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逾期?国内竞品们松了一口气

很多人是不是在等即將上市的小米SUV YU7?
告訴這群人一個壞消息,YU7上市時間逾期了,并且這款車在2025年提到車的概率非常渺茫。
就在昨天,某汽車博主爆料,國內某頭部新勢力企業王牌流量車型,逾期,推遲一個月上市,大家可以輕松一個月。
而跟進最近的市場格局,很容易猜到就是小米YU7。
這位博主還在評論區表示,YU7的逾期并非因為芯片,而是有其他零件EWO更改。
所謂EWO,就是小米對YU7的設計、材料或者工藝等方面做出變動,需要重新申報審核。
也有消息稱,小米YU7的延期,還和英偉達Thor芯片、小米二期工廠的建設有關。因為目前國內車企對Thor芯片的需求量巨大,但供貨量受制于關稅,非常不穩定。
并且,小米一期工廠的產能已經吃滿,只有等二期完工,小米YU7才能生產出來。
不過,這也表明,小米YU7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后,可能無法立即交車,并且即便是首批車主也要等待3-6個月的時間來提車,因此最早一批交付也要等到2026年。
同時,小米SU7之前事故的輿論風波還未過去,延期可以進一步降低輿論對YU7的影響,為重磅車型上市鋪平道路。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從2026年開始,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將結束,所有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減半征收,那么小米YU7的落地價可能還要上漲1.5萬元左右,因此想要入手這款車的朋友,做好漲價的準備。
相關文章
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劉亮)記者3日獲悉,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發的“全國食品安全內部知情人舉報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旨在讓每位知情人都能成為食品安全“監督員”,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據悉,該系統聚焦激活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內部吹哨人”機制,暢通從業者及關聯人員舉報食品安全違法線索的渠道,與“全國12315平臺”形成聯動,推動構建“全民參與、全程監督”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該系統支持實名與匿名雙軌舉報模式,通過技術手段嚴格保護知情人信息,并實行“全國統一接收、編碼、分派”的閉環管理機制,舉報人可實時追蹤辦理進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定期分析全國線索數據,精準識別行業“潛規則”及區域性風險隱患,推動監管部門快速響應、靶向治理。
目前,公眾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及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官網登錄該系統。對核實有效的舉報,監管部門將按規定給予獎勵。(完) 【編輯:胡寒笑】
中新網昆明6月30日電 題:考古學者蔣志龍:躬身田野三十余載揭秘古滇國
作者 繆超 王勝嬪
夏至節氣,云南昆明一夜暴雨,滇池南岸河泊所遺址被地下水浸泡。東方既白,蔣志龍打開抽水泵電閘,機器嗡嗡作響,水位逐漸下降,2000多年前古滇王國都邑再次重現。
年近花甲的蔣志龍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河泊所遺址考古發掘負責人。為了印證揭秘司馬遷筆下的“古滇國”,他帶領團隊躬身滇池流域田園,不懈奮斗三十余載。
蔣志龍出生于四川安岳,1983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在校期間,因為撿到了五銖錢和一些陶片,他對考古產生真正的興趣,此后潛心學習新石器時期考古理論知識與方式方法。
考古學者蔣志龍。 中新網記者 劉冉陽 攝
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蔣志龍進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開始埋頭鉆研云南已有的考古材料。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毅然把考古研究方向從之前學習的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轉到云貴高原青銅時代上,“我查閱云南青銅時代材料,試著寫了幾篇文章。”正是這幾篇文章,讓蔣志龍走進了古滇國歷史的天空。
“……滇王離難西南夷……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司馬遷曾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了一個在滇池之畔的地方政權——古滇國。但長久以來,由于史料缺失,這個神秘的王國是否存在一直被外界質疑。
1956年,考古人員在滇池東南岸的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發掘出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及滇王金印,首次印證了古滇國的存在,引發轟動。隨后石寨山古墓群被盜,1996年蔣志龍被單位指派負責石寨山古墓群第5次搶救性發掘工作。
