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消費者選擇一款新車,除了品牌、外觀、舒適性等傳統維度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就是是否支持智駕。雖然,如今的智駕與我們認知的“自動駕駛”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智駕的加入,確實提升了不少的駕駛舒適性。
在2025開年,我們看到,不少車企把智駕、智能化作為了今年的核心規劃。比如,長安汽車公布了智能化戰略,旗下深藍汽車也是公布了全新的智駕解決方案,帶來了包括DEEPAL AD PRO、華為乾崑智駕ADS SE、華為乾崑智駕ADS在內的三大全場景智駕方案,普及全民智駕。
而在2月10日晚間,比亞迪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也是即將舉行,屆時比亞迪將會推出多款搭載了高階智駕的車型。比亞迪今年主要的規劃,應該就屬于智駕平權,在去年全面降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智駕推廣到各價位的車型上。
還有嵐圖,率先宣布完成了與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將借助DeepSeek,為用戶提供AI智能座艙體驗,進一步提升駕駛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此外,嵐圖夢想家還將推出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新車型,并將搭載智駕的MPV車型價格下探到40萬元以下。
同樣融合DeepSeek的,還有寶駿汽車,據悉寶駿已完成智能座艙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讓AI成為智能出行伙伴。
可以看到,如今的智駕已經邁過了最初“要還是不要”的階段,各家車企的任務也已經從智駕的用戶教育,邁向技術普及的階段,這從各家的策略也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
搭載智駕的車型,也從之前相對高端的車型,轉向入門型車型,讓每個人用得起智駕成為了當下各家車企的重點布局。現在時間才剛剛進入到2月中旬,相信接下來,各家車型的相關政策、市場策略也會陸續推出。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技術的前行,政策如何來跟進的問題。當智駕的用戶一旦達到足夠的數量,那么勢必將會觸碰到現行政策、法規的上限,如何讓法規適配技術發展,也是相關職能部門接下來需要思考的。
當然,對我們廣大消費者來說,我們樂于見到國產汽車在智能化、智駕等領域的長足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德國、日本的內燃機技術,引領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脈絡;而如今,這個接力棒交到了中國企業手中,中國車企們如何使用智能化技術,來拓展汽車工業的新邊界,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頂: 3428踩: 4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