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铁路迎来暑期客流高峰

相關文章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4日電(晁正蓉)由張進戰執導拍攝的電影《大改水》,聚焦脫貧攻堅期間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展現了黨和政府在解決民生問題上的不懈努力和水利工作者敢于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光影再現脫貧攻堅期間,各民族群眾如何高質量地完成了中國迄今單體投資最大的飲水安全項目,徹底解決了包括伽師縣在內的四縣市群眾飲水安全問題,讓干凈水、放心水、“致富水”潤澤百姓的生活,流向人們的心田。
影片由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支持,由中共喀什地委宣傳部、中共伽師縣委宣傳部、中新社(北京)國際傳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等聯合攝制,由中國新聞社新疆分社和新疆德匯影視有限公司出品。
無私奉獻只為群眾
電影《大改水》按照時間順序鋪陳展開。一開始便是小蘇比努爾飛奔到改水工程隊駐地找人,幫忙搶救昏迷的父親去醫院。當時任工程隊隊長的英捷和同事及時把小蘇比的父親送到了縣醫院。診斷結果是長期飲用澇壩水得了不能治愈的地方病。最終,蘇比的父親還是因病去世。澇壩水已經成為危害群眾生命安全的主因。為了能讓百姓喝上自來水,擺脫疾病纏繞,改水隊隊長英捷風餐露宿和隊員們夜以繼日排渠打井。因巖層堅硬,挖井時鉆頭損壞。為了不延誤工期,英捷自己先墊付鉆頭錢,最終讓百姓喝上了自來水。但受制于南疆地形地貌影響,加上地震后地質結構遭到嚴重破壞,施工隊多年的努力毀于一旦,井水中的砷和氟含量超標,依然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能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擺脫疾病,按時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他不顧自己身患重病,忘我工作,與南疆水利工作者共同努力,于2020年5月完成了全長1827公里的飲水工程,將安全清甜的冰雪融水源源不斷輸送給全縣逾46萬群眾,徹底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當長大成人,并且成為一名水利工作者的蘇比捧起一碗“甘甜水”時,我們眼前浮現的是以劉虎為代表的南疆水利人群像,他們從鑿井取水到科學引水——既展現了科技攻堅的艱辛,也刻畫了薪火相傳的精神傳承。導演在被采訪中表示:“真正有震撼力的還是大改水本身,這部電影是對所有參與改水工作者的致敬?!?/p>
全力支持共創美好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喝好水、用好水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影片通過人物群像展現出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工程中,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地方,從政策支持到資金投入,無不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在為百姓謀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全力支持,共創美好生活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改水工程得到黨中央、自治區及廣東等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影片中,英捷引水方案的不斷調整到最后實施都得到國家和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水利局書記、馬局長和英捷組成的三人小組,各盡其職,互相協助。他們身先士卒、戰斗在大改水的第一線,在國家資金、自治區資金和廣東省援建資金的充分保障下,在參與大改水建設的各方企業和群眾眾志成城,克服萬難的努力下,共同保質保量完成了改水工程。
英捷的妻兒、家人、同事對他工作支持的畫面溫暖溫馨,與水利工作者在艱苦的工作環境與時間賽跑完成改水工程形成鮮明的對比。新婚妻子去工棚看望他,擔著扁擔去取水;還未長大的兒子用零花錢給英捷買生日蛋糕,并獨自坐長途車去工作場所看望他;工人們為了按時完成任務,紛紛報名放棄休假來現場工作等等,一幕幕溫情感人的鏡頭,觸動心靈,催人淚下。而電影結尾處,對電影原型人物已離世的劉虎的采訪,更是感人至深,讓人久久不忍離開。這部電影不僅是光影藝術,更是對那段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的深情回望。
“吃水不忘挖井人”??κ驳貐^上百萬人口因此受益。當拍攝組到達事件發生地現場取景拍攝時,感受到當地村民對劉虎等為代表的中國水利人的感激之情,更感受到當下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美好的生活。
鏡頭停留在終年積雪覆蓋的慕士塔格峰、繞村潺潺的細流、一排排整齊的白楊樹和在綠洲上載歌載舞的人們,他們是這一偉大工程的見證者,更是中國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見證者。(作者系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編輯:張令旗】
熱解讀7月7日,陰雨籠罩下的山西陽泉獅腦山,云霧繚繞。
在獅腦山頂峰,百團大戰紀念碑如同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自此東約20公里,是一片創新高地——高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百年老廠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
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習近平總書記踏上陽泉這片紅色熱土,先后來到百團大戰紀念館、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特殊的時間節點、特別的考察地點,帶來特殊的重要意義。
重溫·血與火的記憶
綿綿細雨中,百團大戰紀念碑上14個鎦金大字——“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又將人們的思緒帶回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
1940年8月的一個夜晚,一顆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夜空。各路突擊部隊如猛虎下山撲向敵人車站和據點,就此打響永載史冊的百團大戰。陽泉,正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主戰場。
