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不再赠送的logo贴纸,这些年,果粉们都把它贴哪去了?
作者:熱點 來源:綜合 瀏覽: 【大 中 小】 發布時間:2025-08-02 14:35:01 評論數:
前幾天,一則不怎么起眼的消息登上了熱榜:
新款iPad不再隨包裝提供Apple貼紙。
這一波操作讓我從床上直接坐起,但又緩緩躺下。
“不送就不送了嘛,我從來沒用過,有什么大不了的?”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總有一些人,把這個不要錢的貼紙給玩出了花。
所以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收到蘋果貼紙的網友們,把它給貼哪去了。
一張蘋果貼,一貼就是蘋果周邊
這第一位受害者,是每天都會接觸的,平平無奇的垃圾桶。不過眾所周知,蘋果的貼紙是有魔力的,一旦被蘋果的貼紙附魔,任何產品都可以成為蘋果周邊。
兩個垃圾桶,就這么搖身一變,成為了iTrash Can。不過看哥倆的這個體型,應該不是Pro版本,頂多是個常規版。
有好心人提問:“會有Pro或者Pro Max版本嗎?”那當然會有,小區垃圾站那邊站著一排都是。
同樣作為容器,有個理工科大學生,就把貼紙貼在了他裝滿筆、尺、圓規的工程制圖工具盒上,聲稱每次打開它,就像打開蘋果筆記本電腦一樣神圣。這種手工匠人才懂的儀式感,讓對面從工業流水線上下來的BENQ自殘形愧。
不過,同樣是工業流水線產品,這輛白光閃閃的iCar卻帶給了車主無比的自豪。在擁擠的車流中,這輛滿身貼紙的iCar,成了這條大街里最靚的崽,哥們兒揚起的嘴角甚至掛上兩個秤砣都壓不住。
誰說蘋果放棄了汽車研發很可惜?其實沒必要惋惜,人家已經走上“貼牌”的路子了。
這種貼牌行為,不知不覺地延伸到了特斯拉車主的身上。
當蘋果官宣不再造車,善解人意的車主們便自發幫蘋果接續了曾經的夢想。
“蘋果啊,你的夢想,就由我特斯拉來實現吧!”
作為購買數碼產品而贈送的貼紙,把貼紙張貼在數碼產品的身上,或許才是原汁原味的用法。不管各家發布會上的iPhone是如何被眾友商比得一文不值的,在會后,惜才的網友們還是自發地牽起了友商與蘋果的手,又把各種手機都變成iPhone。
發布會上雖然錙銖必較,生活里仍要攜手同行。
同為數碼產品,筆記本電腦也沒有例外。
自喬幫主從牛皮紙袋抽出MacBook那一刻起,所有筆記本電腦品牌都開始質疑蘋果,然后理解蘋果。
直到網友們把神圣的貼紙粘在外殼上,才完成了“成為蘋果”這最后一道工序,正式受洗成為“果教”一員。
我閱遍眾多論壇,發現網友們把蘋果貼紙貼在友商產品上的這種行為,就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樣沖動得難以控制。
為什么大家會不約而同地這樣做?有深諳心理學的日本ip網友點出了精髓:
“這種NTR的背德感令人顱內愉悅。”
受到傷害的不只有冰冷的家用電器,還有一些無辜的小動物。
活了半輩子的旺財和來福并不知道,為什么一張白色的東西粘到身上以后,自己的名字就變成了Tim和Cook?