蔣志龍在發掘這些古墓的檔口,腦海中時常縈繞著一個問題:這些人活著的時候,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
“探究一個古代社會,是對墓葬、聚落等要素的全方位發掘研究。”蔣志龍說,因此要證明一個“古國”的存在,除了墓葬,還需有城池、大型建筑、村莊、聚落和生活痕跡予以佐證。
此后,他便潛心投入尋找古滇國聚落的工作之中。
2008年,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密歇根大學人類學系合作,在滇池盆地發現了70多個滇文化和漢文化遺址。2014年,在前期考古工作的基礎上,啟動了石寨山古墓群大遺址考古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尋找石寨山文化(俗稱“滇文化”)的聚落。
考古工作人員在河泊所遺址內進行發掘。 中新網記者 繆超 攝
著名的《大觀樓長聯》寫道: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蔣志龍和團隊據此認為,聚落可能處在山頂或山腰。但他們尋遍滇池南岸山丘卻一無所獲,“我吃不好睡不好,高血壓、冠心病都是那兩年里搞出來的,壓力非常大。”
重壓之下,他們請來國內專家對滇池南岸進行古環境研究,通過對滇池沉積物的系統分析并結合考古鉆探,發現石寨山遺址周圍壩區的地下曾是水域與臺地交錯,最終他們的目光鎖定距離石寨山遺址僅700米的河泊所。
“歷史上,滇池水位是不斷變化的。”蔣志龍團隊此后咬定青山不放松,2018年至2019年在河泊所遺址發現大量甕棺和柱坑類等遺跡,特別是出土了滇國相印封泥等重要文物;自2022年以來,發掘包括益州太守及益州郡所轄縣官印封泥在內的大量漢代封泥和簡牘,并發現大型建筑基址和寬闊道路等遺跡現象。
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從“滇王之印”到“滇”的聚落、“滇國”都邑,那個傳說中古滇國的模樣也逐漸清晰起來。
河泊所遺址出土的封泥。 中新網記者 劉冉陽 攝
“滇國相印”等大量封泥的出土,不僅與早先出土的“滇王之印”(金印)相互印證,不僅證實了古滇國的真實存在,還表明漢武帝在古滇國設立了“滇相”,建立以郡縣制為基礎的行政管理體系。出土簡牘5萬余枚,其中有字簡牘1.4萬余枚,內容涉及文告、官方往來文書、司法文書、戶版、名籍、郵傳、物資出入、家庭財產申報、書信、典籍等,是研究漢代邊疆政區建制、職官制度、賦役制度、司法制度、民族關系和交通狀況等問題的“檔案庫”。
考古學界認為,河泊所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于:首先,構建起滇池盆地完整的青銅文化的年代序列。其次,初步確認了西漢益州郡郡治所在。再者,實證西漢王朝對云南地區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形成發展過程的云南模式。
今年4月,中國國家文物局揭曉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憑借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和重要學術價值成功入選。
“堅持下去不一定有成果,但不堅持肯定沒有成果。”考古是一項枯燥艱苦的工作,需要運氣,更需要堅持。來到退休年紀的蔣志龍依舊在堅持,他和團隊正在思考如何利用好發掘成果,讓文物“活”起來,更好地為公眾還原和展示古滇國的生活。“比如,古滇國的人是怎么吃飯的、怎么生活的……”(完)
【編輯:惠小東】(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肥西:搶抓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發展機遇
6月30日,工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車間工作。中新社記者 儲瑋瑋 攝
6月30日,工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車間工作。中新社記者 儲瑋瑋 攝
6月30日,工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車間工作。中新社記者 儲瑋瑋 攝
6月30日,工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車間工作。中新社記者 儲瑋瑋 攝
6月30日,工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車間工作。中新社記者 儲瑋瑋 攝 【編輯:曹淼欣】
(抗戰勝利80周年)兩岸英烈后裔訪滬溯史 共尋全民族抗戰記憶
中新社上海6月30日電 題:兩岸英烈后裔訪滬溯史 共尋全民族抗戰記憶
作者 李百加
“小時候家里來客,若有人提及曾祖父姜紹祖,祖父總會落淚哽咽,雙手顫抖。”臺灣抗日志士姜紹祖曾孫姜文滉在上海回憶,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政府對日割臺。姜紹祖作為家中獨子,在乙未戰爭中集合北埔、竹東、峨眉、頭份等地勇丁,組織“敢字營”義軍抗敵,受虜后服毒自盡,就義時不滿20歲。
日據時期為避禍,姜家只能分藏、銷毀姜紹祖家書、密信,致大量資料散佚。“英勇就義卻不能提。”姜文滉整理家族史料時,才真正理解祖父當時的悲痛。
