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名老挝华裔新生代开启游学普洱之旅

相關文章
中新網齊齊哈爾7月1日電 (于廣翔 記者 王妮娜)7月1日,2025年中國冰球協會青少年冰球訓練營(齊齊哈爾站丨男女 U12)在齊齊哈爾啟幕,來自北京、內蒙古、遼寧、山東、新疆等地的58名冰球運動員開啟為期15天的訓練。
齊齊哈爾被譽為“中國冰球之城”,這里的冰球運動已有70多年歷史。
全國50多名冰球運動員到齊齊哈爾參加冰球訓練營。齊齊哈爾體育局 供圖
開幕式上,齊齊哈爾冰球協會副主席郭儉說:"青少年是體育強國建設的根基,冰球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磨礪意志,更能培養團隊協作的體育精神。本次訓練營將成為你們提升技能、追逐夢想的階梯。"
齊齊哈爾市體育局二級調研員高洪群與中國冰球協會訓練教學督導王本余共同執桿開球,冰球劃出優美的弧線,點燃全場的熱情。
開球儀式。齊齊哈爾體育局 供圖
作為中國冰球發展的"重鎮",齊齊哈爾此次承擔 U12組別訓練營的工作。王本余說:"近年來,中國冰球發展迅猛,12歲正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本次訓練營將重點強化基本功,從技術、力量、速度到戰術意識全面打磨,為下一屆冬奧會儲備優秀人才。"
本次訓練營特意吸納了來自新疆、內蒙古等新興冰球地區的學員,旨在促進區域間交流,推動全國冰球均衡發展。
來自新疆冰熊體育俱樂部的高藝宸是此次訓練營中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他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性訓練營,他說:"以前只能在視頻里看到冰球專業訓練,現在終于能親身體驗了,我想把新疆孩子的勇敢和拼勁帶到冰場上,向各地的小伙伴學習。"
本次訓練營將持續至7月15日,期間除專業訓練外,還將安排技術研討會、趣味對抗賽等活動,全方位提升學員的綜合能力。
此次中國冰球協會選派了具備豐富執教經驗與專業認證的優秀教練員團隊,在每日的訓練中,教練團隊將根據U12年齡段球員的生理特點,制定涵蓋滑行技巧強化、攻防戰術拆解、體能專項訓練的科學課程,通過分組教學、一對一指導等方式,幫助孩子們在提升冰球技能的同時,深化對團隊協作與運動精神的理解。(完)
【編輯:李潤澤】綠樹成蔭、陽光正盛、笑語歡聲……又是一年畢業季,許多高校的教學樓前、圖書館旁,身著靚麗服飾的畢業生結伴拍照,在一次次“咔嚓”的快門聲中定格美好時光。
與以往身穿學位服為主不同,如今中國大學生的畢業照呈現出更加多元的風格。不少學生選擇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畢業服飾,打造專屬于自己的“青春紀念冊”。
在深圳求學的李藝文今年7月畢業,她在電商平臺選購了一件新中式旗袍,作為自己出席畢業典禮的正裝。“旗袍曾是中國女性在外交、學術等正式場合中的正裝,承載著一種氣質,也代表我對畢業典禮的重視。”李藝文說,穿著傳統旗袍盛裝出席畢業典禮,不僅能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是表達個性的重要方式。傳統服飾不是只宜在特殊場合穿的演出服裝,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風格現代、質地優良、價格合理的國風服飾走進人們的生活。
相關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在今年畢業季期間,云肩搜索量同比增長1倍以上,馬面裙、旗袍、簪花等也有了較大增長。與此同時,線下照相館也迎合畢業季的市場需求,推出包括“校園跟拍”“學士服寫真”“簪花云肩國風畢業照”等多種套餐服務,包含妝造造型、服飾租賃、專業拍攝與后期修圖等多項服務,以滿足畢業生的不同喜好和個性化表達。
最近,來自成都的大學畢業生江靜雯選擇購買專業攝影套餐服務,為她和朋友進行校園定制跟拍。“我平時就喜歡漢服文化,這次特地挑選了一套馬面裙作為拍攝服飾,加上攝影費用一共花費800元左右。”她認為大學畢業是人生中獨一無二的節點,留下一組獨特的影像非常具有紀念意義,也是她送給自己的畢業禮物。
除了購買現成的成品服飾和攝影服務之外,也有畢業生選擇跳出“模板”,親自動手打造獨屬于自己的畢業服飾。于鴻洋是土生土長的吉林人,他親手設計并制作了一頂獨具特色的“東北大花帽”,希望借此展示家鄉的大花文化。“我看到很多同學在學士帽上簪江南水鄉的花,就琢磨能不能用老家的東北大花簪個帽子呢?”他說,這不僅是一種創意,更是對家鄉風土人情的一種自豪表達。
為了實現這個想法,他親自挑選布料、設計圖樣、請裁縫縫制,將鮮艷濃烈的東北大花圖案巧妙融入傳統學士帽中,最終成品總成本不到50元。“雖然花了些時間和精力,但性價比很高。畢業當天我戴著這頂帽子,收獲了很多關注和稱贊,還有不少同學主動借來拍照打卡。”于鴻洋說,選擇自己動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面上針對男生的畢業服飾選擇相對有限,且款式單一、風格雷同,他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豐富多元、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供選擇。
畢業服飾經歷過哪些變遷?據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鄒游介紹,從新中國成立到1994年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學位服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體系,學位授予儀式中的著裝多以簡單樸素的服裝為主。直到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關于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才正式確立了中國學位服的規范體系,填補了此前學位服制度的空白。多年來,全國高校學位服基本沿襲的是當年由北京服裝學院所主導的94版設計。隨著時代的變化,從原來的統一樣式到希望能夠有更多樣表達的呼聲也逐漸變得強烈。一批高校開始嘗試推出有自己學校風格的學位服。
