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清洁能源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關文章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邢翀)中國足球協會30日公布了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出征東亞杯的26人大名單。名單保留了國足世預賽的部分班底,同時加入了年輕球員,王大雷、武磊、蔣光太、李磊等老將淡出,折射出國足“換血”信號。
在前不久結束的世預賽亞洲區18強賽上,中國隊取得3勝7負,排名小組第五出局,再一次沖擊世界杯失利。6月27日,中國足協宣布主教練伊萬科維奇“下課”,由久爾杰維奇出任代理主教練,帶領國足征戰即將到來的東亞杯。
在這份名單中,伊萬科維奇執教時期的國家隊常客韋世豪、張玉寧、朱辰杰等依然在列,在18強賽中表現突出的小將王鈺棟、劉誠宇同樣被征召,蒯紀聞、廖錦濤等年輕球員首次入選國家隊,“00后”球員約占半數。此外,塞爾吉尼奧是名單中唯一一名歸化球員。
與世預賽時的國足陣容相比,武磊、蔣光太、李磊、王上源、韓鵬飛等均無緣本次東亞杯。國足門將位置上的調整尤為突出,36歲的王大雷、35歲的劉殿座已不在名單內,兩名年輕門將薛慶浩、于金永首次入選國家隊,經驗相對豐富的是曾多年擔任國足主力門將的顏駿凌。
據了解,中國男足本次東亞杯并沒有設定成績目標,主要是通過參賽考察陣容并提升年輕球員的比賽經驗。
中國女足東亞杯參賽陣容此前已公布,包括王霜、唐佳麗、吳海燕等國家隊常客以及李夢雯、王妍雯、沈夢雨等留洋球員,主教練為米利西奇。
2025東亞杯比賽將于7月7日至16日在韓國舉行。男子組參賽球隊有韓國隊、日本隊、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女子組參賽球隊有韓國隊、日本隊、中國隊和中國臺北隊。
東亞杯足球賽于2003年首次舉辦,決賽階段賽事又被稱為東亞四強賽,是在東亞乃至亞洲地區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足球賽事。(完) 【編輯:張燕玲】
中新網海口7月3日電 (記者 張茜翼)“此次專程來參加培訓,是為了幫海外僑胞和企業家們尋找海南的投資機會。”海南文昌市僑商會會長林詩鑾2日在海口受訪時說,培訓結束后將進一步推進具體合作項目。
由海南省委統戰部舉辦的2025年海南省僑資企業人才創新創業培訓班于6月30日至7月2日在海口舉行。活動通過專題教學及現場教學等課程,系統解讀海南自貿港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介紹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助力僑企精準把握發展機遇。
海南是中國知名僑鄉。近年來,海南省委統戰部聯合多部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吸引更多海外僑胞來瓊投資創業。
多位僑企負責人受訪時表示,企業已著手布局相關產業,期盼在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前搶占先機。
海南富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祝家親是馬來西亞僑眷。早年投身AI研究領域的他,于2018年回到海南創辦企業,深耕大數據建模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
他表示,未來公司將以AI技術為主線,緊密貼合海南自貿港產業定位,積極探索AI在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海南在立體空間開發以及互聯網延伸等方面潛力大,蘊藏著發展商機。”他說。
今年4月,在林詩鑾的積極推動與牽線搭橋下,中印尼現代漁業產業園項目落地儋州。“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是吸引外資的優勢之一。”
林詩鑾介紹,該產業園將整合雙方的海洋資源、技術和市場優勢,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從漁業資源捕撈、加工生產到產品銷售、物流運輸等環節將實現高效協同,力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漁業產業集群。
在新加坡僑資企業海南盛昌利民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炎慶看來,此次培訓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踐收獲頗豐,尤其對封關后的企業機遇有了更清晰認識。
