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35Ti,尼康博物馆新址“Home Tour

相關文章
嚴林峰在測量軸承壓裝深度。汪晟 攝
中新網杭州7月3日電(王逸飛 嚴鈺琳)進入7月,長三角地區氣溫一路走高,進入“炙烤”模式。在長三角鐵路最大的貨車車輛檢修基地——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北車輛段喬司檢修車間,這里的“列車醫生”們并未因炎熱而松懈。他們加班加點,保障著暑運期間鐵路貨運大動脈的安全暢通。
正在壓裝間內手握內徑千分尺忙活的嚴林峰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輪軸裝修工,負責貨車輪對軸承選配與壓裝,這也是貨車輪對檢修的關鍵環節。
車間內空調全開,溫度仍接近30℃。工作不一會兒,嚴林峰深藍色的工作服就已緊緊貼在身上。這樣的情況他已經習以為常。“作為一名輪對‘膝關節’的‘醫生’,安全責任大如山。”嚴林峰說。
工作中,嚴林峰逐一對每一側輪對的前、后端分別進行測量,并快速地將數值記錄下來。他說,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是安全第一道關卡。
只見他俯身、半跪,指尖捻動著千分尺的微分筒,目光緊緊“鎖”住游標刻度上細微的顫動。其每一次指尖的摩挲,都在輪對軸頸、防塵板座的關鍵部位探尋著那微米級的“呼吸”。軸承后擋與防塵板座之間的過盈量,必須被牢牢限定在0.018毫米至0.085毫米的狹小空間內,這比一根發絲的直徑還要纖細。這樣的“毫厘”問題決定著輪對這“膝關節”能否承受萬噸奔行重壓的考驗。
嚴林峰在測量軸承后擋內徑。汪晟 攝
在一次軸承壓裝前的例行檢查中,嚴林峰的目光掃過軸承端部后驟然停頓。旁人看來平整的裝配面上,他捕捉到一絲極其細微的異常——軸承外側油封邊緣存在不易察覺的傾斜。
嚴林峰借助強光手電反復照射確認,并用指尖輕輕劃過邊緣比對。最終測量顯示,油封傾斜度約為2毫米。這個在靜態下微小的偏差,在高速重載、高溫摩擦的嚴苛運行條件下,可能導致油脂密封失效、雜質侵入,進而引發軸承過熱甚至切軸事故。他的這次發現,及時排除了一項潛在的重大安全隱患。
“毫厘之差,千里之患。”36歲的嚴林峰說,這是他的工作信條。“干我們這一行,就是要‘一點不差,差一點不行’。”
檢修庫中,一條條輪對一字排開。嚴林峰重復著俯身、測量、計算的步驟,他和同事們每天最高要壓裝近150條輪對。盛夏時節,這些忙碌的身影也成為鐵路暑運中的特殊風景。(完)
【編輯:胡寒笑】中新網南寧7月1日電(楊陳 張陽蕾)記者7月1日從廣西藥用植物園獲悉,該園與香港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日前簽署合作文件,雙方將加強藥用植物資源保護、技術交流及中醫藥文化推廣,共同推動中藥國際化發展。
根據合作文件,雙方將通過開展藥用植物園建設、藥用種質資源交換、技術交流及人才培訓等領域深度合作,提升藥用植物種植技術及藥用植物園綜合信息管理水平。
其中,廣西藥用植物園將與香港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神農本草園結為友好植物園,共同探討建立在收集、鑒定、交換與提供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和植物標本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機制,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藥用植物園發揮協同作用。
與此同時,廣西藥用植物園與香港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還將根據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加強包括藥用植物種植技術、藥用植物園管理與宣傳教育、藥用植物學研究等領域交流;通過互派訪問學者、聯合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及中藥技術人員培訓等,促進人才及學術交流。
據悉,廣西中醫藥資源豐富,全區中藥資源種類位居全國前列。此次合作將有利于桂港兩地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藥用植物園集群,強化兩地在中醫藥資源保護上的協同效應,為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提供實踐平臺。(完) 【編輯:李潤澤】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克里姆林宮官網當地時間1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兩國元首就伊朗與以色列對抗升級背景下中東地區局勢,以及美國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法國媒體稱,這是兩人自2022年9月以來首次通話。
據報道,普京與馬克龍指出,俄羅斯和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特殊責任,特別是在中東地區及維護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方面。雙方強調必須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權利,伊朗應繼續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義務,以及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重要性。
報道稱,兩國元首一致認為,應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及中東地區的其他矛盾。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接觸,以協調各方立場。
報道還稱,在談及關于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前景問題時,普京指出,任何協議都應具有全面性和長期性,應消除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另據法媒報道,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證實,馬克龍和普京同意繼續就烏克蘭危機“交換意見”。目前,兩人的對話“似乎進展順利”。法國總統府還稱,在伊朗問題上,馬克龍和普京也“決定協調努力,并很快進行對話,以便就此問題展開后續行動”。 【編輯:魏晨曦】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俄語頻道報道,當地時間7月1日,俄羅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行政長官布列恰洛夫表示,烏德穆爾特共和國首府伊熱夫斯克一家企業遭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造成3人死亡,三十余人受傷。
據報道,布列恰洛夫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稱:“目前,已有35人住院,其中10人情況危急。”
BBC烏克蘭頻道消息人士透露,遇襲企業正在為俄國防部生產防空導彈系統。 【編輯:陳海峰】
東西問|皮特·赫爾曼:人工智能,是人權進步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人工智能,是人權進步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
作者 皮特·赫爾曼(Peter Herrmann)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一般而言,法律的核心,在于設定抽象的規則,提供普遍適用的解決方案。它試圖用概括性的語言,回應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這一點在人權領域尤為突出,因為人權所關涉的對象,規模龐大、背景多元。
