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發表
雄安新區作為國家首批“11+5”“無廢城市”試點地區之一,是全國唯一一個在大規模開發建設過程中,從規劃建設初期即融入“無廢城市”理念的試點城市。新區設立八年來,人口實現穩步增長,垃圾產生量也隨之增加,傳統填埋或露天堆放方式已無法滿足環保需求。
雄安新區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雄安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呢?日前,記者走進雄安垃圾綜合處理設施項目,實地探訪這座垃圾處理站的工作日常。
雄安垃圾綜合處理設施項目。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雄安垃圾綜合處理設施項目位于雄安新區東南龍灣郊野單元,占地500畝,2023年6月正式建成投用并網發電,承擔著新區“全域、全程、全口徑”固廢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任務。
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采用去工業化設計和地下式建造結構,將整個垃圾處理設施隱藏在公園之中,將傳統垃圾焚燒設施與景觀綠化相結合,實現了固廢集中處理的工業功能與外圍環境的和諧共生。隱藏式的結構使垃圾倉等工藝流程完全封閉處理,避免了氣味外溢。
據介紹,該項目垃圾處理總規模為3160噸/日,其中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2250噸/日,廚余(餐廚)垃圾處理設施300噸/日,糞便處理設施300噸/日,污泥處理設施300噸/日,醫療廢物處理設施10噸/日,以及滲濾液處理、環衛停車場等相關配套工程。焚燒爐內溫度可達900-1000℃,能夠有效分解二噁英氣體。
工作人員進行垃圾處理作業。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作為行業內首個大規模地下式垃圾綜合處理設施,該項目充分借鑒吸取行業先進、成熟管理經驗,采用先進組合工藝和嚴于歐盟排放標準的超低排放技術,使該設施實現近零排放。
垃圾運輸車輛有序進場傾倒垃圾。中國雄安官網高盟 攝
在地下車間里,記者看到垃圾運輸車輛有序進出場,從進場將垃圾傾倒在垃圾倉到出場,持續時間也就十多分鐘。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該作業面處于地下8米的位置,運輸車輛從專門通道直接進入地下卸料區傾倒垃圾。卸料區配合使用了植物噴淋劑和智能清掃車定時清掃,保證了卸料區的干凈衛生。
同時,項目將生活垃圾與廚余(餐廚)垃圾、糞便、市政污泥和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協同建設,實現新區“全域、全程、全口徑”固廢集中處理,減少各類垃圾處理設施獨立建設的投資和用地。各類垃圾以及產生的污水、爐渣、沼渣、沼液等廢物協同處理,實現最佳的經濟利用和污染治理。垃圾焚燒后的能量被有效轉換為電能及熱能等清潔能源,污水經有效處理后作為系統冷卻水循環使用,燃燒后的爐渣可以作為建筑材料使用,實現了垃圾資源的變廢為寶,為新區“無廢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
據統計,項目自建成投運以來,每年處理各類固廢垃圾50余萬噸,提供綠色電力近2億度,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6萬噸。
近年來,雄安新區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在綠色變革中創新發展。垃圾處理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在新區多個場景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模式,“無廢城市”不僅是一種環保理念,更是一場涉及生產、消費、治理和文化的系統性變革。未來,雄安新區將積極推動垃圾處理工作,努力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雄安樣板”。
隨機閱讀
熱門排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