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价格战,4S店凉了?今年已倒闭超4000家

自汽車價格戰開打至今,也有2年多的時間了,雖然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高的車,但整個汽車設計、生產、銷售環節,都在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尤其是4S店。
過去半年,天津永濠集團倒閉、寶馬全球首家5S店停業、廣東永奧集團暴雷······價格戰在持續,但傳統的汽車4S店模式已經扛不住了。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至2023年,全國有超8000家汽車4S店退網關門,而今年已經超過4000家。
為啥以前賺得盆滿缽滿的4S店突然不行了?今天就帶大家揭開這個謎團。
賣車是4S店的核心業務,一般來說都要靠賣車來掙錢,但事實上賣車真的不掙錢。每年年初,車企會制定一個全年總目標,然后由各個大區層層下發,直至每一家4S店。
為了完成銷量目標,4S店會不斷降價,刺激銷量。而當下對4S店的考核,還存在返點模式。例如,這家店一年銷量達到200臺,就獎勵200萬元,而如果達不到目標,就只獎勵100萬元,因此為了沖擊銷量,4S店不惜虧本賣車。
再看保養,雖然4S店的保養相比外面更貴,但實際上也不掙錢。因為耗材都來自廠家,進貨價就不便宜,其次,設備的維護、人員的工資,都比外面汽修廠要高很多。
而壓垮4S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則是貸款。
算上土地、廠房、設備、人員以及加盟費,一家4S店的成本在千萬級,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更是達到8-9千萬。老板投資都靠銀行貸款,在賣車能賺錢時,銀行恨不得再多貸一些給老板,而一旦虧錢,銀行就會想辦法把欠的錢都拿回來,包括扣押庫存車、封掉店鋪、車間等等。
當下,傳統燃油車的市場行情非常差,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又集中在少數幾個品牌手中。更有像小米、蔚來、極氪等品牌,采用直營模式,直接跳過了經銷商。
所以,4S店,成了名副其實的夕陽產業。
相關文章
中新社聯合國7月3日電 (記者 王帆)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3日表示,加沙人道主義危機正進一步升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深感震驚。
當天,迪雅里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加沙可供平民生存的空間正迅速縮小。7月2日,以色列當局發布了一項新的“驅離令”,導致該地區近3萬人被迫遷移、流離失所。與此同時,加沙發生多起針對避難民眾和試圖獲取食物人群的襲擊,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死傷。
迪雅里克說,古特雷斯強烈譴責造成大量平民死傷的襲擊事件,并重申所有各方必須根據國際人道法尊重和保護平民,滿足其基本需求。
迪雅里克說,加沙已經連續超過17周未獲得燃料供應,古特雷斯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如果沒有燃料的補充,新生兒保溫箱將停止運轉,救護車將無法送達傷員,水將無法凈化,聯合國及其合作伙伴能提供的最后一點緊急援助也將被迫中斷。
迪雅里克說,古特雷斯再次呼吁全面、安全和持續的人道主義援助準入,并呼吁立即實現永久停火,確保人道主義援助暢通無阻地抵達有需要的人群。
據聯合國機構公布的信息,自3月中旬以來,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已記錄超過50份以色列當局發布的“驅離令”,覆蓋加沙約78%的土地。若加上以色列劃定的軍事管制區,這一比例上升至85%。僅剩約15%的區域人口密集,人道主義局勢極為嚴峻。(完) 【編輯:劉湃】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韓媒報道,韓國負責調查緊急戒嚴事件的內亂特別檢察組6月30日表示,不接受前總統尹錫悅方面提出的調查日期變更要求,要求尹錫悅7月1日按時到案接受調查。
報道稱,內亂特檢6月3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決定不接受辯護團隊提出的變更傳喚日期的請求,如果尹錫悅明7月1日不到案接受調查,將于本周通知新的到案時間。如果屆時他仍不到案,計劃根據《刑事訴訟法》采取最終措施。”
據悉,尹錫悅方先是請求將到案日期改為7月3日以后,后又請求延期至7月5日以后,但由于提交的理由沒有特別變更,特檢方面決定不予受理。