個性化定制畢業服飾,是否會影響畢業儀式的嚴肅性?在鄒游看來,學位服標準體系的建立,是高校畢業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學術的莊重與嚴謹,更是中國高校與國際畢業服飾慣例接軌的重要體現,彰顯了學術交流的國際化與規范性。當師生們統一著裝出現在畢業典禮等特定場合時,學位服便成為一種特殊的語言,承載起了一種身份的認同。如今,新一代畢業生將云肩、馬面裙等傳統元素巧妙融入學位服,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將文化自信融入生活實踐的生動體現,其本質上是當代青年對個性化呈現的追求。未來,以學位服為代表的畢業服飾設計應該更好在莊重與個性之間找到平衡,既展現時代氣質、又彰顯學術莊嚴。
今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的賈紅說,學校對畢業典禮的著裝有明確規范,要求統一著正裝出席,而在其他場合則未作硬性規定。“畢業典禮現場,大家都自覺遵守要求,保持莊重氛圍。儀式結束后,很多同學會在學位服外增添個性化服飾或配飾,既保留了氛圍感,也為畢業照增添了獨特記憶。”賈紅說。
多位受訪者表示,隨著社會對美育和文化內涵重視程度的提升,畢業服飾正從單純的儀式著裝轉變為具有引導力的消費風向標。未來,如何在規范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將成為畢業季消費的新看點。
王俊嶺 李翼然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7月02日 第 11 版) 【編輯:史詞】
中新社華盛頓7月1日電 (記者 沙晗汀)美國國會參議院當地時間7月1日通過一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
在當天的投票中,51票贊成、50票反對。美國副總統、參議院議長萬斯投出打破平局的關鍵一票。在此次投票中,有3名共和黨議員加入民主黨陣營投票反對該法案。
根據該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于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將得以延續;對小費、汽車貸款利率等提供新的稅收減免措施;增加3500億美元聯邦預算,用于國防支出和打擊非法移民。為彌補減稅帶來的收入減少,該法案將提高貧困群體獲得醫療保險和食品援助項目資格的門檻等。
參議院通過的這版法案還規定,美國從今年9月30日起將不再為電動汽車提供稅收抵免,同時只有在2027年底前投產的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可享受稅收抵免。
5月22日,眾議院以215票贊成、214票反對通過該稅收與支出法案,但因為參議院對該法案作出改動,眾議院還需就參議院通過版本法案進行表決。如果獲得通過,將由總統簽字生效。
對于該法案,參議院民主黨人表示強烈反對。為拖延投票進程,民主黨人要求朗讀該法案全文。該法案共940頁,整個朗讀過程長達16小時。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稱,“參議院共和黨人背叛了美國民眾,讓參議院蒙羞”。
該法案在共和黨內部也存在分歧。部分溫和派議員反對在醫保、社保等領域削減預算;部分保守派議員則認為該法案削減預算力度不夠,將推高債務。最終絕大多數共和黨議員均投票支持該法案。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該法案在未來10年將使美國財政赤字增加近3.3萬億美元。到2034年,該法案將使美國無保險人數增加1180萬人。(完) 【編輯:劉陽禾】
中新網福建上杭7月1日電 (林斯乾 陳麗媛 張銳暢)7月1日,以“曬百家譜,續兩岸情——共筑文化橋梁,同敘血脈深情”為主題的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60多名姓氏文化專家、族譜研究者齊聚一堂,通過曬譜、贈譜、學術研討及現場參觀體驗等形式,展示和交流客家族譜文化,共同追溯兩岸同胞的血脈淵源,深化客家族譜文化交流與合作。
7月1日,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舉行。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天,參與活動的嘉賓代表將各自帶來的族譜和館藏族譜鄭重鋪展于長案之上,這些族譜涵蓋閩臺兩地100余個姓氏。曬譜后,大家走進客家族譜博物館,沿著“客家族譜文化展”的脈絡,深入了解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繼而渡海赴臺的歷史軌跡。
“族譜是我們家族的史書,是我們民族的記憶,承載著先輩們的奮斗足跡和家族的傳承脈絡。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繁衍變遷,更傳承著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臺北家譜中心顧問王綠寶說,曬譜這個古老的傳統,不僅是對族譜的保護,更是對家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今天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王綠寶介紹,在臺灣,修譜、護譜也是客家人重要的文化活動,是人們尋根溯源的重要依據。“每一次翻閱族譜,都仿佛能聽到先輩們的諄諄教誨,感受到家族的溫暖與力量。”他認為,通過曬譜這種儀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族譜的價值,感受到族譜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研討交流,可以取長補短,促進兩岸族譜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月1日,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舉行。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臺北家譜中心主任潘慧玲第一次來到客家族譜博物館,看到豐富的館藏和各種姓氏族譜,她感動地說:“家譜就是我們的根,我覺得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她表示,透過兩岸這樣的彼此交流,相信可以讓族譜資源服務更多的人,也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參與收集整理家譜這件事情。