破襲正太路、血戰獅腦山、攻堅娘子關……一次次沖鋒從白晝到黑夜。八路軍129師385旅兩個團連夜占領獅腦山,靠吃黑豆、啃苞米、喝菜湯與日軍持續鏖戰。“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隸屬于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的25團8連一戰成名,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的番號延續至今……
亂云飛渡,方顯英雄本色?!爸袊伯a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撬鐵軌、燒枕木、砍電桿,冒著炮火運送傷員……民兵、游擊隊和廣大人民群眾齊上陣,密切配合八路軍將士。據粗略統計,華北根據地有上百萬群眾參加百團大戰。被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包圍的日軍不得不承認,他們“陷入苦戰”。
“誓與山河共存亡”“愿拼熱血衛吾華”“一寸河山一寸血”,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煉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民族覺醒之深刻,戰斗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7日下午,置身百團大戰紀念館,總書記有感而發:“今天來到這里有特殊意義。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抗戰的意志和力量?!?/p>
鍛造·血性與韌性的淬煉
百團大戰以血肉譜寫了“站起來”的序曲,而百年老廠則用鋼鐵與智慧奏響了“強起來”的高亢樂章。
101年前,一家名叫“永巨”的企業在今日的山西陽泉建廠。
此后,“永巨”矢志不渝,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公私合營,合并八家企業,改稱陽泉市閥門廠,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改制為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再到2021年響應國資國企改革,“落戶”陽泉高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這家百年國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技改力度,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如今已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閥門是工業流體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其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工業生產的效率和安全,被稱為現代工業的“守門人”。
回首百年發展歷程,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歷經了無數困難與挑戰。經營起伏、技術變革、市場競爭、企業搬遷……每一次都是對企業的嚴峻考驗。正是一代代人的奮斗自強,成就了百年企業,才讓企業在新時代迎來飛躍式發展。
走進這家百年老廠車間,工人輕點按鈕,數控機床便有序運轉,氫能管道閥門的零部件逐一成型。這款新研發的產品專為氫能生產、儲存和運輸而設計,不僅具有超高的密封性能,還能通過智能化系統實現對氫氣流量的精準調控。
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72項,獲得專利63項。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23%、163%。眼下,公司技術人員正攻關“超低溫閥門材料”等新技術,為國產閥門邁向高端化、能源安全與制造業升級持續提供堅實支撐。
7日下午,在企業生產車間,總書記對企業員工提出要求和希望:“我國的工業發展,過去是靠一榔頭一錘子地敲,今天要靠先進技術和裝備來提升水平?!?/p>
從戰場到車間,從百團大戰中舍命炸軌到閥門車間里攻堅克難,陽泉大地上的百年壯歌已清晰昭示:真正的自立自強,就是“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回首85年前的百團大戰,回望88年前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回溯1840年以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探索奮斗,在百團大戰紀念館,總書記面對青少年學生深情地說:“我們堅持14年抗戰,作出了巨大犧牲。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孩子們要爭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們國家建得強盛起來,要為全世界的和平作貢獻?!?/p>
“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笨倳浀脑捳Z,飽含著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彰顯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李珊珊
視 覺丨顏妮
校 對丨 劉禛 孫潔 宋春燕 閆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胡寒笑】記者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了解到,《企業采購物資分類編碼指南》國家標準今天(10日)正式發布,為企業物資采購建立統一的編碼規則。該標準與已發布的兩項團體標準一起,構成我國企業采購管理的標準體系,將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重要的基礎性支撐。
《企業采購物資分類編碼指南》國家標準,針對企業采購物資分類混亂、編碼規則不統一的行業痛點,構建了一套邏輯清晰、覆蓋廣泛、兼容性強的物資分類框架和編碼規則,相當于為全國企業的采購物資建立了統一的“身份識別系統”和“標準語言”。專家表示,長期以來,企業采購物資分類混亂、編碼規則不統一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供應鏈效率,導致數據孤島,增加了系統對接與管理成本。
據介紹,該國家標準將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并將在部分央國企和大型民企開展試點工作。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央視記者 王善濤) 【編輯:惠小東】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當地時間8日,中國選手孫穎莎在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美國大滿貫賽女單第二輪比賽中再度涉險,以3:2逆轉埃及新星漢娜·高達晉級16強。
