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年外國汽車品牌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要找本土汽車品牌進行合資,而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是有合同約定期限的。
就在昨天,大眾宣布,將延長與上汽集團的合資協議,并將這一期限延長至2040年。
1984年10月,經過多次接觸協商,中德雙方在北京簽署正式合資合同。上汽大眾也成為中國最早的轎車生產合資企業。而到了2020年,雙方提前8年,第一次提出續約,當時的續約合資期限延長至2030年。
兩次續約對比,第一次延長20年,而第二次則延長了10年。
別小看這10年的差異,內部暗流涌動,另有乾坤。
2002年,正值中國汽車產業騰飛前夜,大眾又擁有全球一流的汽車制造、研發、銷售能力,因此,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
而到了2024年,情況完全不同。根據財報顯示,上汽集團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196.46億元,同比下降17.39%;凈利潤69.07億元,同比下滑39.45%。其中,第三季度上汽營業收入1425.60億元,同比下滑25.58%;凈利潤僅2.80億元,同比下降93.53%。
上汽業績的下滑,與合資車的銷量疲軟有很大關系。大眾、通用這兩個原本的利潤奶牛,都已無法繼續提供養分。因此大眾對中國方面有所擔心,也實屬正常。
不過,此次雙方提前6年續約,實際上是在對外釋放信號:對于上汽大眾的未來,大家都很有信心。
不僅如此,上汽大眾也在產品方面進一步推進。從品牌規劃來看,到2026年,將推出3款插電式混動車型,2款增程式車型以及2款純電動車型。而到2030年,將有18款新車推向市場,其中15款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8款為純電動車型。
因此,大眾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沒變,也會繼續在這一市場投入技術,與中國團隊一起打造充滿“德味兒”的新能源車型。
頂: 3733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