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僧王冀佛教智慧为柬中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

相關文章
中新網香港7月2日電 (記者 戴小橦)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2日舉辦記者會介紹,“第31屆香港國際教育及職業展”將在7月5日至6日在香港舉行,展會云集超過20個國家及地區逾1000所大專院校、教育機構和升學顧問。
7月2日,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舉辦記者會介紹,“第31屆香港國際教育及職業展”將于7月5日至6日在香港舉辦。(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供圖)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展會設“海外及內地升學區”“本地升學區”“職業廣場”三大展區,提供文憑以及短期進修課程等資訊,入場人士可根據自身的教育程度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升學及進修路向。本屆更邀得來自法國、德國、葡萄牙、白俄羅斯、奧地利、南非共6個駐港領事機構參展,為學生帶來更多元化的留學選擇。在“職業廣場”,超過50家企業和機構將提供逾2000個職位空缺。此外,展會設有免費履歷照拍攝、履歷咨詢及職業生涯導航工作坊,幫助入場人士裝備自己。
廠商會常務副會長兼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副主席馬介欽表示,人工智能(AI)的崛起正在重塑職場生態,年輕人必須擁抱科技變革、持續進修,方能維持競爭力。今屆展會加入AI相關元素,包括新增免費AI模擬面試體驗,讓市民全面了解和提升其求職或大學面試的表現。此外,展會設有專題講座,請來專家學者分享AI對各行業的影響,以及如何應用AI提高學習效能等。(完)
【編輯:付子豪】中國天氣網訊 目前,副熱帶高壓正主導我國雨熱格局,未來三天(7月2日至4日),四川盆地至華北、東北降雨頻繁,其中今天,京津冀為降雨核心區域,明天強降雨將向東北地區轉移。而黃淮至華南大片區域在副熱帶高壓的掌控下,高溫天氣持續發展增強,且濕度較大,悶熱的桑拿天將貫穿南北。
華北東北將先后遭遇強降雨 四川盆地等地降雨再度增強
昨天,強降雨主要出現在華北東部、黃淮北部、東北、西南、華南等地。監測顯示,云南中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湖北中部、河南西部、山東中部和北部、遼東半島及廣西西部、廣東南部、海南島東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
隨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未來三天,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依然降雨頻繁,其中今天,京津冀為降雨核心區域,明天強降雨將向東北地區轉移。此外,受高原槽影響,配合副熱帶高壓外側的水汽輸送,四川盆地西部、川西高原、甘肅南部、陜西西南部也多降雨天氣。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和東北部、北京大部、天津、山東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甘肅東南部、陜西西南部、云南西南部、廣西南部沿海、海南島西南部、黑龍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東北部、天津中東部、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明天,東北地區中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華北東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廣西南部沿海、海南島、西藏中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吉林南部、遼寧中東部、青海東部、甘肅東部、四川盆地西北部、海南島西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后天,內蒙古河套地區、黑龍江西北部、青海東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北部、四川大部、云南西部、海南島西部、西藏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西部、川西高原東北部、陜西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氣象部門提醒,眼下北方地區進入多雨期,未來10天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主要有3次降雨過程,局地雨勢猛烈,并伴有強對流天氣,建議公眾謹慎前往山區、河道等隱患區域活動,注意防范各類次生災害。
中東部高溫耐力持久強度較強 多地將體驗“蒸桑拿”
未來一周,高溫天氣將以江南為中心,大范圍向外擴展,黃淮至江南、華南不僅高溫耐力持久,強度也較強,局地最高氣溫將超過40℃。大城市中,合肥、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長沙、福州高溫天天見,杭州還可能連續4天最高氣溫達40℃或以上,酷熱難耐。
由于夏季風北上,空氣濕度大,不僅白天氣溫高,夜晚也不涼快。尤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少地方最低氣溫將達30℃左右,南昌、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都可能經歷同期少見的熱,公眾需持續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中國天氣網)
【編輯:張子怡】中新網太原7月1日電 (任麗娜)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2025年暑運于7月1日啟動至8月31日結束,為期62天。國鐵太原局預計發送旅客1705萬人次,日均27.5萬人次,同比增長6%。期間,國鐵太原局計劃增開旅客列車67列,最大限度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太原鐵路暑運增開客列67列。國鐵太原局供圖
根據預測,今年暑運客流以旅游、探親、研學等為主,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客流將持續處于高位運行,整體呈現兩頭低、中間高,周末客流大于周中客流的特點。客流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沈陽、上海、廣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鄭州等中心城市和蘇州、青島、秦皇島等旅游目的地以及省內太原、大同、運城、長治、晉城等地。
