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社:金正恩会见率团访朝的俄文化部长,一起观看公演

相關文章
本報北京7月3日電 (記者金歆)3日下午,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的基本情況、總體籌備進度及亮點特色。
本次數字絲路發展論壇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福建省人民政府承辦,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網信辦、福建省發展改革委協辦,將于7月24日在福建泉州召開。論壇以“數智海絲 共迎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將圍繞“‘一帶一路’數字貿易開放合作”“人工智能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際運輸數智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3個議題展開交流討論,著力促進國際數字貿易蓬勃、健康、有序發展。
本次論壇還將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交流會,邀請相關政策制定者與會員高級別代表,圍繞人工智能相關政策開展交流;開展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等配套活動;舉行中國傳統文化展演,通過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展現數字技術賦能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
【編輯:劉陽禾】中新社成都6月28日電 題:英國僑胞翁丹尼跨界“擺渡”:貨架上的中國貨,音符間的中國魂
作者 王利文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四川大學校園里,旅居英國26年的僑胞翁丹尼(本名翁志勇)用中英雙語演唱改編版《成都》。巴蜀韻律隨音符流淌,臺下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位海外僑領輕聲唱和。
2025年6月,旅居英國的僑胞翁丹尼回中國參加活動。(受訪者供圖)
近期在蓉參加中國僑聯第25期“僑聯五洲·海外聯誼研修班”的翁丹尼,既是歌手、企業家,也是英國福建總商會常務會長。這些年,他在“商海”與“樂海”間跨界“擺渡”,兼具商業智慧與文化情懷。
1999年,18歲的翁丹尼揣著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闖勁遠赴英國求學。初到異國,他選擇勤工儉學,一邊刻苦學習語言,一邊打工維系生活,把兼職的餐廳變成了商業實踐課堂。“我每天接觸不同行業的顧客,發現當地企業家對中國商品需求旺盛。”憑借家族傳承的商業嗅覺,他主動擔任起“中國商品推介員”,三個月內便積累到首批客戶,開啟玩具與服裝的跨境貿易之路。
2010年,隨著跨境電商興起,翁丹尼帶領留學生團隊迅速轉型,在倫敦、曼徹斯特等城市設立站點。“那時‘中國智造’還未被廣泛認知,我們就像移動的名片,用品質說話。”如今,他在英國、德國、美國、波蘭、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建立海外倉,不僅存放貨物并提供管理服務,也將中國品牌的溫度傳遞到海外千家萬戶。
2016年,一個契機改變了他的軌跡。在線上K歌時,翁丹尼深情翻唱的華語經典老歌收獲眾多粉絲,由此開啟音樂生涯。他創作的《微信情歌》以社交時代的情感共鳴為切入點,《一起嗨個夠》憑借動感的節奏風靡中國廣場舞圈。
近年來,翁丹尼演出的身影更是頻繁出現在各大海外聯誼活動中。他回憶,在倫敦唐人街演出時,一位英國老人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你的歌讓我想去中國看看。”而當《我的中國心》旋律響起,臺下老華僑潸然淚下——他想念的不僅是親人,更是對中華文化根脈的認同。
翁丹尼深諳華僑華人群體的精神需求,每逢新年演出,他總會特意編排《我和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等經典曲目。在他看來,音樂是跨越國界的通用語言,只要用真心做作品自然能打動聽眾,這也是他眼里華語音樂國際化的“破圈密碼”。
作為英國福建總商會常務會長,翁丹尼將商業與文化深度融合。商務洽談時,他常以歌會友,用世界經典旋律《友誼萬歲》破冰,讓西方合作伙伴通過經典旋律感受“美美與共”的中國文化底蘊;文化交流活動上,他常帶著中國品牌產品現身,真正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些年,他頻繁往返中英兩國,不是忙著牽線外貿對接,就是帶著貿易公司當起中國品牌的“出海向導”。在他看來,把“中國制造”和“中國文化”打包推向世界,才是最漂亮的“擺渡”。
從商貿到藝術,從商品到音符,翁丹尼的人生軌跡勾勒出一代海外華僑的奮斗圖景。如今他的日程依舊排得滿滿當當:上半年在深圳拓展供應鏈,下半年琢磨推出勵志新歌。他說:“無論是貨架上的中國商品,還是舞臺上的中國旋律,都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載體。”(完)
【編輯:張燕玲】央視網消息:大美中國,魅力海岸。福建廈門是全國首批全域美麗海灣試點城市,海域面積超過330平方公里。位于廈門島東北部的五緣灣是廈門島的一個大灣區,占地面積10.7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7.05平方公里,這里建有廈門最大的濕地公園,也被稱為廈門的城市“新客廳”。
之所以是“新客廳”,是因為在2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自然生態系統遭破壞的灘涂泥地。這里是如何修復生態的?和以前相比這里又有什么變化?
