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艺工作者王洋:要把美好的家乡唱给更多人听

相關文章
中新社倫敦7月3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當地時間7月3日,英國航天局宣布啟動一項新的重大采購計劃,斥資7560萬英鎊(約7.3億元人民幣)推進該國首個主動太空碎片移除任務,旨在通過專門航天器捕獲并銷毀近地軌道廢棄衛星,守護太空環境。
英國航天局稱,上述舉措是英國在太空環境治理與技術創新領域的重要突破。根據英國航天局披露,這項名為“主動碎片移除”(ADR)的計劃將部署搭載英國自主研發機器人技術與自主導航系統的專用航天器,目標是在近地軌道捕獲已失效的相關衛星,并引導其墜入大氣層安全焚毀。
英國航天局稱,當前地球軌道存在約上億塊小于1厘米的太空碎片,即使微小碎片也可能對衛星造成毀滅性損害,直接威脅衛星導航、氣象預報、應急通信等關鍵服務的安全運行。
據稱,該任務預計于2028年底前發射,此前英國已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可行性研究與設計。此次招標采用競爭性合同機制,旨在吸引私人資本注入,推動太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英國航天局首席執行官保羅·貝特強調,主動清理太空碎片是構建可持續軌道環境的關鍵一步,彰顯英國在太空系統保護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治理擔當。數據顯示,英國太空產業目前年產值達189億英鎊(約1848億元人民幣),創造5.2萬個就業崗位。(完) 【編輯:張奧林】
- 我國的龍芯可以說代表了目前自主消費級CPU的最高水平,之前的消息稱龍芯處理器已經能夠擁有英特爾酷睿10代的水平,而現在龍芯在一次投資者報告中稱自己正在研發全新一代的3B6600系列處理器,擁有和英特爾2025-08-02
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正式啟動:AI技術全面大爆發,機器人也在進化
2月21日,為期三天的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以下簡稱GDC2025)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正式打響,GDC2025大會不僅有大量國內科技企業踴躍參展,而且還有許多AI技術的案例課堂和技術演講以及酷炫的2025-08-02- 幾天前,某汽車垂直網站公布了小型車銷量排行榜。其中,當年的“銷冠”本田飛度,雖然位列第七,但實際上銷量只有區區339臺。要知道,這款車在2021年達到銷量巔峰,一個月甚至能賣出1.5萬輛。為何當年的神2025-08-02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題:中國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合作是唯一通路
作者 林卓瑋
“人類正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我們需要用智能化、綠色化驅動新一輪技術演進。”南開大學前校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教授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向“中外對話”欄目表示。
本次論壇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舉行,世界經濟論壇《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也在其間發布。協同感知、綠色固氮、結構電池復合材料等多項前沿技術入選榜單,令“新興技術”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中外對話”欄目特別邀請龔克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賽博研究院院長凱瑟琳·丹尼爾教授及瑞士《前沿(Frontiers)》期刊首席執行總編弗雷德里克·芬特,共論技術趨勢與全球協作。
視頻:【中外對話】十大新興技術引熱議,在2025夏季達沃斯看未來變革引擎來源:中國新聞網
技術融合:智能與綠色的雙重變奏
專家們觀察到,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產業肌理,并與綠色技術加速融合。
龔克教授指出,“這類技術不僅強調智能化,更注重綠色化。”在納米材料、生物酶、鈣鈦礦等前沿交叉領域,一場以低碳高效為導向的技術革命正在推進。
作為本屆世界經濟論壇《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的核心編寫團隊成員之一,芬特博士對此深表認同,并以綠色固氮技術為例,指出推動相關技術落地的緊迫性:“目前全球約1.7%的能源消耗用于合成氨生產,每生產一噸氨,將排放約2.4噸二氧化碳。” 他認為,利用生物或電化學路徑替代傳統高耗能工藝,可顯著降低農業領域的碳足跡。“諸如此類的跨領域技術的碰撞融合,是本次報告的一大關注焦點。”
協同與賦能:感知網絡與材料革命
協同感知技術便是這種技術融合創新趨勢的一大典型例證。
“協同感知將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促成我們看到的這些不同類別技術的融合,比如實現機器人、物聯網設備與數字終端之間的信息共享,為整體智能決策奠定基礎,更有助于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開展工作。” 丹尼爾教授對中新網介紹說。
她以澳大利亞林火防控系統為例,進行了進一步闡釋。通過應用協同感知技術,將衛星監測、無人機偵察與應急系統整合起來,可以顯著提升應對效率與安全性。
通過技術融合實現突破性創新的例子,還有結構電池復合材料。丹尼爾進一步指出,“這種技術將儲能功能直接嵌入材料結構(如汽車車身),可大幅減輕重量、提升能效。”
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辦期間,《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正式發布。中新網 林卓瑋 攝
她特別指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和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推動結構電池等新興技術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也將為全球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中國角色與全球合作的必然性
展望未來,龔克教授認為,中國在光伏裝機量和人工智能創新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獨自應對挑戰。
他強調,技術的復雜性與氣候問題的全球性決定了國際合作不是可選項,而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即便中國擁有最全工業門類,我們也不是世界的全部。”龔克表示,“智能化、綠色化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球共同參與。”
芬特博士也表示認同,認為當前復雜環境雖然帶來挑戰,但也可能催生顛覆性創新。
龔克最后呼吁:“必須打破技術邊界,構建開放、共享、共贏的創新生態系統。”
他堅信,深化國際協作,是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通路。(完)
【編輯:劉陽禾】小米15 Ultra勁敵!vivo與OPPO超大杯影像配置曝光,一個比一個強
小米15 Ultra明晚就要發布,影像依然是這款手機最大的賣點。目前來看,小米15 Ultra最大的提升是長焦夜景表現,其采用2億像素三星HP9潛望長焦,等效焦距100mm,光圈達到了f/2,6。小米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