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洛杉矶AMD Tech Day,寻求Zen 5的黑科技

相關文章
中新網忻州7月4日電(劉小紅)4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絡名人山西行活動正在進行中。網絡名人媒體一行在忻州市實地了解鄉村蝶變、體驗新興產業、探訪鍛造之鄉、鑒賞木雕古建等,感受“百變”忻州的獨特魅力。
活動期間,網絡名人媒體一行走進岢嵐縣宋家溝村。據悉,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岢嵐縣以整村搬遷為突破口破解深度貧困,宋家溝村是8個集中安置點之一。
岢嵐縣以整村搬遷為突破口破解深度貧困,宋家溝村是8個集中安置點之一。劉小紅攝
近年來,宋家溝村瞄準旅游業、加工業、大棚種植業、養殖業,開展造林、育苗等務工,拓寬就業渠道。從攻堅深度貧困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再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宋家溝村狠抓鞏固銜接、旅游開發等工作,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在岢嵐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產業園,網絡名人媒體一行了解到,該園區是瞄準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求,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技創新、集聚發展”方式培育的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園。園區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助力突破傳感器行業“卡脖子”關鍵技術,改變傳感器市場80%依賴進口的局面;未來五年,預期可帶動就業500人以上,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傳感器核心技術的岢嵐研發與岢嵐智造將成為岢嵐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電視劇《縣委大院》中的“光明縣”支柱產業是法蘭制造業,其原型正是忻州市定襄縣。網絡名人媒體一行在定襄縣探尋法蘭制造業的發展情況。據了解,定襄縣出口了全國30%的法蘭鍛造產品,成為亞洲最大的法蘭盤生產基地、世界最大法蘭出口基地。
定襄縣出口了全國30%的法蘭鍛造產品,成為亞洲最大的法蘭盤生產基地、世界最大法蘭出口基地。劉小紅攝
近年來,定襄法蘭產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引進新工藝、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產品檔次、生產效率和鋼材利用率,全縣法蘭鍛造企業加速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時代。定襄縣首批數字化轉型項目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平臺上線啟動。
隨后,網絡名人媒體一行來到定襄縣宏道鎮,這里坐落著晟龍木雕古代建筑模型展示館,是全國重要的木雕古建筑模型生產基地。在這里,山西的應縣木塔、華嚴寺、晉祠圣母殿以及中國四大名樓等不可移動的古建,變成可攜帶、可拆組的木雕模型,讓大家可近看、可觸摸、可互動,一站式了解木構古建筑代表。
“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絡名人山西行活動正在進行中。陳震攝
“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絡名人山西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山西省委網信辦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5位網絡名人及媒體采訪團深入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等地,感受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觸摸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完)
【編輯:張令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生產粗鋼3.55億噸、同比下降0.1%。生產生鐵3.14億噸、同比增長0.3%。生產鋼材3.52億噸、同比增長2.1%。
同時,鋼鐵出口大幅增長,今年前5個月粗鋼凈出口超過500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879萬噸。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向好。
工業用鋼出貨量提升
主導趨勢持續強化
專家指出,今年以來,新型工業化加速推動我國鋼材需求結構深度調整,工業用鋼出貨量顯著提升,其主導趨勢預計將持續強化。
在北京的這家鋼貿企業,記者看到前來提貨的卡車排成了隊。負責人告訴記者,眼前這些正在裝車的長方形的鋼管就是常見的工業用鋼材。
北京岳洋通物資有限公司負責人 周建華:這個叫鍍鋅方矩管,這些都是工業材,方便于機械加工。
負責人介紹,過去該貨場專營螺紋鋼等建筑用鋼材,而近年來工業用鋼出貨量顯著提升。
北京岳洋通物資有限公司負責人 周建華:今年我們的銷量整體增長在12%左右,主要的增長點在工業材這塊,工業材量比較大,銷售給客戶一般用于機械制造或者綠色化轉型的一些制造業。
專家表示,我國鋼材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工業用鋼占比持續提升,建筑用鋼占比則相應下降。去年兩者占比已達各半,且工業用鋼的主導趨勢預計將持續強化。
【編輯:蘇亦瑜】中新網杭州7月5日電(曹丹)戴上VR設備,瞬間穿越回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7月5日,浙江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打造的“良渚VR大空間·神紋之約”沉浸式體驗項目正式向公眾開放。這是首個以良渚古城為藍本的全感官沉浸式科技互動體驗,借助VR大空間技術,帶領游客“身臨其境”探尋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奧秘。
7月5日,游客正在體驗VR項目。(主辦方供圖)
良渚文化從何興起?良渚先民如何在水鄉澤國生活?精美玉器是如何雕琢的?在VR大空間技術營造的虛擬空間中,這些問題都有了生動的答案。
該項目打破傳統物理空間限制,運用高精度空間定位、動作捕捉和實時渲染等技術,構建上億面高保真數字模型,從三重古城格局到河道村舍,從先民服飾到室內陳設,立體還原了良渚古城的恢弘景象。
據悉,體驗區打造了800余平方米的互動空間,為游客帶來一場時長35分鐘的超沉浸穿越之旅。游客將化身“時間旅人”,在虛擬實驗室中循著良渚神徽線索,與兩代良渚王共歷古國興衰,參與祭祀儀式,直面洪水危機。項目中,游客可乘竹筏感受臨水而居的生活,隨神鳥俯瞰古城三重結構,見證稻作農業與手工業的繁榮,深度解讀玉器禮制背后的文明密碼。
除VR體驗外,現場還設有神獸主題文創展區,推出良渚元素玩偶、文具等特色產品,并配套手作體驗、文化打卡等活動。項目旨在通過“文化+科技+旅游”的創新融合,推動文化遺產以可觸、可感的方式走進現代生活。(完)
【編輯:付子豪】我們的舒適生活離不開家用電器的勤奮工作。幾乎每一天,家里的冰箱、洗衣機都要上工,到了夏天,空調更是幾乎連軸轉。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其實也有自己的“服役年限”,并非能永遠工作下去。
我們整理了一份家電“退役”指南,其中有一類一定要及時更換!