帆船點綴美麗海灣 昔日灘涂泥地煥然一新
最近這段時間,五緣灣開啟了暑期帆船游艇季,不少游客在周末、假日都會來到這里體驗水上項目。大家這段時間來到這里可以看到碧海連天、帆船點點的場景。
五緣灣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游艇產業集聚區,這里有上百家游艇企業。2024年,游艇帆船出海旅游游客突破100萬人次。除此之外,這里聚集多種海洋文旅、生態康養業態,現在的五緣灣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的美麗海灣。
很久之前,五緣灣并不是游客來廈的熱門打卡地,而只是一片“爛潮灘”。20多年前,五緣灣與環東海域一堤相隔,因海堤阻斷等原因導致海水交換能力差,再加上這里以農業為主,大量開展曬鹽場作業、海水養殖等活動,過度養殖、生活垃圾傾倒堆存,讓這里一度成為了一個海岸侵蝕嚴重的“爛潮灘”。
退塘還海 清淤疏浚 衛星圖看變化
要怎么解決,如何來進行綜合治理?從2002年起,當地開始了生態修復的前期工作。這張圖片就是改造前這里的樣子,改造一方面需要拆除阻斷海水交換的內灣海堤,設置納潮口和閘壩讓內灣區域與外海進行海水交換,恢復自然潮汐動力,水體就活了。同時,當地對這些養殖塘和鹽田進行了清退,累計退地還海約100公頃。
退塘還海完成了,要使海水潔凈、海底平整、航道拓寬,那就還需要清淤疏浚。清淤時,這里采用了小型絞吸式挖泥船,這種方式的原理類似于吸塵器,可以精準抽取淤泥,減少水體擾動。截至目前,外灣完成清礁70多萬立方米。
五緣灣還建設了10處截流閥門等各種污水處理設施,確保生產生活污水不入灣,保持水體的潔凈。
原先在五緣灣的內灣,幾乎看不見海水,里面遍布著密密麻麻的長方形格子,也就是養殖魚塘。而原先這片被堵死的水域現在碧波萬頃,兩岸綠意盎然,建筑規劃合理有序。
五緣灣內灣海域面積由治理前1.12平方公里增至2.42平方公里,納潮量增加約500萬立方米,生態用地比治理前增加2.3倍,綠化率從5.4%升至13.8%。
豐富拓展灣區生態空間 提升親海親綠體驗
這里吸引人們的不僅是水清灘凈的海岸風光,還有濕地景觀。五緣灣改造時,充分利用了原有拋荒地和沼澤地,建設了五緣灣濕地公園,通過保留野生植被、設置無人生態小島等途徑,增加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面積。
這些是濕地公園內會栽種的水生植物,把它們種植于潮間帶濕地,可以凈水固灘、保護灘涂生物的棲息地。
在這樣的努力下,五緣灣鳥類等動植物的種群規模不斷擴大。為此,當地還特別設立了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據統計,保護區內已記錄鳥類有11目35科13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9種。營造出了一個居民休閑、觀鳥、愛鳥的研學基地。
隨著廈門近海生態顯著改善,被譽為海洋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中華白海豚的數量也在不斷回升,穩定在80多頭。
為了還灣于海、還景于民,五緣灣還建成了8公里“處處皆景”的環灣休閑步道,打造了1公里長的黃金海岸。北起五緣灣的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全長約31公里,營造了“通山連海、串景成趣”的游憩休閑空間。
2024年以來,五緣灣所在的廈門湖里區,還新增了12座口袋公園,口袋公園數量達到62個,讓更多老百姓能夠“推窗見綠,出門進園”。這種生態的改變也讓大家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生態修復 露天礦坑變度假勝地
大海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壯麗畫卷。在這個夏日,山東青島萊西市的南墅鎮迎來了很多市民和游客。這里曾經是廢棄露天礦坑,經過近幾年的生態修復和開發利用,已經變身成環境優美的度假勝地。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風景秀美的度假區在兩年前還是一個廢棄的露天礦坑。自1997年停產閉坑后,礦坑內積水最深超過40米,水量達600多萬立方米,逐漸形成了一個水面550多畝的石墨生產廢水坑。坑內廢水的PH值一度達到1至2,這與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所要求的6至9之間相差甚遠。
從2019年開始,當地聯合專業技術團隊對坑內廢水進行治理。但在治理過程中發現,上層水達標了,深處的水卻沒反應。原來這是由于廢水污染物復雜導致水體分層,藥劑與廢水難以充分混合造成的。
技術團隊經過上百次的實驗,最終自主設計出了一套“復配藥劑+原位水體交換”的創新治理方案。實現了水體交換和投加藥劑的充分接觸,最終解決了藥劑混合與深層治理難題。
2023年,萊西市在修復好的礦坑上開發建設了民宿項目。并依托豐富的自然風光和山水資源,打造了越野體驗、水上游艇、餐飲與住宿等獨具特色的旅游項目,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文旅體驗空間,于2024年10月試運營。