2020年1月10日,以“有家·有愛·有夢想”為主題的2020年“夢想驛站”活動在重慶火車北站開啟。圖為法律服務機器人為春運旅客提供咨詢服務。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理解人權及人權法,不能脫離社會經濟基礎與歷史脈絡。但我們必須承認,物質條件的保障是基石,人首先要解決溫飽,才能考慮其他權利,這些因素相互關聯,并非孤立存在。放眼全球,不同國家、地區和大陸之間,物質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有些地區高度發達,有些則連基本生存需求都難以滿足。然而,物質條件相對落后的地方,或許在其他方面擁有極其寶貴的特質,這些特質深刻影響著當地人權的解讀與實踐。
顯然,各方都有所長,亦有所短。關鍵在于,各國、各地區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具體的規則。中歐在人權領域設定共同目標,這很重要,但我們應該看得更遠,將其視為關乎人類共同未來的議題。眾說紛紜中,“合作”尤為關鍵。我們必須摒棄為一己私利而進行的無謂競爭。“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國家”合作,正是朝此方向邁出的堅實步伐。歐洲尤其需要認識到,生活絕非魯莽的個人冒險,而是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
2025年6月11日,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開幕式暨全體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圖為會場外數智四川蜀里安逸會客廳的“大熊貓”吸引外國嘉賓合影拍照。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在此背景下探討人工智能在人權法律領域的作用,需區分立法系統的不同視角、角色與功能。從法理學角度看,人工智能的抽象性似乎為理解抽象的人權概念提供了完美工具。作為工具,它并不會取代傳統的制衡機制,但能提升效率,讓某些應用在技術上更便捷。然而,人權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其真正意義源于具體實踐和“客觀共情”,必須將其置于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獨特性中考量。
我們面臨的問題在于,如今的人力資源問題被越來越傾向于從制度和程序層面審視。人工智能或許有助于解決這類技術性問題,比如確保制度連貫性、優化管理流程。但風險也隨之而來:它可能將我們進一步推向形式主義的法律實證主義深淵,從而忽視最核心的問題——正義本身。
2025年4月30日,在福建福州舉行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展位的人形機器人模擬自主完成變電站巡檢情景。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推動合作的重要工具,但關鍵在于,它只應作為技術手段和工具使用。當下,隱私保護、數字鴻溝等問題同樣緊迫。只要全球尚未形成統一、清晰的現實圖景,而階級與權力結構又不斷分化著現實認知,我們就必須慎用普遍性概念,同時嚴格管控AI的應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對通常被稱為“第四代人權”的數字人權構成潛在威脅。這一代人權的核心,是將人權視為保障人類“社會性存在”的維度。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但可以說,歐洲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社會責任和社會性,轉向了對個體和利益的過分強調。而在中國,“和諧”哲學仍占主導地位。
這意味著人與自然被視為一體,同屬宇宙不可分割的部分。兩者密不可分,不存在單方面的剝削。人工智能作用的關鍵,在于其背后的應用哲學。它能解答問題,但人類仍需要提出、設計問題,這正是人工智能無法代勞的。因此,諸如“2025·中歐人權研討會”這樣的交流平臺,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認為,雙方可以在此領域相互借鑒。在增進共同理解的基礎上,將AI發展為追求正義的工具,并探索善用之策。但必須清醒認識到:機器不會主動發問。就我個人教學經驗而言,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恰恰是核心目標,盡管這比單純講授法律條文和行為規范耗時更多。
人工智能的積極意義,應在于彌合社會鴻溝,促進對“第四代人權”的共識。合作需要通過不斷提問和深化理解來實現。當AI在這方面尚力有不逮時,“金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機制或能扮演關鍵角色。(完)
作者簡介:
皮特•赫爾曼。作者供圖
皮特•赫爾曼(Peter Herrmann),現任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全職研究員、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23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曾任職于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在德國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等若干歐洲學術機構兼任學術職務,任多家國際學術期刊學術委員會委員。參加歐盟委員會、經合組織等主辦的研討會30余次,十余次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國內人權學術會議并做主旨發言。出版Human Rights-Looking for the Future系列叢書。依托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創辦“HRUG”(Human Rights: Universal and Global) 人權學術小組和“HRUG”人權研究網站,迄今已發起、組織數十次學術交流活動。
【編輯:胡寒笑】中新社上海7月1日電 (繆璐 陳惠晗)“我希望內地企業未來繼續用好香港‘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在香港探索不同的商機,并透過香港拓展海外市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以下簡稱“香港駐滬辦”)主任蔡亮1日晚間接受采訪時表示。
當晚,香港駐滬辦在上海舉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活動。本次活動主題為“多面香港 無限可能”,現場設計了互動展區和打卡點。
互動區以香港工業品牌旅游、維園市集、添馬紫花風鈴木園、特色社區之舊城中環深度游等此前香港推出的9個旅游熱點項目為主軸,設計上搭配中央政府贈送香港的大熊貓,讓觀眾感受到一個深入、立體、有趣味的多面香港。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擁有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在對外開放的進程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記。眼下,特區政府正積極采取措施,著力鞏固“超級聯系人”角色,強化“超級增值人”功能。
蔡亮表示,香港駐滬辦在傳統投資推廣組的基礎上,特別成立了出海專組,“協助內地企業在香港低稅率和相關扶持政策的幫助下,更低成本和便利化地‘走出去’,開拓海外廣闊的市場,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她期望,滬港兩地未來在經貿、創科、文化、青年發展等多個方面繼續鼎力合作,共赴雙贏。(完) 【編輯:李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