許炎慶告訴記者,該公司在昌江投資的“咸田村美麗漁村”項目,依托當地獨特潮汐自然景觀,計劃分三個階段開發,預計2026年底首階段完工。項目將結合海水養殖技術、農業科研資源,促進當地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許炎慶說,培訓班為僑企搭建了互動合作的橋梁,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共同尋找著在自貿港創新創業的“金鑰匙”。他還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海南政策動態,積極探尋更多合作機會,為自貿港發展貢獻“僑力量”。(完) 【編輯:曹子健】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張亨偉)7月4日,上海音樂廳迎來音樂舞蹈劇場《百鳥朝鳳》第三輪駐場演出。全新升級后的《百鳥朝鳳》,將為觀眾帶來從感官到心靈的全新沉浸式體驗。
7月4日,音樂舞劇《百鳥朝鳳》現場演出。中新網記者 張亨偉 攝
音樂舞蹈劇場《百鳥朝鳳》講述了一個關于成長、愛與感恩的動人故事。舞者們運用肢體語言,結合舞蹈與音樂的現代表達形式,生動展現人生各階段的痛苦、相思、孤絕,這些元素匯聚成劇場里的人生思辨,讓觀眾在作品中看到平凡生活中奮勇前行的自己,引發共鳴,撫慰心靈。
導演兼編舞劉曉邑對第三輪演出滿懷期待:“這部作品,本身就是傳遞希望的力量。”同時,他認為要演好《百鳥朝鳳》極具挑戰,在抽象肢體與現場樂隊的共鳴中,觀眾將沉浸于自我投射,“每個人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少年’與‘鳥兒’”。
《百鳥朝鳳》的“美好”,不僅源于精彩的肢體與音樂表達,還得益于舞美燈光、服裝與多媒體設計。青年舞美設計師張弛表示:“我以‘羽’為核心概念,打造出輕盈的‘巢’狀包裹式演繹空間,讓舞臺、樂隊、觀眾席融為一體。層疊的布景結構下,寫意的山巒湖泊充滿新藝術風格的自然意象。”
作為音樂舞蹈劇場的核心,《百鳥朝鳳》特別設置現場樂隊,共同塑造人物精神上的蛻變與升華。作曲家王宇波采用新古典創作手法,將原聲鋼琴三重奏與電聲樂器巧妙融合,構建出多元夢境空間,以及真實與虛妄、靜與動的復調演進。
此外,該劇還特設彩蛋環節:現場吹響同名嗩吶經典曲目《百鳥朝鳳》,為現代音樂舞蹈劇注入傳統民樂的生命力。(完)
【編輯:胡寒笑】中新網巴黎7月5日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日對國際教育援助顯著下降、文化和科學領域投入不均等問題敲響警鐘,呼吁各資助方重續對教育、文化、科學這三大關鍵發展領域的承諾。
聯合國第四次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6月30日至7月3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教科文組織對會議通過的共同聲明表示歡迎。各國在聲明中肯定資助教育、承認文化的發展驅動力地位、加強科學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表示,教育、文化、科學是推動和平與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如今,保證這些領域獲得可持續資金支持至關重要。削弱這些支持,將令我們共同的未來面臨風險。
每投入1美元于教育,可帶來10-15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因此教育是國家的最佳投資選擇之一。盡管有切實益處,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發布的一項新分析顯示,2023-2027年間,國際教育援助仍可能減少超過四分之一。教育投入不足,往往源于公共財政困境:60%的低收入國家處于過度負債或高風險狀態。面對這一緊迫現實,教科文組織倡導創新籌資機制,例如將債務轉換為教育投資。
2022年,文化和創意經濟貢獻了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3.1%,創造就業崗位近5000萬個。為包括創意產業與文化遺產在內的文化領域提供資金支持,實質上是對就業、經濟增長與社會凝聚力的全面投資。近年來,教科文組織已經證明,從文化遺產修復到創意產業的文化領域投資,可大幅放大發展援助的效益。例如,伊拉克摩蘇爾歷史城區標志性建筑重建項目創造逾5000個崗位。
科學是應對當代重大挑戰——生態轉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健康、災害預防及危機應對能力——的關鍵支柱。然而,該領域長期面臨經費不足。最新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指出,全球80%的國家僅將不到1%的國內生產總值用于科研與開發。海洋科學僅占國家科研預算的1.7%,這一數字令人擔憂。在剛剛于法國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海洋大會上,各國再次強調相關行動刻不容緩。
資金投入固然重要,科學合作同樣不可或缺。共享科研基礎設施、數據和知識可有效提升科研影響力,尤其在低收入國家。各會員國于2021年通過的教科文組織《開放科學建議書》正秉持這一主旨。在塞維利亞,教科文組織重申了加強國際科學合作以服務共同利益的呼吁。(完) 【編輯:陳海峰】
提到 “碳水化合物”,關注體重管理的人群一定不陌生。這種營養素讓人又愛又恨 —— 有人對它欲罷不能,而減肥者則將其視為 “大敵”。
碳水常被視為長胖元兇、血糖殺手,但是你知道嗎?碳水也分“好”與“壞”。今天,我們就來解析碳水的真相。
什么是碳水?
