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客服回应调休日没有闹钟:请自己设

五一小長假快到了,今天應該是各位打工人們節前最痛苦的一天,不只是因為今天是“周一”,明天還是周一,更因為不少iPhone用戶鬧鐘沒有響而睡過了頭。得,謝謝蘋果,全勤獎沒有了。
用過iPhone的人應該都知道,蘋果的鬧鐘一直以來都不支持按照中國節假日來設置鬧鐘,于是今天就有了不少人在網上吐槽因為忘設鬧鐘而上班遲到/送孩子上學遲到之類的內容,一度把話題抬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的發言一共分為三類,一類是對蘋果“口吐芬芳”的,一類是勸人用安卓的,另一類則是教你怎樣用蘋果自動化來設置節假日鬧鐘的,但技術手段過于復雜了。
針對鬧鐘這一問題,有人咨詢了蘋果客服,客服的回復是“鬧鐘的話您可以添加或者編輯一下,可以設置為每次(響)的。如果需要周末不響,可以設置周一到周五,您可以根據習慣進行調整。”說簡單一點,就是“沒這功能,請你自己設”,然后又被抬上了一次熱搜。沒辦法了,這個時候只能發揮蘋果用戶的“自適應功能”了。畢竟蘋果是國際企業,對于一些細微的本地化需求還是照顧不周。
但是網友們很快就清醒了,讓自己痛苦的不是鬧鐘,而是調休!于是把槍口從忘設鬧鐘指向了調休的頭上,蘋果就這樣逃過了一劫。為了湊成連貫假期而發明的調休,在全世界估計也只有咱們獨一份吧,希望以后能把大家都嫌棄的調休制度給取消,并且讓假期能夠再多一點,讓大家都好好地喘口氣。
相關文章
中新社呼和浩特7月3日電 (記者 張瑋)2025年中國原生民歌節3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啟幕,來自中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65支傳統音樂表演隊伍齊聚草原,帶來一場天籟般的文化盛宴。
7月3日,內蒙古呼和浩特,2025年中國原生民歌節在敕勒川草原開幕。 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中國原生民歌節為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傳統民歌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每兩年舉辦一屆。本屆民歌節以“原生天籟韻 民歌中華情”為主題,歌唱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
當天,晚霞映著敕勒川草原,蒙古族長調、侗族大歌、黃河號子、陜北民歌……一首首中國民間音樂穿透云層,回蕩在陰山山脈間。
本屆民歌節的展演節目涉及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2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3個,涵蓋田歌、山歌、牧歌、漁歌、號子、小調、絲竹樂、鼓吹樂、打擊樂等傳統音樂類型。參演人數近400人,年紀最大的85歲、最小的僅9歲。
7月3日,內蒙古呼和浩特,本次民歌節既有廣泛傳唱的經典民歌,也有創新改編的特色曲目。 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云南省非遺代表性項目怒族民歌“哦得得”,在9歲的李雅舒和紫智浩口中輕輕唱響。能參加這次民歌節,兩位小朋友非常激動:“很高興能把怒族民歌唱給大家聽。”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胡雁表示,中國原生民歌節以歌聲為紐帶,超越地域和語言,不同旋律、節奏、歌詞在此碰撞,產生共鳴,生動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絢麗圖景。
據悉,中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傳統音樂類項目共有189項,傳統音樂類代表性傳承人共475人。(完)
【編輯:李潤澤】華為獨占半壁江山,小米排第四,2024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出爐
根據調研機構IDC的數據,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917萬臺,同比增長高達30.8%。不過在最新的2024年第四季度,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6%,預計2025年手機廠商在折疊屏手機上2025-08-02- 臨近春節,小米雷軍又放大招了!就在幾個小時前,雷軍通過社交平臺宣布:小米汽車工廠將增設春節專場,從大年初五至初七開放5場參觀,和用戶一起到工廠過大年同時,為了滿足中小學生假期的參觀需求,增設周中專場,2025-08-02
- 1月16日消息,今天,比亞迪公布了旗下新車漢L和唐L的外觀官圖,讓我們可以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車的外觀表現,據悉,兩款新車將于明天正式亮相。作為比亞迪開年兩款重磅新車,在外觀和配置上都做了小的升級。先看漢2025-08-02
中新社金邊7月1日電 題:“中文熱”在全球升溫彰顯中國文化獨特魅力
——專訪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長宋獨
中新社記者 楊強
“中文熱”在全球持續升溫,不僅彰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更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進各地人民對中國的理解與認同搭建了橋梁。近日,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長兼柬埔寨院士理事會常務副主席宋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介紹中文傳播在柬埔寨的發展歷程,探析新形勢下中文國際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文傳播在柬埔寨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宋獨:柬埔寨中文傳播迄今已有超百年歷史。早期的中文傳播主要是在華僑華人社群中進行。20世紀50至60年代是柬埔寨中文傳播的黃金時代,但在1970年至1990年間一度陷入沉寂。此后,隨著柬埔寨逐步融入全球化進程,與中國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中文傳播實現快速復興。進入21世紀,柬埔寨中文傳播事業更是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熱潮。
需指出的是,這里所提及的中文國際傳播主要包含語言教學(中文教育)和文化傳播兩個方面。在過去的幾年中,柬埔寨的中文傳播呈現以下鮮明特征:
跨領域多元化發展。中文在柬埔寨普及程度近年來顯著提升,不僅是華裔群體在學習中文,越來越多的非華裔柬埔寨人也加入其中,尤其是政府官員、企業職員等。掌握中文能力逐漸成為各類人群提升社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應用性與實用性更強。中文教育不僅僅停留在語言學習層面,更多的是在為柬中兩國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實際需求提供支持。
中文傳播力度更大。以華文學校、孔子學院、各高等院校自主建設的中文院系以及新興華文傳媒等為代表,多方力量推動柬埔寨中文傳播蓬勃發展,中文已成為促進柬中兩國以及東盟—中國文化和經濟互動的重要工具。