尹錫悅此前已于28日接受了首次調查,但調查期間尹錫悅一度持消極抵制態度。特檢組表示調查內容眾多,無法通過一次傳喚完成。在首次調查結束后,特檢組表示已要求尹錫悅30日繼續接受調查,但尹錫悅方面隨后要求特檢組推遲調查日期,特檢組于29日晚表示將第二次調查延遲至7月1日進行,但尹錫悅方再次提出推遲調查日期。 【編輯:胡寒笑】
為中國種子裝上“科技芯”
把工業智慧與農耕經驗完美結合
讓火箭從“一次性產品”
逐漸變成常規運輸工具
讓我們的具身機器人能夠走出實驗室
人民日報經濟宣傳融媒體品牌欄目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第八期上線
讓我們跟隨鏡頭
透過三個故事
聽中國科學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
講述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如何走好科技創新路
視頻:高質量發展故事匯丨走好三個“一公里”,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來源:人民日報
一顆中國種子的“底氣”
在海南南繁硅谷實驗室里
科技為育種插上“翅膀”
中國科學院院士
水稻分子遺傳學家錢前說
“為中國種子裝上‘科技芯’
讓每粒種子都承載穩產增收的希望”
在山東濰坊的農田里
智慧農業正改寫“靠天吃飯”的歷史
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場景
成為永久的過去式
錢前認為
當數據成為了新的生產資料
當機械學會了像人一樣思考
中國農業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已至
丁奎嶺表示
通過科技創新
可以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蝶變”升級
推動其從低附加值
低效益的生產模式
轉向更加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的
高附加值產業
一枚火箭的降本之路
藍箭航天的“可回收火箭”
正是當前科技創新作為關鍵動能
催生新興產業發展的最佳注腳之一
“像回收可樂瓶一樣回收火箭
有什么好處?
簡單概括就四個字:降本、增效”
藍箭航天火箭研發部
航電系統工程部負責人趙鵬飛說
“有了可重復使用火箭
衛星互聯網就能實現
快速且低成本地進行大規模部署
實現真正的天地融合
萬物互聯”
趙鵬飛表示
可重復使用技術
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突破
讓火箭從“一次性產品”
逐漸變成常規運輸工具
開啟高效經濟的航天產業發展新階段
丁奎嶺指出
新興產業的發展
不僅帶動了資本、技術和人才的
集聚與重組
還推動了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發展
帶動產業鏈條升級和更新
重塑了行業的競爭格局與市場生態
為經濟增長注入全新的活力
一場“0”到“1”的科技跨越
由上海交通大學
深度參與推進建設的大零號灣
正成為未來產業孵化的熱土
大零號灣專項辦公室主任柳寧
以“刮胡子機器人”為例
展現具身智能技術的現實突破
實驗室成果正走向多元產業場景
在這里
從奇思妙想到產業落地的故事
時常發生
在大零號灣
科研與創業“零距離”
不少教授白天做項目
晚上還能回學校吃上一口熱飯
有人說
在上海交大
科技成果轉化只需“一碗湯的工夫”
丁奎嶺指出
超前布局人形機器人
量子信息
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
將為我國在全球技術與市場競爭中
占據領先地位
獲得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贏得新的國際競爭優勢
“新質生產力
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
丁奎嶺表示
我們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
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在實施過程中
我們需要走好三個“一公里”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走好科技創新策源“最先一公里”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走好新興產業發展“優勢一公里”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走好未來產業變革“制勝一公里”
從傳統產業的‘蝶變’升級
到新興產業的澎湃浪潮
再到未來產業的謀篇布局
中國正以科技創新為筆
擘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壯闊圖景
今天的中國
正在不斷創新重塑產業
也在不斷創新引領未來
解讀發展故事 感悟思想偉力
人民日報《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敬請繼續關注!