6月29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從乙未抗戰到淞滬之役”—尋找兩岸共同抗戰記憶主題交流在滬舉行。李百加 攝
“我祖父的相關史料在臺灣長期缺失,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事跡不存在。”抗戰將士符岸壇之孫符立中說,1937年“七七事變”后僅月余,符岸壇在上海虹橋機場擊斃闖入軍事禁區挑釁的日軍官兵大山勇夫和齋藤要藏。
符立中首次接觸祖父事跡,是在臺灣海南同鄉會在傳記文學出版社刊印的《海南近代人物志》中。“祖父的故事在臺灣主流敘事中近乎銷聲匿跡。”符立中因此感到痛心,“當前島內各類歪論當道,本質是對歷史的割裂。”
6月29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從乙未抗戰到淞滬之役”——尋找兩岸共同抗戰記憶主題交流在滬舉行。在符立中看來,兩岸英烈后裔在滬對話具有特殊意義,“兩岸先輩先賢的犧牲共同鑄就了民族根基,需以史考證,以史為鑒,相互了解,凝聚共識”。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國民革命軍第87師第261旅旅長陳頤鼎沖鋒陷陣,隨后更是歷經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等重大戰役。1945年10月,陳頤鼎率國民革命軍第70軍赴臺,接受了侵華日軍投降。
“父親總說,那是他戎馬生涯中最自豪的時刻。”陳頤鼎之子陳萬中回憶,陳頤鼎抵達基隆港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既驚訝又感動”,碼頭上擠滿了等候多日的臺灣民眾,“一眼望不到頭的人群中,歡呼聲震耳欲聾,許多人笑著流淚,那是被殖民統治50年后終于盼來光復的激動”。
跨越半個世紀的民族認同,在陳萬中看來尤為珍貴,“1895年臺灣民眾吶喊‘愿人人戰死而失臺’,1937年上海軍民立下‘血肉筑城’的誓言,1945年臺灣光復……中華民族的抗戰歷程,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戰始于臺灣,也終于臺灣。”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張宰臣之孫沈文龍說,兩岸英烈后人共同分享家族抗戰故事意義深遠,不僅為還原歷史,更在于共建兩岸共同抗戰文化記憶、鑄牢認同。(完)
【編輯:胡寒笑】“燃油寶”能憑空“變出”半箱油?動物油更易讓人發胖?真相來了→
這樣做可以快速入睡?吃這種油更容易讓人發胖?沒太陽的日子就不用防曬了?睡覺時開風扇比開空調更健康?“燃油寶”能憑空“變出”半箱油?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這些“流言蜚語”,6月“科學”流言榜帶給你真相。
睡前多吃碳水就能快速入睡?
流言:
很多人吃完米飯、面條等碳水化合物后,會出現犯困的現象,也就是“暈碳”,因此,睡前多吃點碳水食物有助于快速入睡。
真相:
這樣的說法有些片面,容易造成誤導。碳水化合物對睡眠的影響是復雜的。
首先,碳水化合物通過對血糖的影響來影響睡眠,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會呈現出相反的結果。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甜點和精制糖類食物,可能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高糖類食物進入體內后,血糖水平會迅速上升,隨后胰島素的大量分泌會導致血糖迅速下降。這種血糖波動容易導致血糖水平不穩定,尤其是在夜間,可能會使人處于焦慮、饑餓的狀態,從而影響睡眠的穩定性。研究表明,攝入高糖類食物后,深度睡眠的比例下降,夜間醒來的次數增加,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已經存在代謝問題或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
低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麥、全谷物和糙米,則可能對睡眠產生積極的影響。這類食物消化吸收較慢,能夠幫助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夜間血糖穩定性對于優質睡眠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避免身體因低血糖或胰島素過度波動而被喚醒,從而支持更長時間的深度睡眠。
其次,碳水化合物還可以通過促進褪黑素與血清素的合成來促進睡眠。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部分人在吃了面條、米飯后會出現“暈碳”昏睡,這本質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頻繁的餐后嗜睡可能意味著我們飲食結構不合理,或者存在潛在的健康問題。長期高糖高脂飲食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還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我們還是應該適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如果突然一段時間內出現“暈碳”的情況,也要考慮自己是不是最近壓力過大或者太缺覺了。此時可以通過控制碳水攝入、調整進食順序、飯后適當運動等方法來緩解不適。
動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讓人發胖?