兩岸姓氏文化專家參觀客家族譜博物館。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六月六,曬家譜”,是客家人傳承數百年的文化習俗。這一天或前后日,客家人翻曬族譜,防潮防蠹,在陽光下重溫家族歷史,銘記祖訓家風。據客家族譜博物館館長傅清林介紹,自1993年為臺灣客家鄉親尋根服務開創特色藏書體系以來,客家族譜博物館已成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海內外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客家族譜收藏中心和研究交流基地,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截至目前,該館藏有閩、粵、贛、川、桂、臺等客家地區190多個姓氏,3000多部20000多冊客家族譜,以及19000多份客家契約等文獻檔案,藏品2907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756件/套。
當天,兩岸姓氏宗親會代表向客家族譜博物館贈送族譜原件30余套、電子族譜500余套。(完)
【編輯:李潤澤】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 第四屆中國網球協會社區運動會社區網球團體賽暨中國“村網”選拔賽—北京朝陽站近日在國家網球中心南區啟幕。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與中國網球協會共同主辦,創新的“高手競技+全民狂歡”雙引擎模式吸引了北京16支街鄉網球勁旅的128名選手參與。
最終,“奧運村街道飛動體育隊”與“立水橋下劃水隊”會師決賽。首場雙打比賽,奧運村街道隊的趙鏑和趙子昂憑借犀利的進攻和默契先下一城;隨后的第二場雙打賽事,場上局面陷入焦灼,雙方比分交替領先,立水橋隊憑借關鍵截擊以6:4拿下關鍵局扳平比分。
圖為選手在比賽中。圖:賽事主辦方提供
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戰,奧運村隊的高濱和孔承范連破對手兩個發球局,最終幫助隊伍鎖定勝局。這2支隊伍今年秋天將代表北京征戰全國社區網球總決賽。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青少年與群眾網球部主任孫文兵表示,在去年“村網”全國總決賽中,北京八里莊街道隊獲亞軍,刷新了北京代表隊的最佳戰績,彰顯了首都社區網球運動的深厚積淀,象征著北京市群眾性網球運動發展已躋身全國先進行列。希望今年代表北京參賽的隊伍能以“突破精神”為起點,在“村網”征程中更上層樓,希望更多的網球愛好者參與到比賽中來。
圖為獲獎選手。圖:賽事主辦方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賽事主打創新,打造了集運動體驗、潮流市集、親子互動于一體的網球嘉年華,旨在讓網球真正融入國家級“網球示范區”的城市脈搏。比賽首創的網球嘉年華打破參賽門檻,讓零基礎市民沉浸式體驗網球樂趣,趣味答題融合了網球文化、社區運動會歷史,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完)
【編輯:惠小東】中新網拉薩7月1日電 題: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作者 李林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一間整潔屋子里,104歲的大多吉用微微顫抖卻堅定的聲音道出了深藏心底的愿望。
圖為大多吉。西藏日喀則公路事業發展和應急保障中心供圖
1921年,大多吉出生在拉薩市曲水縣的一個貧苦家庭。他的童年記憶里,是每日僅有的二兩糌粑和單薄的衣衫。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50年。29歲的大多吉加入修建青藏公路的隊伍,與“金珠瑪米”(藏語:解放軍)并肩奮戰。“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高尚的品質,也為我照亮了人生的道路。”這段經歷,成了大多吉人生的燈塔。
由于勤奮肯干、積極向上,大多吉被推薦到公路部門,成為一名“公路人”。1954年,當第一輛汽車駛過他們參與修筑的青藏公路時,大多吉和工友們圍成一圈跳起了舞。他說:“那一天的場景我一直都記得很清楚。”
青藏公路路線長、海拔高,冬春季節路面常被冰雪覆蓋。作為班長,大多吉帶領同事們不分晝夜除雪保通。沒有機械設備,他們就靠人力拉車運料;遇到落石,就徒手搬運或用大錘、鏨子破碎巨石。
40年間,他輾轉了10多個道班,多次被評為優秀道班班長,每到一處都傾囊相授,帶出了一批又一批養護能手。
大多吉把對黨的感恩化作行動。他以良好家風教育子女,常帶著子女參觀博物館、瞻仰“兩路”紀念碑,向他們講述筑路的故事和其中蘊含的精神。在他的影響下,兒子生前是山南公路部門的養護工人,四個女兒也都是公路養護的好手。
這位跨越世紀的老人,動情地說:“中國共產黨是我的恩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沒有今天的幸福晚年。”這是他對中國共產黨最深沉的表白。(完)
【編輯:李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