來源:人民網
【編輯:曹子健】中新網漳州7月1日電(文子豪 吳晗)6月30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泵送入模,漳汕高鐵詔安制梁場首榀預制箱梁順利完成,這也是全線首榀預制箱梁,為后續梁場箱梁規模化生產和架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標志著漳汕高鐵全線橋梁工程進入新的建設階段。
澆筑前準備。中鐵大橋局集團漳汕項目部供圖
詔安制梁場是一座高水平智慧梁場,由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建設,中鐵大橋局集團承建。作為漳汕高鐵的“智能心臟”,詔安制梁場將BIM、GIS等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生產流程。智能系統如同精準的指揮家,通過物聯網實時收集生產數據,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決策,實現生產要素的全方位信息化管控。信息在一線施工與管理層之間快速傳遞,大幅提升了預制梁的生產質量、效率和管理水平。
梁場承擔著標段內預制箱梁生產與架設重任,采用“智能化、預制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巧妙地將梁體制作與現場施工并行推進。中鐵大橋局集團漳汕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榀預制箱梁的成功澆筑,為后續大規模生產積累了寶貴經驗。詔安制梁場即將掀起施工熱潮,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推進預制箱梁批量生產,為漳汕高鐵建設貢獻力量。
混凝土澆筑中。中鐵大橋局集團漳汕項目部供圖
漳汕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主通道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通廣州-汕尾-汕頭-漳州-廈門-福州東南沿海高速鐵路客運通道的關鍵節點。項目建成后對于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與海西經濟區交流、加強福建與廣東特別是閩南金三角和珠三角的互聯互通及經濟協作具有重要意義。(完)
【編輯:張令旗】中新網南京7月3日電 (馮楠 徐珊珊)江蘇省盱眙縣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經過半年的精心籌備,“玉得永生——盱眙漢代葬玉文化特展”于7月2日正式向游客開放。
復刻版金縷玉衣。中新網記者 泱波 攝
“當我踏入博物館展廳的那一刻,仿佛被拉回到了漢代。一件件精美的漢代葬玉依次陳列,散發著穿越千年的神秘氣息。”天津師范大學的程心怡說。
燈光聚焦處,一群身著統一研學營服的中學生屏息凝神,目光緊緊鎖定展柜內的金縷玉衣。來自南京的王凱同學興奮地向同伴比劃著說:“你看這玉片打磨得多精細,漢代工匠的智慧和對不朽的執著,就在眼前。”
學生參觀展覽。中新網記者 泱波 攝
“太震撼了!”來自上海的研學導師張老師帶著團隊完成一場沉浸式參觀后表示:“孩子看到這些展品,對歷史充滿了敬畏感,這比課堂上講一百遍都有效。”
盱眙縣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館長王棟介紹:“漢代葬玉是中國古代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反映了當時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藝,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航拍盱眙縣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中新網記者 泱波 攝
在展覽現場,游客們或駐足凝視,或低聲交流,或拍照留念,探索漢代葬玉文化的奧秘,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悉,盱眙縣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大云山漢墓群遺址為依托,其出土文物豐富,極具歷史研究價值。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2月22日。(完)
【編輯:王祎】探訪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國瀑布——
一瀑流淌兩國情 民心相通共潮生(邊城見聞)
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在哪里?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的中越交界處。
瀑布所在的歸春河,名稱由來就很有趣。該河發源于廣西百色的鵝泉,途經越南,迂回35公里后,復于碩龍鎮德天村入境。“歸來之時恰逢春”,人們賦予該河一個美麗的名字——歸春河。
歸春河水自碩龍鎮沿中越邊境逶迤流向東南,為河心的浦湯島所阻,激石咆哮,奪路而下。磅礴水流于斷崖處“一波三折”,奔涌跌落,在德天村與越南板約村一帶,潑灑出德天(板約)瀑布“一瀑跨兩國”的壯美奇觀。
更為奇妙的是,中越德天(板約)瀑布大部分時間看起來像兩座瀑布,但匯入同一水潭。夏日豐水季節,兩座瀑布更是連為一體,昭示著瀑分兩國、情卻相依。一直以來,當地中越兩國邊民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同打一山柴,共飲一河水”。如今,成為中國第一個跨境旅游合作區的德天(板約)瀑布展露風姿吸引八方賓客,民心相通的涓涓溪流在歸春河的哺育下,匯聚成滔滔大潮。
瀑之美——
“瀑布兩邊文旅合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
從親水步道登上觀瀑臺,但見飛珠濺玉。雙目微闔,仰頭迎向瀑布,感受水珠親吻面頰,56歲的越南人陳氏雪感慨:“好美的瀑布啊!”