流言:
動物油比植物油更容易讓人發胖,日常攝入量需要控制。植物油做菜不需要太注意控制用量。
真相:
某一種食物會不會讓人發胖,主要看其能量的含量。同等重量的動物油與植物油所含能量幾乎一致,因此,在攝入量相同的前提下,兩者導致人發胖的“能力”并無本質差異,并不存在哪種油“更容易讓人發胖”的說法。
動物油(如豬油、牛油)因其獨特的化學和物理特性(如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香氣濃郁),在烹飪中更易賦予食物醇厚的風味,讓人食欲大增,不自覺過量進食。而“吃得多”才是導致能量過剩、誘發肥胖的關鍵因素。
很多人誤以為植物油不會讓人發胖,因此在使用時不注意控制用量。實際上,過度攝入植物油,同樣會因能量蓄積引發肥胖。
陰天沒陽光,就不用防曬了?
流言:
陰天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就不用涂抹防曬霜了。
真相:
紫外線是導致皮膚曬傷、老化和黑色素沉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波長不同,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分為UVA、UVB和UVC。其中UVA波長最長,為320-400納米,能量較低,95%以上能穿透大氣層,可直達皮膚真皮層,導致皮膚老化、曬黑,且作用具有累積性。UVB波長中等,為290-320納米,但能量較高,大部分會被臭氧層吸收,僅約10%能到達地面,是導致皮膚曬傷和色素沉著的主要原因。UVC波長最短,為100-290納米,幾乎完全被臭氧層吸收,無法到達地面。
即便在陰天,云層對紫外線的遮擋也有限,尤其是UVA仍可穿透云層,因此需要做好防曬。
直系親屬之間直接輸血更好?
流言:
俗話說“血濃于水”,直系親屬間血液匹配度最高,緊急情況下直接輸血,副作用最小。
真相:
直系親屬之間直接輸血存在諸多醫學風險。在臨床或現實中,這種做法是不提倡的。
直系親屬之間并非不能輸血,而是不能直接輸血。由于直系親屬的基因相似度較高,當供血者的血液輸入受血者體內后,供血者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因為與受血者免疫細胞的差異較小,不易被受血者免疫系統及時識別和清除,這些免疫細胞便可能在受血者體內存活、增殖。一段時間后,它們會將受血者的組織器官識別為“外來物”進行攻擊,引發發熱、皮疹、肝功能異常等嚴重癥狀,這一現象被稱為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該病致死率極高,一旦發生,治療難度極大。所以,即便是直系親屬相互輸血,也需要在輸血前將血液通過射線照射殺死有活性的淋巴細胞。
此外,直系親屬間輸血還可能引發免疫排斥反應。例如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這種反應會致使紅細胞破裂,進而使受血者出現高熱、寒戰、心悸等嚴重癥狀。由于直系親屬之間抗原差異較小,受血者的免疫系統難以有效識別血液中潛藏的病原體,如肝炎病毒、HIV等,從而增加感染風險。
尿液里有泡沫,就是腎不好?
流言:
如果尿液里出現泡沫,說明腎臟有問題,應該盡快去醫院檢查。
真相:
這種說法過于絕對。泡沫尿是指排尿時尿液表面產生大量的白色泡沫現象,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
生理性泡沫尿通常是由排尿過急、高蛋白飲食或晨起尿液濃縮等因素導致的,其特點是泡沫尿氣泡大且在短時內自行消散,這種情況屬于正常現象,一般無需就診。病理性泡沫尿則可能與腎臟疾病、尿路感染、糖尿病等因素有關,其特點是泡沫細密,長時間不消散,有時還可能伴有異味或其他不適癥狀,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就診。
總之,偶然發現尿液泡沫多不用過度擔心。但若發現泡沫尿的頻率增加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及時就醫檢查是最穩妥的選擇。
酒精處理傷口越疼,消毒就越徹底?
流言:
消毒傷口用酒精最好,而且傷口越疼,表明消毒越徹底。
真相:
當出現外傷時,很多人習慣用酒精消毒傷口,甚至認為“傷口越疼,消毒就越徹底”,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
醫用酒精確實是非常好的消毒劑,有效消毒濃度為75%,低了高了都會嚴重影響消毒效果。但是,醫用酒精也是“敵我不分”的消毒液,不僅會殺滅傷口里的病原微生物,還會破壞傷口處的健康組織細胞,進而影響傷口愈合,甚至導致瘢痕形成。
醫用酒精適用于無破損的皮膚消毒,比如手術前的術區消毒、日常生活中的手消毒等。對于傷口的消毒,建議選擇不含酒精的醫用碘伏消毒液,其優點是對創面刺激性小、殺菌效率高。
苦瓜是“天然胰島素”?