曾經的污染區,變成了水清岸綠的打卡地,實現了生態保護修復和產業融合發展。 【編輯:胡寒笑】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據中國美術館官網顯示,油畫家潘義奎已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前任館長吳為山于今年6月卸任。
潘義奎,男,漢族,1977年5月生,研究生學歷,美學博士,一級美術師,民革中央委員。現任中國美術館館長。歷任甘肅畫院副院長、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甘肅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榮獲俄羅斯尼古拉·列里赫國際獎章、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金質獎章、烏克蘭總統勛章等。曾在俄羅斯列賓美院、俄羅斯當代藝術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個人畫展。代表作有《敢把沙漠變綠洲》《十三陵水庫工作的一天》《歡騰的草原》《快樂的日子》《和平萬年》等。(完)
【編輯:黃鈺涵】中新社成都6月30日電 (記者 賀劭清)北京時間6月30日晚,成都世運會門票全球開售。成都世運會門票分為A、B、C、D四個層級,票價區間為30元(人民幣,下同)至880元,其中有25個大項設置30元惠民票。
據了解,將于8月7日至17日舉行的成都世運會是中國大陸首次舉辦世界運動會。成都世運會共設34個大項、60個分項。其中,定向徒步、滑水、摩托艇三個項目因場地及賽事設置等原因不對外售票。
北京時間6月30日晚,成都世運會門票全球開售。 (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供圖)
成都世運會比賽購票實行實名制。比賽門票以電子門票形式發售,以成都世運會會徽主色調為基礎,設置中國紅、公園綠、金沙黃、熊貓黑、雪山白5種色系票面,并結合成都世運會吉祥物形成系列主題設計。
成都世運會購票觀眾能在成都6000多個消費點位享受消費優惠。此外,成都世運會為各國運動員、技術官員等設計了多條精品文旅線路,并提供便捷化支付服務。(完)
【編輯:王祎】中新網梧州6月27日電 題:海外華文媒體廣西梧州品六堡 探尋千年茶香里的“鄉愁味”
作者 張廣權
盛夏時節,走進廣西梧州蒼梧縣,六堡茶園綠意正濃。黑石山茶廠內,柴火正旺,鐵鍋燒得發燙,老師傅赤手入鍋,茶葉在翻騰中噼啪作響,濃郁茶香裹著水汽蒸騰四溢。
6月26日,參加2025年海外華文媒體廣西行的媒體代表們走進蒼梧縣黑石山茶廠和黑石六堡茶源博園,實地考察梧州六堡茶產業與茶文旅融合發展狀況。
圖為媒體代表團在蒼梧縣黑石山茶廠合影。梁愷琦 攝
在中華茶文化版圖上,六堡茶獨樹一幟。作為著名的黑茶類“僑銷茶”,六堡茶因發源于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近年來,蒼梧縣多渠道宣傳六堡茶文化特色,推動茶文旅產業深度融合。
梧州市茶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于翠平介紹,去年六堡茶通過中歐班列進入法國市場,獲得法國客商“東方神奇樹葉”的好評。不僅如此,六堡茶還先后亮相奧地利維也納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羅馬總部,并進入日本、韓國等國的茶室。
“今年在老撾舉辦的‘茶和天下’活動,有效促進了六堡茶在老撾、柬埔寨、越南等東盟市場的開拓。”于翠平表示,梧州六堡茶已經成為桂茶體系“領頭茶”。
圖為媒體代表品梧州六堡茶。梁愷琦 攝
為了更貼合南洋茶友的口味與鄉情,廣西梧州茶廠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南洋金花”“僑香”“憶南洋”等系列產品。
“包裝上巧妙融合中國與南洋各國的文化印記,讓這杯熟悉的‘鄉愁’,更添一份親切。”廣西梧州茶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閆允誠介紹說。
當地官方介紹,目前,梧州市茶園總面積達40.05萬畝,年產茶4萬噸,綜合產值突破250億元。
“梧州打造六堡茶產業,絕非守舊復古,而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精彩共舞。此行我們深刻感受到科技賦能與全鏈升級的強勁動能。尤為觸動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茶農們對‘渥堆發酵’‘炊蒸壓籮’‘窖藏陳化’等核心工藝的執著堅守。這份對古老技藝的敬畏與傳承,是產業生生不息的根基。”日本《留學生新聞》國際部高級顧問呂沢秋說。
菲律賓菲華電視臺臺長姚麗英表示,六堡茶產業在梧州的實踐,是中國鄉村振興與特色農產品國際化并行的典范。其成功不僅體現在對“茶船古道”歷史文化的堅守,更在于構建了從種植、加工、品牌到跨境流通的完整產業鏈,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我們將深度講述這片‘東方神奇樹葉’的故事,聚焦其歷史底蘊、精湛工藝、生態價值及其獨特的‘僑’紐帶,助力六堡茶香飄世界。”(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