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me真我GT Neo5入网工信部 骁龙8+加持并提供240W快充版本

我們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realme真我的高端旗艦新機了,不過在2月份realme將有真我GT Neo5新機正式亮相,這款手機的工信部證件照也已出爐,外觀和性能配置皆已曝光。
從工信部證件照來看,realme真我GT Neo5將提供黑色和白色兩種配色,白色款的后置攝像頭模組位于背面左上角區域,后置三攝分部在兩個圓環中,黑色款背面的右上角區域則帶有鏡面反射的效果。
據了解,realme真我GT Neo5手機有標準版和快充版兩個版本,二者均搭載驍龍8+ Gen 1處理器,屏幕分辨率為1.5K并支持144Hz高刷新率,還支持2160Hz高頻PWM調光解決屏閃護眼問題,標準版內置5000mAh電池,支持150W有線充電,快充版則內置4600mAh,支持240W有線充電。
而在相機配置上,這款手機后置主攝5000萬像素,兩顆副攝分別是800萬像素和200萬像素,前置1600萬像素。
相關文章
中新網義烏7月3日電(董易鑫)將超210萬種商品銷往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超2萬名常駐外商和近9000家外資主體是浙江義烏商人“做地球人生意”的底氣。
自義烏市官方2023年9月提出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計劃至今,當地正通過海外分市場、海外倉、海外展廳、海外展會、海外站五大模式,幫助海內外商戶拓市場——義烏市場不止在義烏,義烏正和地球人共創業。
筆者拍攝到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景。董易鑫 攝
“義烏市場不止在義烏”
2005年,聯合國與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等世界權威機構聯合發布的一份中國發展報告中,將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稱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日前,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亞洲首個海外分市場在日本大阪心齋橋商圈開業,經營主體近百家,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這也是繼迪拜后,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出的第二個海外分市場。
“海外分市場的選址是海量調研后的結果。我們這么多國家走訪后發現,雖然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在全球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一些地區的人聽說過義烏,但是礙于各種原因沒來過義烏,他們都是具有成交價值的潛在用戶。”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海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華說。
因此,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正將影響力向更遠處輻射,讓中國制造離全球客戶近一點、再近一點。
今年5月,Yiwu Selection(義烏好貨)品牌出海集合店11號店在厄瓜多爾正式授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進一步拓展“全球朋友圈”。
“品牌出海集合店以整店模式出口,5大洲都有海外合伙人經營店鋪,基本實現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義烏市品牌發展促進會秘書孫藝文說,在Yiwu Selection(義烏好貨)品牌出海集合店的每組商品旁,都放有對應的商家名片和商品介紹冊,上面用多語種寫有詳細內容,今年以來吸引不少外商洽談,甚至還有人帶著名片來義烏尋求合作。
韓國籍海外合伙人(右一)在Yiwu Selection(義烏好貨)品牌出海集合店1號店了解貨品。董易鑫 攝
“和地球人共創業”
“我們常說‘義烏做地球人生意’,實際上我們已經在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通過打造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這個品牌,實現‘和地球人共創業’,大家一起賺錢。”方華說。
2022年6月,在距離義烏萬里之外的迪拜,一個占地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6億元的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第一個海外分市場,有不少當地以及周邊國家的商人在此開店,甚至有人將其作為迪拜的“打卡點”之一。
2023年5月,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第十二期阿拉伯國家官員研修班學員在義烏走訪。其間,來自阿聯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的研修班學員曼蘇爾·卡阿比就曾介紹:“在迪拜也有一個義烏小商品城,離碼頭不遠,方便裝卸貨物。那里人很多、很熱鬧,有各式各樣的中國商品。如果你來迪拜,作為朋友,我會帶你去那里感受一下。”
“目前我們的團隊還在俄羅斯、澳大利亞、法國等地考察,后續可能會在這些地方落地和建設Yiwu Selection(義烏好貨)品牌出海集合店、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海外分市場。”方華說,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品牌出海搭建著互通有無的廣闊貿易平臺,正幫助海內外商人做好跨境生意。
數據顯示,2023年9月至今,義烏市官方在全球共布局落地60個品牌出海項目,其中海外分市場2個、海外倉10個、海外展廳22個、海外展15場、海外站11個,覆蓋阿聯酋、美國、巴西、西班牙、俄羅斯、日本、尼日利亞、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28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展銷100余萬種商品,輻射全球20億人口。(完)
【編輯:惠小東】-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崛起,日本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開始持續低迷。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本田計劃削減東風本田廣州發動機工廠一半產能,這相當于其在中國燃油車銷量的三成。中國長期以來都是本田全球最大的生產2025-08-02
NVIDIA GeForce RTX 5060系列顯卡曝光:規格擠牙膏,全靠DLSS 4帶
NVIDIA已經發布了多款GeForce RTX 50系顯卡,接下來就是面向主流市場的甜品顯卡,自然就是GeForce RTX 5060顯卡,目前關于這款主流顯卡的消息也是越來越多,網上已經公布了相關2025-08-02iPhone 17系列全系機模曝光,新增的Air機型肉眼可見的薄
