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首届农业推广周开幕 聚焦科技创新助力粮食安全

相關文章
中新網銀川7月3日電 題:寧夏銀川:“湖城”新韻風光好
作者 李佩珊 馬亞萍
地處西北內陸的寧夏銀川市,自古得黃河灌溉之利,溝渠縱橫、湖泊棋布,歷史上更有“七十二連湖”之說。但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許多生態保護的難題。近些年,銀川以生態立市,探索人水和諧之路,讓礦坑變酒莊,濕地煥新顏,“塞上湖城”處處可見好風光。
賀蘭山下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 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昔日廢棄礦坑 變身“綠色名片”
夏日賀蘭山下林木蔥郁,湖水澄澈,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已結碩果,再過一月,將迎來大面積成熟采收的季節。
今年57歲的牛振明是賀蘭山東麓志輝源石酒莊的工人之一,近20年的工作,讓他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變化。“狂風卷著砂石,眼睛都睜不開。”曾經的場景牛振明歷歷在目,而如今,這片曾滿目瘡痍的砂石礦區已成為園林式的生態酒莊,游客日均超1000人次。
賀蘭山東麓的鎮北堡礦區,曾遍布上百家砂石廠和采礦場,長期高強度開采留下累累傷痕。2010年起,銀川開始系統修復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以曾是砂石廠的志輝源石酒莊為例,這里通過追肥篩土、植被再造和灌溉設備鋪設,對1.8萬余畝礫石荒地進行改造。
“我們累計開荒1.8萬余畝,種植防風林8000余畝,釀酒葡萄3000畝,總種樹量達300多萬株。”酒莊負責人袁園介紹,經過20年努力,礦坑區綠化覆蓋率超過80%,曾經的砂石礦區蛻變成園林式葡萄酒莊。
修復過程中,袁園逐漸形成清晰思路,要將產業發展和生態修復相融合。“單純植樹造林缺乏可持續效益,而把葡萄酒產業、旅游業融入生態修復,既能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又能讓生態修復持久進行。”她表示。
以生態修復與葡萄酒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賀蘭山下的酒莊讓昔日的生態“傷疤”變為文旅“亮點”。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品嘗到高品質的葡萄酒,還能親身體驗到葡萄種植、采摘的樂趣,感受到綠色發展的魅力。
如今,賀蘭山腳下,生態文旅廊道已初具規模,葡萄酒、旅游、文化、餐飲、民宿、研學等“生態+多種業態”融合發展,多家酒莊被評為4A級旅游景區。2024年,銀川市各酒莊接待游客超150萬人次。
鳴翠湖荷花綻放。 馬亞萍 攝
退耕還濕 守護“城市綠腎”
在銀川市東部,自然生態要素最完整的一塊濕地——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同樣經歷著蛻變。最近,工人們正在對岸坡植被退化區域進行修復,開展鳴翠湖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鳴翠湖是“中國最美濕地公園”“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濕地”,濕地總面積8000余畝,是銀川市東部面積最大的自然濕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富集,有維管植物109種、水生浮游植物69種、鳥類97種,是中國西部地區和黃河流域首家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今年,銀川市啟動鳴翠湖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以“水清、岸綠、生態”為目標,重點實施生態濕地建設與植被生境恢復兩大工程,將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
“生態濕地建設完成后,預計日處理規模能達到2萬立方米,通過植物吸附、微生物降解等自然凈化方式,有效削減水體污染物。”項目負責人王忠介紹,項目建成后,鳴翠湖區域水質將顯著提升,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得到遏制,濕地系統的形成將吸引更多候鳥棲息。
而這幾天,正是鳴翠湖最美的季節。遍地的荷花嬌艷欲滴,與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成趣。蘆葦漫步的湖水宛若迷宮,游客乘船步入蘆葦深處,與湖面融為一體,如詩如畫。
從礦坑到酒莊,從退化濕地到生態明珠,銀川人用“生態+產業”的模式治愈著大地傷痕。酒莊里的葡萄酒香與鳴翠湖的鳥鳴相和,講述著同一主題——當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綠水青山終成金山銀山。(完)
【編輯:惠小東】大疆發布禪思H30系列旗艦負載,適用于工業、農業、公共安全等領域
昨日,大疆官宣發布禪思H30系列全天候多光旗艦負載,包含H30套裝和H30T套裝2個版本。與用于旅行、影視方面的大疆無人機產品不同,禪思H30系列的受眾群體是消防、電力、水利、林業等從業人員,搭配的是2025-08-02雷克沙攜存儲攝影套裝驚艷P&E:高速SSD助力手機高質量拍攝
存儲卡市場之前一直處于半溫不火的狀態,主要是攝影器材對于存儲的要求還沒有一個質的飛躍。而如今隨著4K以及8K視頻的普及,存儲卡廠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各種性能卓越的存儲卡都已經順利商用,而我們在P&a2025-08-02比海外便宜將近700元!大疆新品DJI Mini 4K無人機將在國內發售
上個月,大疆在美國推出了新款無人機DJI Mini 4K,這款機器是同系列的Mini 2無人機的升級版本。根據國內某官方旗艦店的預熱海報顯示,大疆國行版本的DJI Mini 4K將在5月20日16:02025-08-02中新網7月4日電 國新辦4日就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國家水網建設是江河保護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國家水網建設的進展如何?在優化水資源宏觀配置、增強水資源總體調配能力等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對此,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回應稱,近年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明確的主要任務、重大舉措,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全力推進水網建設。
首先是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加快完善。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經累計調水突破8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到1.85億人,這個工程已經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同時,我們大力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加快推進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建設,這個工程是2022年開工建設的。另一方面,著力構建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部門間、流域上下游間的聯動,協同加強水源地保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再有,一批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骨干輸排水通道,另一方面是重大調蓄結點。在骨干輸排水通道方面,2022年以來,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引江濟淮一期、引漢濟渭等12項重大引調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增年調水量124.8億立方米;新開工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吉林水網骨干工程等12項重大引調水工程,這些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年調水量142.3億立方米。在重大調蓄結點方面,西江大藤峽、新疆大石門等24座大型水庫建成運用,新增供水能力34.6億立方米,新增防洪庫容26.6億立方米。另外,新開工黃河古賢等31項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49億立方米,新增防洪庫容36.7億立方米。
同時,系統推進省市縣級水網建設,打通水網“最后一公里”。新開工海南昌化江水資源配置、青海柴達木水資源配置一期等一批省級水網骨干工程。新建安徽懷洪新河、廣西下六甲、湖南梅山等72處大中型灌區,對1900多處大中型灌區實施現代化改造,這些工程建成后,將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91億畝。積極推進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完成了6.3萬處農村供水工程,提升3.4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
張祥偉指出,水利部將錨定“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加快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特別是像四川引大濟岷、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等聯網補網的重大水利工程。推進各層級水網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優化水資源配置,提升水資源調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編輯:劉湃】
雷軍斷層第一,馬云也上榜,《歌手2024》搖人榜搖來了一眾行業大佬
綜藝節目《歌手2024》第一期節目中,中國歌手那英與國際歌手同臺PK落入下風,讓熱心腸的網友掀起了鼓勵本土歌手參加挑戰的風潮。除了韓紅等歌手在社交平臺上主動請纓,UC也自制了網友搖人榜,讓大家投票選出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