流言:
常有人說“多吃苦瓜,效果勝過二甲雙胍”,因為苦瓜是“天然胰島素”,平時多吃能降血糖。
真相:
苦瓜是典型的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物,是糖尿病人的友好食材。苦瓜提取物對血糖調節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現有臨床證據尚不足以支持能對人體產生顯著降糖效果。
更重要的是,雖然一些研究表明,苦瓜中含有的苦瓜苷和多肽,具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但實驗中用到的都是高濃度的提取物或苦瓜粉膠囊,而日常飲食中的苦瓜攝入量遠達不到實驗所用提取物的濃度,降糖效果微乎其微。不過,糖尿病患者可以將苦瓜作為一種飲食上的輔助手段。苦瓜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礦物質鉀、葉酸含量都很豐富,膳食纖維的含量為2.8克每100克,是黃瓜的近3倍。
單純依靠吃某一種食材降血糖是不靠譜的,要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遵醫囑服藥,沒有所謂的“天然降糖食物”。
睡覺時開風扇比空調更健康?
流言:
炎炎夏日,整晚開著空調睡覺可能會得“空調病”,所以夜里吹風扇睡覺比開空調更健康。
真相:
大家常說的“空調病”是由于不當使用空調而造成的。當氣溫過高,特別是超過人體正常適應環境的時候,要及時果斷開空調,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等更要及時開空調。
天氣十分炎熱時,風扇吹出來的是熱風,可能會影響睡眠深度,降低睡眠質量。此外,風扇是通過空氣流動加快,借助水分蒸發帶走熱量從而降低溫度,可能導致體液的丟失。如果不能及時補水,血液黏稠度會升高,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會增加疾病加重的風險。
相比之下,開空調的房間里,溫度和濕度都是可以調節控制的。專家建議,夏天白天將空調溫度設置在26℃,晚上可以設置在28℃,既省電環保,體感也舒適。
開空調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睡覺時可以將空調設定為睡眠模式。睡眠模式會在睡眠期間逐步調高溫度,既能避免睡眠時人體著涼感冒,又可節省電能。
開空調制冷時,最好把空調風向調為朝上。冷空氣一般會向下走,熱空氣向上走,這樣利用冷熱空氣自身的物理特性,會達到均勻舒適的室溫。
有時碰到天氣悶熱難受,要善用空調的“除濕”功能。這個功能模式不僅可以讓室內濕度降下來,還省電。
在空調的出風口前放盆水,尤其是相對干燥的北方,避免人長時間待在空調屋里,口鼻、眼睛變得干澀、酸脹。
每天早晚開窗通風半小時以上,有助于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補充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質。
碳板跑鞋可以作為中小學生日常鞋?
流言:
碳板跑鞋外觀炫酷、科技感十足,穿著很輕便、彈力足,中小學生可以將其作為日常鞋來穿。
真相:
碳板跑鞋是一種在鞋底嵌入碳纖維板的專業跑鞋,其設計初衷是利用碳板的剛性提供推力,產生類似“彈簧”的推進效果,幫助運動員減少能量損耗,進而提高比賽成績,其使用場景被嚴格限定在平坦干燥路面的高強度直線奔跑,并不適合日常通勤。中小學生的日常活動與碳板跑鞋的專業化設計存在沖突,長期穿有運動損傷的隱患。
一方面,中小學生骨骼還未發育成熟,長期穿碳板鞋會出現足底筋膜炎,導致足弓塌陷,成為扁平足。同時,還會使跟腱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引發跟腱炎。
另一方面,碳板跑鞋的高回彈性可以提高推進力,但也會弱化踝關節和足部本身肌肉的力量,進而降低踝關節的穩定性,更容易出現扭傷等情況。
平時長期穿碳板鞋會打破身體的平衡,導致走路的姿勢異常,腳后跟很難正常著地,只能靠前腳掌墊著走,身體為了維持平衡,骨盆會不自主地側傾或前傾,脊柱和腰椎被迫過度前凸,長期可能會誘發腰突和腰肌勞損。
即便是學生體測,更多是對日常鍛煉成效的檢驗,將碳板跑鞋視為體考“捷徑”,而忽視日常科學鍛煉,屬于典型的本末倒置。平時不運動、不鍛煉,穿再好的鞋,作用也不大,反而可能造成身體損傷。
“燃油寶”能讓汽車一箱油當一箱半開?