當地時間2024年4月2日,柬埔寨國立馬德望大學孔子學院舉辦“體驗少數民族之美,中文增進文明對話”國際中文日系列活動。圖為中國廣西壯族“竹竿舞”表演現場。 中新社發 趙君庭 攝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中文國際傳播在促進中外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
宋獨:毋庸置疑,中文正在成為促進柬中兩國乃至世界各國與中國互動的重要工具。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文國際傳播拉近了柬中兩國以及世界各國同中國之間的關系和距離,加深了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有力地促進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
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會由于對個人或國家、組織層面的片面認知,產生一種并非客觀真實的看法。但是通過學習對方的語言,了解對方的文化和歷史,我們就會逐漸改變原來的偏見,繼而學會尊重彼此,融洽相處。
近年來,軟實力的概念在國際關系中越來越被重視。面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通過積極開展中文教育及相關國際傳播活動,增進跨文化理解,有利于促進全球對話與融合。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1日,第23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柬埔寨賽區決賽在金邊舉行。圖為比賽現場舉行的才藝表演。 中新社記者 楊強 攝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文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許多國家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中國文化活動。您怎樣看待這種全球“中文熱”現象?
宋獨:中文教育在全球各地掀起熱潮,其實是全球經濟文化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文作為全球主要語言之一,其學習需求顯著增加,國際傳播范圍也逐漸擴大。這背后有幾個深層次的動因:
首先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文成為各國政府及民間了解中國市場、文化和政策的鑰匙;其次是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吸引著更多國家的人們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底蘊;第三是許多國家意識到學習中文可以提升其在國際領域的競爭力和合作能力,尤其是在與中國的商業和文化合作中,中文成為雙方交流的橋梁。
“中文熱”在全球持續升溫的背后是“中國熱”,不僅彰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更折射世界各國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進行探索和認知的積極態度。
當地時間2025年3月14日,“渝見柬埔寨——‘渝味360碗·沙坪壩火鍋嘉年華’”活動在金邊和重慶同步舉行。圖為金邊活動主會場開幕式。 中新社記者 楊強 攝
中新社記者:從當前世界發展形勢來看,您認為中文國際傳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宋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尤其是隨著中國與各方攜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TikTok等媒體平臺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民眾對“中國理念”的認同,都為中文國際傳播帶來重要機遇和新動力。
挑戰也顯而易見。中文教育的師資培養與儲備不能完全滿足全球中文教育需求,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下,教育如何“因地制宜”實現本土化發展,包括課程內容如何進行本土化創新,教學方式如何進行多樣化嘗試等多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中文國際傳播效果。
此外,如何發揮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新技術優勢,創新敘事方式,以“生活化細節+共通價值觀”破解中外文化差異和傳統傳播模式的局限,尤其是突破一些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偏見和文化圍堵,推動中文國際傳播在全球范圍內取得更大的成效,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中新社記者:作為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理事長,您如何評價孔子學院在促進中文國際傳播方面的意義?
宋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是柬中共建的第一所孔子學院,自2009年成立以來,不斷探索創新發展路徑,注重結合柬埔寨國情和社會需求,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中文教育模式。截至2024年,共有超10萬名學生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注冊學習,為推動柬埔寨中文教育和人文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理事長和一名國際政治學者,我嘗試通過學術研究為柬中文化交流提供理論支持、搭建學術框架,注重從國際視角來思考中文傳播的意義,通過語言教學和文化交流來增進兩國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我們每年舉辦數十場中國文化交流活動和學術研討會,助力柬埔寨各界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不僅傳授中文,更重要的是傳遞中國文化的包容性與開放性,以此增進柬埔寨以及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理解。(完)
受訪者簡介:
宋獨。受訪者供圖
宋獨(Sok Touch),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長,柬埔寨院士理事會常務副主席,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理事長。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大學政治史博士。研究領域涵蓋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個方面。代表作包括《柬埔寨與美國、中國和越南的關系》《國際關系:大國眼中的柬埔寨》《新世界背景下的東盟-俄羅斯》等。
【編輯:史詞】雷軍轉發!中國移動2024的5G手機綜合評測排行榜,小米15 Pro得第一
近日,中國移動智能硬件測試中心發布了中國移動2024年智能硬件質量報告,5G手機測試選擇了iPhone 16 Pro Max、榮耀Magic7 Pro、OPPO Find X8 Pro、vivo X2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