暑運期間,國鐵太原局各高鐵線路按照高峰圖運輸模式加大運力投放,增開動車組臨時旅客列車48列,首次開行太原南往返深圳北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北京豐臺往返成都東、貴陽北的動臥列車經太原站運行,增開太原南往返青島北夜間動車組列車。
暑運期間,增開普速臨時旅客列車19列,其中首次開行太原往返西寧旅客列車,為旅客暑期暢游西北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另外,開行太原往返平遙、侯馬,大同往返介休、永濟,臨汾往返靈丘等方向旅客列車,方便旅客周邊游省內游。暑運期間,國鐵太原局及時做好客流分析,深入調研市場熱門和新興出行需求,準確把握客流特點,提前研判客流趨勢變化,“一日一圖”優化調整列車開行方案,合理安排運能運力。
另外,針對暑運中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等情況,國鐵太原局完善應急預案,遇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時,將采取降速、停車檢查等措施,確保旅客出行安全。
鐵路部門提醒,暑運期間增開列車詳情請以車站公告和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網站公布為準,旅客可通過以上方式查詢旅客列車動態信息,以便合理安排行程。(完)
【編輯:惠小東】一粒藥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有多遠 十六條新措施助力創新藥加速跑
一粒藥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有多遠
十六條新措施助力創新藥加速跑(政策解讀)
創新藥,關乎群眾健康,也體現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如今,創新藥將有望更快速地從實驗室來到病床前。
6月30日,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創新藥發展帶來政策“及時雨”,16條措施將為創新藥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目前,創新藥研發上市情況如何?如何讓創新藥加速進醫院,讓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7月1日,國家醫保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進行了解讀。
如何鼓勵藥企“真創新”?
用醫保數據為創新藥研發“導航”,將組織實施創新藥物研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近年來,我國創新藥熱潮涌現。2024年1類創新藥獲批數量達48種,是2018年的5倍多。從治療組織細胞腫瘤的蘆沃美替尼片,到國產減重藥瑪仕度肽注射液……僅今年上半年,1類創新藥獲批數量就已接近40種。
“井噴效應明顯。”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藥創新發展,2024年作出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的重要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
一些領域創新藥存在同質化、臨床價值不夠突出等問題。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王國棟說,為更好引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避免陷入內卷式競爭,醫保部門進一步提出支持“真創新”、支持差異化創新。
措施亮出妙招:用醫保數據為創新藥研發“導航”。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進行疾病譜、臨床用藥需求等數據歸集和分析,探索為創新藥研發提供醫保數據服務。
此外,聚焦重大傳染病、兒童用藥、罕見病等重點領域,措施明確將組織實施創新藥物研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讓創新藥研發有的放矢。
如何讓更多患者用得起?
提高多元支付能力,鼓勵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將創新藥納入保障范圍
創新藥發揮價值,關鍵在于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措施特別提出,提高創新藥多元支付能力,鼓勵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將創新藥納入保障范圍,推動企業和個人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支持困難群眾使用創新藥。
2018年以來,共有149種創新藥(主要是1類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占新增藥品數量的17%;截至今年5月底,協議期內談判藥醫保基金支出已達4100億元,帶動藥品銷售金額超6000億元……強勁的支付支撐,既為百姓看病用藥提供有力保障,又為創新藥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強心劑”。
措施明確,醫保準入方面,綜合考慮醫保基金承受能力、臨床需求、患者獲益、市場競爭、研發投入等因素,由醫保部門與創新藥企業談判形成同中國國情和市場地位相匹配、符合藥品臨床價值的醫保支付標準。
近年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也快速增長,2024年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9773億元,同比增長8.2%,基本接近居民醫保總體籌資水平。但與居民醫保超過95%的資金使用率相比,商業健康保險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率上仍有開發空間。這也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創新藥提供了新方案。
措施明確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我們將以建立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為切入點,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在保障能力上與基本醫保進一步銜接和協同,做好保障合力。”黃心宇表示,在保障范圍協同方面,探索支持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錯位發展;在結算協同方面,探索推動基本醫保和商業健康保險同步結算,通過共享數據,實現購買相應商業保險的患者在醫療機構端同步結算,讓信息多走路、患者少跑腿。
如何讓老百姓用得上?