本站比賽開賽以來,孫穎莎表現較為慢熱,首場比賽她就苦戰五局,最終以3:2險勝澳大利亞選手劉楊子。
第二輪孫穎莎與17歲的埃及小將漢娜·高達交手。首局比賽,孫穎莎再度表現慢熱,在對手的攻勢下失誤有所增多,以9:11先失一局;第二局孫穎莎調整過后加強主動進攻,以11:7扳回一城。
第三局場上局勢陷入膠著,高達在關鍵時刻敢于出手,以12:10再下一城。第四局孫穎莎狀態回暖,以11:7將比賽拖入決勝局。
第五局,孫穎莎加強對發球落點的控制,并抓住對手失誤,連得關鍵分,最終以11:7鎖定勝局,晉級女單16強。
孫穎莎賽后透露,這是她與高達首次交手,球路上不是特別熟悉?!案哌_發揮得非常好,她很年輕,近幾年技術和實力有很大進步,比賽一度非常困難,自己能贏下來很不錯,對手也拼得非常好?!?/p>
作為非洲乒壇新星,漢娜·高達展現出較高天賦,她曾在國際乒聯U15排名榜上登頂世界第一,而且將孫穎莎視為自己的偶像。她表示,孫穎莎打球侵略性很強,“我很喜歡她在場上冷靜的態度”。
當天,中國球員參與的其余五場比賽全部獲勝。女單同樣險勝的還有以3:2擊敗泰國選手奧拉萬·帕拉南的陳熠,她將與孫穎莎在下一輪相遇。此外,中國隊的陳幸同以3:1戰勝中國臺北隊老將黃怡樺。21歲的中國小將蒯曼以3:1力克波多黎各選手迪亞茲。
男單第二輪比賽,賽會二號種子、國乒名將王楚欽以大比分3:1擊敗中國臺北選手高承睿,成功晉級16強。下一輪比賽,他將對陣韓國老將李尚洙。
混雙賽場,中國“動漫組合”林詩棟/蒯曼以3:0橫掃奧地利組合加多斯/波爾卡諾娃,晉級八強。(完) 【編輯:王琴】
中新網新疆喀什7月4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技館與喀什地區行政公署近日在喀什疏附縣正式簽署《合作共建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框架協議》,并同步開展一系列科普文化活動,旨在推動南疆地區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構建南疆科普文化新格局
根據協議,簽約雙方將圍繞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建設展開深度合作,打造集科學教育、文化展示、創新實踐于一體的現代化平臺,涵蓋數字化展廳、流動科普設施、青少年創客空間等核心模塊。
正在建設中的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效果圖。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本次合作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雙方將重點在六大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構建南疆科普文化新格局。
一是聯合開展展區功能設計,圍繞航空航天和自然生態兩大主題,提供專家智力支持;二是聯合開展展覽展品內容設計,充分挖掘南疆地域文化和生態特色;三是推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包括專題展覽、流動科普設施、科普劇、特效電影等優質資源;四是支持綜合體運維工作,提供運行維護經驗和專業人才培訓;五是將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納入現代科技館體系,參與全國聯合行動;六是共建共享對外交流渠道,發揮喀什輻射中亞的獨特優勢。
跨越天山“對話”好奇新疆
本次同步開展的系列科普文化活動中,中國科技館在喀什古城和疏附縣阿亞格曼干村錄制《北辰對話——跨越天山的科學守望》節目。中國科技館館長郭哲與多位嘉賓以“對談+實地走訪”的形式,聚焦喀什科技文化特色展開深度交流,圍繞“科技賦能”“文化根脈”“民族共融”三維視角展開討論。
在展現科學與文化交融魅力的“科學文化入疆”系列活動上,由中國科技館聯合新疆科協歷時兩年打造的科普紀錄片《好奇新疆》正式首映,該片以《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等篇章,用鏡頭講述科技如何改變新疆面貌,讓觀眾感受‘科學無界、文化共融’的力量。
點亮邊疆青少年科技夢想
在首映活動現場,中國科技館還向喀什地區科協贈送158部特效電影資源包,包含17部獲國家電影公映許可證的精品長片,8大系列141集科普微電影,總時長近1000分鐘,內容涵蓋科學家精神、天文探索、航天科技、科幻想象、自然奇觀等多元題材,更有球幕、巨幕、4D等沉浸式觀影體驗。中國科技館希望通過這些優質科普資源,助力喀什地區播撒科學火種,點亮邊疆青少年的科技夢想。
中國科技館還向喀什地區科協贈送158部特效電影資源包。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根據規劃,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擬于2026年建成投用。項目將依托中國科技館資源優勢,開展“科技大篷車進鄉村”等品牌活動,構建“科普+文化”“線上+線下”的創新服務體系,助力南疆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此次合作是中國科技館與喀什地區攜手推進“科學文化入疆”系列活動的開篇。未來,雙方將以南疆科普文化綜合體為支點,持續推動科學普及和文化傳承深度融合。(完)
【編輯:張令旗】圖為烏茲別克斯坦隊球員索金奇別克·馬魯福夫(下)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隊球員蘇赫蘿布·薩迪爾博諾夫(左)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隊球員魯斯塔姆·阿利耶夫(左)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隊球員拉齊茲·阿卜杜賴莫夫(右)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日本隊球員高木瑛人(右)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隊球員拉齊茲·阿卜杜賴莫夫(中)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日本隊球員松永翔(左)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日本隊球員里見汰福(右)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日本隊球員高木瑛人(左)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隊球員奧佐別克·阿阿卜杜拉赫莫諾夫(左)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圖為日本隊球員高木瑛人(右)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編輯: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