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双电机 问界M9增程版动力系统曝光

大半個月前,遙遙領先的口號響徹發布會現場,華為余承東公布了問界旗艦車型M9的存在。而隨著更多信息曝光,這輛車也逐漸在網友面前清晰起來。
繼上個月,工信部網站披露了問界M9純電動版之后,AITO汽車在本月繼續申報更為重磅的問界M9增程版車型。此次的重點是這臺車的動力系統。
從官方信息來看,問界M9增程版搭載一臺代號為H15RT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12kW。不過,真正的驅動動力是兩臺電動機,分布在車輛的前后軸,形成電四驅,它們的功率分別為165kW和200kW,也就說,在全力輸出的情況下,這輛定位大型SUV的大塊頭,可以擁有365kW的最大輸出功率。雖然相比那些注重性能的電動車還有些距離,但日常使用完全不存在動力不夠的問題。
這款車的電池供應商為寧德時代,不過問界并未在公開的文件中透露它的電池容量,鑒于其增程的身份電池不會很大,但純電續航應該也在300公里以上。
除了動力系統,問界M9的一些配置也在此次的信息中一并披露。例如,新車將會搭載華為ADS2.0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并且還將擁有后輪隨動轉向、數字大燈、800V快充、鴻蒙4.0座艙、副駕獨立娛樂屏、后排激光投影儀以及副駕女王座椅等配置。
而在這款車型上,還將使用265/40 R22和285/40 R22兩種規格的輪胎,大概率采用前后不同輪胎寬度的設計,以確保在續航和性能之間得到平衡。
相比純電版車型,問界M9的增程版才是真正的核心產品。在這一定位的消費群體中,可油可電的接受程度更高,因為商務人士對效率的要求很高,他們要考慮時間成本。
據悉,新車將在今年12月正式上市,而它的售價也將達到50-60萬元,屆時一個月能有多少臺的銷量,目前非常難預估。
相關文章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題:中國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合作是唯一通路
作者 林卓瑋
“人類正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我們需要用智能化、綠色化驅動新一輪技術演進。”南開大學前校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教授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向“中外對話”欄目表示。
本次論壇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舉行,世界經濟論壇《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也在其間發布。協同感知、綠色固氮、結構電池復合材料等多項前沿技術入選榜單,令“新興技術”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中外對話”欄目特別邀請龔克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賽博研究院院長凱瑟琳·丹尼爾教授及瑞士《前沿(Frontiers)》期刊首席執行總編弗雷德里克·芬特,共論技術趨勢與全球協作。
視頻:【中外對話】十大新興技術引熱議,在2025夏季達沃斯看未來變革引擎來源:中國新聞網
技術融合:智能與綠色的雙重變奏
專家們觀察到,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產業肌理,并與綠色技術加速融合。
龔克教授指出,“這類技術不僅強調智能化,更注重綠色化。”在納米材料、生物酶、鈣鈦礦等前沿交叉領域,一場以低碳高效為導向的技術革命正在推進。
作為本屆世界經濟論壇《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的核心編寫團隊成員之一,芬特博士對此深表認同,并以綠色固氮技術為例,指出推動相關技術落地的緊迫性:“目前全球約1.7%的能源消耗用于合成氨生產,每生產一噸氨,將排放約2.4噸二氧化碳。” 他認為,利用生物或電化學路徑替代傳統高耗能工藝,可顯著降低農業領域的碳足跡。“諸如此類的跨領域技術的碰撞融合,是本次報告的一大關注焦點。”
協同與賦能:感知網絡與材料革命
協同感知技術便是這種技術融合創新趨勢的一大典型例證。
“協同感知將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促成我們看到的這些不同類別技術的融合,比如實現機器人、物聯網設備與數字終端之間的信息共享,為整體智能決策奠定基礎,更有助于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開展工作。” 丹尼爾教授對中新網介紹說。
她以澳大利亞林火防控系統為例,進行了進一步闡釋。通過應用協同感知技術,將衛星監測、無人機偵察與應急系統整合起來,可以顯著提升應對效率與安全性。
通過技術融合實現突破性創新的例子,還有結構電池復合材料。丹尼爾進一步指出,“這種技術將儲能功能直接嵌入材料結構(如汽車車身),可大幅減輕重量、提升能效。”