家里的燃氣用具
6年或8年必須更換
家用燃具有國家強制性的“判廢年限”。根據GB17905-2008《家用燃氣燃燒器具安全管理規則》,從產品出售當日起,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快速熱水器判廢年限是8 年;而使用人工煤氣的快速熱水器判廢年限是6年;燃氣灶具的判廢年限為8年。
超期服役的燃氣用具內部器件老化,極易造成燃氣泄漏,進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火災,甚至閃爆,后果嚴重,所以一定要及時更換。
有些家庭的燃氣用具可能用了十多年也還能繼續用,可燃氣用具一旦出現問題,產生的后果都是極為嚴重的,千萬不能抱著僥幸心理繼續使用。
另外,燃氣用具的“判廢年限”并不代表政府部門、制造商會上門拆除,所以大家一定要主動關注家用燃具的使用年限。當然,燃氣公司也會定期維護燃具并在到期時建議用戶更換。
其他家電
能“活”多久?
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法律強制規定家用電器的報廢年限,但行業專家們已經為我們制定了常見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建議,并要求生產者(制造商)在電器本體明顯位置或產品銘牌處進行明示。
同時,產品說明書中也應包含安全使用年限、計算時間說明、正常使用條件、超出安全使用年限后仍使用該產品可能導致的事故、安全使用年限終止計算等內容。
一般情況下,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應從電器的購買日期計起,并連續計算。
電器超期服役很可能帶來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另外,由于不當使用、頻繁使用,電器的安全年限也會相應減少,就像汽車報廢一樣,駕駛的里程越多,報廢得也就越快。
常見家用電器的建議安全使用年限如下,快來看看你家的電器該換新了嗎?
1、安全使用年限10年:電冰箱、微波爐、電風扇;
2、安全使用年限8-10年:電視機、空調;
3、安全使用年限8年:洗衣機、干衣機、燃氣灶、吸油煙機、凈水機、食具消毒柜、智能坐便器、儲水式電熱水器、吸塵器;
4、安全使用年限5年:電飯鍋、電壓力鍋。
家中又多又常見的插線板一般建議使用不超過5年,當其出現自身過熱、插孔松動、插孔發黑的情況,就應該進行更換了。
另外,日常使用時,不要在一個插線板上使用過多電器,這樣負荷過大易引發短路問題。如果使用頻率高或環境潮濕,插線板的使用壽命會更短。
另外,有些電器如果出現了以下情況,即使沒到安全使用年限,也建議大家適時更換。
1.突發情況:突然發出異常聲響、焦糊味、冒煙,甚至出現火花、漏電感。這些都是極其危險的信號,必須立刻停止使用。
2.電器工作效率降低:冰箱不制冷、空調不制熱/冷、電熱水器加熱時間延長、電飯煲煮飯夾生等……當它們的“工作效率”大不如前時,很可能是部件老化導致能效降低,耗電量或燃氣量明顯增加,讓你不知不覺多花錢。
還有一個小妙招,可以記錄家中的日常電費、水費使用情況,如果哪個月價格有異常,那就可以逐個摸底搜查了。
在新電器入戶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了解其安全使用要求。還可以給家里的電器都做上介紹牌,寫上哪天開始用的,哪天是“退休”的日子,有什么注意事項,這樣會更一目了然!
設備更新
應如何選購?
即使電器沒有到不能用的狀態,適時更新也可以節約電費水費和其他隱形消費,還可以提升生活舒適度。在選購新設備時,可以看看具體的能耗等級,傾向選購1~2級低能耗設備。像冰箱這樣24小時運行的電器,建議優先選用1級能耗的,日常使用中會更節約電費。其他設備可以根據預算結合使用時間來挑選,使用頻率較高的設備盡量不選擇高耗能產品。
最后,無論是新裝還是更換,都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質量可靠的產品,選擇有3C認證的產品就是一個好辦法。
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去看看你家的電器、水暖設施都用了多久,是否帶有3C認證標識吧。畢竟,沒有什么比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更重要了!