陳氏雪的老家在越南太平省建昌縣西山社合進村,離德天村五六百公里。“第一眼看到瀑布時,我就被迷住了。我愛瀑布的美,也愛這里的人。”陳氏雪說,21年來,她在德天村學會了中文,找到了另一半,在村里的中越友誼街擺著小攤位,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里的游客很多,有中國人、越南人,還有其他國家的游客。”陳氏雪說,“越南人打招呼,不論老少都稱呼‘哥’‘姐’。一張嘴,我就能猜出誰來自越南。跟他們說幾句家鄉話,親切得很。”
2023年9月15日,中國首個跨境旅游合作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試運營。2024年10月15日,合作區正式運營。
“合作區運營以后,游客跨國旅游更加方便了。持身份證或護照即可預約組團,團進團出,一覽瀑布之美、兩國風情。”中旅廣西德天瀑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黎鍵坤說,“除了觀賞瀑布,中國游客還可到越南參觀竹林佛寺,越南游客也可以來中國解鎖‘觀瀑稻田咖啡時光集’,瀑布兩邊文旅合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
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試運營一年多來,合作區就接待中方跨境旅游團1838個、越方639個。
“現在生意更好做了。我賣的越南咖啡、斗笠、牛角梳都很受歡迎,我兒子也在中國景區工作,為游客們劃竹排,每月收入也不錯。”陳氏雪說。
“來,我們在這里拍張合照。”來自海南三亞的游客洪春美特意穿上越南傳統服飾“奧黛”,在瀑布前拉著朋友們拍照,“這是我第二次來德天瀑布了。這回來,我發現景區人氣更旺了,越南游客也變多了。”
瀑之聲——
“歌聲拉近我們唄儂的心”
水霧籠罩,銀河跌落,瀑聲隆隆。德天瀑布下的歸春河兩岸,各有一只竹排,船頭相對,上面人影綽約——中越界河山歌會在此舉行。
“德天瀑布多歌仙,花開四季年又年。歸春河水繞青山,中越兒女心相連……”
嘹亮的山歌,從德天村這邊的竹排“拔”起,飛向瀑布,蕩向遠方。59歲的山歌手許秀珍來自大新縣龍門鄉三聯村,她的一首首壯族山歌“高腔詩雷”曲調高昂,宛轉悠揚。
越南那邊的竹排上,山歌伴著傳統樂器天琴的聲音傳來。越南高平省重慶縣重慶鎮板大村山歌手、天琴表演者黃氏原神采奕奕,邊彈邊唱。
“我們的歌聲很相近。我記得有次演出,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的一支隊伍和我們唱的山歌曲調差不多一樣,巧不巧?”黃氏原說。
要說區別也有:中國的山歌表演只唱歌,服裝五顏六色;越南的山歌表演配樂器,服飾多為黑色。“歌聲拉近我們唄儂的心。”黃氏原說。“唄儂”,在中越邊境地區的村落,有兄弟姐妹之意。
大新民間山歌約有十幾種,當地幾乎人人“歌不離口”。高腔詩雷,“詩”指山歌,“雷”有最高、最響之意,所唱多敘事,一韻到底。許秀珍說:“趕上‘斗歌’,能從晚飯后唱到天亮。”
大新縣有支名為“木棉組合”的樂隊,原創一首《唄儂情深》——“嘛到曼嘍咧,啃啃都是唄儂哎。唄儂文尼嗎喊吶,要軍三卓嘍咧。”歌詞大意是:來到我們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今日大家來相會,要敬三杯酒咧。
有歌聲還有贊美聲——
“真漂亮!”今年3月,“壯錦國潮首發季·2025春夏新品發布會”在合作區舉行,越南留學生與身著壯錦校服的小模特一同走秀,展現廣西壯錦技藝新成果。“廣西的簸箕宴和發布會上的民俗表演格外吸睛!”來自越南河內的留學生阮范玲兒說。合作區中國景區也讓她覺得格外親切,越南工藝品、咖啡隨處可見。
有贊美聲還有歡呼聲——
“加油!”不久前,首屆中越德天(板約)跨國瀑布跨境跑暨2025年大新半程馬拉松在碩龍鎮鳴槍開賽。129名國際選手里,有86名越南籍選手。身著紅色運動衫的越南選手黃祿福獲得該項賽事“歡樂跑”項目第一名。“比賽場面很壯觀。”賽后接受采訪時,黃祿福難掩興奮。