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辦期間,《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正式發布。中新網 林卓瑋 攝
她特別指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和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推動結構電池等新興技術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也將為全球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中國角色與全球合作的必然性
展望未來,龔克教授認為,中國在光伏裝機量和人工智能創新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獨自應對挑戰。
他強調,技術的復雜性與氣候問題的全球性決定了國際合作不是可選項,而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即便中國擁有最全工業門類,我們也不是世界的全部。”龔克表示,“智能化、綠色化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球共同參與。”
芬特博士也表示認同,認為當前復雜環境雖然帶來挑戰,但也可能催生顛覆性創新。
龔克最后呼吁:“必須打破技術邊界,構建開放、共享、共贏的創新生態系統。”
他堅信,深化國際協作,是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通路。(完)
【編輯:劉陽禾】- 今年7月份,在Nintendo Switch簡稱:NS)更新換代前,終于超越FC紅白機)成為任天堂歷史上壽命最長的游戲機。對于一臺2017年3月推出的機型,NS的見證了歷史,是一臺成功的“便攜主機”,2025-08-02
不服不行,賈躍亭宣布FF融資3000萬美元已到賬,力爭成為新豐田
前不久我們曾報道法拉第未來從中東、美國以及亞洲投資者中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融資承諾。而今天賈躍亭對外宣布,FF的3000萬美元融資,最后一筆資金已經到賬,這一輪融資已經正式完成。在這3000萬美元融2025-08-02- 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發展,終于對傳統車企帶來了實質性的影響。就在當地時間本周一,大眾汽車工會主席Daniela Cavallo在德國沃爾夫斯堡演講時就表示,為應對不斷增大的壓力,大眾將縮減歐洲工廠規模,2025-08-02
中新網襄陽7月4日電(張倩龍 任妤)湖北襄陽六0三文創園內,百余幅版畫作品陳列其中。絲網印刷、銅板、裝置藝術等多元形式,展現著新生代版畫創作者的創新實踐。
首屆高等院校版畫藝術展3日啟幕,呈現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院校的版畫創新作品。同時,603文創園印·刻非遺傳承中心正式開園,成為非遺傳承與藝術交流新空間。
中央美術學院學生汪灃的作品《衍》。圖·美術館供圖
版畫藝術是視覺藝術的重要門類,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記憶,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復數性特征,在傳播文化、表達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眼下,新生代創作者正不斷拓展版畫藝術的邊界。
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劉培力的木刻版畫《千古絕唱滕王閣》,運用桃花塢木版年畫傳統工藝,通過三聯組畫形式展現大運河與滕王閣的古今交融。中央美術學院學生汪灃的作品《衍》,整幅畫是用從義烏小商品市場淘來的上萬件玩具,通過傳統拓印技藝制作而成。
藝術展現場,策展人徐思齊正忙著向觀展者介紹各作品的思想內涵。據她介紹,這次藝術展專注于當代版畫藝術創作前沿領域,鼓勵新生代藝術家運用新質生產力元素創作,收到眾多風格多樣、思想新銳的作品。
首屆高等院校版畫藝術展現場。楊文軍 攝
“貴在新生代藝術家的想法和執行力。”談及版畫藝術傳揚,徐思齊坦言,能讓人產生共鳴的作品,便更受喜愛。版畫藝術雖為人熟知,但深入了解者卻少。應當多加強版畫科普,重拾人們對于版畫的理解和喜愛。
展覽背后,是政企校三方合力推動藝術教育改革的生動實踐。中國工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寧表示,青年創作者是藝術創作的主力軍,也是推動文化藝術傳承與創新的生力軍,本次藝術展不僅是藝術展示平臺,更是推動工藝美術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實踐。(完)
【編輯:張令旗】歐盟又要對蘋果重拳出擊了? 這次目光似乎瞄向了Apple Pencil
歐盟的相關立法對于蘋果的運營產生了多個重要影響,先有強制2024年統一USB-C接口,于是iPhone 15系列就拋棄了祖傳的Lightning接口,然后又在APP Store方面重拳出擊,讓蘋果在歐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