不止一個爆料消息表明,iPhone 17系列即將推出一款輕薄機型,或命名為iPhone 17 Slim,或者iPhone 17 Air,我們暫以iPhone 17 Air為名。近日,海外又爆出了iPh2025-08-02東西問|皮特·赫爾曼:人工智能,是人權進步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人工智能,是人權進步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
作者 皮特·赫爾曼(Peter Herrmann)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一般而言,法律的核心,在于設定抽象的規則,提供普遍適用的解決方案。它試圖用概括性的語言,回應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這一點在人權領域尤為突出,因為人權所關涉的對象,規模龐大、背景多元。
2020年1月10日,以“有家·有愛·有夢想”為主題的2020年“夢想驛站”活動在重慶火車北站開啟。圖為法律服務機器人為春運旅客提供咨詢服務。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理解人權及人權法,不能脫離社會經濟基礎與歷史脈絡。但我們必須承認,物質條件的保障是基石,人首先要解決溫飽,才能考慮其他權利,這些因素相互關聯,并非孤立存在。放眼全球,不同國家、地區和大陸之間,物質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有些地區高度發達,有些則連基本生存需求都難以滿足。然而,物質條件相對落后的地方,或許在其他方面擁有極其寶貴的特質,這些特質深刻影響著當地人權的解讀與實踐。
顯然,各方都有所長,亦有所短。關鍵在于,各國、各地區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具體的規則。中歐在人權領域設定共同目標,這很重要,但我們應該看得更遠,將其視為關乎人類共同未來的議題。眾說紛紜中,“合作”尤為關鍵。我們必須摒棄為一己私利而進行的無謂競爭。“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國家”合作,正是朝此方向邁出的堅實步伐。歐洲尤其需要認識到,生活絕非魯莽的個人冒險,而是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
2025年6月11日,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開幕式暨全體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圖為會場外數智四川蜀里安逸會客廳的“大熊貓”吸引外國嘉賓合影拍照。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在此背景下探討人工智能在人權法律領域的作用,需區分立法系統的不同視角、角色與功能。從法理學角度看,人工智能的抽象性似乎為理解抽象的人權概念提供了完美工具。作為工具,它并不會取代傳統的制衡機制,但能提升效率,讓某些應用在技術上更便捷。然而,人權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其真正意義源于具體實踐和“客觀共情”,必須將其置于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獨特性中考量。
我們面臨的問題在于,如今的人力資源問題被越來越傾向于從制度和程序層面審視。人工智能或許有助于解決這類技術性問題,比如確保制度連貫性、優化管理流程。但風險也隨之而來:它可能將我們進一步推向形式主義的法律實證主義深淵,從而忽視最核心的問題——正義本身。
2025年4月30日,在福建福州舉行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展位的人形機器人模擬自主完成變電站巡檢情景。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推動合作的重要工具,但關鍵在于,它只應作為技術手段和工具使用。當下,隱私保護、數字鴻溝等問題同樣緊迫。只要全球尚未形成統一、清晰的現實圖景,而階級與權力結構又不斷分化著現實認知,我們就必須慎用普遍性概念,同時嚴格管控AI的應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對通常被稱為“第四代人權”的數字人權構成潛在威脅。這一代人權的核心,是將人權視為保障人類“社會性存在”的維度。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但可以說,歐洲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社會責任和社會性,轉向了對個體和利益的過分強調。而在中國,“和諧”哲學仍占主導地位。
這意味著人與自然被視為一體,同屬宇宙不可分割的部分。兩者密不可分,不存在單方面的剝削。人工智能作用的關鍵,在于其背后的應用哲學。它能解答問題,但人類仍需要提出、設計問題,這正是人工智能無法代勞的。因此,諸如“2025·中歐人權研討會”這樣的交流平臺,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認為,雙方可以在此領域相互借鑒。在增進共同理解的基礎上,將AI發展為追求正義的工具,并探索善用之策。但必須清醒認識到:機器不會主動發問。就我個人教學經驗而言,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恰恰是核心目標,盡管這比單純講授法律條文和行為規范耗時更多。
人工智能的積極意義,應在于彌合社會鴻溝,促進對“第四代人權”的共識。合作需要通過不斷提問和深化理解來實現。當AI在這方面尚力有不逮時,“金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機制或能扮演關鍵角色。(完)
作者簡介:
皮特•赫爾曼。作者供圖
皮特•赫爾曼(Peter Herrmann),現任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全職研究員、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23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曾任職于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在德國柏林批判理論研究所等若干歐洲學術機構兼任學術職務,任多家國際學術期刊學術委員會委員。參加歐盟委員會、經合組織等主辦的研討會30余次,十余次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國內人權學術會議并做主旨發言。出版Human Rights-Looking for the Future系列叢書。依托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創辦“HRUG”(Human Rights: Universal and Global) 人權學術小組和“HRUG”人權研究網站,迄今已發起、組織數十次學術交流活動。
【編輯:胡寒笑】可真刑啊!出賣公司信息+招聘舞弊,華為抓出數十名“招聘內鬼”
昨天,華為抓“招聘內鬼”的消息傳出,有數十名華為員工在招聘過程中存在舞弊行為,另有多人出賣公司信息牟利,令人震驚。據網傳圖片顯示,事件起因是華為成都公司負責閃存業務的某員工在違規招聘時因分贓不均,將他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