推動創新藥加快進入定點醫藥機構,鼓勵及時召開藥事會對藥品配備進行完善
打通創新藥從上市到進院的“最后一公里”,事關患者的用藥可及性。措施要求,推動創新藥加快進入定點醫藥機構。
“我們鼓勵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及時召開藥事會,根據臨床需求和患者需要,對藥品配備進行完善。”王國棟說,醫療機構不得以用藥目錄數量、藥占比等為由影響創新藥配備使用,醫保目錄內談判藥品和商業保險創新藥目錄內藥品可不受“一品兩規”限制。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醫保支付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病種分值付費)改革。王國棟說:“對合理使用醫保目錄內創新藥的病例,不適合按病種標準支付的,支持醫療機構自主申報特例單議。”
據介紹,在服務國內的同時,中國創新藥也在不斷走出去。2024年,中國藥企完成海外授權交易超90筆,總金額超500億美元。
措施提出,促進創新藥全球市場發展。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司長王小寧表示,醫保部門將搭建平臺,助力創新藥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同時提供價格支持,助力創新藥出海。
(綜合本報記者孫秀艷和新華社記者徐鵬航、彭韻佳報道)
《人民日報》(2025年07月02日 第 02 版) 【編輯:劉陽禾】
考個“包拿證”的“高考志愿規劃師”靠譜嗎?
律師表示,某些機構欺騙、誤導消費者涉嫌違反廣告法,其冒用官方名義發證行為亟待懲治
閱讀提示
當前,高考志愿規劃行業持續火爆,一些教培機構宣稱高考志愿規劃師培訓“零門檻”“速成”“包拿證”,實際上涉嫌虛假、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專家表示,要規制此類考證亂象,引導高報市場回歸理性。
隨著高考成績公布,志愿填報成為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為獲取更多信息,不少家庭選擇求助于“高考志愿規劃師”(下稱“高報師”)。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為10.9億元。
一邊是高考志愿規劃行業持續火爆,另一邊則是培訓考證市場存在亂象。《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教培機構的宣傳中,該行業沒有學歷和專業限制,只需花錢便可短時間內快速拿證,證書一到手還會幫忙推薦客戶,“市場缺口極大”“日入過萬元不是夢”……
在交費參加培訓之后,很多學員發現,手中的所謂“國字頭”證書并非“權威”,商家承諾的“介紹接單”也成了空頭支票。
收費標準、發證機構各不相同
“官網備案”“全國通用”“終身有效”……順著一條廣告,記者聯系到一家江蘇的“高報師”教培機構。客服表示,“證書由教育部中央電教館頒發,是該領域最權威的”。
該機構推出的課程售價為880元,包含報名、培訓、題庫以及考試發證的費用。在記者咨詢過程中,客服反復催促記者報名,說:“半個月后開考,再不報來不及了,已經有幾百人交費了。”
在社交平臺上,記者還聯系到另一家同樣聲稱是“中央電教館”發證的教培機構。對方發來的證書內頁顯示,該證書為“職業技能培訓證書”,等級為高考志愿填報指導(高級),與上一家機構的證書內容、印刷樣式如出一轍,但培訓費用和考試時間卻不相同。
這家教培機構位于河南,客服彭老師告訴記者,“整套費用為2200元,6·18活動月特惠價1600元。”關于考試時間,對方表示“兩個月一批,最快8月初線上考試,考后兩個月下證”。記者擔心“考不過”,彭老師稱,“免費補考,直到過為止”。
記者發現,發放“高報師”證書的機構可謂五花八門,既有“中字頭”“國字頭”單位,也有行業協會、學會,還有無法檢索到相關信息的單位,讓人難以辨別。
同時,一些機構為夸大證書含金量,故意模糊其性質。江西某機構聲稱,他們的“高報師”證書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頒發,是該領域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很高,交5980元學費就可以先制作證書水晶牌”。
據記者了解,“高報師”并未被列入人社部公布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不存在所謂的“職業資格證書”。此外,記者注意到,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于今年6月發布聲明稱,該中心未開設過“高考志愿規劃師”培訓課程,從未頒發“高考志愿規劃師證書”。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2023年7月也曾發布聲明,宣稱并未開展“高考志愿規劃師”培訓且沒有頒發任何此類證書。
學費交了,卻收不到證書接不了單
“高報師”的培訓、考證費用動輒上千元,為何仍能吸引不少學員?記者發現,不少教培機構瞄準大學生、寶媽等群體的兼職需求,強調“高報師”有著良好的就業前景。
前述江蘇的教培機構告訴記者,2024年6月考證的一位學員,在報考季“3天賺了3萬元”。山東的一家機構舉例稱,一名“高報師”每年最多能服務50位考生,高考報名人數眾多,而目前全國從業者只有不到2萬人。