“碳水”全稱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從結構上可分為單糖(葡萄糖、果糖)、雙糖(蔗糖、麥芽糖、乳糖)、寡糖(低聚果糖)和多糖(淀粉、糖原、膳食纖維)。大腦和肌肉活動主要依賴葡萄糖供能。此外,充足的碳水攝入有助于節約蛋白質、維持脂肪正常代謝。
由于米、面等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人們逐漸在日常口語中用“碳水”指代主食,但嚴格來說,“碳水”是營養素,“主食”是一類食物,兩者本質不同。
碳水也分好壞?
近年,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低碳水飲食確實有助于長期體重管理,但關鍵在于碳水的“質”而非“量”——較少精制碳水、較多植物蛋白和健康脂肪的“高質量”低碳飲食,與體重減少相關;而依賴精制碳水、更多動物蛋白和不健康脂肪的“低質量”低碳飲食,反而可能加速體重增加。
好碳水:健康守護者
好碳水主要來源于加工程度低、營養保留完整的天然植物性食物,具備低升糖指數(GI)、高膳食纖維、高營養密度的特點。消化吸收較慢,能持久穩定地供能,避免血糖快速大幅波動,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主要包括:
全谷物:如糙米、燕麥、藜麥、全麥粉等。保留了完整谷物的胚乳、胚芽和麩皮,富含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薯類:如土豆、紅薯、紫薯、山藥等。高鉀高纖維,飽腹感強。
雜豆類:如紅豆、綠豆、蕓豆、鷹嘴豆等,兼有優質碳水與植物蛋白。
淀粉類蔬菜:如南瓜、蓮藕、百合等,升糖較緩,可部分代替主食。
低GI水果:如蘋果、梨、桃、藍莓、橙子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糖尿病患者也可適量食用。
壞碳水:甜蜜陷阱
壞碳水多為精加工或大量添加糖的食品。好吃令人上癮,但是營養價值低,幾乎只提供能量,升糖快,易引發血糖驟升驟降,導致“過山車式”的饑餓感,飽腹感差,因此很容易進食過量。長期大量食用,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主要包括:
精制谷物:白米飯、白面包、白面條等,加工過程中損失了絕大部分的膳食纖維、維生素。
甜食與飲料:糕點、糖果、奶茶、汽水等,幾乎只提供“空熱量”。
如何科學吃碳水?
1. 優化結構
多選擇全谷物、薯類、雜豆等好碳水,減少精制谷物和甜食飲料的攝入。比如,將1/3精白米替換為糙米、燕麥米、雜豆等,或者用紅薯、玉米作為主食。兒童、老人及胃腸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避免全吃粗糧。
2. 控制總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碳水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5%。碳水攝入過少,身體可能被迫分解蛋白質供能,導致肌肉丟失、脫發、煩躁易怒、月經紊亂等問題。碳水攝入過多,多余的碳水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特別是腹部脂肪堆積。
3. 巧妙搭配
好碳水還得搭配優質蛋白(豆制品、雞蛋、牛奶、魚蝦、瘦肉)和健康脂肪(植物油、堅果),尤其強調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入,有助于進一步穩定血糖,增強飽腹感。
4. 食物多樣
每天3種谷薯雜豆,每天4種新鮮蔬菜和水果,讓身體得到更全面的營養。
碳水并不是洪水猛獸,關鍵在于優選好碳水,控制總量,搭配合理,碳水就會成為我們健康的好伙伴。明早不妨把白面包換成全麥面包,讓健康和美味同行,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來源:央視科教 【編輯:胡寒笑】
7月5日晚,游客在福建省永春縣避暑勝地北溪文苑景區觀看打鐵花表演。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7月5日晚,游客在福建省永春縣避暑勝地北溪文苑景區休閑娛樂。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7月5日晚,游客在福建省永春縣避暑勝地北溪文苑景區休閑娛樂。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7月5日晚,小提琴演奏者在福建省永春縣避暑勝地北溪文苑景區為游客表演。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7月5日晚,游客在福建省永春縣避暑勝地北溪文苑景區納涼。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7月5日晚,游客在福建省永春縣避暑勝地北溪文苑景區納涼。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編輯: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