作者丨奇奇 科普作者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編輯:張子怡】
中新網蘭州7月4日電 (張琪)盛夏的敦煌,陽光為戈壁綠洲鍍上金輝,也孕育了因李廣將軍傳說而得名的李廣杏。時下正值李廣杏集中上市期,當地1.5萬畝杏林如金色地毯鋪展在戈壁邊緣,構成敦煌特色農業的核心支柱。
圖為敦煌“水果之王”李廣杏。(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小小杏子到地標名片
7月初,走進敦煌市月牙泉鎮鳴山村村民李興蘭的杏園,樹頂的杏子金黃飽滿,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種表皮油亮無絨毛、甜度爆表且爆汁的“黃金果”,被譽為敦煌的“水果之王”,也是敦煌地域獨有的名優水果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李興蘭正忙碌地采摘著成熟的李廣杏,準備寄往北京參加一場“甘味出隴”推介活動。她希望讓更多人品嘗到敦煌李廣杏的美味,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
2020年,敦煌市李廣杏入選“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獨一份名錄。如今,李廣杏不僅是敦煌旅游的“甜蜜符號”,更以獨特風味火遍線上線下。
從百年杏樹到千萬產值
清晨,在敦煌月牙泉鎮合水村杏園,果農楊新敏站在自制的“摘杏神器”上,手指翻飛間,“黃金果”輕巧落入鋪著軟墊的果籃。“我有5個杏園,約10畝共360棵杏樹,其中16棵百年老杏樹是爺爺輩栽的,堪稱敦煌李廣杏的‘活歷史’。”楊新敏說。
杏子收入占楊新敏家庭約一半的收入。2019年起,李廣杏銷售收入逐年遞增,從6萬元漲到2024年的12萬元,楊新敏家的日子越過越甜。
作為敦煌市的特色林果,李廣杏產業已成為月牙泉鎮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月牙泉鎮通過規范李廣杏產銷流程,助力農戶產銷豐收,實現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0%。目前,該鎮李廣杏掛果3300畝,年產李廣杏1300余噸,年產值6600多萬元。
據統計,2024年敦煌市通過寄遞渠道銷售李廣杏逾29萬箱1097噸,帶動農民收入逾4389萬元。
圖為豐收的李廣杏。(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短腿水果”到全國速達
月牙泉鎮合水村種植戶李生,每天天不亮便起床按照訂單量摘杏子。“曾經,鮮杏因不耐儲藏而被認為是‘短腿(走不遠)水果’。”60余歲的李生回憶起種植杏子的經歷滔滔不絕,“40多年前,家里只有十幾棵杏樹,每年杏子成熟時只能等著果販上門來收,一斤賣一角錢。”
“如今,隨著快遞發運,篩果精細和品質優的李廣杏贏得了好口碑,我們家100多棵杏樹,大部分都能賣給回頭客,根本不愁銷路。”李生說。
針對李廣杏僅有約十天時間的賞味黃金期,各大快遞企業從設計包裝、航空專線、倉儲冷鏈等方面做足功課,助力敦煌李廣杏“香飄全國”。如:順豐投入246名攬收員設84個站點,攬收的李廣杏每天可分三個時段從機場發運,全國96%的城市實現兩日達;郵政駐點杏園現場打包,高峰期抽調跨區域專班保障運輸,重點城市48小時可達……曾經“走不出酒泉”的鮮果,如今通過發達的快遞物流,完成從“短腿水果”到“云端鮮果”的華麗蛻變。(完)
【編輯:黃鈺涵】中新網貴陽7月6日電 (記者 劉美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在開發數字自然身份證的概念,將其作為數字公共基礎設施。”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分論壇——“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主題論壇上介紹。
圖為7月5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分論壇——“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主題論壇現場。中新網記者劉美伶 攝
數字自然身份證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利用數字金融技術改變保護項目融資方式的一項舉措。通過整合實時監測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全面的生態系統信息,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促進明智的投資決策,支持可持續發展并與環境目標保持一致。
白雅婷說,當前的經濟體系對自然價值忽視,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導致公共財政與自然環境經常發生沖突。對于投資者來說,會扭曲風險回報關系,對自然有利的項目往往被認為風險太大導致無法投資。
為應對以上挑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推出了《自然承諾》,其概述了加快自然融資的三個關鍵轉變,分別是加強框架和條例,使自然受到關注和重視;通過重新設計現有金融工具以吸引更多投資,從而引發金融轉移;利用數字金融技術,徹底改變保護項目的融資方式。
“自然的價值不再是無形的,將被公開記錄,獲得法律認可。”白雅婷說。
白雅婷舉例說,哥斯達黎加正在試驗一種證券化機制,該機制以游客進入國家公園的門票收入作為抵押。通過這種方式,該國可以發行可持續債券,為生物多樣性投資提供即時流動性,而不會增加公共債務。(完)
【編輯: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