雖然熱心網友們不遺余力地在生活中為蘋果整活,但更多人其實還是把它貼在蘋果的設備上,遵守一個行為正義。
有不少心靈手巧的網友,就把貼紙進行二次創作,貼出了一番藝術感。
在誕生之初就缺了一口的蘋果logo,被操起剪刀的蘋果用戶們,用更大膽的方式詮釋了蘋果的“殘缺之美”。
或許蘋果一開始對貼紙的希冀,只是希望它完整地出現在某個角落而已。沒曾想,大家貼出來的效果如此驚艷。
正如一位偉人的觀點一樣: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才是無窮無盡的。
不過,有一位網友指出:其實在蘋果設備上貼的其他貼紙都沒啥意思,貼這個才是最有意思的。一粘上去,這味道就對了。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蘋果的產品里會有貼紙呢?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這玩意兒的使用率為0,比僅在換新手機時才唯一使用1次的取卡針還低。但其實,看似最沒用的貼紙,實則用處頗大。
何出此言?這要從美國的貼紙文化講起。
風靡歐美的貼紙文化,是蘋果貼紙的搖籃
從1970年代開始,歐美街頭出現了貼紙藝術和涂鴉藝術,這類誕生之初就代表著青少年“反抗、叛逆”的街頭藝術形式迅速風靡大街小巷。涂鴉和貼紙相輔相成,共同成為了青少年和藝術家們表達自我的方式之一。
幾年后,貼紙文化逐漸從涂鴉文化中獨立出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由于貼紙具有易生產易傳播的特性,比起需要“匠人手工現場繪制”的涂鴉,貼紙可以通過信件和包裝,分散到很遠的地方。所以,它逐漸變成了收藏冊里的私人藏品。在滑板品牌將時尚貼紙附在他們的雜志中贈送的那時起,人們突然認識到,貼紙是可以用來幫自己打廣告的。
在1977年,當時的蘋果公司放棄了最初那版非常復雜的“牛頓在蘋果樹下讀書”的logo,由喬布斯親自出馬搖來了一位大佬,設計出了這個帶條紋的經典彩色蘋果logo。
與此同時,為了遵循當下的貼紙潮流,喬布斯把這個自己先吃了一口的果子印成貼紙,放在Apple II電腦的包裝中送給用戶,以作為品牌宣傳的一部分。
后來,Apple II確實成功了,在1980~1990年代,它成為了美國教育系統實際采用的標準電腦,影響了這一代人的青春。那附贈在電腦里的貼紙,自然就成為了那一代人追捧的最佳周邊,蘋果成功地滿足了用戶的心理需求。
作為果粉,他們可以將收到的貼紙自發張貼在任何地方,用來展示自己購買了蘋果產品的自豪。
就像在各個評論區里“賽博迷路”的釣魚佬一樣,它們喜歡在毫無關聯的視頻下面自豪地展示剛釣上來的大魚,就非常像貼了貼紙的用戶們“不經意間”對所有人宣布一樣:
“哎呀你怎么知道我買蘋果了!”
從一張小小的貼紙開始,這個蘋果行走的廣告,在無形中發生了巨大的作用。
依靠這樣簡單又方便的貼紙,蘋果得以不費力氣地讓用戶自發宣傳,一遍又一遍地對所有人洗腦。
可以說,貼紙,是互聯網時代前的“牛皮癬”,也是人盡皆知表情包。
50年的“榮譽老員工”,該退休了
隨著蘋果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蘋果的貼紙也與時俱進。先是隨logo從彩色條紋簡化成了白色,后來又隨著產品顏色不斷豐富,推出了不同的純色版本。
不過,在宣傳手段的日益豐富之下,新的宣傳方式逐漸占據用戶心智,貼紙帶來的作用日漸式微。曾經你還叫我小甜甜,現在只愿意喊我牛夫人。
這些年,蘋果總是在取消一些經典的或實用的設計,一開始是取消了我先進的3.5mm耳機口,然后又砍掉了極其順手的3D Touch和Home鍵,再然后以環保的名義昧了我的耳機和充電頭。
現在,大刀終于砍到了貼紙頭上。
從看到新聞的那一刻起,這個發揮了將近50年作用的“榮譽老員工”,已經宣告退休了。曾經蘋果貼紙帶來的狂歡有多熱鬧,它現在走得就有多寂寥。
時代總是不會憐憫過時的家伙,有些事情注定要成為歷史。不管怎樣,這張小小的貼紙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
或許哪一天,你手上的這部iPhone,也會隨著貼紙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