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16台,最后一款W12!宾利Batur敞篷版亮相

對于世界頂級富豪,普通量產的賓利和勞斯萊斯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怎么辦呢?這些頂級汽車品牌的產品經理就想到了限量。
面對席卷而來的電動化浪潮,頂級汽車品牌卻反其道而行之,推出極不環保的W12車型。
最近,賓利又出新車了,并且是一臺限量版車型,還是最后一款搭載W12發動機的車型——Batur敞篷版,這款車由賓利汽車個性化部門MULLINER打造,全球限量16臺。
在Batur敞篷版車型上,新車融合了Bacalar和Batur車型的設計精髓,并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選擇,例如“風橋”設計和玫瑰金細節。
風橋設計在座椅頭枕后方,結合車尾線條設計,十分漂亮。在兩個前排座椅后方形成一個半封閉式行李空間,可以收納不少東西。
Batur敞篷版的軟篷頂也利用了全新黑科技,采用改進后的隔熱材料、密封系統和隔音技術,相比非敞篷車型,在密封性、NVH性能方面都非常不錯。而且,在車速50km/h以內,可以在19秒內完成展開和收起。
新車提供Batur敞篷版專屬的亮面丹霞橘和啞光丹霞橘兩種顏色結合,車身還匹配前擾流器、側裙板以及亮黑碳纖維飾面的尾部擴散器。
座艙內,Batur敞篷版提供環抱式駕駛艙,以凸顯雙座車型的獨特氣質。中間的玫瑰金旋鈕則是整個中控臺的核心,通過它可以調節車輛的不同駕駛模式,說明這是一臺注重操控的車型。
動力部分,Batur敞篷版搭載一臺我們非常熟悉的6.0T W12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750馬力,最大扭矩1000牛米,配合賓利最新研發的8速雙離合變速箱。
需要注意的是,這臺車還采用鈦合金材質的排氣管,聲浪會更加動聽。
那么問題來了,這款車的售價,你們可以猜一猜。
相關文章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趙方園)“慢性病是我們今后將要長期面對的公共衛生挑戰,需多方合力,久久為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嚴俊在2025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傳播推廣行動上表示,在推進慢病防控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通過激勵政策和制度保障,讓更多醫務衛生人員愿意投身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
日前,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與人民網·人民健康共同發起的“2025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傳播推廣行動”正式啟動。多位專家一致認為,只有多方共建科普生態、協同促進內容提質,才能真正筑牢慢病防控的“知識防線”。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馬長生提出,未來AI技術或將承擔95%的科普標準化輸出任務,醫生更應聚焦人文關懷工作。他呼吁同行擁抱技術紅利,將重復性工作交給機器,轉而深耕機器無法替代的領域,如深入偏遠地區開展醫療科普服務。同時,他建議醫生專注復雜病例處理與醫患情感溝通,形成“科技+人文”的互補模式。
“作為一線臨床醫生,我們發現患者對疾病知曉度不高的問題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期,這需要更加有效的健康科普,從根源上緩解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腫瘤診療中心主治醫師、醫學科普賬號“協和煙雨醫生”創作者閻禹廷分享了做科普的心得。她提出,“醫患同治”成為新時代科普的重要部分,鼓勵醫生從臨床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做科普,也呼吁大眾成為自己健康的“CEO”。“簡單、易學、可操作”是閻禹廷總結的醫學科普“口訣法則”。
“企業應以產品鏈為支點,撬動慢病認知閉環。”海正藥業副總裁兼瀚暉制藥總經理文玉蓉分享了企業實踐,她表示,公司針對“血脂管理盲區”,推出分層化驗單推廣計劃,開發掃碼可視化藥品說明書,含圖文解讀與購藥導航功能;在藥企平臺整合“三高共管”知識;聯動學會制作短視頻科普,用通俗語言破解專業壁壘,讓藥物研發與患者需求形成雙向反饋。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回顧了“2024年行動”成果:累計收到超2.3萬條科普內容(文章、圖文、短視頻等),創作者包括三甲醫院醫生、基層醫務人員等。經篩選重點推廣1600個優質作品,累計閱讀量超3千萬人次。她呼吁各界專家、醫生積極參與到慢病防控知識普及。(完) 【編輯:胡寒笑】
- 6月22日,山西省圖書館內,市民或伏案書寫,或專注閱讀,在靜謐的環境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申晉光攝)2025-08-02
- 太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名單 2025年4月2日太原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 任命:2025-08-02
- 選購洗滌有講究別讓防曬衣穿了像沒穿 烈日炎炎,防曬服成為戶外出行必備單品。為幫助消費者科學選購、合理使用防曬服。6月26日,太原市2025-08-02
中新網海口7月3日電 (記者 張茜翼)“此次專程來參加培訓,是為了幫海外僑胞和企業家們尋找海南的投資機會。”海南文昌市僑商會會長林詩鑾2日在海口受訪時說,培訓結束后將進一步推進具體合作項目。
由海南省委統戰部舉辦的2025年海南省僑資企業人才創新創業培訓班于6月30日至7月2日在海口舉行。活動通過專題教學及現場教學等課程,系統解讀海南自貿港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介紹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助力僑企精準把握發展機遇。
海南是中國知名僑鄉。近年來,海南省委統戰部聯合多部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吸引更多海外僑胞來瓊投資創業。
多位僑企負責人受訪時表示,企業已著手布局相關產業,期盼在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前搶占先機。
海南富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祝家親是馬來西亞僑眷。早年投身AI研究領域的他,于2018年回到海南創辦企業,深耕大數據建模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
他表示,未來公司將以AI技術為主線,緊密貼合海南自貿港產業定位,積極探索AI在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海南在立體空間開發以及互聯網延伸等方面潛力大,蘊藏著發展商機。”他說。
今年4月,在林詩鑾的積極推動與牽線搭橋下,中印尼現代漁業產業園項目落地儋州。“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是吸引外資的優勢之一。”
林詩鑾介紹,該產業園將整合雙方的海洋資源、技術和市場優勢,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從漁業資源捕撈、加工生產到產品銷售、物流運輸等環節將實現高效協同,力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漁業產業集群。
在新加坡僑資企業海南盛昌利民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炎慶看來,此次培訓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踐收獲頗豐,尤其對封關后的企業機遇有了更清晰認識。
許炎慶告訴記者,該公司在昌江投資的“咸田村美麗漁村”項目,依托當地獨特潮汐自然景觀,計劃分三個階段開發,預計2026年底首階段完工。項目將結合海水養殖技術、農業科研資源,促進當地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許炎慶說,培訓班為僑企搭建了互動合作的橋梁,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共同尋找著在自貿港創新創業的“金鑰匙”。他還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海南政策動態,積極探尋更多合作機會,為自貿港發展貢獻“僑力量”。(完) 【編輯:曹子健】
- 省住建廳日前公布2024年度全省房地產市場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聯合執法檢查結果。此次檢查隨機抽查了96個房地產開發項目,76個物業服務項目,12家房地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