流言:
“燃油寶”能讓汽車一箱油當一箱半開、去除汽車積碳、讓汽車的尾氣排放更符合環保標準。
真相:
燃油寶或類似產品的正式名稱是“燃油添加劑”,是一種需要與汽油混合使用的化學制劑,一般分為兩大類,即:清潔型和功能型。功能型燃油寶主要作用成分是甲基環戊二烯三羰基錳(MMT)等金屬抗爆劑,理論上通過加入汽油,可以臨時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用于抑制爆震,一般用于沒有高標號汽油時作為應急使用,也有部分賽車由于發動機結構特殊需要添加功能型燃油寶。
根據成分和使用方式的不同,清潔型燃油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聚醚胺(PEA)、聚異丁烯胺(PIBA)含量一般不超過15%的“日常養護型”燃油寶。一類是聚醚胺(PEA)含量大于30%,添加部分聚異丁烯胺(PIBA)及強效表面活性劑的“強效清潔型”燃油寶。
這類產品是在二三十年前,汽車發動機技術相對落后,高標號燃油在偏遠地區不普及的時代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的產品,現代汽車發動機隨著技術的提升,效率更高,也更不容易產生積碳。
事實上,燃油寶或類似產品對于汽車本身性能的提升或零部件狀態的改善效果不明顯,還有可能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一定風險。一部分發動機由于結構原因,在使用含有PIBA的燃油寶時,可能不僅清潔效果不好,還會增加積碳的產生。而且,不管是養護型燃油寶還是清潔型燃油寶,都只能一定作用地減緩積碳形成或清洗部分積碳,無法將積碳完全去除,如果需要徹底清洗積碳還需要用物理清洗的方式(如核桃砂噴砂等方式)。
鑒于以上因素,在使用燃油寶之前,建議找專業人士咨詢,自己的車型是否可以使用燃油寶,使用什么類型、哪個品牌、什么型號的燃油寶以及應該如何使用,以免對自己的愛車造成不必要的損壞。
(總臺央視記者 李崢) 【編輯:李巖】
中新經緯7月1日電 (萬可義)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將于7月1日24時開啟。綜合機構觀點,國內成品油價或將出現年內第六次上調 。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戴田東對中新經緯表示,前期因中東地緣局勢緊張,市場對供應擔憂情緒升高,國際油價寬幅上漲,此時新周期內原油變化率處于正值高位,隨著地緣局勢逐步緩解,對中東供應中斷的擔憂緩解,原油變化率自正值高位不斷回落,即便美原油庫存下降且需求增加,原油連續三日小幅上漲,但變化率正值回落趨勢未改變,由于對應的成品油零售限價上調幅度仍滿足調價條件,因此本輪成品油零售價或面臨上調,年內首個“三連漲”或達成。
隆眾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炳娟分析稱,截至6月27日,周期內參考原油均價為71.55美元/桶,較上一周期上漲5.55%,預計調價窗口開啟時,對應成品油上調幅度約230元/噸,本輪調價上調已成定局。劉炳娟預測,若本次價格上調,以70升的油箱來計算,私家車主加滿一箱油將多花12元左右。
劉炳娟提到,供應端來看,雖然地緣局勢緩和導致潛在供應風險消除,但7月6日OPEC+將舉行新一輪會議,預計將決定在8月和9月繼續維持41.1萬桶/日的較大增產力度,可能長線給油價帶來利空壓力。
需求端來看,劉炳娟表示,目前美國夏季出行高峰仍在推進,傳統旺季提振燃油需求,需求季節性增強。此外美國與歐洲及日本的關稅新政談判也在推進,進展相對積極,也釋放積極信號,需求方面或有改善。
中新經緯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內油價已經歷十二輪調價窗口,分別為“五漲五跌兩擱淺”。漲跌互抵后,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較去年底分別下調330元、315元。若本輪調整落地,2025年調價格局將變為“六漲五跌兩擱淺”。
根據“十個工作日”原則,下一輪成品油零售限價調整時間為7月15日24時。
展望后市,平安證券分析稱,短期內原油仍圍繞中東局勢交易,重點關注美伊談判情況,但只要不爆發實質性沖突,油價較難重回此前高位。
劉炳娟表示,由于本輪周期內伊以局勢緩和,為下一輪調價積累出一定跌幅,下一輪調價開局下調幅度可能超200元/噸,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下調的概率較大。(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編輯:劉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