在教培機構口中,要想入行“分一杯羹”,交費考證是前提。一家北京的機構介紹,參加培訓并獲得證書后,學員既可以自主找渠道接單,也可以選擇入駐該機構成為兼職“高報師”,由機構老師分配客戶,并提供獨家數據庫,首個報考季至少能賺到1萬元。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記者卻發現數條關于該機構的投訴。一位投訴者表示,自己2024年6月5日通過考試,到7月21日仍沒有收到證書,且教培機構以各種理由拒絕推薦客戶。
記者注意到,這個報考季,很多消費者在投訴平臺上曝光了相似的套路,有的機構還翻新了花樣。例如,一位消費者表示,機構曾承諾,學習結束后會分配20~70單任務,每單給予400~1000元報酬,結果卻設置考核門檻,以其“未通過考核”為由不予派單。
北京盈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清鑫向記者表示,根據我國廣告法的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這些機構以“無門檻入行”“需求大競爭小”等話術吸引學員,涉嫌違反上述規定;若以“培訓證書”冒充“職業資格證書”,則違反了《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對培訓學員構成欺詐,情節嚴重的,則構成詐騙罪;如通過語音、文字等形式向學員承諾“介紹就業”而未兌現,同樣構成違約或詐騙。
據媒體報道,近日,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因涉嫌發布“高考志愿規劃師”速成培訓違法廣告,被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
規制亂象,引導市場回歸理性
“高考志愿填報服務市場之所以火爆,主要源于考生和家長的焦慮心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高杭分析稱,當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和就業市場的競爭較為激烈。不少家長對相關信息缺乏足夠了解,由此,一些個人和機構從中發現商機,利用信息差販賣焦慮。
高杭向記者表示,高考志愿規劃師的速成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這項服務的核心是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洞察、對相關學校和專業優勢的動態信息更新和全面細致梳理,以及對學生個體特征和家庭社會資本的科學研判。”他說,“所謂的‘速成班’,大多只是傳授入門知識,或是人云亦云式的照本宣科,為報名者編織出一個‘學完就能當網紅、掙大錢’的幻象,屬于一種‘割韭菜’營銷。”
張清鑫建議,相關部門應對“速成培訓”“包拿證”等違法廣告開展專項治理,懲治冒用官方名義發證的行為,并要求平臺下架違規課程。同時,建立行業白名單制度,將從業人員納入備案管理,禁止未備案的“黑機構”涉足“高報師”的培訓業務。張清鑫提醒有就業需求的群體,要增強辨別能力,切勿盲目投入時間和金錢參加相關培訓。
高杭認為,規制此類考證亂象,要先引導高報市場回歸理性,突破口在于豐富高考志愿填報和學業規劃領域的公共服務供給。同時,他提示考生和家長,不要迷信“天價”志愿填報咨詢服務,規劃師的建議只能作為決策參考,唯有結合自身實際,多方面獲取信息,才能做出科學的選擇。(工人日報 記者 陳曦) 【編輯:劉湃】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克里姆林宮官網當地時間1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兩國元首就伊朗與以色列對抗升級背景下中東地區局勢,以及美國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法國媒體稱,這是兩人自2022年9月以來首次通話。
據報道,普京與馬克龍指出,俄羅斯和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特殊責任,特別是在中東地區及維護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方面。雙方強調必須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權利,伊朗應繼續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義務,以及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重要性。
報道稱,兩國元首一致認為,應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及中東地區的其他矛盾。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接觸,以協調各方立場。
報道還稱,在談及關于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前景問題時,普京指出,任何協議都應具有全面性和長期性,應消除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另據法媒報道,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證實,馬克龍和普京同意繼續就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目前,兩人的對話“似乎進展順利”。法國總統府還稱,在伊朗問題上,馬克龍和普京也“決定協調努力,并很快進行對話,以便就此問題展開后續行動”。 【編輯:魏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