勵創作,要堅決“拉黑”盜版和抄襲者,保護原創權益;維護平臺,需防止流量壟斷,保障市場平衡發展。此外,建立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培養行業人才,支持技術及商業模式創新……種種舉措都旨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我個人還有一個小建議”,侯小強說,“監管機構的專家團隊可以更加多元化,注入年輕力量,因為年輕人有更新的視野。微短劇這個年輕產業遇到的問題,年輕人也許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法,甚至有些問題在年輕人看來也許都不是問題”。
“門檻”降低 敘事創新
微短劇從業者多為年輕人。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2025微短劇從業者生態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的微短劇從業者年齡在30歲以內,“00后”占比近半。調查還顯示,這個行業為不同學歷背景的人才提供了進入機會。
“微短劇和網文一樣,進入門檻低。創作者不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只要擁有足夠的創造力,就可以入場。對于文化產品生產來說,這種模式極大地節約了成本,解放了生產力。”侯小強說道。他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幾天,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對微短劇的“十二個思考”。其中一條寫道,微短劇正在“復刻網文進化史”。
“網文有一個共同的敘事模式——‘且聽下回分解’。如果內容不夠精彩,下一章就無人訂閱。所以每部連載的網文都帶著‘鉤子’,吸引讀者‘追更’。也因此,網文創作者都有強烈的市場化思維。”曾深耕網文市場的侯小強分析道,“微短劇的生產也是同樣的邏輯。”
他并不諱言,“市場化思維”的另一面是追逐“爆款”,扎堆跟風。但是,泥沙俱下時,自我凈化也開始了。“市場化思維會推動創作者不斷創新,趕在觀眾審美疲勞之前拿出新東西。”
文化“破壁” 出海共鳴
對“下回分解”的好奇,對“推陳出新”的追逐,并非中國觀眾獨有的觀劇偏好。侯小強觀察到,“現在海外熱門的微短劇,很多都是‘外國臉’加‘中國梗’”。
包括暨南大學《對外傳播藍皮書:中國數字文化出海發展報告(2024~2025)》在內的多份報告顯示,中國微短劇出海市場呈爆發式增長。如今,中國微短劇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與網絡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助力微短劇出海,民進中央的提案也提出相關建議,如“鼓勵國內創作者直接生產具有跨文化傳播潛力的內容,減少文化‘中介’,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等。
“人類悲歡是相通的。”侯小強認為微短劇的優勢在于其敘事模式已經消解了大部分文化壁壘。對于出海前景,他充滿信心:“想想中國有多少充滿創造力的人。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上積極的政策引導,這些創作者和企業可以放開手腳,去參與全球文化產業分工,用自己的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 【編輯:王琴】
三款甜品級酷睿Ultra處理器曝光:面向主流市場,明年將亮相
英特爾將于今年10月發布全新一代的酷睿Ultra 200系列處理器,首發的將會是三個系列的處理器,包括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Ultra 7 265K以及酷睿Ultra 5 245K處理器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