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扔掉富士了 Lomography打造了“地球最好的拍立得”

不久前Lomography推出一款名為Lomo'Instant Wide Glass拍立得相機,它搭載了一支帶有多層鍍膜的玻璃鏡頭,號稱是“地球上最好的拍立得相機”。
為了控制成本,拍立得相機大多使用廉價的樹脂去制造鏡頭,Lomo'Instant Wide Glass則不同,它搭載的是一支采用光學玻璃制造、擁有多層鍍膜的90mm定焦,鏡頭解析力更高、色彩還原更為準確、抗眩光表現更好。按照Lomography說法,這是一款為影樓和時尚攝影設計的相機,幾秒鐘就能拍攝出專業品質的照片。
除了使用玻璃制造鏡頭,Lomo'Instant Wide Glass鏡頭最大光圈達到了F8,并有兩檔光圈可調——可縮小到F22,快門速度為8秒至1/250秒,支持B門模式,更適合長曝光。此外它還支持無限制多重曝光拍攝,可以在±1ev范圍之內進行曝光補償,內置了閃光燈,支持外置閃光燈,用來棚拍絲毫沒有問題。
在對焦方面,Lomo'Instant Wide Glass依然采用了估焦設計,但最近對焦達到了驚人的0.3米,能夠拍清楚模特臉上的雀斑,對焦范圍有0.3米、0.6米、1至2米以及無限遠四檔可選。鏡頭兼容52mm螺紋濾鏡,支持Lomography的Lomo'Instant Splitzer創意套件。
在使用Lomo'Instant Wide Glass時,需要搭配四節AA電池供電,相機附帶遙控器,遙控器設計得很巧妙,可以收納在鏡頭蓋之中。
Lomo'Instant Wide Glass現已上市,定價279美元,相比售價日益膨脹的富士拍立得相機,真的一點也不貴啊。
官方樣張:
相關文章
中新網沈陽7月3日電 (記者 韓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16名香港培僑中學學生7月2日走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重溫歷史。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香港首批升起五星紅旗的學校,培僑中學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有20余名校友報名參加志愿軍。當天,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學生們重走校友報國之路,緬懷英烈。
7月2日,16名香港培僑中學學生走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緬懷先烈。韓浩天 攝
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學生們肅立默哀、敬獻花籃。23.5米高的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正面,“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幾個大字熠熠生輝。
7月2日,香港培僑中學學生走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觀。 劉禹辰 攝
“2024年迎回志愿軍遺骸時,目睹運-20專機‘過水門’、棺槨由禮兵護送而下,那份震撼至今難忘。”培僑中學學生謝沛霖曾作為學生代表,參與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和安葬儀式。她表示,今天研學之旅來到這里,雖沒有此前的儀式,但依然能深刻感知歷史溫度,“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榮光,需要我們這一代接續守護”。
7月2日,香港培僑中學學生在烈士墓前鞠躬、獻花。韓宏 攝
在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后面和兩側安葬著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黃繼光,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等123位志愿軍烈士。培僑中學學生在烈士墓前鞠躬、獻花。學生匡振尹憶起父輩講述的戰場故事,戰士們戰至最后一兵一卒仍死守陣地,這種精神將激勵他在人生道路上永不言棄。
培僑中學學生李文軒講述了他對烈士邱少云事跡的感慨,烈火焚身卻巋然不動,這是超越人類極限的堅守,令人敬仰。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表示,通過此次研學之旅,學生們重走當年校友們的報國之路,希望可以將這種愛國情懷一代一代延續下去。此次研學活動持續至7月3日,師生們還走進遼寧丹東、大連等地。(完)
【編輯:曹淼欣】華為Pura70 Ultra“閃拍”大疆無人機Avata 2,最后……
- 這兩年,新能源浪潮如火如荼。在所有傳統汽車品牌中,大眾又是新能源領域最為積極的一個。那么,推出這么多新能源車型的它,全球銷量以及利潤表現如何呢?日前,大眾集團正式發布第一季度財報,報表顯示,2024年2025-08-02
極限二選一!華為Pura70 Ultra選擇電信還是移動卡?
中新網深圳7月3日電 (記者 程景偉)“灣區聲閃耀·粵港青年音樂家展演”近日落下帷幕。作為展演活動組成部分,剛過去的6月,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境山劇場連續舉辦了四場音樂會。
展演系列活動由深圳招商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簡稱“招商文化”)攜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共同打造,并獲得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大力支持。
“灣區聲閃耀”音樂會系列活動自2021年起落地境山劇場,持續關注本土青年音樂人才的發展。自2024年始,該系列活動升級為聚焦“粵港青年音樂家”的合作模式。招商文化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特別設計的組合模式和曲目編排,使音樂家們得以在短時間內展開高效合作。
Cong四重奏與高乾赫音樂會現場。招商文化 供圖
作為展演系列活動的首場演出,孔令怡與梁維芝小提琴與鋼琴音樂會于6月8日舉行,小提琴家孔令怡與鋼琴家梁維芝以法國作曲家福雷的作品《夢后》輕柔“起筆”,帶領觀眾走進拉赫瑪尼諾夫等多位名家之作,最終在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中收束于跳躍而熱烈的節奏。
6月15日上演的鄭慧、吳天遐與譚允靜鋼琴、圓號與小提琴音樂會,亮點在于編制獨特的三重奏組合。三位演奏家分別獨奏與合奏,展現出不同聲部之間的張力與融合。
Cong四重奏與高乾赫音樂會于6月22日奏響,被觀眾稱為“弦樂與鋼琴的天籟之合”,現場演繹了舒曼與勃拉姆斯兩位作曲家的經典室內樂作品,音樂中還融入克拉拉·舒曼的“影子”,情感層次豐富細膩。
沈周慧、許嘉晴與廖冬保鋼琴、長笛與巴松音樂會現場。招商文化 供圖
在6月29日的沈周慧、許嘉晴與廖冬保鋼琴、長笛與巴松音樂會上,三位青年藝術家組成木管與鋼琴的跨界組合,帶來了從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到改編版《梁祝》等豐富多元的曲目。
據悉,音樂家們還積極參與多項藝術普及活動,包括公益講座、快閃演出、線上直播等,令古典音樂走入更多人的內心。(完)
【編輯:惠小東】