瀑聲、歌聲、贊美聲、歡呼聲……美妙的中越和鳴,也是美好的文化交響。“中越兒女心相連——”許秀珍的山歌越唱越響亮,唄儂心里越來越敞亮。
瀑之節——
“大家來來往往像走親戚一般”
“前幾天,我帶家人去中越德天(板約)瀑布景區玩,游客很多。今天我們碩龍街舉行元春節活動,我又見到了那天幾位‘熟面孔’游客。他們玩得開心,我們也很高興。”當地人邱永明在觀看元春節民俗文化表演時說。
從瀑布沿歸春河往東南13公里,碩龍鎮的主干道碩龍街上,“越味粉店”的老板娘馬氏媚正在灶前忙碌著。掀開鍋蓋,蒸汽混合米香撲面而來,紅、紫、黃、白、藍或黑,一鍋熱騰騰的五色糯米飯出爐。
“別看我是歸春河那邊的人,這邊的菜我也會做,口味差不多。”馬氏媚的家在“河那邊”的越南高平省下瑯縣里國社,與碩龍鎮接壤,32歲的馬氏媚嫁過來好幾年了,如今在鎮上經營一家餐廳,“不少顧客從瀑布那邊的越南來。”
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是當地的元春節。該節原名建街節,是為了慶祝碩龍街的建立。此處原來是片荒地,戍邊的士兵伐木割草,辟為集市,清光緒年間正式建街,后被稱為“碩龍街”。隨著碩龍街上人煙漸盛,街上擺攤的商販們用一丈寬的雨布覆蓋貨物以“劃地為界”。如今,街上門面也多三四米(一丈左右)寬。
元春節期間,碩龍街家家戶戶灶頭上騰起“煙火氣”,白切雞、煎小魚、野菜湯、越南火腿……“都是天然取材。你看那河里的魚蝦,就是從瀑布那邊游過來的呢!”馬氏媚說。
上午選一“吉時”,人們抬燒豬祭祀將軍廟;之后舞龍巡街,碩龍廣場舉辦各種比賽,很多中越民眾參加。“大多是邊民,大家來來往往像走親戚一般。”馬氏媚說,“男人們競相搶花炮,女人們拋接繡球,熱鬧又樂呵。”
馬氏媚愛玩背簍繡球。一人拋,一人接。接球者只可用背簍“找”球,不可用手。瀑布兩邊,中越邊民的玩法一樣,贏了都有彩頭;繡球樣式則各不相同,越南繡球大多填充稻谷、玉米,中國繡球多絮棉花、艾草。
元春節一年一度,平時碩龍街上也是熱鬧不斷。邱永明說,逢農歷二、五、八日為“街天”,也就是趕集的日子,“趕集時瀑布兩邊的人都來,越南邊民常來買雞、鴨和小家電。”
瀑布周邊,像碩龍鎮元春節、下雷鎮霜降節等,統稱壯族儂峒節。各村鎮儂峒節時間、名目不盡相同。當地話中,“儂”指“下、舉辦”,“峒”指“平原、田地”,大新縣一年共開展625次儂峒節,內容既包括祭祀祈福,也包括多種文藝活動。
“越南也有類似節日。在越南北部邊境一些地方有下田節,發音像‘隆東’,慶祝形式與儂峒節相似。”馬氏媚說。
歸春河上,中越德天(板約)瀑布不知疲倦地奔騰著。河兩岸,中越邊民的友好往來與情誼生生不息。
鏈接·廣西崇左
崇左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年輕的地級市。作為中國通往東盟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外貿總量、出口總量連續多年排名廣西首位。崇左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獨特,全市擁有46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包括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在世界上僅次于南美伊瓜蘇、非洲維多利亞、北美尼亞加拉瀑布的中越德天(板約)瀑布;世界文化遺產左江花山巖畫;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友誼關等。
崇左市大新縣西與越南接壤。近年來,大新縣充分發揮跨境旅游合作區的“磁吸”效應,以文化旅游加強中越人文交流,開辟中越文明交流互鑒新路徑。大新縣舉辦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嘉年華、“三月三”系列活動等,推出壯族風情舞蹈、中越美食長桌宴、中越界河山歌擂臺賽、中越傳統手工藝品集市、中越名特優商品促銷活動等,讓文化潮聲與德天瀑聲在邊境線上交“響”呼應。(本報記者 張云河 屈佩 劉玲玲)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